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科举之正式确立的时间及影响 科举考试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

导语: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正式确立的时间可以追溯到隋朝,起源于唐朝,达到鼎盛时期于宋朝。科举考试的影响深远,不仅在政治、文化、教育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还对社会结构和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录导航:

  1. 科举之正式确立的时间及影响
  2. 科举考试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
  3.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4. 古代科举的顺序表及别称
  5. 科举考试什么时候举行的
科举之正式确立的时间及影响

具体如下:

1、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时间: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

完善措施: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度的演变: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4、科举制度的废除:清朝末年,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科举制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拥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3)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2、消极影响。

(1)由于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2)由于入仕途径单一,只有通过科举考试的人才能做官,而很多人又有做官就能发财的想法,所以导致追求部分士人产生了畸形的价值观,从而催生一些家庭和社会悲剧。

(3)科举制度导致官场腐败。

科举之正式确立的时间是隋朝隋炀帝时期,公元606年。科举的影响为:

隋炀帝开展推广的一种官员选拔制度,它创立的标志是设置了进士科,当时的科举制度的考核标准还不是很完善,主要分为秀才科、明经科和进士科,这里的进士科就是如今所说的科举制度创立的标志。

科举考试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

根据史书记载,科举考试从隋朝大业元年(即公元605年)的进士科算起,一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即公元1905)最后一次举办科举考试,科举制度一共实施了1300年。

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

科举考试是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皇上为选拔官员而设立的一种人才选拔方式,最初设立是在隋朝时期,隋文帝设立进士科。

为了能够加强皇权的统治,执政者用科举制度代替了原来的选拔制度。到了唐朝,科举制度逐渐完善,被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种类别。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出现改革,明确了考试时间,建立了防止徇私舞弊的系统,在考试内容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

科举制度是隋朝创立的,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度。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从隋朝大业三年(607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约一千三百年。

古代科举的顺序表及别称

古代科举的顺序表包括:乡试、会试、殿试。
别称为:乡试又称府试、州试;会试又称省试、路试;殿试又称京试、廷试。
这些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一直延续到清朝。
在科举制度下,通过考试可以获得官职,而官职则是古代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我国古代科举考试分四个阶段别称为:院试、乡试、省试、殿试

一、院试也称“小考”、“小试”,包括由知县主持的县试、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合格者成为秀才

二、是乡试,又称乡闱,即省级考试。在各省省城举行,每三年举行一次,合格者叫举人,就资格做官

三、是会试,即部级考试,在京城举行、由礼部主持,每三年一次,合格者叫进士

四、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试策问,当场交卷,参加者均称为“进士”。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1)院试未考中前叫“童生”“童子”。考中后称“生员”“秀才”。

(2)乡试每三年考一次,参考者秀才,及格者员举人,第一名称解元。考期在八月,故又称“秋闱”。

(3)会试是在乡试的基础上开展的。时间是在乡试的第二年春天,地点京城礼部官衙,考中后称“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4)殿试由皇帝主持考试,考中了就叫进士。贡士才有参考资格。殿试分三甲(三等)录取。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殿试第一名叫状元,二名叫榜眼,三名探花。

科举考试什么时候举行的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至公元1905年,清末慈禧废除科举制度共存在1299年,是古代国家通过逐级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仕途必经之路。首先要经过县州级考试,这级考试叫"童试",靠中者称为秀才;再经省级考试,这级考试也叫"乡试",考中者称举人;再经过国家级考试,这级考试叫"会试",考中者称贡士;贡士再经皇上亲监考,这级考试叫"殿试",考中者为进士,

唐的科举特作记录如下:

1·考试时间:一年的正、二月某日子,一般上一年十一月开始报名。

2、考试地点:尚书省礼部南院贡院,主考为礼部侍郎。

3、招考对象:即“生徒”、“乡贡”、“制举”。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等国家的最高学府和各地方州县的官办学习结业的一部分学生,被称作“生徒”;而不在校学习自学成才者,提出书面申请,先参加县一级的考试,合格者再参加州一级的考试,合格者送京,称为“乡贡”;还有一类是皇帝临时下诏选拔“非常之才”,也就是以皇帝的名义征召各地有专门才能的知名人士,统称为“制举”。4、报考程序:

一、举子们到达京城后,先要到尚书省有关部门“疏名列到”,即办理报到手续;

二、上“文解”,即由地方官府发给举子的推荐证件,还有“家状”,即由举子本人填写的籍贯、三代名讳等方面的家庭状况表。

三、接下来还要“结款通保及所居”。要求举子们以三人为一组来相互担保,并写明在长安城的暂时住所。

四、准备参加两项集体活动。

一项是在元旦节那天参加由皇帝接见的仪式,另一项是由国子监举行的拜谒孔子像的仪式。5、考试形式:唐代科举考试的形式主要有五种,即口试、帖经、墨义、策问、杂文。

6、考试科目:为文科和武科。

文科又因考试方式及时间上的不同,分为每年定期举行的常科和临时下诏举行的制科。

常科主要是秀才、明经、进士三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60067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什么朝代外国人多 古代的外国人都是哪个国家的下一篇:三星堆博物馆对广汉城市重要吗 成都和广州哪个更宜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