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准噶尔部及其先祖瓦剌请求进入明清封贡体系纪略 准噶尔部及其先祖瓦剌请求进入明清封贡体系纪略

导语:明清时期准噶尔部及其始祖瓦拉要求进入贡封体系。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蒙古准噶尔部和其先祖瓦剌与明清是什么关系?平起平坐吗?显然不是,从来都是准噶尔部或瓦剌主动向中原王朝进贡和朝拜,,即便翻脸时也不敢公开说自己要推翻中央政府。所以,那些想替准噶尔部拔高的国内外「 ”友人”,请依次利用史实反驳相关史书记载。 卫拉特蒙古分布图 一、准噶尔部的老祖宗瓦剌和同族敌人鞑靼都

明清时期准噶尔部及其始祖瓦拉要求进入贡封体系。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蒙古准噶尔部和其先祖瓦剌与明清是什么关系?平起平坐吗?显然不是,从来都是准噶尔部或瓦剌主动向中原王朝进贡和朝拜,,即便翻脸时也不敢公开说自己要推翻中央政府。所以,那些想替准噶尔部拔高的国内外「 ”友人”,请依次利用史实反驳相关史书记载。 卫拉特蒙古分布图 一、准噶尔部的老祖宗瓦剌和同族敌人鞑靼都要挤进明朝封贡体系。 明朝历经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努力,将蒙古人赶出北京。蒙古人退回大漠,分裂为东蒙古和西蒙古。鞑靼和瓦剌彼此争雄,内斗不止。但二者在一个问题上是一致的,即不断袭扰和掠夺明朝北方边境。史书载:「 ”终明之世,边防甚重。边境之祸,遂与明终始云。”。《明史》记载,明宪宗朱见深成化年间,鞑靼部寇掠明边城较大规模战役15 次左右,几乎每1.5年便会寇边一次。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从嘉靖三十一年关闭马市到嘉靖四十五年明世宗驾崩为止的14年里,以俺答部为主的蒙古诸部总共寇边南掠11次,几乎每年一次。 永乐宣德年间的瓦剌 永乐初年,明成祖朱棣分别遣使与鞑靼、瓦剌「 ”谕之通好”。瓦剌首领绰罗斯·马哈木为借助明朝力量对付鞑靼,归顺大明,明成祖分别封瓦剌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封鞑靼首领阿鲁台为和宁王。这是准噶尔部祖先归顺中央王朝之始。 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蒙古人为什么一再南掠,根源在于蒙古部族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原经济,这是根本原因: 游牧民族经济的单一性和脆弱性决定了其对中原经济的依赖性。「 ”单一的游牧经济与内地农业,手工业之间的分工交换关系,是推动北方民族南迁或南进的杠杆,也是北方游牧经济自古以来始终与中原保持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最终形成多民族国家的经济基础”。这基本上是定论。 当蒙古草原人口增加时,游牧经济不能满足人们对生活物资需求的压力,「 ”部落众多,食用不足”便成为紧迫的社会问题。这时蒙古封建主会自觉地把矛盾引向中原地区,深入内地大肆「 ”掳掠”。