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天下武功出少林 “天下武功出少林”是神话还是历史?

导语:  铁头功、大力金刚腿、鬼影擒拿手、轻功水上飘、金钟罩铁布衫、旋风地堂腿…这些功夫有什么共同点呢?答曰:他们都出自少林。正所谓天下武功出少林,据著名的金刚腿传人周星星透露,华山派的独孤九剑亦是源于少林

  铁头功、大力金刚腿、鬼影擒拿手、轻功水上飘、金钟罩铁布衫、旋风地堂腿…这些功夫有什么共同点呢?答曰:他们都出自少林。正所谓天下武功出少林,据著名的金刚腿传人周星星透露,华山派的独孤九剑亦是源于少林寺。

  言归正传,抛开星爷的《少林足球》不说,少林寺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武术体系?易筋经是少林寺的武功秘籍吗?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说法,是被杜撰出来的还是确有其历史根基?

  少林武僧与抗倭

网络配图

  少林会武功,这功夫从何而来呢?大家最熟悉的说法是,少林武术乃是南北朝的达摩所创。传说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最终领悟佛法精髓。后来的僧人在他面壁的石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打开一看,是两本经书:《易筋经》、《洗髓经》。

  起初众人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之后才发现原来它是武功秘籍,于是勤加练习。自此,名扬天下的少林功夫诞生了。这是少林功夫的南北朝起源说。这种说法可信吗?

  当然不可信。事实上,历史上根本没有达摩会拳术或武术的记载。达摩来到中国现在南朝,渡江北上后,主要在洛阳、嵩山一带传法。至于有没有去过少林寺,早期的史书上根本没有明确记载。

  但从唐代开始,有关达摩的资料却开始逐渐增多。先是唐代,有人言之凿凿的说达摩确实到过少林寺。其后到了宋代,达摩一苇渡江、面壁九年、只履归西等神奇故事被演绎出来。到了明代,便有人根据以往的传说编著了“描写人群、发明因果”的《达摩祖师传》一书。

  然而,即便到了此时,无论是文人笔下还是民间传说,都还没有人把达摩与少林功夫联系到一块。因为在明代,无论是有关少林武术的诗文,或是相关的碑铭、塔铭,还是程宗猷撰写的少林武术专著《少林棍法阐宗》,抑或其它述及少林武术的文献资料等,都没有提到达摩。显然,达摩与少林武术在明代还没有建立起联系。

  真正把达摩与少林武术联系在一块的,应该就是上面提到的易筋经,它本来是中国传统的导引术杂糅一些武术功法而成的一本书。该书有一篇署名为唐代李靖的序言。序言中,不仅指出了该书作者为达摩,而且还叙述了达摩传经的一系列神奇故事。

  因为易筋经在民间的广泛影响力,以及少林寺本身的推波助澜,作为禅宗之祖的达摩从此一跃成了少林武术之祖。但实际上,少林功夫真正的成型期是在元明时期。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十三棍僧救唐王?

  网络配图

  有人说,不对呀,虽然达摩传功的说法是后人编造的,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很著名,所以,少林功夫应该始于隋唐。这种说法对吗?

  首先要指明一点,所谓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与历史事实有出入,应该是十三棍僧捉唐王。这里的唐王并不是指李世民,而是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他曾被王世充封为唐王。621年,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的王世充,王仁则驻守在城外的辕州。少林寺13武僧生擒王仁则,将之送给秦王李世民。

  这是一件奇功,在贞观六年颁布的《少林寺牒》中,李世民这样称赞少林十三僧:“若论少林功绩,与武牢不殊。”就是说少林寺十三武僧助唐擒王仁则的功劳,和唐军在武牢关战胜窦建德的功劳没有很大的差别。

  其次,即便是十三棍僧捉唐王的故事,也不能就此推断在唐代,少林寺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武术体系了。因为这种推断至少有两处疑点:

  其一,除了这次十三棍僧的事迹外,有关隋唐少林寺记载很多,但是至今为止尚未发现一条反映少林僧徒的习武资料。其二,这次擒唐王之所以能成功,重点在于王仁则手下的反叛。十三个僧人是晚上偷偷翻墙进入活捉的王仁则,从中看不出十三棍僧的武艺水平到底如何。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参与了一次军事活动就断定他们是习武之人。这与明代少林武僧抵抗倭寇不能同日而语。

  有一份材料说一份话,鉴于史料的不充分,少林武术起源的隋唐说并不成立。较为信服的说法是,少林武术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在明代。

  一方面,明代有明确的史料记载。戚继光在他的军事著作《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中就提到少林棍,说它是“今之有名者”。再如何良臣的《阵纪》 、赵光裕的《武经标题正义注释》等中 , 都对少林棍法有过介绍。特别至明后期 ,更是出现了“棍宗于少林”之说,时人的推崇 ,可见一斑 。

  另一方面,明代有相应的现实条件。之前提到,因为卫所制度的失败,军士逃亡成风,国家只得广开兵源,招募乡兵。少林僧兵于是有了用武之地,得以在战争中实践、成长。一系列的镇压叛乱、抗倭战争成就了少林武术,让他们闻名于天下、名垂千古。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清代少林寺的民间化

网络配图

  有明一代,少林武僧参与保家卫国的各种战争,得到朝廷的极大褒奖。如万历九年、十九年、二十三年的三次褒奖,不仅称赞“少林寺系圣僧 香火 ,且有护国克敌之功 ”,而且对该寺粮差 “ 除豁鐲免 ” ,饬令 “ 不许军民人等搅扰及争占田地 ”,“ 勿得再行私自派 ”等等。

  然而,到了清代,情况发生巨大变化,朝廷从支持变成打压。明朝请少林僧人去兵营教习武术很平常,然而在清代却被皇帝严重斥责。乾隆四十年刚刚调任河南巡抚的徐绩请几个少林 僧人前往兵营教习枪法 ,乾隆帝知晓后极为震怒 , 特下谕曰 :

  僧人既经出家 ,即应洛守清规,以柔和忍辱为主,岂容习为击刺,好勇逞强? 有地方之责者闻之,当设法潜移默化,何可转行招致传授 ,令售其技乎?且以僧人教习营兵,既属非体,且使人传为笑谈 。徐绩何不晓事若此?著传旨申伤!

  这本是件小事,却被皇帝如此斥责,由此可见清代统治者对少林武僧的态度。与统治者分道扬镳之后,少林武术只得向下层民众传播,走向民间化。

  众所周知,清代人口有了爆发式的增长。历代皇朝人口最多的也不过一个亿,然而到了清代以后,便有了“四万万同胞”。人多了,土地养活不了,只得流动。流动人口的增加,使得各种教派、结社应运而生。但清政府对秘密结社是严重打击的,不过,却是“禁教不禁拳”。

  于是乎,一方面日益增多的流动人口有学武防身的需求,彼此便结成比较松散的拳会;另一方面各种秘密宗教团体也以拳会的名义开展。因为少林功夫在明代已经有了非常大的知名度,所以无论是普通的拳会还是秘密宗教都以少林的名义发展着。

  北方的拳会组织中出现 了 “ 少林会 ” , 川省等地的教门组织中出现了 “少林青主教 ”等。秘密宗教中,天地会特意编撰少林僧人帮助康熙征讨西番之事 ,而洪门则称少林五祖是自己的创始人。

  最终,在这些民间社团的影响下,天下武功出少林在得以广为流传,成为一般人对武术的认知。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昭惠是词语吗 昭惠是词语吗 李煜写给的周娥皇的去世词是什么下一篇:必火 李白诗中的十大恐怖预言,藏头诗竟预言马航失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