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朝贡体系崩塌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世界各地都发生了什么事?

导语:1511年一直被认为是明朝朝贡体系瓦解的一年。不仅北方的蒙古高原开始形成越来越强大的敌对势力,南阳的小国也开始被西方殖民者侵蚀。那么全世界同时在发生什么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1511年的世界是

1511年一直被认为是明朝朝贡体系瓦解的一年。不仅北方的蒙古高原开始形成越来越强大的敌对势力,南阳的小国也开始被西方殖民者侵蚀。那么全世界同时在发生什么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1511年的世界是从中世纪到现代的关键一年。虽然今年很多事情没有发生,但是之前很多事件的结果,以及后来很多事件的起点,都在这一年集中出现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应该按照大陆的地理划分孤立地描述。而是要按照几个重要势力来划分。

先说欧洲,它在不断引领世界进入现代化进程。1511年,西欧主要国家加入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长期战斗——意大利战争。1511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强大而扩张的法国引发了对教皇、威尼斯、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和英国的抵制。反法圣盟的成立几乎注定了未来的主流:西欧VS法国。

这时,西欧主要国家开始受到大海洋时代的影响。但是,中世纪封建继承制度与贵族集团的较量,仍然涉及到他们的主要精力。

在当时的不列颠岛上,英格兰和苏格兰是两个独立的、往往是敌对的国家。自大海洋时代开始以来,两个岛国都比以往更加重视发展新海军。英国的亨利八世和苏格兰的詹姆斯四世都是伟大的海军。1511年,两国近代早期最强大的战舰相继下水。

真正受益于离岸开发的国家基本只有两个:西班牙和葡萄牙。

前者10年前发现了美洲,而著名的美洲银矿至今未被发现。此时西班牙人并没有控制美洲大陆的大片地区,主要基地仅限于古巴等加勒比海岛屿,并积极探索尤卡坦半岛。因为没有发现足够的贵金属矿床,他们当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和种植业。

相比之下,葡萄牙人在海上获利更多。经过十多年的战斗,他们建立了一条从里斯本、好望角、蒙巴萨和果阿出发的国际海洋航线。他们开始垄断西欧的香料贸易,并通过从西非获得黄金、象牙、奴隶和经济作物而繁荣起来。1511年,葡萄牙人还占领了他们在远东最大的基地马六甲。这不仅有利于控制亚洲的航运,而且实际上也破坏了明朝所拥有的南洋朝贡体系。

葡萄牙人是当时伟大海洋时代的主要受益者

在东欧,俄罗斯人,或者说当时的莫斯科大公国,正在以不可抗拒的方式扩张领土。除了侵占和同化罗斯的传统城市共和国,它还不断与西方的波兰-立陶宛大公国发生冲突。他们一方面支持乌克兰早期的哥萨克,一方面又和立陶宛争夺今天的白俄罗斯。1511年,这是这一阶段成功前的关键一步。

欧洲最大的威胁是驻扎在巴尔干半岛的奥斯曼人。1511年,帝国陷入了一个微妙的内乱阶段。根据奥斯曼继承人制度,继承人必须杀死所有直系男性亲属。所以奥斯曼苏丹每次新旧交替,都会形成小规模的内战。

1511年,已经不耐烦的塞利姆王子未能反抗,但在卫兵的支持下,他躲在克里米亚的基地里等待机会。老苏丹巴耶济德二世实际上无力阻止这种情况。因此,帝国的对外扩张处于停滞状态。但是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要想在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中取得优势,就需要有以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禁卫军的支持。因为后者是最容易获得欧洲最新技术并将其转化为自身优势的群体。

跟随奥斯曼帝国,我们可以把注意力转向中亚。这一年,起源于阿塞拜疆山区的萨法维王朝已经控制了波斯地区和两个流域。由于奥斯曼人的大规模东征尚未到达,他们有能力将力量集中在河流和阿富汗东部。他们最大的对手是来自河中北部地区的乌兹别克人。双方为河流地区的主要城市撒马尔罕而战。波斯的什叶派与中亚的逊尼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波斯人在1511年保持了他们的优势,因为他们在前一年赢得了丈夫的战斗。

但是波斯人还是觉得经常在河里打仗太麻烦了。因此,他们需要支持一个弱小但有影响力的军阀作为他们在撒马尔罕的代理人。住在费尔干纳的帖木儿王朝贵族巴布尔成为他们的理想选择。后来,在1511年,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创始人王传君再次控制了撒马尔罕。这也是他在河里的最后一次尝试。后来因为当地逊尼派居民反对他与什叶派合作,乌兹别克人被带了回来。莫卧儿的建立可以说是在这一年注定的。此时,北印度仍在旧苏丹国德里的控制之下。

巴布尔最后一次控制了这条河,然后只能选择南下巴布尔的表弟赛义德,更激进。在与巴布尔联合并输给乌兹别克人之后,他带着自己的人马向东来到了今天的新疆,并投奔了东察合台汗国——蒙古帝国最后的直接残余。这就成了后来叶尔羌汗国的开端。

当时,中亚已经进入大规模洗牌运动的后期。原本代表突厥-波斯的蒙古势力正在迅速衰落。100年前能够在中亚建立大帝国的帖木儿,100年后已经无力保护孙辈。中亚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两股势力,正从它们的发源地向整个中亚推进。一种是与西方交流更密切的西方文明势力,以萨法维王朝为代表。二是东北半开放地区的蛮族,以乌兹别克人为例。

至于中亚的输家,也是沿着历史轨迹向两个方向撤退。巴布尔选择南下印度,赛义德决定向东返回文化故土。后来都成功了。

最后顺着赛义德东征的方向,我们可以看看明朝。1511年的明朝,其实正处在自己历史进程的转折点上。这个转折点不仅包括自身的内在属性,还与外界的国际地位直接相关。

1511年的明朝,除了当年失去马六甲、南阳宗主地位外,还遭遇了往年西北安化王的叛乱。从表面上看,这些东西对明朝本身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其实这些东西首先意味着明朝对外控制的衰落,其次是内部基础有问题。这两种控制力的下降,在未来还会继续发展成更严重更有名的事件。

郑德特立独行的皇帝是儒家士大夫作品中不务正业的昏君的代表。但他的行事风格恰恰是明初皇帝蒙古风格的残余。只是在这个残余最终平息之前,年轻的皇帝带来了巨大的回归之光。在他短暂的统治之后,明朝皇室将从嘉靖皇帝开始由蒙古式向保守传统的中原式转变。之后,明朝的皇帝就完全变成了有官制的东方国家的宫廷君主。这对后世历史也有重要影响。

所以1511年是近代世界历史初始阶段的关键一年。旧时代的影响在这一年里继续推动着历史的发展。而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生力量也纷纷走上舞台,或者正在创造历史的路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郑国第五任及第九任国君:郑厉公的生平事迹简介下一篇:朝贡制度真的是赔本的买卖吗?当时也只有中国玩的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