这种暴力掳掠虽然能得到一些急需的生活物资,但不能与互市中所获得的物资数量相提并论,蒙古草原急缺的生活物资依然无法满足,蒙古各部牧民陷入「 ”日无一食,岁无二衣,实为难过”的困境,再如「 ”诸夷火食已非一世,彼来人云,往年抢掠所得铁器,岁以数千计,今三四年破损锈烂,日就消耗,不可复得,分子嫁女,有以锅而各分其半者,此情颇真,亦可悯也”。蒙古游牧民族因铁锅匮乏致使在分子嫁女时,只得把一口锅打破分成两半。有的没有锅,只得以皮囊煮肉为食。除缺乏铁器,对中原地区的米豆等谷物淀粉类食物也是急需的。 中原以外的蒙古部落彼此间并不团结,对于他们而言,「 ”光复”元朝已经绝无可能,唯有获取生活必须物资才是正务。所以,明朝北方边疆面临的问题不是蒙古人复仇的怒火,而是持续数年的抢掠边地人民财产的骚扰。 明蒙连年战争,导致蒙古方面政治、经济形势恶化,人口锐减,牧业凋零。草原游牧经济发展中缺少的就是中原农业的补充。为解决牧区生产和生活上的不足,蒙古各部长期与明朝进行通贡、互市。 明朝和蒙古各部族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 ”封贡”与「 ”互市”制度。「 ”封贡”是蒙古贵族取得明朝的封爵后,受封贵族除定期派使节携带贡品进献明朝皇帝外,同时以马匹牲畜、毛皮等换回中原地区的绢、缎、丝织品、铁器、农具以及茶叶等。使节返回蒙古时,皇帝要赠若干珍贵物品作为赏赐。「 ”互市”是指明朝与蒙古贵族择其边外近地,各设守市官兵,「 ”许其两平贸易,以济华夷”的市场贸易。明朝委任官吏承办「 ”官市”。先由府库出银购备绢帛等手工业品按期与蒙古人进行交换。待官市毕,方准汉民与蒙古人进行「 ”民市”。蒙古贵族按照赋役名目向本族平民征收畜产品等,到达边境与汉人互市,然后将交换来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再与蒙古平民交换畜产品等,如此往复。 此外还有「 ”私市”,边境蒙古平民以少量畜产品,瞒着封建主与汉人进行交换,并出现互帮现象。蒙古百姓为汉兵站岗放哨,汉兵为蒙古百姓放牧,当时指为「 ”边臣违禁”。如宣大地区,蒙汉人民「 ”一牛易米豆石余,一羊易杂粮数斗。无畜者或驮盐数斗,易米豆一、二斗。挑柴一担,易米二、三升。或接脱皮衣,或职皮张马尾,各易杂粮充食”。到嘉靖时期就连明朝边防军兵士也参与其中,「 ”大边哨军,每二人贴一,全不坐哨,专事交通。时以粮银私买货物,深入分定虏帐,交结酋妇”,此时边防军士参与私市的资金尚属于自己的军饷。到了王崇古总督宣大时期,便干脆承认私市贸易,开始给予资金支持,向军士放款,如「 ”除原支行月粮二石外,即以节省余墩,它军行粮之银,每月给银三两以充买道饵虏之资”。这事实上承认了明蒙民间的「 ”私市”贸易,贷款给军士鼓励其参与。 但和平贸易也常被战争中断,甚至还遭到明朝主动的经济封锁。有时蒙古人挥戈南下,用掳掠办法夺取中原汉地的物资。但掳得的物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牧区长期物资短缺的问题,而且明朝对于蒙古人的南侵也采取报复行动。每年秋季,派兵深入草原纵火焚烧草场,谓之「 ”烧荒”,使牧区的牲畜因缺草而无法过冬;明军还经常偷袭蒙古营地,赶走大量的牲畜,谓之「 ”捣巢”。明朝与蒙古经常严重对立,使得牧区在生产和生活上更加困难。 瓦剌强大后,首领绰罗斯·也先每年冬遣人贡马于明,后因虚假贡赏问题与明朝闹翻。正统十四年发生「 ”土木堡之变”,俘获明英宗朱祁镇。这里有个笑话,也先出兵的一个借口是明使曾许嫁公主给其子,他是来要嫁妆的,众所周知明朝是不和亲的。