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呼伦贝尔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的啊 呼伦贝尔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的啊

导语:呼伦贝尔的风土人情是怎样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呼伦贝尔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全国六大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全国20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重点草原旅游开发区。呼伦贝尔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绿色净土”,是大自然赐予世界的“天然别墅”。这里的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生态环境大多还保持着原来的古貌。这里有四个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风景。春天,草变绿了。夏天树木繁茂,野

呼伦贝尔的风土人情是怎样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呼伦贝尔旅游资源丰富,是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全国六大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全国20大风景名胜区之一,国家重点草原旅游开发区。

呼伦贝尔是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绿色净土”,是大自然赐予世界的“天然别墅”。这里的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生态环境大多还保持着原来的古貌。

这里有四个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风景。

春天,草变绿了。夏天树木繁茂,野花绣;秋天,果实累累,千山染;冬天银装素裹,有北方风光;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花园。

呼伦贝尔有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地和12万平方公里的天然林地。呼伦贝尔地处生态屏障地带,河流3000多条,湖泊500多个,植物3000多种,野生动物400多种。

大兴安岭自北向南贯穿其中,成为天然的南北边界。

呼伦贝尔草原举世闻名,有“绿色净土”和“北方碧玉”的美誉。

呼伦贝尔草原、大森林、大水域、大冰雪、大港口、大民俗、大空曲调、大氧吧共同构成呼伦贝尔大旅游。

春天,五月的兴安山上,杜鹃花争奇斗艳,尚未融化的白雪映着火红的杜鹃花,是难得的人间圣地;呼伦贝尔夏季气候宜人,平均气温在16℃-21℃之间。这是避暑的最佳场所。醉人的绿色吸引着你。当你站在草原上,看到蓝天上翻滚的云彩,你的心会像草原一样宽广。

鄂伦春族篝火节、草原那达慕、鄂温克族萨宾节、敖包节等民族节日多姿多彩。

秋天让人耳目一新的是美丽森林的秋色,听着森林里的松涛,欣赏着纤细的白桦树,看着四方山和达尔比罗的日出日落,自然之美令人难忘;冬天的呼伦贝尔附近,冰雕玉雕的世界,冰雪节的圣会,可以充分领略宋庆以雪为荣的英气,冰峰、雪山、冰雕构成的雪韵。

目前,全市有30家星级酒店和餐厅,27家国际国内旅行社,50多个景点。每周有6趟往返北京的航班,5趟往返呼和浩特的航班。旅游旺季每天都有更多的航班。每天都有火车直达北京、哈尔滨、沈阳、齐齐哈尔、包头、大连。旅游巴士可以直接开到城市的所有景点。满洲里至俄罗斯的新国际公路口岸已经开通。

重点景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北山侵华日军要塞遗址、金盏汗蒙古族部落、鄂温克族博物馆、巴彦胡硕旅游景区、西岐知青文化展、巴蜀博物馆、董琦甘珠尔寺、诺门汉战争遗址、额尔古纳俄罗斯家庭游客、莫道嘎国家森林公园、奥卢古雅狩猎点、嘎仙洞、达斡尔族民俗园、朝鲜家庭、绞刑

其他主要旅游景点:中国满洲里-呼伦贝尔草原贸易区满洲里国门呼伦湖洪家拉蒙古大营凤凰山庄伊敏河金帐单于蒙古部落室卫蒙古族出生地河呼伦贝尔草原易县东白音湖朔草原太平山巴音湖朔草原布里亚特蒙古莫道嘎森林公园扎兰屯吊桥公园黑山头古城奥卢古雅驯鹿镇维纳河疗养区乌兰泡水河口灵泉仁美湖雄谷木易九龙樟子松森林大雁湖泉奥卢古雅鄂温克族 白鹿岛渡假村单于平雕九曲宋风喇嘛山龙岩詹胜乌尔旗汉原始森林西山自然保护区延雄游景钟湖西山生态湿地世界闻名的马边卡要塞遗迹黑山头中俄边陲河流巴图湾中国达斡尔族国家公园鄂伦春族博物馆鹿鸣别墅柴河风景区布苏里军事要塞扎兰屯修水别墅扎兰屯柴河月湖扎兰屯九龙泉熊霞子洞巴林喇嘛山扎兰屯黄金长城边昊

最佳旅行时间

呼伦贝尔盟北部为林区,最佳旅游季节为5月5-20日和9月中下旬。五月,树木新绿,满山杜鹃花开;9月份大兴安岭到处染秋色,是摄影的好时机。

南方以草原为主,最佳旅游季节为7-9月。

11月至2月中旬是冰雪旅游的最佳时间。

每年3月15日至6月15日是防火期。这期间呼伦贝尔盟大部分地区都要办理防火证。这个时期也是呼伦贝尔联赛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低迷的时期。只有在五月初,整个山野都可以看到大兴安岭林区的杜鹃花。

