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90岁老人被撞倒肇事者逃跑 90岁老人被撞倒肇事者逃跑 当时无人知道 他竟然中国核弹之父

导语:这位90岁的老人被撞倒,肇事者逃跑了。当时没有人知道,下面的文字材料,中国核弹之父,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1997年夏天,一位普通90岁的老人被一辆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逸至今下落不明,路人无人敢扶…… 最后,老人被另外两名老年人送到医院,没有人知道,这位被撞倒的老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王淦昌。 王淦昌 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

这位90岁的老人被撞倒,肇事者逃跑了。当时没有人知道,下面的文字材料,中国核弹之父,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1997年夏天,一位普通90岁的老人被一辆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逸至今下落不明,路人无人敢扶…… 最后,老人被另外两名老年人送到医院,没有人知道,这位被撞倒的老人,是中国的核弹之父——王淦昌。 王淦昌 王淦昌参与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原理突破及核武器研制的试验研究和组织领导,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是王淦昌的学生,他评价老师:「 ”王淦昌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的精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是祖国近代物理学的一代宗师,后人之楷模。” 在岁月静好的今天,我们非常有必要回顾王淦昌院士的负重前行。他曾经在自己非常有希望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为了国家命运,改变研究方向,放弃个人前途,他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 当时,他只说了几个字——「 ”我愿以身许国”,并用了一生兑现了这个诺言。 01 王淦昌最初的命运和旧时代的中国人一样,黯淡无光。 1907年5月,王淦昌出生于江苏常熟县一个行医的家庭。4岁丧父,13岁丧母,王淦昌靠着大哥和外祖父抚养,中学毕业为了谋生,进入上海技术学校学习汽车驾驶和维修技术。 1925年6月,震惊中外的「 ”五卅惨案”爆发,热血青年王淦昌参与了反帝反封建运动,险些被拘捕。 见到被帝国主义蹂躏的旧中国惨相,王淦昌决定学习物理,同年成为了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大学生。 王淦昌年轻时 清华大学脱胎于选派赴美留学生的清华学堂,因为聘请了很多留美归来的教授和学者,诸如叶企孙、吴有训等人,使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自由治学,一时引国内风气之先。 可以说,清华大学物理系的清新学风给王淦昌未来取得的成就奠定了良好基础。四年后,他在吴有训教授指导下,完成了中国第一篇有关大气放射的优秀毕业论文,被翻译成英文刊载在清华大学论文集第一期上。 王淦昌是个学物理的好苗子,叶企孙鼓励他要当英雄,要在当代科学前沿占领一席之地。他考取了江苏省公费留学资格,到德国柏林大学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开启了世界顶级物理学家之路。 02 他的导师,是柏林大学第一位女教授,蜚声世界物理学界的犹太核物理学家迈特内。爱因斯坦曾赞誉”她的天赋高于居里夫人”,擅长进入未知的科学领域。 着名物理学家迈特内 这对于王淦昌的成长来讲,无比幸运。但谁能想到,迈特内却给王淦昌带来一生的遗憾,让他错过诺贝尔奖。 王淦昌曾两次在柏林大学参加物理研讨会,他注意到科学家玻特做的一个着名实验,用放射性钋所放出的a粒子轰击轻元素硼和铍,发现了穿透力很强烈的电磁波,当时解释为强Y辐射,当时也有其他科学家重复试验得到同样结果。 王淦昌质疑Y辐射的强穿透性以及玻特的报告,他冥冥中觉得是一种未知物质。将自己的想法跟导师和盘托出,却遭到了迈特内的无视,认为初出茅庐的中国学生竟敢质疑大科学家的实验论断。 他恳求导师允许自己使用设备进行实验,来证实这种现象是强Y射线,还是另一外一种比Y射线穿透力更强的物质。 但迈特内仍旧无动于衷。 很快,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也从类似的质疑出发,用另外的设备重做试验,发现了中子,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虽然历史不容许假设,但无疑王淦昌先人一步站到了发现中子的门口,如果迈特内不是保守阻隔,也许诺贝尔奖就是王淦昌的了。 这是王淦昌与诺贝尔奖的第一次擦身而过,未来他还有机会吗? 03 在柏林大学留学期间,王淦昌在迈特内的指导下,完成多篇有价值的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前夕,欧洲的同行们爱惜他的才华,建议留在欧洲做研究。 然而,日本侵华,山河破碎,王淦昌婉拒了好意,于1934年4月回到家乡。 第一站,到了山东大学任教。27岁的王淦昌成了山大物理系教授,迅速筹建了物理系并走上正轨,立下实验物理学研究的原则。 不久,王淦昌接到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的聘书,邀请他前往任教。 王淦昌素来仰慕竺可桢的贤明,加上杭州离家乡又近,便动身赴任,成了浙大最年轻的教授。在浙大教学期间,「 ”娃娃教授”王淦昌培养了大批物理人才,其中就包括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 1939年,在战火中边躲避边教学的王淦昌得知了一个重要消息,德国科学家用中子轰击铀元素,发生裂变,导师迈特内随之实验,测定了一个铀原子核裂变时释放的能量数据。 他清醒地感知到,一个新的时代到来了。 王淦昌特别注重将国际前沿的物理学研究信息分享给学生们,还开设了「 ”军用物理”课程,介绍枪炮和炮弹的飞行动力学远离。即便吃饭都成问题,也带着学生们做实验。 抗日胜利后,王淦昌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从事研究「 ”宇宙线中介子衰变的问题”,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这下他可以醉心于科研了。 04 1950年,王淦昌被钱三强邀请加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在这座中国「 ”两弹一星”孕育的摇篮里,他带着两位同事奔赴朝鲜战场,考查美军是否使用原子武器的情况。 