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叛逃蒙古 劫掠同胞 认贼作父——嘉靖朝白莲教叛逃事件

导语:打败蒙古,掠夺同胞,认贼为父——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导读 白莲教问题,自南宋开始,一直贯穿着之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其前身只是佛家净土宗的一个流派分支,其后因为世俗化的加深,以及大批贫苦下层百姓的加入,渐渐变成了一

打败蒙古,掠夺同胞,认贼为父——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导读 白莲教问题,自南宋开始,一直贯穿着之后的历代封建王朝。其前身只是佛家净土宗的一个流派分支,其后因为世俗化的加深,以及大批贫苦下层百姓的加入,渐渐变成了一种社会的秘密结社。因其具有较大的煽动性,广泛的传播性,经常被各个时期,各个地方的「 ”有心”教首所利用,成为反对当局政府的重要力量,对社会秩序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和冲击,所以一直被历朝历代视为邪教,严格禁绝。 白莲教教众 画作 明朝对于白莲教的打压也一直保持着高压状态,但依然屡禁不绝。到了明朝中期,白莲教的地下传播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与此同时,其开始与境外蒙古势力勾结,大批白莲教徒非法越境进入蒙古境内,并对明朝北方边境的稳定和军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朝史暮想在这和大家着重谈谈白莲教于明朝中期在明蒙边境的活动情况,亦以教首赵全为例,看看当时明朝和蒙古处在一个如何动荡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 明朝中叶突出的社会矛盾,助长了白莲教的发展壮大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对于宗教在民运中起到的巨大作用,是非常有切身感受的。所以在建国后,朱元璋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条文,对各种民间宗教和秘密结社予以取缔,并始终保持着高压态势。 《大明律》规定:凡......妄称弥勒佛、白莲社......等会,一应左道乱正之术,或隐藏图像,烧香集众,夜聚晓散,佯修善事,扇惑人民,为首者绞,为从者各杖一百,流三千里。 朱元璋 像 从明朝建国后,白莲教其实就一直处在地下运转的状态。尽管明朝政府持续性地打压,但是依然无法彻底杜绝白莲教的存在。我们知道,越是动荡的社会,各种极端的思想就越有发育的土壤。 首先,明朝中期,土地兼并严重,大批的贫苦民众被迫破产,生活无着。 其次,军屯制破坏,国家财政困顿,边军士卒长期无法领到军饷,人心混乱。 再次,白莲教本身具有很强的传承性,很多教徒都是世代信教。 最后,白莲教教义浅显,且有民间结社互助的意味,在底层民众有很大的影响力。 基于以上四点,到了明朝中期,白莲教的活动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呈现发展壮大的趋势。到了正德年间,已经开始局部出现白莲教教徒聚众起义的情况。到了嘉靖二十四年,甚至出现边地藩王勾结白莲教和蒙古势力,意欲谋反的事情。 明世宗 像 由此可见,当时的白莲教影响力,已经开始逐步向社会高层发展。嘉靖二十四年的这次叛乱虽然因为边官的及时行动,没有把事态影响扩大,却也无疑给明朝朝廷敲响了警钟。之后,朝廷在全国针对白莲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取缔行动,其主要打击地点在山西,陕西,京师等地。 一大批因为这次叛乱由暗转明的白莲教教首,不得已开始了自己的逃亡,很大一部分人通过陕西和山西,非法越境,进入蒙古鞑靼部境内,寻求政治庇护。 明蒙矛盾下,叛逃者的无耻行径 当时明朝与蒙古最主要的矛盾是复贡问题。