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古代人口如此之少 为什么总是能上演百万大军之多的军队

导语:很多人不知道古代百万大军,所以他们会和边肖一起享受。在古代,战争往往给人一种军队旺盛的感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如果我们随便浏览一下著名的战争案例,就会发现这些惊人的数字: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秦、赵两军交战近百万。秦朝灭六国,灭楚,发动六十万大军。楚汉争霸彭城之战,汉军及

很多人不知道古代百万大军,所以他们会和边肖一起享受。

在古代,战争往往给人一种军队旺盛的感觉,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军队。

如果我们随便浏览一下著名的战争案例,就会发现这些惊人的数字:

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秦、赵两军交战近百万。

秦朝灭六国,灭楚,发动六十万大军。

楚汉争霸彭城之战,汉军及诸侯共56万人。

前秦东晋之战,前秦军96万。

杨迪皇帝征调辽东,调集了两百万大军。

李自成以百万大军包围开封。

……

古代人口那么少,为什么经常发生这种规模的战争?这几十万几百万的部队是真是假?

第一,全民皆兵,不等于全民上阵

很多人所谓百万大军的基础,就是一些史书上有几十万甲弦。所以战国时期每个诸侯国都有几十万军队,都有自己的依据。

他根据《史记》中那些纵横天下的学者,比如苏秦,推算出“临淄之死已有21万!”理论基础是临淄7万户,每户3个人可以组成21万人的军队。看似合理,实则?

再来看秦国,对比齐国。秦是典型的大军营。岳麓秦简《数》中有一个关于士兵复员的算术问题。“有三个乡的地方,一个乡几千人,一个乡七百人,一个乡五百人。今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如果你想随号婉拒,你能问什么?”由此可见,秦国一官三乡能征兵2200人。这是一个大县。

根据秦律规定,一户两男不能同时服役,以免影响农业生产,尽量减少征兵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而且,这些人也不是完全全职的。期间,他们遇到了一些农民,回家工作。当时他们17岁多,服过兵役。一年期满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复员回家,而另一些人被留下来招募。留下的人被称为“卫兵”或“卫兵”。

这种排列正好对应了上面提到的秦简的记载;一个县招了2200人,战后1000人退休,留下一部分去种地。秦国一次发动六十万兵,很难计算。

这是秦国,所以所谓百万配甲指的是能动员起来的人。如果真的按苏秦,就不能在齐国其他地方招了,这就涉及到下面这个问题。

二、古代可以无限招聘吗?

要想有百万军队,基本上要靠全民当兵。

大概所有的人都是军人,我们以斯巴达为例。斯巴达基本上都是军人。

据当代研究,斯巴达人口8000户,不足4万。这里指的是斯巴达本土人口。除了斯巴达本土人口外,还有夏伊洛人在国内被用作奴隶。据记载,夏伊洛人的数量远远超过斯巴达人,从13万到17万不等。此外,还有其他从事工商业的自由民向斯巴达纳税。

经计算,斯巴达城邦总人口约为25万。

所以。根据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相关记载,一万人左右的规模已经是斯巴达军队的极限了。动员率1/25,不低。

事实上,这是古代农业合作社可以抽调人员的极限。如果比例再高,会危及基本面。

随着部队人数的增加,维持军队的成本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如果达到一百多万的规模,就不能简单地定为五分之一的比例,可能会降到五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

西汉人口五千多万,但常年维持的兵力最多也就五十万。

北魏占领中国北方,鼎盛时期人口约3000万,但常备军约30万。

那么,几十万上百万的古代数据从何而来呢?游牧民族和草原帝国的动员能力会稍微强一点,士兵比例会高一点吗?

第三,会骑马的游牧民族可以当兵?

与农耕民族相比,游牧确实更灵活,因为没有农耕的限制,更多的人可以投入战斗。

但并没有夸张到百万的地步。

像西夏契丹这样的游牧政权,军队数量夸张。虽然《隆平集西夏传》:“凡六十岁以下,十五岁以上者,必自备弓箭甲”。但是这些人在装备上差别很大。通过对西夏传世文献的考古发掘,我们可以知道西夏军队由几个部分组成,如独立诱饵、牧民、农民、朝臣、管家和内卫。而每一部分又分为正规军、辅助兵、杂工。

其中,焦度、朝臣和那些留在卫队的人装备齐全,有完整的马、大衣、盔甲、枪、剑和弓。而牧民农民中的正规军装备就差很多,只有战马、枪、剑、弓,没有盔甲。

所以《西夏书》卷十二记载“豪贼数州,兵不超过四五万,余者老弱妇孺”。

也就是说,在数十万西夏兵中,可用的只有45万。

夏萍城之战,宋军斩首一千八百余人,对西夏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损失。

契丹也是如此。《辽史》记载辽兵百万,但据一些文献比较,只有二十多万。

《宋朝实录》《跑一只小燕子》,估计辽朝实力:“兵旅未必过三十万。而且,京统军师和寨木的契丹兵只有15万,Xi家和渤海的只有6万,汉家的只有1.5万,父子军的五个指战员却有几千,乡兵只有3万,老弱兵只有7000。”

类似的记载有:士兵被选为三等兵,最佳骑手出十甲,在后排;其次,给五分铠甲,中间;较低的不提供护甲,正在移动。也就是说,即使在这二十五支军队中,装备精良的也不多。

第四,军事部分不会充满战斗人员

那么,照此看来,史书上记载的长平之战百万人,彭城之战56万人,都是假的吗?

自然不是假的。然而,在这些数字中,并非所有人都是战斗人员,但战斗人员与非战斗人员混杂在一起。

以最夸张的军队隋军为例。杨迪皇帝伐高句丽时,各团后勤辎重部队近一半占团比例。除了辎重部队,还有大量的民夫,史书上说“馈线翻倍”。

北宋攻打越南时,军队30万,民夫占三分之二。真正的士兵只有10万,其余的都不能打。

还有其他的,比如李自成一百多万的兵,其中不超过二十万的兵,那么剩下的呢?家人和仆人。

其实李自成的下属也很典型,但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是有妇之夫带着孩子的流动,因为没有根据地。李自成建都Xi后,兵力从几十万下降到几百万。大量家庭成员和非战斗人员留在Xi,只有10万人到达北京。后来与吴三桂决战,只有五六万人左右。

所以古代很难一次派出几十万或者几百万的战斗人员。至于战国时期使用的战术,不是长久之计。基本上是打完仗马上解散,不然经济先崩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全新的开始 八月再见九月你好说说盘点 全新的开始这些励志话语不要忘下一篇:印尼旅游攻略 印尼雅加达旅游攻略介绍 选择适宜的时节才能遇见最美的景

文章评论

  • 沐糖如雨

    历史上的大军之多,只能说明当时的战争需求和军队组织方式,与当时的人口数量并不一定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