明朝自此取消了封贡与互市,反而是也先一方苦不堪言,没奈何次年放归朱祁镇,瓦剌部也得到一些封贡互市贸易补偿。史载此后表文贡使往来不绝。清初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说也先攻打大明有「 ”求大元一统天下”的目的,现在分析这种可能性很小。虽说也先在景泰四年自封为「 ”大元田胜大可汗”,估计也就是自娱自乐,他把有元室血统的脱脱不花可汗都杀掉了,连光复元朝的政治正确性和号召力都舍弃了。此时的蒙古人早已经没有了入主中原的锐气,能混个肚圆就很不错了。 瓦剌衰败后鞑靼崛起,鞑靼也试图积极参与明朝封贡互市体系,但自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十二年以后,这种「 ”互市”关系基本 中断。鞑靼俺答汗即位后,为与明朝建立友好和平关系积极请求与明朝通贡互市。俺答汗的努力是非常曲折的,他从嘉靖十三年始,向明朝发起猛烈的求贡攻势。但明朝害怕土木之变重演,对俺答汗的求贡一概拒绝,并多次诛杀俺答求贡使者,俺答汗遂以武力相威胁。蒙古骑兵多次南下犯边,烧杀掳掠,嘉靖二十五年酿成「 ”庚戌之变”。《明史·鞑靼传》记载:俺答并没有入主中原的打算,「 ”焚掠三日夜,引去”。即使兵临城下,仍然派使者持书入城求贡。通过武力攻势与和谈方式,经过30多年不懈努力,最终于隆庆五年,于大同、宣府、山西、陕西等处重开互市,史称「 ”俺答封贡”或「 ”隆庆封贡”。 二、对从瓦剌到准噶尔拼命挤进明清封贡体系的内在原因分析。 早在11—12世纪生活在蒙古草原北部叶尼塞河上游、贝加尔湖流域、色楞格河到额尔齐斯河之间大森林中一批半狩猎、半游牧的人被称为「 ”林木中百姓”,即「 ”斡亦剌”,这些人在1207年被成吉思汗征服后成为蒙古人的一部分。斡亦剌贵族的子孙,差不多都是元朝历代的驸马,忽必烈的孙女就嫁给了斡亦剌贵族。斡亦剌和蒙古各宗王术赤系、察合台系、拖雷系都有姻亲关系。斡亦剌贵族也不干被封为延安王。 元亡后斡亦剌又被称为漠西蒙古,明代称瓦剌,清代称厄鲁特。厄鲁特的一个部族准噶尔崛起后,成为统治厄鲁特其他游牧部落和突厥部落的地方自治政权。说这段历史的原因,在于说明蒙古部族也是一个以文化汇聚的民族,虽然也有血统因素,但也是一个要依靠共同的经济、文化等因素凝聚许多部族加入进来的民族,这一点和汉族及世界上其他主要大民族的形成过程都相似。 蒙古部族统治的最出名的突厥部落就是兀良哈,也称乌梁海,居唐努山、阿尔泰山和萨彦岭之间,分为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阿尔泰淖尔乌梁海三部分,说蒙语。明初唐努乌梁海地区归瓦剌控制,明代中期鞑靼达延汗击败瓦剌部,将唐努乌梁海地区纳入鞑靼。兀良哈曾因不堪压迫归顺明朝。清代乌梁海地区归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部和托辉特首领管辖。 可以说瓦剌,或者叫卫拉特,就是以原斡亦剌蒙古人为主、融合了部分突厥部族和东蒙古部族以及其他一些部族成长起来的蒙古部落联盟。 瓦剌和鞑靼残酷争斗,所属范围不断变化。明末清初,经过不断的战争和迁移,卫拉特牧地不断西迁,游牧范围逐渐缩小。加之人口增长,牲畜繁衍过快,卫拉特人不得不走上扩张领地的道路。和硕特部在接到藏传佛教格鲁派求援后迁往青海地区,进而占据西藏,土尔扈特部远徙伏尔加河流域,都是在这种地少人多的情况下争夺新领地谋求新发展。