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战国时期,广东是属于七国中哪一国 广东古代属于哪

导语:战国时期,广东是属于楚国的领土。广东古代属于楚国的势力范围之一,楚国在战国时期是七国之一,对广东地区有一定的控制力。

目录导航:

  1. 战国时期,广东是属于七国中哪一国
  2. 战国时期,广东是属于七国中哪一国
  3. 古代的广东属于哪个州
  4. 广东以前属于七国的楚国吗
  5. 三千年前的广东属于中国吗
  6. 广州古代叫什么名
  7. 广东省在古代属什么国家
战国时期,广东是属于七国中哪一国

1、春秋战国时期,两广地区还不属于中国,所以不属于七国之中。在夏、商、周三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均在黄河流域,最南的也不过到达江淮地区。

2、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立国后在军事上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军南征,尽拓江南之地,一直打到南海。这时候,广东才纳入中国的版图。

3、广东,古时称南越,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在秦朝以前,广东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称为百越地,并不为化外之地。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建立的楚庭,成为广东地区的中心。

4、南越不等同于南越国,南越是部落名,居地主要是广东;南越国是秦末至汉初赵佗建立的国家,范围包括两广、海南岛及越南北部 。

扩展资料:

1、古文献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先秦古籍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的部族,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或“诸越”(包括吴越、闽越、扬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广东被称为“南越”。

2、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直至近代,两广仍然称“两粤”。民国以后,以“粤”字作广东省简称。

战国时期,广东是属于七国中哪一国

广东,古时称南越,越与粤通,也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

在秦朝以前,广东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称为百越地,并不为化外之地。

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建立的楚庭,成为广东地区的中心。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岭南后建郡,广东属南海郡。

汉初赵佗据岭南三郡称南越国,建都番禺,即今广州。

广东成为南越国政权的中心地带。

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复置南海郡。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被收入交州。

交洲刺史治为广信(今封开县),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也”,此名一直延用到南北朝。

后将广信以东划为广东,广东得名由此而来。

春秋战国时期,两广地区还不属于中国,所以不属于七国之中。在夏、商、周三代,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均在黄河流域,最南的也不过到达江淮地区。

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大秦帝国,立国后在军事上第一件大事就是大军南征,尽拓江南之地,一直打到南海。这时候,广东才纳入中国的版图。

古代的广东属于哪个州

广东省秦汉时称南海郡.三国吴国设广州(州名,不是今天广州市.今天广州市当时叫番禺,是广州州治)唐朝把它和今天广西合起来设立岭南道,管辖范围相当于今天广东、广西两省.宋改道为路,分岭南道为广南东路

广东以前属于七国的楚国

广东不属于楚国。

楚国的主要领地在长江流域。现在的湖北、湖南完全属于当时楚国的地界,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贵州、广东有一些小部分地区属于楚国的领地范围。

楚国自公元前1115年建立到公元前223年灭亡,发展最鼎盛之时都城建于郢都,位于现今的荆州一带,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也被称作荆楚之地。

不属于,但距离是最近的。

广东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并不属于中原政权,被称为“百越”,但也没有形成“国家”,全是刀耕火种的少数民族氏族部落。因为有位于广东与湖南交界处的“岭南山脉”的阻隔,在战国时期即使是离广东最近的“楚国”(现湖南)也没能统治百越。

三千年前的广东属于中国吗

三千年前,广东一带属于南越。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南征百越,在南越地区建立了南海郡(广州)。公元前207年,南海郡尉赵佗趁中原大乱,兼并了南海、桂林、象郡地区。公元前204年,赵佗自称“南越武王",建立了南越国。南越国在公元前112年被汉武帝所灭。1983年,在广州象岗山挖掘了南越王墓,岀土金银器、铜器、铁器、陶器、琉璃器、漆木器等遗物1000多件。可见,广东在秦朝以前,古为百越之地。秦始皇南征岭南后始纳入华夏版图,秦时分属南海、桂林及象郡,大部属南海郡。

三千年前广东不属于中国,因为当时的广东称为南越,也就是南蛮的来历。属中原境外之地后来秦始皇派王翦率领40万大军去收服,因为广东当然的地理环境很差很多地方有地理原因造成的毒气一般人很难生存,后来王翦把大军留下进行环境改造才有了今天的广东。

