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假如亚历山大没有病死 假如亚历山大没有病死 并且带兵继续东进跨过了印度......

导语:如果亚历山大没有病死,并率领他的部队继续向东穿越印度...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大家快看看吧!亚历山大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位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在公元前323年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东方战国七雄领土总和。可惜的是他不满33岁便因病去世,而他建立的庞大帝国也在他去世之后仅仅13年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但是假使他没有病死并且继续带兵东进会发生什么

如果亚历山大没有病死,并率领他的部队继续向东穿越印度...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大家快看看吧!

亚历山大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这位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首在公元前323年建立的亚历山大帝国是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超过东方战国七雄领土总和。可惜的是他不满33岁便因病去世,而他建立的庞大帝国也在他去世之后仅仅13年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但是假使他没有病死并且继续带兵东进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清楚亚历山大的帝国,对应的是我国的哪一个时期。 亚历山大生活于公元前356年7月20日—前323年6月10日,而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出征小亚细亚,在扫平波斯之后亚历山大带领自己的军队继续东进,于公元前326年5月,在坡罗婆王国海达斯佩斯马其顿军投入了4万步兵,5千骑兵;印度军投入4万步兵,3千骑兵,1百战象爆发了海达斯佩斯河会战。 最终,以马其顿军伤亡1千余人,印度军伤亡1万余人的战果,亚历山大终于将他的马其顿帝国推进到了印度河流域,而最终,马其顿帝国扩张成了一个横跨了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那么,那个时期的中国,处于什么一个情况呢? 公元前326年,乙未年,周显王四十三年,此时正是中国的战国时期,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刚刚继位,而此刻,秦国的国君正是大名鼎鼎的秦惠文王,也就是宣威太后芈月的老公。 而在这个时候,如果亚历山大试图继续东进的话,那么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经由四川也就是当时的蜀入中原。 由印度南部向东北进军,也就是由当时的南越,现在的广东广西地区进入。 再来看着两种选择会有什么后果: 如果选择第一种进军方式,那么在亚历山大穿过巴蜀之后,就会迎头撞进秦国的势力范围。 如果选择第二种进军方式,在穿越巴国的时候,即便是楚国没有任何的反应,那么亚历山大也会在不久之后进入楚国境内。 既然已经弄清楚了亚历山大的行军路线和他可能遇到的对手,我们就可以分析会出现的结果了。 首先先来看一下亚历山大的军队数量:海达斯佩斯河会战时期,亚历山大带来了马其顿军4万步兵,5千骑兵,而在战争之后,马其顿军伤亡1千余人,也是就是只余了4万4千人。而在征服了印度之后,亚历山大又能获得多少兵员补充呢? 根据印度的一些诗歌记载,当时在那个时期的印度正处于16国诸侯时期,而其中最强大的坡罗婆王国的总人口数量约为40万人左右,而其他的国家人口数量均不足40万,假使按照40万来计算,依照5抽一的参军率,那么亚历山大总共可以招募起128万士兵,再加上他自己嫡系的马其顿军队,也就是132.4万人。 那么当时它的两个主要对手的军队人数呢? 先是秦国: 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的总人口达到了300多万。秦国常备军的总数在20多万左右,但是根据秦国当时所使用的律法以及当时商鞅确立的20等军功爵位制,一旦进入战争动员时期,秦国随时可以调动50-60万的军队人数。 