购物

呼伦贝尔的民族手工艺品以手感粗糙、用途广泛而闻名。

呼伦贝尔内蒙古外贸工艺美术厂生产的银制艺术品,海拉尔民族服装厂生产的木羊蒙古袍,海拉尔民族制品厂生产的蒙古刀——主要包括蒙古刀和王叶腰刀,海拉尔龙一雕刻厂开发的木雕壁画,木雕壁挂,根雕,瘤雕,木柱雕刻,板绘,马赛克画,马赛克书法,树皮画等。

海拉尔区购物比较方便,市区有很多专业市场,如凸坛、呛坛、褪色坛等。

友谊大厦位于三角中心,规模较大,环境优雅。是一家以销售中高档百货为主的大型企业,值得温石圣坛。

土特产黑木耳飞乌瑞塔甘草炒饭

特征活动

除了遍布内蒙古各地的那达慕和祭祀敖包,呼伦贝尔盟独特的节日还有:

Imu 'e节

“伊木尔”在蒙古语中是“大丰收”的意思。顾名思义,伊木尔节也是收获节,每年的5月22日。

这时,草原上的羊、牛、马、骆驼刚刚捡拾完春羔,出现了一片热闹的丰收景象。

牧民用刀子把母羊羔左耳的缝隙捏出来,大群的放回去。未保留的公羊阉割成羯羊。

2岁以上的小马也要打品牌。

米库鲁节

米库鲁节是呼伦贝尔草原莫兹格勒河流域鄂温克族牧民的丰收节。

每年5月下旬举行,内容和形式与“伊木节”大致相同。唯一不同的是会举行宴会庆祝丰收。

萨宾日

“萨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与和平”。它是鄂温克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以图腾为特征,在16世纪鄂温克族信仰萨满教后逐渐消失。

1994年6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萨宾”节在巴彦胡硕敖包山举行,主要内容是鄂温克族民间歌舞表演。

之后,6月18日成为鄂温克族的“萨宾”节。

篝火节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篝火节。

鄂伦春族长期崇拜火神。他们认为火有驱邪除污的作用。他们对火有一系列严格的禁忌,如不泼水、不乱扔污物、不随意吐痰,不使用刀、棍等尖锐物品刺火,以免激怒、伤害火神。

呼伦贝尔的汉族大部分来自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

灵洞,在农村,形成了与原生地相同的村落,如山东屯、庄河屯、知北村等。这些地方的生活习俗,如语言、饮食、生活格局、人际交往、婚丧嫁娶、养老活动等,基本上保持了原居地的风俗习惯。

凌熙不一样。人口稀少,气候寒冷。与少数民族和俄罗斯华侨联系密切,交往频繁。兄弟民族的风俗和优点被汉族人一个个吸收了,所以生活和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衣、食、住、行

规定饮食

大部分人还是保持着原来的习惯,主食是粥、面、馒头等等。

但喝奶茶吃牛羊肉在灵溪很常见,和当地的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俄罗斯同胞一样。不同的是汉族人多吃蔬菜。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米成为主食,无论在岭东东部还是西部。

穿衣

1945年前和50年代初,汉族人的服装以棉布和棉花为主,颜色多为黑、蓝、灰、白。

夏天单衣单裤,冬天棉裤棉蒙古袍,野外放牧或生产用白茬羊皮大衣和毛毡疙瘩。

之后生活逐渐富裕起来,特别是1978年以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大部分人都有单、夹、薄、厚的衣服。

