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最清廉”的北魏王朝:文武百官从没有工资收入 “最清廉”的北魏王朝:文武百官从没有工资收入

导语:北魏文武百官98年零薪,市场上钱货无用,直到孝文帝太和八年才算“鲁班”。北魏从一开始就规定了货币的换算公式,但法币泰和五铢只能在首都洛阳的几个官办市场流通,其他市场和地方要么不收硬币,要么只收古币,不收新币。

北魏“最清廉”的:文武百官,从来没有拿过任何薪水。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是南北朝时期最强大的国家。很多制度和章程最初都显得原始不成熟,所以说“薪”也是官员的薪。北魏从道武帝重建国家的那一年开始,直到孝文帝拓跋太和八年才算“鲁班”。文武官员“零薪岗位”的时代持续了98年。

据史书记载,在北魏这个98年的泱泱大国,“钱货无用”,这就不难理解了:连官员都一贫如洗,为什么市场上还需要硬币?那时,世界是分裂的,民族是争斗的。北魏是游牧民族,主要依靠按部落传统分配战利品来维持各级官员的生计,满足他们的致富欲望。

北魏在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开始用钱。那一年,皇帝下诏“天下用钱”,开放民间投钱。创造性地,北魏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货币的换算公式,即一丝相当于法定货币泰和五铢200。这应该是中国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硬币的兑换价格。但有了这样的苦心安排,效果是戏剧性的:法币泰和五铢只能在首都洛阳的几个官办市场流通,其他市场和地方要么不收硬币,要么只收古币,不收新币。

对此,北魏统治者和官员绞尽脑汁,想出了各种对策,包括收回铸钱权,但问题直到北魏灭亡才彻底解决。其实北魏当时也不是瞎子。大臣杨侃和高拱之曾做过“金融市场调查”,发现了秘密:泰和五铢不是真正的“五铢”。

据高公之调查,泰和五铢名义上重五铢,按二十四两铢计算。一铢重0.65克,五铢的重量应该在3.25克左右。但北魏泰和五铢有“无两铢”,即重量不足1.3克,缺斤少两达60%以上。质量差的串在一起会断。显然,这种奇妙的“剪刀差”人为地在市场上创造了两种货币:普通五铢和泰和五铢。当政治权力的控制力,尤其是在我们不熟悉的商业流通领域,如何才能迫使这两种根本不是一回事的货币以同样的面值流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27426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不能忘却历史 不能忘却历史下一篇:事业编制如何考 事业编制如何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