再来看楚国: 作为当时国土面积最大的诸侯国,楚国在那个时期的人口数量也是当时诸国之最,人口数量在楚怀王继位之时就超过500万,而常备军的数量足有90万,到了中期更是超过了100万,姑且按照100万算吧。 再来看武器装备以及部队兵种。 亚历山大时期的马其顿帝国最出名的便是他的马其顿方阵了,亚历山大帝国的军队由重步兵、轻步兵、辅助步兵、伙伴骑兵组成。重步兵是亚历山大军团的主力,占总兵力的一半以上。这些步兵装备有青铜的头盔和长矛、圆盾。其长矛为硬木制成的分体长矛,组装后长度达四米以上。他们的铠甲应当为亚麻甲。亚麻甲的具体形制以及不可考证,一般认为是皮革和亚麻制成的,并由动物胶粘合,重步兵和伙伴骑兵的亚麻甲应当有加强的金属部件。 轻步兵人数大约是重步兵的一半,装备短矛、跪地时可以遮住全身的大盾和一种较长的双刃剑。他们一般身着轻一些的亚麻甲,机动灵活,是主要的预备力量。 除此之外,便是由亚历山大亲自带领的骑兵了。 至于数量庞大的印度招募士兵,除了那些战象有些看头,其他的,不提也罢,和炮灰没有区别。 当时的中国军队呢? 从军队兵种组成来看,当时中国的军队与马其顿帝国的组成颇为相似,都是以步兵为主。 春秋晚期到战国初期的重步兵,其长矛长度为四米,与马其顿长矛相当。当时的重步兵的标准配备是:身穿「 ”三属之甲”,头戴「 ”胄”,装备一把剑,一把十二石弩,背着五十支弩箭和一杆长戈,并且要随身携带三天的粮食。按照标准,这些士兵要能够在半日之内行军百里依然保持战斗力,也就是在六小时内行军25公里。 三属之甲,指的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三合甲。根据战国墓葬出土的甲胄我们可以得知,这种铠甲有三层,两层厚皮夹着一层木板,并且表面有厚重的漆。在防御性能上,这种铠甲软硬结合,对钝击、刺击、砍击均有较好的防御效果。 和亚历山大长矛兵带有青铜部件的亚麻甲比起来,魏武卒的「 ”三属之甲”防御力上应当相差无几,但是合甲的防护面积远比只保护胸腹的亚麻甲要大。亚麻甲只能防护到胸腹,而中国的合甲一直延伸到大腿,肩部、大臂也有防护,小臂上通常也会装备铜制甚至铁质的护臂,有时候还会穿戴铁质的胫甲保护小腿。 除了铠甲上的领先之外,中国军队还具有马其顿帝国非常欠缺的一项武器装备,那就是远程打击武器——弩。 虽然在当时的马其顿帝国配备了一些弓箭,但是数量并不多,并且由于工艺上的差距,弓箭虽然精度在某些时候会超过弩,但是在射速和穿透力上却要远远小于弩。 公元前326年,征服了印度的亚历山大带领着自己的马其顿帝国军队和自己招募的印度军队整军开拔,向中国行军而来。 首先,迎接亚历山大和他的军队的是路途上的考验: 假使亚历山大选择的是第一条路线: 喜马拉雅山脉这条世界屋脊向这位不可一世的马其顿君主展现了什么叫大自然的威严不可侵犯。在那个年代,恐怖的高原反应和高山严寒会让远征而来的马其顿军队体会到什么叫做绝望,生活在热带地区的印度大象们纷纷倒在攀登高山的路上。 而士兵们即便是可以躲得过严寒和高原反应,但是刚刚翻越生死线的他们马上就会迎来四川盆地的独有欢迎——瘴气。就算是亚里士多德学究天人,可以帮助士兵躲过瘴气的袭击,她们也很快就会和当时最热爱战争的老秦人一头撞上。 于是,大战拉开序幕。 先说第一种,马其顿军队与印度仆从军以一字长蛇阵并排前进:亚历山大随后悲哀的发现,自己以往引以为傲的马其顿方阵在这群人数明明远远少于自己裹着严密铠甲的秦军面前失去了作用,因为在他们还没有冲到敌方面前的时候,密集的箭雨已经将只护住了胸腹的士卒们射的东倒西歪,大半失去了战力,而那些印度仆从军们,则早已经在接阵之时抱头鼠窜了。然后,亚历山大只能悲哀的看着自己麾下的士兵被兴高采烈的高声唱着「 ”岂曰无衣”的秦军士兵一个个砍倒在地,割去头颅。 然后第二种,马其顿军队在前,印度仆从军在后:这种就不用说了,秦军还是一样的套路,先是铺天盖地的弩箭开路,结局还是一样,亚历山大引以为傲的马其顿方阵在一阵箭雨过后变成了满地哀嚎的残阵,仅剩下少量的骑兵和吓破了胆的仆从军面面相觑。 第三种,印度仆从军在前,马其顿军队压阵:这种情况就很难说了,如果按照当时秦军的军队情况来看,整个军队中大概拥有10—15万左右弩手,按照当时秦弩的射击速度而言,在一分钟之内,大约可以射出30万只箭,而按照当时的有效杀伤来看,可以使6万左右印度仆从军失去战斗力。而这显然并不能达到让印度仆从军失去勇气的程度,这个时候,借着印度仆从军的掩护,马其顿军队将会发动集团式冲锋,两军将会进入胶着态势。 而在当时,秦军配备的车兵明显不足以应对更加灵活的骑兵,而作为防御骑兵最主要的兵种,秦军的戈兵的数量在多少呢? 如果按照后期,秦始皇那时的军队来看,长戈兵与远程兵的比例约为1比3.5,但是很显然,在秦惠文王时期,由于经济和技战术的限制,戈兵的数量显然达不到这个水准,而且在那个时候,秦国少了日后的一个强力兵种—义渠骑兵,所以,一旦到了这个时候,秦军将会面临两种状况,一是依靠人数优势将马其顿军队磨死,而这时印度仆从军数量虽然占优,但是绝对不敢和秦军来一场硬碰硬,他们将会选择撤退;第二种,则是秦军被马其顿骑兵冲散阵营,最后血战至全军覆没。 