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三伏规定 古代皇帝能吃鸡吗

导语:根据古代三伏规定,古代皇帝在三伏期间是不可以吃鸡的。三伏是夏季的最热时期,古代人们认为鸡肉属于热性食物,容易上火。因此,皇帝在这段时间会遵循三伏规定,避免食用鸡肉。

目录导航:

  1. 古代三伏规定
古代三伏规定

古人不甚了解“三伏”,但是,这却并不影响他们“隐伏避暑”。每年“三伏”来临之际,他们总会自发举行一些关于避暑的活动,便逐渐形成风俗节日——“伏日”。当时,人们对“伏日”的看重堪比春节,并且,在经千年沉淀之后,又衍生出了独特的“伏日”文化。

秦德公统治时期,不仅开创了“三伏”这一概念,同时,还提出了伏日这天举办祭祀活动。在《汉书·郊祀志上》中就有记载:“秦德公立……用三百牢於鄜畤,作伏词。”祭祀所用的祭品,牛、羊、猪足有三百头,帝王以隆重的仪式来彰显对祭祀的重视。

当然,普通百姓不会如此声势浩大,但是,简易版的祭祀还是要举行的,他们大多会选择用狗在城邑四门祭祀土地神。之所以将狗作为祭品,是因为大家认为:热毒恶气会伤人,而狗为至阳之物,所以,就想以狗的阳气来攘除热毒,保人畜安康。

这种祭祀被称为“伏祭”,又称“伏祠”,之后,更是逐渐成为了与年终岁首祭祀相当的重大仪式。

除祭祀外,“吃喝”作为中华民族欢度佳节最普遍的方式,“伏日”自然少不了这一环节。

在《汉旧仪》中曾记载:“汉魏伏日有酒食之会”。其意为:早于汉魏时期,人们就有在入伏这一日呼朋引伴、豪饮一番的习俗,人们以这种最平凡的方式来趋避热毒恶气,以及体内的寒邪。有酒无肉岂不遗憾,汉朝杨恽就曾在《报孙会宗书》中提及道:“田家作苦……烹羊炮羔、斗酒自劳”。农家常年辛勤劳作,烹羊饮酒既是消暑避热,也是借此来庆祝丰收、犒劳自己。

这一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比如:在鲁南西北等地区,民间仍有“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的说法。入伏这一日,家家户户大快朵颐,再来上一碗鲜香味美的羊肉汤,整个夏日都舒畅多了。当然,所谓“十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区,在饮食上的习惯也是千差万别。比如:在杭州,当地人讲究的是“头伏火腿、二伏鸡”,到南昌则是“头伏吃鸡、二伏鸭”......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三伏天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

我国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以后的第3个庚日、第4个庚日分别为初伏(头伏)和中伏的开始日期,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的第一天。因为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规定的时间是10天。又因为每年夏至节气后的第3个庚日(初伏)出现的迟早不同,中伏的天数就有长有短,可能是10天,也可能是20天。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60856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中国男篮厉害还是韩国男篮厉害 男篮世界杯亚洲有多少个国家参加下一篇:古代男性是否会穿现代时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