广州古代叫什么名

广州古称番禺,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了南海、桂林、象三个郡,命任嚣为南海尉。

任嚣在此筑番禺城(俗称任嚣城),为广州信史记载的建城之始,距今已有2213年。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建南越国,定都番禺,奠定了广州在岭南的中心城市地位。汉元鼎四年(前113)南越国丞相吕嘉叛乱,汉武帝调集大军10万平定南越,把南越国土地划分为9郡。从此,岭南地区直接归中央政府统一管辖。东汉时期,南海郡属交州管辖。到三国吴黄武五年(公元226年),孙权为了便于统治,划合浦以北为广州,合浦以南为交州,实行交广分治。命吕岱为广州剌史。不久交广复合,至景帝永安七年(公元264年),交广再次分治,此后成为定制。交广分治后,步骘报请孙权批准,于建安二十二年(217)把交州州治由广信东迁于番禺。

以前叫南越、南粤。南粤,是广东省的简称。“南粤”一词,始于《汉书》。秦汉文献对广东的称谓种,如:《史记》称“南越”,而《汉书》中又把南越称为“南越”。如今广东的简称“粤”就是来源于此。

而南粤在先秦时期指南越部落。古文献中,越即粤,古代粤、越通用。是先秦对长江以南沿海一带地区的部落,常统称为“越”,文献上称之为百越、诸越。南粤(也称南越)是百越部落中的一支,是广东一带部落的称谓。后来“粤”和“越”区分,粤指广东,越指浙江。

广州古称“楚庭”,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9世纪的周朝,生活在这里的“百越之族”就和长江中游的楚国人来往甚密,当地人以“楚庭”来纪念这种友谊,这是广州最早的名字。任嚣在此筑番禺城(俗称任嚣城),为广州信史记载的建城之始,距今已有2213年。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建南越国,定都番禺,奠定了广州在岭南的中心城市地位。

广州是广东省会,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最初岭南一带较蛮荒的,直到秦汉时期,大将赵佗在两广这里封王,划分国土与汉朝对立,才形成两广的局面,然后赵佗把皇宫设在广州和番禺一带,史称南越王,这边也叫南越国,南越王墓现在广州越秀山公园旁边,后来逐渐发展,也称羊城,穗,最后统称广州!!

春秋战国时期广州叫做楚庭,秦朝时期广州叫做番禺,属于南海郡,三国时期才叫广州,之后一直以广州这个名字使用至今,广州从古至今都是商业为主的经济型城市,清朝时期闻名全国的广州十三行,时至今日,广州成为北上广深超一线城市,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广东省在古代属什么国家

“百越”族群与中原移民

我之所以要详述广东地理,是因为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对广东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为过。广东人的性格,就是大海陶冶出来的。要了解广东人,首先要牢记这一点。

不少人都说广东人是马来人种,与中原的蒙古人种不同。其实,蒙古人种与马来人种到底是一而二,还是二而一,人类学家争了几十年,还没有个定论。因为人类的不断迁徙,使得人种特征不断变化。要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种划分方案,难乎其难。

我不是人类学家,不清楚广东人究竟是属于蒙古人种,还是马来人种,但我却知道,目前广东最主要的三大民系:广府、潮汕、客家,与中原的血缘关系,倒是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

秦代以前,广东的土著居民是古越族。史书称他们为“百越”,因为越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族群,而是由许多小族群组成的,分支极多,系统复杂,分布在江浙闽粤一带,故有“百越”之称。他们的生存能力和智慧一点也不比中原人差,公元前214年那场南北战争中,曾经把秦始皇派来攻打岭南的“王师”,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连主帅屠睢的脑袋也被他们砍了下来。

当然,以秦王朝当时的实力,最终还是把岭南征服了。秦始皇勒令南征的军队都在当地安家落户,开边殖民,誓要把中原的政教风化推广到这片荒芜之地上。

这是历史上中原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南迁。最早进入岭南的新移民,自然占尽先机,在最肥腴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安营扎寨,他们就是广府人的祖先。

