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朱元璋觉得太子朱标的性格不像自己,为什么还要选他当继承人

导语: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对继承人非常挑剔。很多开国皇帝都感叹自己的长子“不像我”,所以无法下定决心继位。比如秦始皇觉得大儿子伏肃“不像我”,派他去边境修长城。刘邦觉得刘英“不像我”,即使立了刘英为继承人,

在中国古代,开国皇帝对继承人非常挑剔。很多开国皇帝都感叹自己的长子“不像我”,所以无法下定决心继位。比如秦始皇觉得大儿子伏肃“不像我”,派他去边境修长城。刘邦觉得刘英“不像我”,即使立了刘英为继承人,也想取而代之。朱迪觉得他的长子朱高炽“不像我”,不愿意让他成为王子。也觉得他的儿子赵德昭和赵“不像我”,没有马上立他们为继承人,所以给他弟弟留了一个机会。康熙帝也觉得他的继承人“不像我”。所以,他虽然早年是太子,但后来两次被废黜。

说起来,朱元璋也觉得自己的长子朱彪“不像我”。可是为什么,朱元璋毫无疑问地要立朱彪为继承人,而且从来没有想过要改变他?

我们来看看朱元璋为什么会认为朱彪“不像我”。朱元璋是一个从基层一路奋战的皇帝,他战斗英勇。特别是上台后,他对那些他认为可能对他的皇权构成威胁的人进行了严厉而残酷的攻击。方法很恶毒。但是,朱彪是一个温柔、诚实、善良的人。他痛恨朱元璋的杀戮,并试图拯救宋濂和其他许多人。那就是因为这些事情,和朱元璋发生了很多争吵。

《名山藏》中记载了一个后人会很熟悉的故事。有一次,朱彪又一次劝朱元璋不要杀人。朱元璋把一根刺棍放在地上,让朱彪拿去。朱彪没敢接,朱元璋就把刺都拔了,让朱彪接。朱元璋就这样惊动了朱彪。可是朱彪还是没睡醒,说“有尧舜之君,有尧舜之民”,气得朱元璋抓起凳子就追。而且根据《明史》记载,朱彪是因为和朱元璋意见不合而死的。

由此可见,在朱元璋眼里,朱彪完全是“不像我”。

而朱元璋对朱彪的培养和信任是空。

我们来对比一下朱元璋和康熙。康熙为什么废了两个太子?是因为他怀疑太子早就想夺取皇位,康熙甚至直言尹仁格与索鄂图勾结“谋大事”。但朱元璋并不担心朱彪提前接班。他封自己所有的官员为东宫太子的官员,这是康熙无法想象的。康熙甚至不能容忍一只波塞东龙。他怎么能容忍所有官员的“交通王子”?那不是马上引起叛乱吗?还有,朱元璋经常把政治事务交给朱彪,让朱彪不请示直接处理。这也有“提前干预政治”的嫌疑!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彪是完全放心的。

那么,既然朱彪明显“不像我”,朱元璋为什么还要相信他呢?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朱彪是长子。这个原则显然行不通。前面说过,秦始皇、刘邦、赵匡胤、朱迪、康熙都是因为长子“不像我”才换掉太子的。所以,长子不是这些开国皇帝的首选。况且朱彪死后,朱元璋应该继续在儿子身上转移。但他没有转变,而是直接把王位传给了孙子。可见他并没有考虑所谓的“长子继承制”。

那么,朱元璋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呢?

我觉得朱元璋之所以一定要把皇位传给朱彪,正是因为朱彪“不像我”。也就是说,朱元璋其实很欣赏朱彪的“不像我”。《名山藏》中记载朱元璋因朱彪“不像我”而抄板凳追他,多半是作者自己的臆想。

朱元璋明白“可以马上征服世界,但不能马上治理世界”。治天下,一定要真的讲究“仁”,实行“尧舜”。但是,一定要有一个过程。只有杀尽有功之臣,平定鞑靼,才能实现“尧舜之道”。也就是说,朱元璋以为自己会是“暴君”,给儿子“仁者”的机会。朱彪人很好,是最适合接班的人选。

朱彪死后,朱元璋没有把皇位传给朱迪等儿子,而是必须把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也是因为朱允炆是一个和朱彪性格一样的善良的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世界上最可怕的病毒 世界十大恐怖病毒 埃博拉可让活人融化惊悚至极下一篇:连城诀水笙 《连城诀》中戚芳和水笙谁才是真正的女主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