年轻女性喜欢穿各种花衣服,各种长裙长裙,冬天戴鲜艳的围巾,各种新的羊毛围巾;男女西服、长短皮夹克、夹克、牛仔裤、羽绒服等新款式服装并不少见。

服装不是“棉”,而是由毛绒、呢子、毛皮、纤维、羊毛、混纺织物等好的面料制成。

男人戴高顶帽、行军帽、针织长毛绒帽,女人有更多的新帽子。近年来,他们更注重帽子的高档和风格。

女人戴金耳环、金项链、金戒指、手链等首饰,男人戴金戒指并不少见。

房屋

早年,他住在棚屋、土坯房或土木结构房屋中。

1949年以后,生活条件逐年改善,一般都是民用和砖房。

80年代中期以后,民用结构房屋数量减少,大部分是砖瓦结构,也有住楼房的;农村农民住在红砖瓦房里。

灵溪乡镇和苏木的住户都是定居的,住的是夹泥房和夹芦苇房,少数住的是砖房。

房子都是朝北开的,开口处有一个20 ~ 30平米的防风房,叫做“风楼”或者“门斗”。

冬天门可以防风御寒,夏天可以当厨房。

农业区大部分烧柴、秸秆、薪柴,少部分烧煤;牧区燃料以牛羊粪为主,含少量煤炭。

一般用柳条或桦木杆做成的栅栏围着院子,是独栋。

在野外放牧或生产,住在蒙古包或铁皮房里。

交通

1945年前和50年代初,汉族和其他兄弟一样,以马和畜力车为主要交通工具。

从60年代到70年代,大部分家庭都买了自行车,而长途步行则靠火车或公交车。

1978年后,许多家庭购买了摩托车、小型拖拉机和汽车,它们既是生产机械,又是运输工具,既可以用于生产,也可以用于生活。

二、经济生活

在岭东,早期的“闯关东”,后期的自流人,基本都是耕地。

直到20世纪70年代,它的生产方式主要是重手工操作。

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由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关系得到调整,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连年丰收,农民生活明显改善。购买了大量小型拖拉机和机器导向农业机械,使一些农业生产项目实现了机械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汉族是农业、林业、工业、交通、邮电、商业、煤矿和社会服务以及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主要从业者。

家庭副业,像岭东,岭西,种地种菜种果,养牛养猪养鸡鹅鸭。

80年代以前主要是自用。20世纪80年代后,相当一部分人被卖到城镇或市场,以改善自己的生活。

三.婚姻和葬礼

结婚

自1949年以来,婚姻习俗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是从父母命令和媒妁之言的旧式包办婚姻到自由恋爱婚姻和合法婚姻;在过去,富人和穷人之间差异很大的婚礼礼仪被改变为同样的礼仪和习俗,只有城乡之间的差异。

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相识、相爱、结婚。

相识,是一起工作的结果,自然到了恋爱阶段,被第三者介绍认识,谈恋爱。

爱情有长有短两个阶段,觉得喜欢对方就可以结婚。

在农村,“订婚”的形式一般是保留的,即宣布恋爱关系正式形成。礼仪主要是男女双方父母互相招待,有的只是男方招待,给女方和介绍人一定的彩礼。

一男一女在政府指定部门登记后合法结婚。

结婚还是遵循女人去男人家的习惯,去女人家的叫“招老年女婿”。

婚礼的日子一般是为男方安排的,男方招待客人,接受结婚礼物,有一套繁琐的礼仪。

婚车过去是动物动力汽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镇使用汽车,农村使用拖拉机,还有汽车和摩托车。

结婚第三天是新娘的“回归日”。新娘由新郎陪同回家,新娘的父母会招待新婚丈夫和客人。

近年来,一些西方习俗被加入到城镇婚礼中。

也有革新者抛弃奢侈婚姻的旧习,采取集体婚礼或旅行的方式结婚。

葬礼

人死了,有当天去参加葬礼的,也有停车3 ~ 5天后去参加葬礼的。

在葬礼上,亲戚和朋友哀悼并接受牺牲,如花圈、窗帘和现金。

死者晚辈穿丧服,烧鬼纸。

汉族一直实行土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镇实行火葬。

在城镇死者的葬礼上,通常会举行由亲戚朋友参加的告别仪式或追悼会,介绍死者的生活。

近年来,农村也在模仿城镇的丧葬仪式。

墓葬,沿袭旧习,使用木棺,并有一套丧葬、安葬、守灵、吊唁、纪念等仪式;墓地,以前是一个可选的墓地,现在由当地的乡镇和苏木政府指定。

四.节日和新年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元旦、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等法定节假日外,汉族人一般都过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类似于东北和全国其他地区。

80年代以后,无论在城镇、农村、牧区、林区,年数普遍增加了三年,影响深刻,活动广泛,自我意识程度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一个是清明。

在这一天,每个家庭,甚至一个家庭的所有成员,都去“扫墓”他们老朋友的坟墓。如果骨灰在火葬场,他们的家人和孩子也去“扫墓”。一整天,大小车都很挤,一整天都是放假不放假。

第二个是农历七月十五,俗称“鬼节”。家家户户也要填坟、火葬场扫墓。靠近河边的时候,晚上点亮河水,在路口烧鬼纸烧钱纪念死者。

三、农历十月初一,给死者送“棉衣”。到了晚上,鬼衣、鬼钞、鬼马、鬼牛等鬼物制品,以及鬼影电视机、收音机、录音机、手表等现代鬼物制品在十字路口被焚烧,取名为悼念逝者。

V.家庭的

长期以来,呼伦贝尔的汉族家庭大多是夫妻子女结构,通常以长辈为首,负责所有家务。

民国时期呼伦贝尔的汉族家庭基本上沿袭了清代大家族的形式,是几个哥哥和他们的家人,弟弟和他们的家人,或者十几个甚至几十个人的大家族的结合,以人数众多为荣。

建国后,多代结合家庭逐渐减少,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三代四代共同生活的情况很少。