而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则留在原地强力扩张。 从经济角度讲,当时中国市场是蒙古人独一无二的市场,这个地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取代。蒙古人畜牧业发达,但是手工业产品和其他生活资料必须仰仗和中国市场进行贸易交换才成!《明英宗实录》载,景泰三年闰九月「 ”迤北差来使臣纳哈赤等三千余名,所带马驼等畜四万余匹,除进贡外,余存养于宣府,日支草料”。当中国市场已经不能容纳从蒙古地区赶来的逐年剧增的牲口后,这就断了贸易交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诸多蒙古部族之间的攻杀,无非是争夺与中国的贸易之道,争夺推销市场和供应品产地的通道。 所谓明朝的「 ”封贡”,就是给蒙古各部贸易的名额,有了名号才能与我交易。事实证明这条道路是走不到底的,因为明朝丧失了贸易主导权,控制不了蒙古地区的生产规模与方式,所谓「 ”土木堡之变”和「 ”隆庆封贡”能够发生是有深刻经济原因的。把事件发生归结为明朝的保守和蒙古人的贪婪都有失公允,这是不同经济类型社会在交往中的经济不平衡性与市场交易不充分性矛盾共同引发的历史事件。 而清朝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那就是把与中原经济结合紧密的部族逐渐纳入到有效的国家管理体系中来。通过对边疆少数民族上层人物的笼络和包容,逐渐把他们收为代表国家的当地管理者,并适当驻军宣示主权,还有各种派驻机构予以监督和管理,一是可以减少部族间的争斗,二是国内的统一大市场更有利于内地与边疆均衡发展,共同促进经济进步。相对而言民族矛盾会减少许多,还会给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带来更多先进文化。早在唐代对待边疆也有类似模式,但唐代以政治和军事羁縻为主,在经济发展和国民治理结构上是有欠缺的。因我未系统读唐代史料,这个看法不一定准确。 瓦剌被清朝人称为卫拉特,由于和硕特部有蒙古黄金家族血统,其首领世为卫拉特盟主。崇祯九年,卫拉特盟主和硕特部的固始汗遣使至盛京贡马匹、方物,表示归顺后金。 顺治三年,固始汗与卫拉特各部首领二十二人联名向清朝奉表进贡,清朝赐以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这就是青藏高原和新疆等地正式纳入清朝的主权版图之始。归属于卫拉特联盟的准噶尔部自然也是清朝版图的一部分。到了噶尔丹时期,他打败卫拉特盟主——固始汗的侄子鄂齐尔图汗后,把卫拉特联盟改变为准噶尔汗国,在封贡之外还有对清朝的战争,这就逐渐改变了卫拉特对清朝的从属关系性质,所以说噶尔丹对抗清朝就是一场国内叛乱事件。 三、准噶尔前期重要首领与清朝贡赏交往史。 十七世纪二、三十年代厄鲁特受到喀尔喀蒙古札萨克图汗部的和托辉特部欺压,在中亚又受到哈萨克和乌兹别克排挤,准噶尔部出了一位领袖哈喇忽剌,一生致力于摆脱喀尔喀蒙古的压迫。 准噶尔部首领世系表 到十七世纪四十年代准噶尔部在哈喇忽剌的长子巴图尔珲台吉带领下强大起来,统辖了额尔齐斯河中上游、叶尼塞河上游以及伊犁河流域、科布多河流域。准噶尔的政治中心从塔城迁到伊犁。巴图尔珲台吉最初是向明朝进贡,万历四十四年,沙俄派到准噶尔地区的密探托米尔科·彼得罗夫报告说,他们在巴图尔珲台吉处接触到中国皇帝派来征收毛皮贡的人。 