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回望叛国图存的「 ”东南互保”协议 回望叛国图存的「 ”东南互保”协议 究竟是卖国还是救国

导语:回看以叛国为目的的「东南互保」协议,是汉奸还是救国?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已经千疮百孔的晚清政府迎来了近代以来内部最沉重的革命打击——义和团运动兴起。1900年6月,英国意识到义和团的继续发展势必会对其势力范围内的长江流域造成威胁,便与南方各省督抚秘密达成了史称「 ”东南互保”的协议。「 ”东南互保”协议准确来说包括两部分,应当辩证来看。

回看以叛国为目的的「东南互保」协议,是汉奸还是救国?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已经千疮百孔的晚清政府迎来了近代以来内部最沉重的革命打击——义和团运动兴起。1900年6月,英国意识到义和团的继续发展势必会对其势力范围内的长江流域造成威胁,便与南方各省督抚秘密达成了史称「 ”东南互保”的协议。「 ”东南互保”协议准确来说包括两部分,应当辩证来看。 首先是西方帝国主义煽动当时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人合作,与各国签订《东南保护条款》等条约,主要规定上海租界归西方各国保护,两江流域等东南地区归各省督抚保护,以免列强利益受义和团运动的破坏。从表面上看是地方各省不顾中央而与列强签订的「 ”割地自保”协议,以上海地界换取自省的和平,实为卖国行为。但从深层次看,这种做法无疑保护了东南各省的和平,使得国民免遭内乱之苦,并非一无是处。 签订《东南保护条款》 其次就是晚清政府自不量力向西方十一国宣战后,刘坤一、张之洞与当时的山东巡抚袁世凯等人暗中达成协议,与西方各国合议,对内宣称清政府已被义和团威胁从而颁布「 ”矫诏、乱命”的皇室诏令,从而独善其身。这一举动无疑使已经穷途末路的清政府雪上加霜,从此内忧外患加重,晚清皇室民心涣散。不仅没有得到地方的支持,反而为之后的革命势力埋下了种子。 一、 卖国?晚清政府内忧外患 长久以来,「 ”东南互保”协议都被史学家、评论家们称作一出闹剧,是江南地方各省为了洁身自保而背叛中央向帝国主义投降求荣的铁证。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国门洞开,清政府就已经进入全面衰退的最后阶段。自古以来,当一个王朝出现外患时,随之而来的就会有内忧。之于清政府,便是蠢蠢欲动的地方权力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关系。 自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起,清政府自建国以来为之倚重的八旗等军队遭到了不可逆转的损失。面对内部革命的风卷残云,清政府不得不将手中的军政大权下放地方,实行行放任督抚的政策,这就是地方势力崛起与后期军阀群起的开端。在长年的镇压活动中,地方势力和私人化军队不断壮大,野心也逐渐膨胀,不仅控制了地方的军政大权,还渗入了清政府的内政外交等大权。 到义和团运动兴起时,东南各省已经形成了完备的自治体系,这也是「 ”东南自保”形势出现的根本原因。当地方有能力自给自足,完全不受中央政府的控制,甚至在外敌入侵时中央还需要允许地方督抚「 ”就地筹饷”才能够稳住局势时,不顾全清政府而选择洁身自保到也有了几分道理。但东南各省的做法终究是在「 ”涨别人士气灭自己威风”,在与外邦开战之时选择自保,这本身就是对中国传统家国情怀的辜负。所以众多学者将其看做铁证如山的卖国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 救国?改革之火就此点燃 若是唯结果论,在八国侵华战争结束之后,北方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南方虽然多多少少受到了冲击,但大体没有受到巨大影响。在义和团运动前夕,受到西方商业思想的影响,江南苏州、上海、无锡等城市开设了纺织、火柴、面粉等工厂几百余家,战争结束后,这些工厂非但没有遭到损失,而且因为局势的迅速稳定得到了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促进的经济的迅速回暖。经济上的复苏也为后来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南炮厂 虽然晚清的革命道路十分曲折,在中央政府与民间势力的共同努力下都没取得成功,但是这大多归于当时历史条件的束缚,晚清的中国改革之路是行不通的,救亡图存只有革命这一条路。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东南互保”在革命的前夜催动了工业改革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为后来国民党的成立和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经济上的根基。 三、 究竟是卖国还是救国? 如果站在当今回首看「 ”东南互保”,东南各省督抚的做饭到底是卖国还是救国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得不要做的是站在当时的立场上,分析各方对这一做法的态度。 很多学者认为,「 ”东南互保”名义上是为了保住江南各省不受战乱,但其实全然是刘坤一、张之洞等人为求自保不顾中央安危。但这种想法是经不住仔细推敲的,在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就算地方势力再过庞大,若是得不到中央政府的点头允诺,地方是没有单独和外敌签订互保协议的魄力的。为何?若是敌方势力真的到了极其膨胀的地步,那为何不真的群雄割据,「 ”挟天子以令诸侯”? 另外,根据史料记载,就在清政府向西方十一国宣战的前一天,慈禧太后曾向东南各省总督下令,大概意思是现在我朝已与外邦开战,各省应当联络一气,保卫疆土,找寻时机办法,共挽危局。史载:"沿江沿海各省,彼族觊觎已,尤关紧要。若再迟疑观望,坐误事机,必至国势日蹙,大局何堪设想。"这可以看作是慈禧是默认了东南各省互相自保的做法的。 除了京城清政府的修书支持,「 ”东南互保”也得到了东南各省内部各个阶层人民的拥护。当时北方义和团运动浩浩汤汤,南方随之兴起了反教会的思想解放浪潮。一时之间民众长久以来的信仰出现崩塌,民心惶恐,商贾裹足,百业萧条。在这种情况下,南方各省督抚采用自保的行为是完全符合理性人思考的。试想,若是南方再爆发战火,可能就会出现"土货不能出洋,商民不能聊生,食力者生计并绝"的悲惨场面。所以南方各省从农民、商人,到小地主阶级和统治阶级,都希望有一条追求和平稳步发展避免战火的出路。因此顺应民情出现的「 ”东南互保”体现的不仅是统治阶级的野心,更是为了避免民不聊生的必要举措。 从实际效果来看,「 ”东南互保”显然保护住了雨后新笋般的民族企业,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当时的报纸评论,"虽用以自全,而国亦蒙其利矣。"就是这个道理。虽然表面上看「 ”东南自保”协议叛国图存,也不乏各省督抚画地为王的想法,但是它保住了南方的民心和经济,为后来的改革和革命开化道路,站在历史的当口,我们应当为晚清的「 ”东南自保”证明,这场披着「 ”卖国”外衣的事件其实是「 ”救国”行动。 参考文献 1、张艳,《晚清地方与中央相抗衡的制度因素——以东南互保为例》. 载《 CNKI;WanFang 》。 2、张莺瑞,《相机审势:「 ”东南互保”原因探析》,载《 黑龙江史志 》,2014。 3、高全喜,《新制起于南国:政治宪法学视野下的「 ”东南互保”》,载学术月刊 2018。 4、董丛林,《「 ”东南互保”相关事局论析》,载晋阳学刊,2018。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爱新觉罗·载湉 爱新觉罗·载湉 爱新觉罗·载湉的家族成员下一篇:傀儡班开锣:汪精卫成立的汪伪政府及成员 傀儡班开锣:汪精卫成立的汪伪政府及成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