自1980年以来,家庭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家庭成员以两代为主,成员较少。

主要是孩子结婚后,一般都是自己组建家庭,多代结合的家庭解体。

父母的称谓也有很多变化。

过去,从世界各地来到呼伦贝尔的汉族人大多称自己的父母为“爸爸”、“妈妈”,而有些人则称自己的父亲为“爸爸”,代之以“爸爸”、“妈妈”。

尤其在凌溪,都是这么叫的。

不及物动词民间艺术

在汉族聚居的城镇、农业区和林区呼伦贝尔,春节和元宵节以及农村休闲季节,人们的娱乐活动十分活跃。

主要形式有秧歌、二重唱、独唱、冰雕、冰灯、灯展等。近年来,烟花表演也在城市兴起。

秧歌

秧歌表演的形式有舞龙灯笼、腰鼓、踩高跷、跑驴、划旱船、提花篮、大头娃娃、打狮子、出现戏曲人物等。

一些秧歌穿插着日剧。

表演者化浓妆,形象夸张,服饰华美。

男女都穿真丝裤子,腰间系着彩色丝绸。

锣鼓队大部分是男性,穿着五颜六色的丝绸衣服,系着白色的羊肚巾。

在一些秧歌中,加入了武术、服装表演和健美操表演。

秧歌已经成为城镇、农村和林区人民春节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冰雕,彩灯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从元旦、春节到元宵节,呼伦贝尔的城镇和林区都出现了利用河流的天然冰块雕刻成型的艺术展。

每年冬天,各种形状的冰雕层出不穷,人物、动物、建筑、景观等各种作品栩栩如生。

呼伦贝尔的几个城市,每年冬天都会举行不同规模的冰雕比赛。

民间戏剧《二人转》

“二人转”又称“跳戏”,由一男一女歌舞组成,后来发展成“单头”,即一人独唱,是汉族传统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1924年和1925年,“二人转”流入扎兰屯和阿荣旗。

表演的主要形式有“独舞”、“长曲棍球”和“二重唱”。

主要剧目有《二人转》、《西厢记》、《惠北记》、《猪八戒拱地》、《山楚手记》、《王二姐四赋》、《红月E梦》等。

这种表演人少,道具简单,行走方便,歌词通俗易懂,口语民歌多,唱腔高亢,形式活泼,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中俄后裔民间舞蹈

埃尔贡、根河市和呼伦贝尔海拉尔的中国和俄罗斯后裔中保留着传统的俄罗斯民间舞蹈。

有“希布里哈”、“巴达汉拉纳”、“加巴乔克”、“米西司”、“奥吉诺·卡尼”、“Zgangneka”等单人、双人、集体演出。

舞曲有《Hibriha》、《Nalinqinka》、《Reisai》、《Gabachok》、《Mixiesi》等。,舞步多变,多跺脚,独舞腿技高。

每种舞蹈都配有固定的舞曲,通常是手风琴伴奏,有些群舞还伴有歌声。

每逢节假日或闲暇时间,男女老少聚在一起,狂歌狂舞,情绪高涨,气氛热烈。

七.吸收外来词

呼伦贝尔的汉族,因为长期与少数民族同胞和外国人生活在同一条街上,不仅在生产生活上取长补短,而且在语言上相互渗透融合,借词较多。

例如:

“西米丹”,俄语“乌鲁莫”,蒙古语是牛奶上的冷凝物,汉语叫“奶皮”。无味,甜,好吃,大家都喜欢。

在秋冬季节,家家户户都会储存一些备用,汉族人称之为“四面丹”或“乌鲁莫”。

“嘎拉哈”,又名“嘎希哈”,是猪、羊、狍子、黄羊等后腿的膝盖骨。,俗称“背骨”,学名是“髌骨”。是呼伦贝尔各族儿童妇女的一种玩物。人们称之为“加拉哈”,比如玩“加拉哈”

“八里子”,俄语的意思是警察,现在指的是监狱。如果一个罪犯被逮捕或者判刑,就说是“蹲在八里子”。

蒙古语“曼格尔”是一种野菜,看起来和吃起来都像韭菜,但叶子比韭菜叶子更宽更轻,没有中文名。

“大哈”,蒙古语意为宽大的披风,用羊皮制成,现称“皮达哈”。

值得一提的是,从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鼓励汉族干部学习蒙古语,鼓励少数民族干部学习汉语。所以很多汉族干部下到牧区后都能流利地说蒙古语,有些汉语也夹杂少量蒙古语,后来逐渐减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家装室内设计的开关插座一般是要装多高呢 家装室内设计的开关插座一般是要装多高呢下一篇:电影里友情客串的明星 电影里友情客串的明星 只有一两个镜头 他们的工资是怎么算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