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大水漫灌: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工程学战术 大水漫灌: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工程学战术

导语:洪水: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工程战术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尽管大部分古代的城市分布在河岸周围,不同文明却都有着自己的军事工程学偏好。远在成熟的攻城火炮出现之前,各种损毁城防工事或逼迫守卫者就范的措施就层出不穷。 但在东亚地区,河流本身就是进攻者的终极武器。以至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水代兵的攻城记录不胜枚举,数量足以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相加的总和。 1、先秦争霸中的常规操作

洪水:古代东亚帝国的特色工程战术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尽管大部分古代的城市分布在河岸周围,不同文明却都有着自己的军事工程学偏好。远在成熟的攻城火炮出现之前,各种损毁城防工事或逼迫守卫者就范的措施就层出不穷。 但在东亚地区,河流本身就是进攻者的终极武器。以至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以水代兵的攻城记录不胜枚举,数量足以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相加的总和。 1、先秦争霸中的常规操作 孙子兵法中就有详细的水攻操作流程 公元前5世纪,关于以水攻城的具体操作方法就已被收录进《孙子兵法》。但类似的手法早已在诸侯争霸中屡见不鲜。例如公元前7世纪的楚人军队北伐,就用筑坝手法截断宋国与郑国附近的两条河流。幸好有齐桓公发兵干涉,逼迫楚王终止了邪恶想法。这也是有史可查的最早水攻记录。 到了公元前512年,吴国军队进攻淮北的徐国,就用筑坝拦河的方式毁灭对方城池。十二年后,吴王阖闾再次率领吴军西征楚国,又采用同样的手法击败对手。可见在当时的江淮流域,利用众多水系的攻城策略已非常普及。又过了50年,身为晋国最强势力的智伯包围晋阳,也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浸泡城墙。若非韩魏两家及时反正,后来的赵国大王可能已葬身鱼腹。可见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水攻城池的手段也是常规操作。 智伯就曾放水浸泡晋阳 当然,并不是所有靠近河流的文明都会依赖水攻围城。比如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诞生过以复杂攻城武器而着称的亚述帝国。在公元前10-7世纪之间,他们的工程师已研发出各类大型攻城塔,并通过协调军中的不同兵种,攻陷所有敢于反抗的城池。无论是世界之都巴比伦,还是犹太人的耶路撒冷或埃及的孟菲斯,都没能挡住亚述攻城部队的兵锋。但以上地区也都没有遭遇大洪水式的浸泡。 这绝非出于征服者的良心发现,因为所有抵抗者在失败后所遭遇的屠戮,足以毁灭该文明的一代脊梁。但因为亚述人掌握有大量的攻城技术,所以根本没必要去进行费时费力的筑坝拦河。 亚述帝国因装备大量攻城器械而不屑于水攻 反观年代稍晚的先秦军队,显然在攻城技术层面相对匮乏。无论传说中的鲁班发明过多少失传神器,都没能让各诸侯国掌握这位天降奇才的技术创新。倒是有工匠出生的墨家崛起,在城市防卫领域更胜一筹。因此,围城大军往往面临无力攻克对方据点的尴尬。当守军早有准备,提前将大量的物资储存进预设仓库,则远道而来的围攻者便只能选择无功而返。因此,通过筑坝拦河的方式展开攻击,就成为先秦霸主们的必然之选。 其实,类似的窘境也曾折磨过地中海沿岸的希腊军队。