不过,这并不代表亚历山大就可以顺利的占领秦国了,经此一战之后,秦国必然会进入全国战备状态,而商鞅留下的3抽一征兵制度也将会进入运行状态,秦惠文王将会派遣手下张仪前往义渠游说双方联合,到时经历过苦战损兵折将大半的亚历山大将会与后世横扫了欧洲大陆的匈奴骑兵们提前过上一招。而结果,只会有一个,马其顿骑兵虽然战斗力不错,但是对战更加骁勇彪悍的匈奴骑兵,在人数、装备、士气完全一致的情况之下也不过是五五开,现在兵力上悬殊巨大,后果可想而知。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全军覆没,亚历山大要么战死,要么被俘虏,变成秦惠文王夸耀武功的证据。 那要是亚历山大德军丢选择的是第二条路线呢: 除去进军路线上环境影响,长途跋涉的亚历山大军队在进入南越的时候,就会惊动楚国,而在到达巴国附近时,就会与楚国军队撞上。 兵种仍然是那些,不过这一次,因为选择的是从温暖的广西广东方向而来,马其顿军队之中得以保留了一个特殊的兵种—印度象兵。 而楚国这边,虽然军队数量远远超过秦国,但是军队素质和士兵士气却远远不如秦军,否则他们也不会被秦国摁着打了。 来看结果,毫无疑问,楚国在面对马其顿军队的时候是完全不占优势的,除了装备之外,其他都要弱于亚历山大德亲军—马其顿大军。 不过,楚军在面对印度仆从军的时候还是有优势的,至于象兵,只能说如果是当时位于西北苦寒之地的秦军可能还会造成一些慌乱,在本就处在温暖南方的楚国而言,大象并不稀奇。 当然,战争的结果也很明显,楚军抵挡不了亚历山大德马其顿军队,节节败退。 但是,楚国庞大的国土此时开始发挥作用,亚历山大虽然可以在战场上取得胜利,在面对当时楚国南部的广阔湿地沼泽就没办法了,只能在沼泽湿地里打转,行军速度也从原来的千里奔袭变成龟速。 而一旦楚国龟缩至长江以北,亚历山大和他的军队将会彻底傻眼,广阔的长江将会成为最好的屏障和天然的狙击点,即便是亚历山大命令手下伐木造船,仓促造出的渡河工具也无法和楚国先进的水战战舰相比,陆战变为了水战,亚历山大引以为傲的马其顿方阵和马其顿骑兵瞬间由于缺乏远程攻击手段,变成楚军的活靶子。而当亚历山大和他的军队一旦和楚军陷入拉锯,接壤楚国西北部,一直虎视眈眈的盯着楚国国土的秦国会做什么不言而喻。 届时,亚历山大将会和他的军队落入秦军和楚军的前后夹击之中,前面是枕戈待旦的秦国虎狼之师,后面是摩拳擦掌准备报仇的楚军,亚历山大只能面对长江的滔滔江水悲悲切切了。 更重要的是这还不是最终的结果! 即便是按照前面所说,行军途中没有或者几乎没有军队的折损,亚历山大和他的军队也是如前所述的结果,但是并不代表事情就已经完结了。 要知道,在当时,中国的君主学者一直都认为除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其他地方不是像匈奴所在的草原就是像南越一般的遍布瘴气的丛林,而突然出现的亚历山大和他的军队却像各诸侯展开了一片新大陆,一片土地广袤,肥沃不亚于自己领地甚至还有超出的地方。很显然,对于当时都满脑子在抢地盘的春秋诸国来说,这简直是做梦都能笑醒的事情,于是在各个诸侯王的授意下,在各个谋臣说客的斡旋下,本来剑拔弩张的诸侯们纷纷坐了下来,商讨如何占领开发新大陆:大家排排坐分果果,那里地方这么大,何必大家在这里为了这么一点地方打得你死我活。 于是、印度16诸侯国悲哀的发现,原本自己投靠的西方而来的强者倒在了东方,更令他们崩溃的是还引来了东方一群红了眼睛的人,本来就已经被亚历山大抽走了全部精壮,这下子更没办法抵挡了,为了自保,只好「 ”祸水西引”,引着诸国的军队更往西去,沿着亚历山大德来路,去找更广阔的地方。 于是,原本在汉武帝时期才会到达欧洲大陆的中国人的脚步,被亚历山大生生提前了300年! 参考资料: 《希腊罗马名人传》吉林出版集团2009年版、《亚历山大大帝-寻找新的历史》上海本站书店2010年版、《亚历山大东征记》,商务印刷馆1979年版、《史记》、《秦书》《楚书》、《中国编年史》、《楚辞》 部分素材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及百度百科 感谢大家的阅读点赞,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转发,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 手不释卷的主人公是谁 吕蒙手不离书终成有勇有谋的主将下一篇:为什么用户都选择160WiFi而不是别的 为什么用户都选择160WiFi而不是别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