由于沙俄入侵的压力,巴图尔珲台吉一方面抗击沙俄,另一方面从崇德二年十月丙午开始积极向清朝遣使通好,奉表纳贡。清朝政府也认为厄鲁特已经回归清朝版图。「 ”厄鲁特部落,以至斡难河源,远迩诸国,在在臣服,蒙古大元及朝鲜国,悉入版图。” 见《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 在《准噶尔部、噶尔丹和与藏传佛教入蒙史实》一文中已介绍噶尔丹夺权经过。简要回顾,康熙十五年,噶尔丹杀害了应当继承汗位的侄子索诺木阿拉布坦、并企图杀害索诺木阿拉布坦的哥哥策妄阿拉布坦后,成为准噶尔部的实际首领。此后噶尔丹以准噶尔部台吉的身份派人积极联系清朝中央政府,要求建立朝贡关系。同时派人到拉萨会见达赖喇嘛,想争取得到清朝中央政府和西藏格鲁派双方都承认他在准噶尔部的掌权地位。 康熙十八年,五世达赖喇嘛赠给噶尔丹「 ”博硕克图汗”的称号。噶尔丹向清朝报告此事,清朝没有立即承认噶尔丹「 ”博硕克图汗”的封号,只是称他为噶尔丹「 ”台吉”,但接受了他的贡物。到次年,噶尔丹再次进贡时清政府接受了进贡,默认了噶尔丹称汗的既成事实。 从巴图尔珲台吉到噶尔丹时代,准噶尔畜牧业发展迅速,以致对于封贡互市,清朝也有不堪重负之累。据清朝祁韵士《皇朝藩部要略》记载,康熙二十四年,清朝政府不得不订下贡使例,「 ”是年,定四卫拉特贡使例,噶尔丹使入关,额二百人。余屯张家口及归化城,其绰罗斯自贡之噶尔玛岱青和硕齐、杜尔伯特台吉阿勒达尔泰什,及和硕特、土尔扈特如之。” 四、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时期与清朝貌合神离,准噶尔在繁荣之后走向败亡。 早在康熙二十七年,策妄阿拉布坦迁往博罗塔拉时带走了5000杜尔伯特人。这里土地平旷,牧草丰茂,博罗塔拉河流经其北,接额敏河谷地,南通伊犁河草原,东至乌鲁木齐,西抵巴尔喀什湖一带。在清军打击下,噶尔丹的一部分属民「 ”转向他的侄儿策妄阿拉布坦”。至此,他与噶尔丹势均力敌,形成抗衡局面。 策妄阿拉布坦在担任准噶尔台吉前,利用噶尔丹与清政府及其周边邻部征战的机会加紧对自己势力的发展,策妄阿拉布坦积极和清朝拉拢关系,对康熙皇帝或上表称臣,或奏报噶尔丹的动向,显得十分恭顺。很明显,他是想借助清朝的强大军事力量消灭噶尔丹,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央政府的联系得到中央政府支持,使得其部民众迅速增加,也使自己能够稳坐准噶尔蒙古汗王的宝座。 康熙二十九年,策妄阿拉布坦乘噶尔丹侵略喀尔喀时袭击科布多,断了噶尔丹的归路。康熙帝得知后,遣侍读学士达虎持书前往策妄阿拉布坦牧地颁赐书皮绵锻物品。策妄阿拉布坦甚为欣喜,随即派达尔汗囊素前往清朝进贡,并禀奏与噶尔丹交恶始末,请求清政府给予支持。清政府为打败噶尔丹,有意对策妄阿拉布坦加以扶持。雍正帝追述此事时指出:策妄阿拉布坦「 ”与伊叔噶尔丹不相和睦,带领七人潜逃至吐鲁番地方居住。圣祖仁皇帝以策妄阿拉布坦与伊叔不睦,惧其诛害,遁迹逃生,加以恩泽。且圣心仁慈,不忍遣兵将噶尔丹余剩部落,悉行剿灭,恩加格外,遣议赏给策妄阿拉布坦。彼时,策妄阿拉布坦力弱势微,甚为恭顺。” 策妄阿拉布坦表示愿为清朝「 ”随圣上指示,效力尽瘁,噶尔丹若逼近我土,必竭力擒剿。”策妄阿拉布坦与清军通力合作,最终噶尔丹被歼灭。策妄阿拉布坦执政之前通过以上举措,努力争取清政府的支持,在与噶尔丹争夺准噶尔部统治权中取得胜利。 康熙三十六年,策妄阿拉布坦和清朝夹击噶尔丹。