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文学的认知功能 古代文论以诗为词吗

导语:本文探讨了古代文论以诗为词的认知功能,分析了文学在认知上的作用。古代文论倾向于以诗歌作为文学的核心形式,通过诗歌的表达方式来传递认知信息。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和形式,能够以简洁、抒情的方式表达人类的情感、思想和体验,使读者产生共鸣,并促使读者在情感、思考和理解上得到提升。通过分析古代文论对诗歌的重视以及诗歌在认知功能方面的独特表现,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对人类认知的贡献。

目录导航:

  1. 文学的认知功能
  2. 《孟子.万章下》:颂其文,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对“知人论世”的
  3. 试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 (特点加具体阐述)多多益善啊
  4. 诗象的意思
  5. 皎然的《诗式》,主要谈到了诗歌理论的哪些内容
文学的认知功能

①在中国古代,从孔子开始便十分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孔子认为“诗”有四种基本作用,即“兴、观、群、怨”,此外还可“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近代,梁启超认为小说亦有四种功能,即“熏、浸、刺、提”。可以说,重视文学的功能与作用,是中国文论的一个重要传统。一般认为,文学的功能是以三种方式体现出来的,即认识作用、教育作用与美悦作用。

②文学的认识功能,即文学帮助人们获得多方面社会和人生知识,丰富人们的生活经验,加深人们对某些社会规律和社会关系的理解的功能。文学的认识功能首先体现在对生活形态的认识上。由于文学以形象、审美的方式反映生活,具有生动、具体、感性化的特点,无论它反映什么,都会显得十分细致,使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孟子.万章下》:颂其文,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结合具体作家作品,谈对“知人论世”的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

出自《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进行文学批评,也必须知人论世,才能对作品作出正确的评价。孟子的这一原则对后世的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诗词鉴赏时就要结合诗人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际作答 这就是知人论世的实际操作。

试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 (特点加具体阐述)多多益善啊

1、资料的杂糅性、分散性。

2、思维方式具有直观领悟和内省体验之特点。

3、话语表达方式多隐喻,少分析性的解释。

4、文论范畴、概念的内涵具有模糊性、多义性。譬如“兴”,既可指作者的情感之“兴起”,又可指读者情感之“兴”。

5、古代文论中诗论发达,而小说戏曲理论发展很迟。因为中国古代是:诗为正宗。“小说”之为“小”说,说明中国古人对这种题材的轻视。

6、汉语修辞诗学在古文论中占有重要地位。譬如强调诗歌的炼字、炼句。

7、重教化。

诗象的意思

诗象的意思是:由文字语言构成的图象。诗的语言形式有两项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诉诸听觉的节奏,但不是指押韵;另外一项就是诉诸视觉的意象。

意象有三个特性:①具体(形象化);②鲜活(有生命感);③准确。通常诗的意象都是一种比喻,而比喻有明喻、暗喻两种。明喻是以物比物,或以物拟人,二者中有一个“像”、“如”、“似”的关系连接词,譬如苏东坡的“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某某小姐美貌如花”。

比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相比之物必须形似;二是相比之物性质相近。而暗喻则省略了“像”、“如”、“似”这一类关系连接词,含意比较深刻,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所谓诗的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它是分析诗歌散文时的用语,指构成一种意境的各个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这些意象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意境;如马致远的《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句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这些事物就是诗中的意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意象是具体事物的,意境是具体的事物组成的整体环境和感情的结合,情寄托在景中,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处理技巧。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皎然的《诗式》,主要谈到了诗歌理论的哪些内容

皎然《诗式》是唐代诗论史上最重要的诗学著作,在理论上涉及诗歌创作,鉴赏,批评等诸多方面。

皎然以诗僧的身份,佛禅的眼光,儒生的经历和道家平淡自然的心态构造了这部体现诗歌艺术创造,艺术鉴赏等各方面特色的论诗著作。作为皎然晚年著作的《诗式》,是其多年来创作实践理论的总结,然而却内容零散,缺乏体系性。本论文力图从宏观角度把握《诗式》诗歌理论的内容,将其琐碎的诗学观点分门别类为创作论,鉴赏论,风格论三部分,对每一部分的条目进行详细的诠释。并从微观着眼,以哲学上的辩证法理论去分别阐述《诗式》总纲和这三部分的辩证法特色,以一分为二,不偏不倚等“诗家中道”观为依据去总结《诗式》内容的辩证和谐关系。此外,深入探讨了《诗式》诗歌理论形成的原因,即皎然儒释道三家合流思想的内因,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和王昌龄《诗格》影响的外因。最后,从历时性的角度评价了皎然诗歌理论的文论史定位和对后世诗论的影响,主要是对司空图、严羽诗歌理论的影响。通过本论文的论述,梳理了《诗式》零乱的结构,发现了其内部理论中较有先进性的辩证色彩,肯定了皎然个人思想和文艺水平的卓越,并突出了《诗式》承前启后的诗论史地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9152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徐晃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下一篇:1987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葡萄牙历史事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