尤其当各城邦纷纷引入石墙建造技术,取代并不稳固的木墙和土堆,一度让所有人都放弃强攻城池的幻想。作为回应,希腊人在短时间内学会了构筑围城工事,并经常以挖掘地道的手法破坏墙角。最终,随着大型弩炮的出现,扼守城头的守军就完全暴露在火力覆盖之下。当弩炮的尺寸和射程被不断加大,普通石墙的抗攻击能力也就受到了严重挑战。因此,当亚历山大的马其顿军队在公元前4世纪进入亚洲,就根本不需要以筑坝灌水的方式挑战敌方城墙。这些武器的技术也顺着贸易扩散,被周围的波斯、腓尼基和罗马等族群迅速掌握。但因为城墙的空间非常有限,所以无法安放尺寸太大的远程武器,容易在对射中处于劣势。 希腊式弩炮可以不断放大 对攻城者更为有利 然而,相对封闭的远东却没有受到这次技术扩散影响。公元前279年,秦国名将白起围攻楚国的郢都,再次祭出大水漫灌战术。由于很多先秦城市没有城墙,所以防御者的核心往往居于中心位置的卫城堡垒。为了应付大军包围,经常调集重兵在原先的外城位置驻扎,构筑坚固的临时营地。这也对水攻操作者具有极大的诱惑,可以通过一次操作而解决两个问题。白起就让人在筑坝的同时,挖掘用来引流的沟渠,使得楚人的京畿陷入洪水滔天。后来,王贲的秦军攻陷魏国都城大梁,也按部就班的使用类似手法获胜。 从当时技术层面来看,放大版的弩机潜力有限,无法发射石弹一类的攻坚弹药。因此在对射中反而有利于守军的防御升级。这也让开闸放水成为最有效的攻城手段。 白起毁灭楚国都城 靠的依然是水攻战术 2、古典帝国的技术发展失衡 汉朝与罗马的崛起 分头继承发展两套工程体系 公元前2世纪左右,罗马与汉朝几乎在欧亚大陆的东西两头同步崛起。前者接过了希腊人研发的弩炮技术,并辅以更新的扭力抛石机,对所有敌方城市造成巨大压力。后者也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大型弩机,还逐步掌握了早期手拉抛石机技术。 只是基于自身的作战环境差异,汉朝的城市攻防技术处于坡脚发展状态。这是因为罗马军团的作战区域更为广泛,所进入的地区环境也更为多样。因此,除了将弩炮置于战舰轰击沿海要塞,还需要长途跋涉的深入内陆围攻大型城池。特别是那些使用希腊技术升级的东方都市,往往有着超过上古土墙的防御水准。相比之下,汉朝的对手只是草原堡垒和西域土城,对于进一步发展攻城机械没有太大动力。只是出于防范敌人袭击和深化地区控制的目的,才普及了大型土墙等防御手段。这样的路径分化,会在两个帝国的末年爆发出截然不同的战争样貌。 汉朝的东方技术体系 偏重于防御而非进攻 公元3-4世纪,衰退的罗马在东方遭遇萨珊波斯的周期性猛攻。尽管早期波斯军队没有太多攻城机械,却可以通过围困、累土堆、挖地道和攻城锤等方式进行弥补。当阿米达要塞的罗马守军被迫投降,大批熟练掌握技术的工兵也被波斯大王俘虏。后者立刻照葫芦画瓢,掌握了全套的古典罗马攻城技术。此后,类似的情况也在帝国四境不断发生,逼迫罗马人升级城市防御手段,最终构造出堪称古代顶级城防水准的君士坦丁堡。 同期的汉朝,也因黄巾军叛乱而彻底崩溃。握有军权的新兴诸侯开始相互火拼,却发现汉朝的城池相较于先秦已有大幅提升。因此,古代诸侯所面临的问题,又再次浮出水面。无论是放大版弩机,还是无法巨型化的早期手拉式抛石机,都让防御者在远程火力层面不输任何对手。于是,沉寂多年的水攻战术又被挖出来重现人间。 阿米达要塞的罗马降军 将全套技术带入波斯 公元198年时,曹操率军东征布起,就靠筑坝拦河解决了问题。不论夯土城墙如何厚实,都无法抵御水流的长时间浸泡,让此后几百年的防御者都吃尽了人造洪水之苦。例如公元219年的蜀汉大将关羽,就利用汉水的洪峰倒灌樊城,创造了「 ”水淹七军”的千古佳话。城内守军也在漫天洪水包围下忧心忡忡,最后靠着孙吴军队的偷袭才解除警报。 进入局势更为混乱的南北朝阶段,水攻围城的方法一度销声匿迹。但随着掌握大量兵力和资源的帝国胚子养成,对大型城池放水的残忍方式又顺利回归。公元514年时,梁武帝萧衍派兵进攻寿阳,期望在淮河流域掌握主动。面对城内守军的顽抗,调集20万民夫进行土木作业。结果,魏军主动突围北上,而梁军却没能成功拿下目标。两年后,由他们构筑的大坝决堤,让周围的十多万人口葬身洪流。 曹操也是防水攻城的好手 一直到隋唐重新稳定天下,残酷的水攻才随着城市攻防战减少而再次隐退。类似两汉帝国时期的格局,也再次限制了帝国军队的攻城技术进步。只有在为期8年的安史之乱,才出现个别的水攻城市记录。