1956年,王淦昌作为中国代表,到前苏联从事原子核研究工作。1959年3月9日,由他领导的小组,从4万多长底片中,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引发世界轰动。当时有不少人觉得,王淦昌得到诺贝尔奖章是迟早的事情。 王淦昌在前苏联 当人们的期待还悬在半空,却发现物理学界的明星王淦昌突然消失了。 地球上没有几个人知道他去哪里了,除了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二机械部。 1961年4月1日,从苏联回国不久的王淦昌奉命到二机部办公大楼,刘杰部长和钱三强向王淦昌传达了中央的重要决定:希望他参加中国的一个保密的任务,就是两弹攻关研究,最后问他是否愿意改名。 王淦昌毫无迟疑,当即写下了「 ”王京”两个字,放下正在研究的课题,并说:「 ”我愿以身许国!” 做这个决定,绝不是仅仅说几个字这样简单。首先,王淦昌必须放弃自己已经有所成就的研究方向,诺贝尔奖可能成为终身遗憾;其次,对于叫了54年的名字,突然以另外一种方式失踪,且不可告诉任何人,包括亲人,这不是普通人能够接受的。 但王淦昌为了祖国,主动将国家命运置于个人前途之上,这一刻,诠释了什么叫爱国。 王淦昌回到家,对妻子说,自己要去西安出一趟长差。妻子隐约觉得老王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王淦昌来到了位于青海代号为221的核武器研制基地,在这座海拔3200米的高原戈壁,开始了他隐姓埋名后艰苦奋斗岁月。 这片地区荒无人烟,甚至当时美国派出侦察机都没有发现。 情况不能更遭了。 苏联撤走所有原子弹专家,新中国只能靠自己从零开始。一位苏联专家留下一句话:虽然我们走了,但你们有王淦昌。 王淦昌是大家的希望,也是中国的希望。他负责原子弹的冷试验,主要是测试引爆原子弹的能量数值,涉及到雷管和炸药,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他身先士卒,虽然已知天命,平时血压高,但做大型爆轰试验,总是冲在第一线。8年内,一百多次试验,几乎次次如此。 同事们都叫他王老,无论遇到什么难题,只要王老出现,大家就心安了。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那一声东方巨响,召唤着年轻的同事们把「 ”王院长”抬起来欢呼庆祝,王淦昌也兑现了当初自己「 ”以身许国”的誓言。 他指着蘑菇云的照片,不停地笑道:「 ”好呵,好呵,真有趣呵!它多美,好看极了!” 中国的原子弹是不折不扣的「 ”争气弹”,不仅为国家撑了腰,连海外华人都感觉地位提升了。 在联邦德国,一家华裔开的商店经常被人倾倒垃圾,表达对华人的歧视,警察也置之不理。在原子弹爆炸的第二天,垃圾不见了,警察登门拜访: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给你找麻烦了! 在南非,备受歧视的华人甚至连黑人的待遇都不如,坐车始终是下等座。听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司机告诉华人,你们国家有了原子弹,请坐到前面来。 等王淦昌回到阔别已久的家,妻子拿出一份《号外》,告诉他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还不知道自己的丈夫竟是「 ”无名英雄”。 「 ”我以前对你们不能讲,现在我告诉你,就是搞这个原子弹。”王淦昌对妻子道出了实情。 1964年,王淦昌独立提出了用激光打靶,实现核聚变的设想,是世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理论和研究创始人之一。 随后,王淦昌也领导和参与了氢弹的研制工作。 05 十年动荡之后,科学的春天姗姗来迟。 王淦昌非常关心中国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在1986年3月,偕同王大珩、陈芳允、杨嘉墀三位科学家,向中央提交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建议发展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和新材料等高技术,缩小差距尽快创新。 左起: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 几位科学家在《建议》中,早已看出发展尖端科技的必要性:「 ”我们认为真正的新技术是引进不来的,而且认为必须从现在抓起,以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才‘跟踪’新技术的发展,此时不抓,就会落到日后翻不了身……” 中央看到《建议》后拍板同意,催生了影响深远的「 ”863”计划。 如今看来,以王淦昌为代表的科学家们深思远虑,至关重要! 06 1997年夏天,北京一位90岁的老人被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逸下落不明,路人不敢搀扶,纷纷躲过。 万幸,老人被另外两名老年人送到医院,没有人知道,这位被撞倒的老人,是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人——王淦昌。 1999年9月18日,国家对当年研制「 ”两弹一星”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科学家们,颁发「 ”两弹一星元勋”奖章,共授予23人。 王淦昌是其中之一,他是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当之无愧。 然而,我们的国家英雄,却在1998年12月10日永远离开了这个国家。家人代他领奖,并将奖章捐献给了他曾经奋斗的地方——浙江大学,为了让下一代感受到科学家的赤子之心。 07 「 ”我愿以身许国”虽然是王淦昌一人之语,却代表了爱国科学家们的普遍共识。在我们国家贫穷落后的岁月里,那时的人特别纯粹特别有干劲,为了原子弹能响,啥都顾不上。 他们说,中国的原子弹早点响,美国就少用屁股说话。 只要能完成这个愿望,个人的知识、青春甚至生命,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奉献给祖国。这不是大话空话,体现在王淦昌和所有爱国科学家们每一次演算,每一次试验,每一次失败和每一次成功之中。 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新中国研制「 ”两弹一星”的成就很难说;如果没有这样的精神,中国人的腰杆能不能像今天这样硬也很难说。 时代再变,但王淦昌们内心里总有一个不变的信念,就是以身许国,支撑着我们前进。 一个人对了,一群人就都对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傈僳 傈僳族图腾 傈僳族的图腾是什么下一篇:新隋唐英雄传张卫健 虽说《隋唐英雄传》播出许久,但是仍胜过新版,孩子看电视的首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