所谓的复贡,就是恢复明朝之前与蒙古部族的封贡关系,允许蒙古进贡,并开放边市。但是从嘉靖朝以来,明世宗在这个问题上非常固执,一直排斥明蒙间的所有交流,导致整个嘉靖朝,双方关系一直处在非常紧张的状态。 于蒙古而言,因为极端落后的手工业,他们根本无法自行生产一些必要的生活生产工具,只能通过和明朝的贸易来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而明朝因为对蒙古人屡次食言犯边和边市管理的混乱,再加上明世宗对封贡问题上升到帝国荣誉性质,故而始终拒绝接触。 明朝北部防线 蒙古当时困顿到什么程度了? 《明经世文编》有载:尸衣用全无,毡裘不奈夏热,段布难得。 普通蒙古百姓,连包裹尸体的布料都找不出来,连一件适季的衣服都没有。蒙古高层的情况也只是稍微好点,靠着边界零星的走私和明朝边军将领的贿赂,多少还是能拿到点急需品,但也就仅此而已了。鞑靼部的俺答汗在请求明朝复贡的书信上,就曾经讨要过几件衣服,其夸张程度让后世读史之人瞠目结舌。 既然明朝不愿意互市,蒙古人自然不能坐以待毙,只能开始劫掠。于是,整个嘉靖朝,蒙古鞑靼部南下犯边,规模一次比一次大,频率一次比一次短,破坏一次比一次大。明朝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疲于应付。这就是当时明朝和蒙古的总体态势。 蒙古骑兵 在如此紧张的明蒙关系下,叛逃的白莲教教徒进入了鞑靼部。 本着对明朝政府的怨恨,和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千古至理,这群叛逃的白莲教教徒很快就取得了蒙古人的信任,并且甘愿成为鹰犬,调转枪头对付自己的同胞和祖国。我们来看看他们都做了哪些无耻行径。 挑唆和帮助蒙古积极地进攻明朝 这群白莲教教徒,深知自己的生存空间是建立在明朝和蒙古的矛盾中间的,只有蒙古和明朝保持持续的冲突,自己等人才可能一直能够得到蒙古人的重用。于是,他们积极地挑唆,怂恿蒙古人袭扰明朝。 他们利用自己对边界地理环境的熟悉,主动承担蒙古军队的向导。明朝边军哪处布防严密,哪出防守薄弱,哪个寨子有粮草辎重,走哪条近路可以更快到达......经过这些教徒的引导,使得蒙古军队劫掠边关军民的「 ”效率”越来越高,所获越来越丰,而其背后就是明朝军民的巨大生命财产的损害。 明朝市井图 他们教导蒙古人制造使用攻城工具,学习兵法布阵,出卖汉家机要秘术。这些举动,大幅度地提高了蒙古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使得明朝边境的坚城高墙防御力大幅降低,边军城寨之间常常疲于奔命而无法获取蒙古人的确切位置。 他们还组织,串联内地的白莲教教众,作为间谍和内应,大肆打探情报和破坏地方秩序,造成了边镇军城的骚乱和恐慌。 《云中处降录》记载:往年,彼无他志,惟遣间人边境窥探,积聚小村瞳掩取之,通大城堡皆远引,不敢辄近。自全等教以攻取之术,多诱华人为彼工作,利兵坚甲,云梯冲竿,尽其机巧,而沿边无坚城矣。避实攻虚,声西击东,而诸镇疲于奔命矣。 以往的蒙古人,只敢在边界窥探,打打小寨子,根本不敢靠近大的军事堡垒。自从这群白莲教教徒投奔之后,边界再没有所谓的坚城,且战术运用狡诈,明军疲于奔命。 明长城 遗址 因为在蒙古人那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以致于俺答汗在以后要出兵时,都会主动来找几个白莲教教首询问相关出兵事宜。作为汉家同胞,帮助当时的外族如此劫掠自己人,其行径的无耻和血腥令人发指。 帮助蒙古发展生产和人口 这群白莲教教徒,以及其后陆陆续续或被诱,或主动来投的明朝子民,为蒙古鞑靼部带去了大量的生产生活的技术和工具。他们开垦土地,修筑房屋,并且把这些技术传授给蒙古。使得在明蒙边境一带,大批的蒙古游牧家庭开始进入半耕种半游牧的状态。 农耕的高效稳定产出,为蒙古提供了大量的粮食,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进而进一步促进了蒙古人口的增长。在嘉靖年间,俺答一部的人口大概在十余万左右,到了隆庆朝,整个部曲就已经近四十万之数。 同时,一些教首经常会偷渡回乡,诱惑大批乡民来投。