噶尔丹兵败自杀,策妄阿拉布坦顺理成章继承汗位。达赖喇嘛于同年赠给策妄阿拉布坦「 ”额尔德尼卓里克图珲台吉”称号,表示承认其准噶尔汗位。 从康熙三十年起策妄阿拉布坦开始与清朝建立贸易关系,后来,他隔年一次贡使,往来不绝。策妄阿拉布坦继承准噶尔统治权以后,准噶尔与内地的贸易更为频繁,双方互利双赢,如「 ”进藏熬茶”的商队得到了清政府「 ”资以口粮,帮以驼马”,贡使携货至肃州,凡有倒藉马驼,也尽数予以补给。清朝方面,康熙朝先平定三藩之乱,南方刚刚稳定,又多次用兵于漠北,喀尔喀内附不久,兴兵远征漠西力不从心,于是笼络准噶尔上层贵族,以达到西北边陲安宁的目的。策妄阿拉布坦积极向清政府靠拢,扫除准部势力扩张的障碍,目的是为争取时间,重建家园,为入侵西藏做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准噶尔与清朝持续了近20年的和平关系。 在策妄阿拉布坦治下,准噶尔部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曾在准噶尔作过实地调查的俄国使臣翁科夫斯基记载:「 ”准噶尔饲养的家畜有:马、骆驼、牛、大绵羊、山羊和骡子;他们和中国、印度、俄国进行着贸易。”当时,准噶尔部向肃州、青海市场上提供马、骆驼等牲畜上千匹,羊数万只。由此看出策妄阿拉布坦时期准噶尔部畜牧业的繁荣景象。策妄阿拉布坦采取积极向清中央政府进贡的政策,采取休养生息等手段使其部众人数迅速增加。 由于处理好了向清朝纳贡的关系,策妄阿拉布坦没有了后顾之忧,开始放开手脚大肆扩张。策妄阿拉布坦吞并了土尔扈特部散扎部一万五千属户,侵服回疆地区,出兵进攻哈萨克,夺去了额尔齐斯河西岸及哈蒴克草原大部分地区,拓地至吹河、塔拉斯河,势力扩大到锡尔河下游。一时称雄西北。 随着准噶尔部元气恢复,策妄阿拉布坦对清朝的态度也逐渐变得强硬起来,向清朝提出要回噶尔丹所居聚过的阿尔泰、科布多、唐努乌梁海、哈密一带,与清朝发生冲突和战争。康熙三十五年哈密首领达尔汉白克额贝都拉归顺清朝。清朝次年封达尔汉白克额贝都拉为部长,食俸掌印,将其属下编为旗队。康熙五十四年策妄阿拉布坦借口贸易人在哈密受阻,率兵侵略哈密,先派遣军队袭击哈密,引清军深入追击,以此牵制清军,然后乘机侵略西藏。 康熙五十六到五十九年,准噶尔蒙古兵从伊犁、叶尔羌、拉达克、阿里、达木一线入侵西藏拉萨达三年之久。清军联合青海和硕特部两次进藏,在颇罗鼐、康济鼐等当地群众支持下,将准噶尔入侵者撵出西藏。策零敦多布带回伊犁的残兵剩将余下五百人,几乎是全军覆灭。 到了雍正初年准噶尔部与清朝关系缓和,雍正三年四月,清朝颁谕旨要求策妄阿拉布坦贡使不得超过三百人,策妄阿拉布坦要求走喀尔喀路——经科布多、归化城到北京进贡,得到准许。 雍正五年,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噶尔丹策零成为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上台后当即遣使到北京纳贡,奏请「 ”进藏熬茶”,为其父「 ”设贡”。因准噶尔部收留叛乱的罗卜藏丹津,清朝没有同意。 雍正八年清朝与准噶尔部再次开战,雍正九年发生和通泊之战,清军大败。准噶尔大军乘胜东侵喀尔喀蒙古,于雍正十年与清军打了额尔德尼昭之战,准噶尔军大败。次年议和。乾隆四年达成划界协议,乾隆五到十三年乾隆帝准许准噶尔部「 ”进藏熬茶”。 