但由于双方大都会在野战失利后撤出城池,也就让攻城武器的升级显得没有必要。 水淹七军虽然残酷 却被后人传为美谈 3、护驾水的崛起 残暴的后梁 首创了「 ”护驾水”做法 公元10世纪,五代十国的战乱让以水代兵的做法再次复活。但和过去的情况不同,水攻已不限于强者的围攻作战,更是直接发展为弱者的救命稻草。首先跳出来篡夺皇位的后梁,就经常被打着李唐正统旗号的沙陀军头李存勖击败。为了避免全军覆没,他们两次在撤退途中掘开黄河堤坝,并美其名曰「 ”护驾水”! 有了后梁政权的完美示范,后来的北宋也在遭遇金军时以水代兵。但在赵家皇帝沦为跑路先锋之前,还是在兼并战争中使用了人造洪水。公元969年,赵匡胤率军进攻北汉都城太原。但经历了隋唐两朝的技术进步,大型城池的针对性防御能力也有了提高。不仅有护城河与壕沟分散水量,防御者也清楚如何在类似情况下继续坚持。更为坚固的城墙本身,也有利于经受住水流的冲击和腐蚀。结果,宋军只能坐船漂向城门,却多次被守军打了出去。 手拉式抛石机无法做的太大 限制了攻城效果 1081年,当宋军准备强攻西夏的灵州城时,也被守军引来的黄河洪水冲走。后来南下夺取开封的金国军队,也以燕云汉儿的工程部队辅助,丝毫不需要像宋人那样决堤放水。 当两宋始终沉迷于大水漫灌的古老战术,全世界范围内的攻城技术又经历了新一轮升级。在欧洲地区,大量新式的城堡陆续出现,并随着十字军东征而直接影响西亚沿海。在大量的反复攻坚过程中,中世纪的欧洲军队不仅开发出配重抛石机,还大量使用船舶搭载各种攻城武器。这个趋势在1204年达到首个高潮,让罗马帝国留下的君士坦丁堡也遭至沦陷。受其影响,穆斯林世界的军阀们也纷纷改进攻城技术,并最终影响到西征的蒙古大军。 十字军东征拉动了新的攻防技术升级 但在蒙古人学会西亚的新式抛石机前,还在中原地区学会了水攻战法。1232年,他们围攻垂死挣扎的金国城市归德,就有过一次并不成功的放水记录。在带路党的建议下,此前不善此道的蒙古人也掘开黄河堤坝。但因为金国城市附近有先前的废弃河道,结果反而因洪水倒灌而有了护城河防御。两年后,蒙古人已可以灵活运用此法,并以洪水溺毙了不少南宋士兵。 此时,由于技术的缓慢进步,古老的水攻技术已不像过去那样灵光。例如在1272年时,反攻寿县的南宋军队也寄出相同技巧,却没有拿下蒙古军队据守的寿县。等到重镇襄阳在次年陷落,双方也就不再有继续决堤作战的需求。 蒙古人在学会新技术前 也往往尝试以水代兵 不过,新技术的引入,并不能完全覆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当大规模战乱再次出现,放水的措施依然不能被将领所舍弃。张士诚在1359年下令进攻诸暨,就因为没有配重抛石机技术而继续放水淹城。结果,漫长的等待还没获得回报,朱元璋的救援部队就已经赶来增援。结果,明军首先控制了张士诚部队构筑的堤坝,转而放水冲击对方。等到自己通过俘虏的元军工匠掌握攻城武器技术,也就不屑于对苏州等地实施水攻。 当然,同时代的欧洲地区已经出现早期的攻城火炮。当英王爱德华三世率军远征法国,就不忘用火炮轰开加莱的城门。他的海军同样在战船上安装有火铳,并将更多同类武器部署到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塔上。 明成祖朱棣时代的欧洲攻城火炮 反观技术已经滞后的明朝,还在江山稳固后又迅速丧失了配重抛石机技术。以至于朱棣在1400年进攻济南,就发现自己的军中没有可以发挥效果的致命武器。于是,他很自然的想到了筑坝拦河技巧,并让引黄河水浸泡城墙。然而,恰逢明初的主要城市的在外墙包裹石砖,让大水漫灌的腐蚀效果大不如前。结果,号称10万之众的靖难军便放弃了进攻,并在之后的战争中也尽量绕道而行。 当时的朱棣也不会想到,大明王朝会在自己继位后又进一步走向技术衰退。以至于自己的后代还需要不断重复水攻战法。 朱棣的靖难军还需要以大水漫灌敌城 4近代的若隐若现 弗朗机的引进 并不能改变整体技术格局 15世纪中期以后,欧洲的大型攻城炮技术依旧突飞猛进。受到影响的西亚和中亚等地,也依靠各种手段在苦苦跟进。许多中世纪标准的坚固石墙,已不能保证自己在化学能武器面前继续屹立。明朝自然没有跟上这轮革新,反而因技术退步而变得比朱元璋时更依赖水攻。哪怕有新式的弗朗机炮从海上传入,也只能作为守城部队的辅助火力。 