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甲午战争后中日成为世仇 甲午战争后中日成为世仇 康梁变法失败为何还逃往日本

导语:甲午战争后,中日成为世仇。康梁变法失败为何逃往日本?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1853年「 ”黑船事件”后,日本被迫打开国门,这也激励了日本变法图存、学习西方的高潮,日本派100多名官员到西方学习,促成了「 ”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船坚炮利的日本战胜了庞然大物的中国,致使中国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自此之后,一批年轻的士子如康有为、梁启

甲午战争后,中日成为世仇。康梁变法失败为何逃往日本?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853年「 ”黑船事件”后,日本被迫打开国门,这也激励了日本变法图存、学习西方的高潮,日本派100多名官员到西方学习,促成了「 ”脱亚入欧”的明治维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船坚炮利的日本战胜了庞然大物的中国,致使中国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 自此之后,一批年轻的士子如康有为、梁启超,致力于变法图存,一些洋务派官员如张之洞、陈宝箴等也利用手中的权力,推行实质性的变革,师夷长技以制夷。戊戌年间,维新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对维新派大肆杀戮,康有为、梁启超仓促间乘日本炮舰,跑到日本躲藏起来。人们不禁奇怪,中日是宿仇,变法失败的康梁为何要逃到日本? 张之洞的联日「 ”三项计划” 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的有识之士都看到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发展蒸蒸日上,一个「 ”蕞尔小国”竟然打败了清帝国这个泱泱大国。像张之洞这样的实力派也受到很大冲击,他希望能够借助日本经验,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兴办日本式的企业,按照日本的军事训练方法来训练军队,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张之洞虽然早有这个念头,但是他联合日本的想法,是从日本派参谋大佐神尾光臣访问湖北时产生的。光绪二十三年10月,德国出兵抢占胶州湾,其他列强也在虎视眈眈,这时日本军方也在长江流域活动,日军参谋神尾光臣原来在日本驻北京公使馆任职,后来他被参谋本部选中,专门去武汉拜访张之洞。张之洞在没有搞清对方意图的情况下,先行回避,派自己的亲信与神尾光臣洽谈。 神尾光臣与张之洞的亲信洽谈说:日本与中国同种 、同教、同文,又同处亚洲,所以两国交往友谊必将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日本愿与中国详细商谈,制定计划,帮助中国变法图强,共同抵抗西洋诸国。 知道神尾光臣的意图后,张之洞大为兴奋,这与他的想法一拍即合,所以他致电在北京的总理衙门,把自己的分析和想法和盘托出,他觉得联合英国、日本,共同抵抗俄国、德国,是一个上选的想法。 日本代表又向他声称,深深后悔前年不应该与中国发生战争,所以希望中国能派学生进入日本的各种学堂,学习最新的制度、经济、机器、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共同对抗西洋各国。 张之洞曾经一天给总理衙门三次致电,他的态度虽然很积极,但总理衙门的回话却无疑给他浇了一盆冷水。总理衙门认为,日本这几年态度骄横,尤其是马关条约以来,中国受害很深,想与日本英国联合,这只是他们国家个别军人和思想家的想法,并非其国策,所以轻易不能谈联合之事,以免上当。 日本军方代表进一步言之凿凿,他们的说法是:贵国亡,必及我,我不联贵国,将联谁?目前西方各国都虎视眈眈,意欲瓜分亚洲,此时贵我两国应冰释前嫌,卧薪尝胆,练兵兴学,抓住时机,如果我们联盟的计划谈成,日本将说服英国,资助中国铁轨、国债、兵轮等,帮助中国迅速图强。 虽然北京对此不热,但张之洞作为封疆大吏,手中握有实权,他在脚踏实地的实践着自己的想法。他制定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与日本的合作计划,主要包括这几方面: 第一,委派学生到日本学习,拟派学生200人,学习理科、军医、枪炮、武备等等; 第二,是请求日本派遣一个参谋教学团队,帮助中国训练,就是提高军队作战能力; 第三,是希望日本派遣技术人员,帮助湖北更新机器、扩大规模,除改造枪炮厂外,还有设立造纸厂、制革厂等想法。 