乾隆五年清政府同意今后在北京和肃州开展封贡贸易,规定四年一次,寅、午、戌年在北京,子、辰、申年在肃州,限定了贡使人数和进贡还期限八十日内。噶尔丹策零听说后非常高兴,根据当时《录付奏折》记载,噶尔丹为此宴请部属,说:「 ”如今和天朝和好了,准做买卖。今年买卖很好,我如今要打发哈柳请安谢恩。”后来根据噶尔丹策零多次请求,清朝放宽了贸易条件,增加了进贡次数。此外还有活跃的「 ”私市”。 噶尔丹策零时期准噶尔部很少用兵,由于和清朝长期贸易,准噶尔经济达到历史最高峰。 但是,清朝始终对噶尔丹策零存有戒心。 噶尔丹策零晚年患病,想通过拉达克汗王从西藏延请两名喇嘛治病和传教。根据西藏留下来的蒙古文信件副本记载,乾隆九年拉达克国王派人持信去拉萨见管理西藏地方政府的郡王颇罗鼐转达这一请求。颇罗鼐回信说西藏事务需请示清朝皇帝做主,准噶尔「 ”进藏熬茶”也是得到清朝皇帝批准的,要求准噶尔部直接奏请清朝皇帝召请喇嘛。耐人寻味的是,此信称清朝皇帝形象为「 ”宿命乃是以珍奇音符之可汗形象具有隆兴黄教之大意愿者”,说明清朝的统治在西藏深得人心。还有根据乾隆八年《清代军机处满文熬茶档》记载西藏地方政府当年也拒绝过准噶尔部直接要求召请喇嘛的事,乾隆皇帝其实是有专门谕旨要求颇罗鼐对准噶尔部来人只可安慰、不可答应召请喇嘛事宜的。 乾隆十年噶尔丹策零病卒,身后内乱开始。清朝终于有机会消灭准噶尔部,收复西北地区了。 清代厄鲁特分布示意图 五、简短评述。 准噶尔部,只是中国境内的地方政权之一,虽然曾经分裂过,但是最终还是回归祖国了。不要被汗国二字弄糊涂了,汗国只是对部落属国的称呼罢了。本文主要从经济发展史角度论证了蒙古各部长期发展的结果必然也应该融入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具体到准噶尔部,在噶尔丹之前准噶尔部已经归顺清朝,噶尔丹制造了分裂,并且为沙皇俄国东侵制造了机会。后来的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等沿袭了这种分裂,直到清朝政府历经七十多年收回这一故土。 除了噶尔丹曾经私通沙俄破坏《尼布楚条约》对中国政府有利的局面外,巴图尔珲台吉、僧格、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等这些准噶尔部首领都曾经和沙俄打过仗,遏制了沙俄东侵的势头,有力地维护了祖国西北边疆领土完整。举个例子,康熙五十四年,沙皇彼得一世得知卫拉特的叶尔羌地区盛产沙金后,任命布赫戈利茨率俄军3000人潜入额尔齐斯河流域,深入到准噶尔所属的雅梅什湖地区,在当地构筑军事要塞。策妄阿拉布坦采取强硬对策,派大策零敦多布率一万准噶尔军前往征讨。康熙五十五年,沙俄侵略军伤亡惨重,被迫炸毁建筑在布逊淖尔湖畔的要塞,率领残余七百人逃走。之前之后还有数次抗俄战争。 明清与准噶尔部之间的封贡体系和战争、贸易等都是中国国内事务,沙俄曾多次企图插手挑拨,清朝政府也多次警告其不要插手中国内部事务,起到了一定作用,早期沙俄还是很心虚的。 当然,准噶尔部长期坚持分裂局面,只满足于简单地进入封贡体系,不能尽早被纳入到统一的国家管理体系中,极大牵制了国家力量,不能使国家尽早对抗沙俄侵蚀中华故土,也是历史上留下的遗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熟茶的历史 熟茶的历史下一篇:侧耳倾听主要讲的什么内容 侧耳倾听主要讲的什么内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