1533年,驻守大同的边军因待遇过低而爆发哗变。嘉靖皇帝的王师赶往围剿,却发现没办法对付自己先前构筑的城防设施。无论是开始普及的弗朗机小炮,还是更为传统的地道挖掘作业,都没能让明军攻下大同。进攻者便只能筑墙环绕城池,再引河水倒灌其中。这才迫使守军同意结束对抗。 明军就发现自己无法用常规手段拿下设防要塞 一直到1592年的万历时期,明军依然没能掌握重型攻城炮技术。在李如松攻打叛乱的蒙古将领哱拜时,也必须用人造洪流浸泡城墙。结果,叛军坐船出来破坏临时堤坝,造成明军自己也被水逼退。后来,还是老旧的城市北墙因不能承受浸泡而坍塌,让明军得以顺利攻克宁夏。 1626年,明军终于从葡萄牙人手中买到了半个世纪前铸造的红衣大炮。但在1632年的登州兵变之前,这种武器只被用来进行守城。崛起于关外的满洲集团,却可以用筑壕等手段攻克明朝城市。同时,由于财力限制和技术引入缓慢,明朝到与清军决战的1642年时,也不过拥有17门此类大炮。因此,除少量在辽东驻防的部队外,更多明军还是需要借助大水来增加胜率。至于在中原横行的闯王集团,也处于完全类似的技术层次。 无法接触最新科技的李自成 也以水攻而闻名 同年,李自成第三次发兵围攻开封。由于麾下闯军没有可靠的攻城武器,就只能引来黄河之水倒灌城池。讽刺的是,明军也基本丧失了与农民军野战的勇气。于是就跟着决堤放水,企图上演以水代兵的好戏。结果,不仅闯军不能靠近开封城墙,明朝官府也用船只将滞留城中的周王接走。等到黄河水位在8-9月暴涨,开封也就彻底被洪峰吞没,并致使周遭地区的百万人口死伤。至于对河道和附近州县的破坏,一直到清朝时才被修复。 在清军不断南下攻略的过程中,水攻再次从战争记录中自动消失。这同样不是因为征服者会对反抗城市心慈手软,而是大量复制的红衣大炮足以搞定内地边关。当部分城市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则意志不坚定的地区也会在强大压力下选择屈服。前线指挥官也会在攻城乏力时,呼叫炮兵赶来帮忙。因而,费时费力的筑坝拦河就显得没有必要了。稍晚些时候的欧洲,还有过荷兰人开闸放水,堵截势头正盛的法国军队。但因为是有计划和有步骤的行动,所以对本国军民的人身伤害被降至最低。 清朝大体上升级为火药帝国 虽然清军在大体上成为了一个火药帝国,但只要帝国的军事架构出现超负荷运转,水攻的案例就会再度浮现。例如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风波,清军就被迫在1850年代进入转型。但在更多先进武器引入之前,北伐的林凤祥与李开芳就带兵逼近天津。对面的僧格林沁虽然有大批蒙古八旗部队,但战斗力和装备优势都不再明显。 于是,根据咸丰皇帝的指示开闸放水,挡住了太平军的北伐线路。当李开芳和部队被包围在山东高唐州后,继续以死守和突围结合的办法抵抗。清军的大部分重武器都没有调配这个战场,自然只能再放水一次,确保这路太平军的全部覆亡。 太平军的出现 又让清军回归水攻传统 此后,大批欧美枪炮开始输入远东战场,水攻的惨剧也就像所有古老的智慧结晶那样,被彻底扫入了垃圾堆。除了1938年的花园口事件外,我们已很难再找出与之类似的情况。 水攻战术之所以在远东异常频繁,首先是因为地区内有足够的江河湖泊提供水量,其次也是工程技术水平滞后的集中体现。包括罗马在内的西方军事强权,或多或少的会在水源和堤坝上做文章,但却很少有完全一致的惨剧发生。也是更加注重技术传承和发展的结果。因此,大水漫灌式的攻城做法,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变为古代东亚帝国的色工程学战术。 特别声明:本文为自媒体平台「 ”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上贝加尔湖正式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朝代有哪些 历史上贝加尔湖正式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朝代有哪些下一篇:清朝的朝廷是几个部分组成的 分别负责什么 清朝的朝廷是几个部分组成的 分别负责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