赵佗始建南越国

赵佗建立南越国时,由于推行“百越和集”政策,土著越人的命运比美洲的印地安人好得多,他们不仅没有被赶出家园,相反,在南越国拥有相当大的权势。史书上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土著越人,很可能就是吕嘉。他从辅助赵佗开始,三朝为相,位极人臣。吕氏宗族全都与王室联姻通婚,男子尽娶王侯之女,女子尽嫁王侯宗室,可谓权倾朝野。他们的子女,实际上都是中原人与土著越人的混血儿。

赵佗是广东历史上一位伟大人物,把他奉为岭南的“人文始祖”,亦不为过。他统治南越国长达60年,即使中原史官也不得不承认他“居南方长治之,甚有文理”。但如果说他是在河北出生的,不能算土著越人的话,那么,他的子女都在南越出生,再也没有回北方定居,可以算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了。赵佗死后,由长孙太子赵胡继位,这是历史上第一位广东人称王。

1983年,人们在广州象岗发现了赵胡的墓葬。墓中出土文物品类繁多,是迄今岭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的汉墓。古墓原址现已兴建博物馆,正门共用了1300多块红砂岩砌筑成高大的石墙。左右是两幅巨型浮雕,两个身高8米的男女越人,头顶日月、赤足踏蛇,凛然有如守护神———广东越族先人的形象,大约就是如此的吧。

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族群鼎足而立

公元716年,大庾山梅关驿道被打通。从此,越梅岭,下浈水,便成为北方入粤的主要线路。唐五代时期,北方干戈云扰,大地烽火,中原人纷纷南逃避难。一部分从梅岭进入南雄,在珠玑巷栖身。这里就成了一个中转站,大批移民经由这里再散往广东各地;另一部分则从福建进入粤东,在潮汕平原落地生根,逐渐形成广东第二大族群———潮汕人。

百姓门口百家姓。我们从珠玑巷的各姓族谱中,可以追寻出这些北方移民的根,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浙江、江苏、湖北、甘肃、安徽等不同地方。他们对修族谱是非常重视的,希望子子孙孙都记住自己的根。我们知道,全国姓氏排列的前五位,乃“张王李赵遍地刘”,而在广东则是“陈李黄何张,欧周胡马梁”。据2000年4月的调查,仅罗定市一地,就有508个姓,大部分姓氏的来源,都可以追溯到珠玑巷。

最后迁入广东的是客家人,他们是在“靖康耻,犹未雪”的南宋末和“忽必烈吞金灭宋”的元代初,才大规模南下,珠三角和潮汕平原早已被先到者占据,只好在粤东北山区落脚。客家人常常自称“无处为家,天下为家”。这句话既可理解为鼓励族人四海漂泊,也可理解为鼓励族人在客乡落地生根。而我相信是后者。

凡历朝衰乱之秋,亡国之际,像两晋五胡十六国、安史之乱、残唐五代、宋末、南宋末、明末、天下土崩瓦解,便会有大批难民,扶老携幼,杖履相随,从北方逃亡广东,其中不少是中原的豪门大族、宿学旧儒。广府、潮汕、客家这三大族群,鼎足而立,构成了广东人的主要成分。

不少客家人的门口,至今依然贴着“河南世泽,渭水家声”之类的对联。这让我想起海丰县,也有很多马姓人家,门口贴着“银青世泽,铜柱家声”的对联,他们坚信自己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马援是东汉的一员大将,曾参与攻灭隗嚣的战争,后奉诏南征交趾。东汉光武帝为了表彰伏波将军的功勋,为他立了铜柱,铭之曰“铜柱折,交趾灭”。这成了马家后人的骄傲。马援遗迹与伏波庙,遍布于岭南两广各地。

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一代广东人,对自己的中原血统已经越来越不在意了。他们甚至奇怪地问,广东人就是广东人,关中原什么事?就算让你考证出祖先是从中原来的,那又怎么样了?难道你还想回中原找你的祖屋吗?

但血统就是血统,你重视也罢,不重视也罢,你身体里流的就是这样的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8614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印度古代是否有先于法典的法律体系存在?下一篇:古希腊学者是否对动物进行过物理学研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