张之洞的想法得到了日本外务省官员的极大关注,他与日本外务省的函件来往都被标注为「 ”要件”。 光绪二十四年,正当维新向前推进、新法不断的时候,很多保守派势力看不惯了,他们决意中断变法。慈禧动手,维新派人士纷纷被抓,戊戌六君子被杀,张之洞也被迫终止了自己的改革。 康有为曾想与日本「 ”合邦” 康有为的想法,比张之洞走得更远,他甚至提出中国与日本建立联邦的建议。他把自己的想法与杨深秀, 宋伯鲁等人交流,并向光绪皇帝写出奏折,呼吁与日本实行合邦。 康有为认为:「 ”日本虽是岛国,但维新以来,国势骤胜,进步之速,欧美惮之;而以中国幅员之广、人民之众、物产之饶,如果两国联合,借彼此新法,资我贤才,交换智识,互相援系,则祖宗缔造之业则巩如磐石。此事若在欧西,必然会合并为一个国家,也并不为怪。” 康有为和他的同伴们草拟各种奏折,阐述他的观点。康有为认为,只有与日本合邦,才能使新政得以保存。他已经把最后的希望,压在了与日本合邦的计划上了。 康有为与日本合邦的思想是由来已久的。早在百日维新刚开始的时候,康有为就与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约定,举行中日两国「 ”合邦大会议”,先做舆论准备,然后知会于各省。后来,守旧派猖狂反扑,局势日益紧张,康有为势单力孤,更是动了与日本合邦的念头。 后来,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来到北京,向维新派展示了「 ”列强瓜分中国图”,并提出「 ”变法图强已恐缓不济急,应先求足以图存,而后可言自振也”。康有为被李提摩太的建议深深打动,他连夜与几个御史一起草拟奏折,奏请光绪皇帝立即实行与日本合邦的计划。 期间来华游历的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受到了光绪皇帝的接见,此时由于受慈禧太后的钳制,光绪皇帝已如同傀儡,被严密监视。他虽然看到过康有为及其同伴们联合日本的奏章,但大势已去,他已没有什么作为了。此后发生戊戌政变,维新派被搜捕。仓促间,康有为梁启超决定逃往日本。 为什么是日本,而不是其他国家 农历八月初六日戊戌政变的当夜,守旧派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抄康有为住的南海馆,谁知其早有准备,已不在住处;梁启超到浏阳会馆访问谭嗣同,得知此事就连忙躲入日本公使馆,寻求保护,待了一夜后,「 ”断发辫,着洋服,下午三点向天津出发”,进入天津的日本领事馆内,后在驻天津一等领事郑永昌及两名日本人的带领下,于9月25日晚9点乘坐中国小船出发。 谁知,一只北洋水师的小蒸汽船追了上来,上面有警员、带枪士兵20余人,说船上有康党同谋潜伏,不顾日本人辩解,强行拴住小船拖回天津。日本领事馆人员一面争论,一面向报告情况。待到传到塘沽港,领事郑永昌挥帽示意,日本军舰大岛号立刻放出一条小船,大清的警员见状立即准备逃走。领事们对警员说上岸再做讨论,警员连说不必,就仓皇逃跑了。后来,日本领事把梁启超转移到一艘商船上,使其于九月六日顺利抵达日本东京。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知道,洋务派人士张之洞、陈宝箴等与日本政府当局接触很多,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更是与日本各界人士联系密切,交流深入。在他们的认识里,日本是中国学习的榜样,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所以,甲午战争对他们来说,更多是一种警醒的作用,而不是排斥的作用。而且,日本与中国同属亚洲,很多日本高层会用中文写诗文,相比西洋诸国,他们是有接近感的。从心底来讲,他们是倾向于日本的。 日本也一直在拉拢、接近清帝国的高层人士,不仅广泛接触各省的封疆大吏,而且与维新派人士过往甚密,并且积极要求清帝国派留学生到日本学习。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到中国来,甚至要帮助中国维新变法,后来因慈禧的介入而未果。而维新派人士变法受阻,首先想到的也是逃到日本,受其庇护,以求东山再起。 这也就不奇怪,康有为、梁启超为什么在变法失败后首选逃亡日本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世界上十大恐怖病毒 发病时分别有什么症状 世界上十大恐怖病毒 发病时分别有什么症状下一篇:河阳之战李光弼是怎么阻挡史思明的进攻的 史思明为什么一次 河阳之战李光弼是怎么阻挡史思明的进攻的 史思明为什么一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