并在蒙古境内继续传教,招徕大批教众。而这些教众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劳力和各种不同的技术以及生产原料。 草原畜牧 比如教首赵全有众三万,马五万,牛三万,谷二万余斛。李自馨有众六千,周元有众三千,马牛羊称是。余各千人。这些明朝的叛乱分子,到了蒙古,的确开始散发人生事业的第二春,只是这些都是用同胞的血泪来换取的。 而也正是有了这群白莲教教众的助力,俺答汗的部族在蒙古一时风头劲盛,实力大增。但是,不论是劫掠还是白莲教教众的生产,其规模都远远无法满足整个部族的需求,而与明朝恢复封贡,进行持续性的贸易,才是解决蒙古内部贫乏的唯一途径。 叛逃的典型代表——赵全 客观地说,这群投奔到蒙古的白莲教教首,的确不是泛泛之辈。仅仅以赵全来说,长相魁梧,善于谋划,知晓一些兵法,甚至还懂一些医术。 赵全早年入教,一直在山西地界传教。嘉靖三十四年,因为有人告发,惊惧之下,一众教徒便携家带口逃窜至蒙古境内。有一次俺答汗腿疾,赵全冒死潜入应州城买药,治好了俺答汗。 俺答汗 塑像 很快,赵全便取得了俺答汗的信任和重用,还被封为了酋长。赵全在帮助蒙古劫掠同胞上,做的可谓是不遗余力。 从嘉靖三十六年到隆庆四年,赵全多次怂恿协助,甚至亲自带兵参与蒙古南下袭扰明朝行动。我们可以看看以下一些数据,都是赵全亲自参与的: 嘉靖三十六年九月,应州一带,杀汉民8000余人;嘉靖三十八年二月,蓟镇遵化一带,杀汉民10000余人;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崞县,杀汉民10000余人,毁堡垒100余处;嘉靖四十三年十二月,山西岢岚州,杀汉民8000余人;隆庆元年九月,山西石洲,杀汉民10000余...... 以上所列,还只是汉家伤亡数字在8000人以上的,其他中小型的袭扰则是数不胜数。朝史暮想在查找相关资料的时候,看到有人居然试图给赵全洗白,解释他因为受到了明朝政府的迫害,被逼无奈才偷渡到草原。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蒙古骑兵 如果只是纯粹受到政治迫害,跑到蒙古安安心心地生产生活就是了。如果是迫于形势的无奈,需要讨好蒙古人,这也可以理解。但是赵全呢?他一次次地主动挑唆明蒙关系,一次次地主动参与对汉民的劫掠杀戮,这一串串血淋淋的数字,那一个个消逝的生命,用所谓的政治迫害就能解释?! 毫无疑问,赵全作为当时的汉家民族败类,是上了明朝政府的黑名单的,而且还是排在前几位的那种,由于他常年躲在蒙古或随大军行动,明朝很难把他如何。可到了隆庆朝,因为一个契机,明蒙关系开始出现缓和,复贡终于被提上了明朝的日程表。而让蒙古遣返赵全等白莲教教首,则成为了明朝同意复贡的一个重要要求。 天道轮回,历史上叛徒的下场从来都是一样的。当恢复边市,送返俺答汗的孙子或者是继续战争,庇护赵全等白莲教教首,这个二选一的选择摆在俺答汗的桌案前时,蒙古人毫无疑问地选择了前者。 边市 场景 隆庆四年十一月十九日,赵全等八名白莲教教首被递交给明朝政府。之后八人押送京师,凌迟处死。 对于赵全,朝史暮想不作任何评价。 结言 白莲教因为其宗教和世俗结合的特殊性,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争议性很大的话题。朝史暮想截取了白莲教在明朝中期的一些活动情况,意在阐述当时明朝自身,存在的颇多社会问题。土地兼并,军屯制的破坏,募兵制的抬头,极其困难的财政状况,社会矛盾的各种激化,导致了社会底层民众和军队基层士卒生活的困苦。而这些困苦,无疑成为了类似白莲教这种极端民间结社组织发展壮大的土壤。 民变 对于白莲教教众逃窜到蒙古境内,朝史暮想对他们其实是区分看待的。那些因为生活所迫,不得已背井离乡,到蒙古寻求自己的土地梦,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教徒,他们的这一举动是值得同情和理解的。而那些为了私欲,勾结蒙古,积极破坏明蒙关系,参与屠戮劫杀汉家同胞的民族败类,如赵全之流,则是应该被历史唾弃和审判的。 从客观上讲,白莲教教众在蒙古境内的生产生活,在当时明蒙绝贡的情况下,对民族间文化经济的交流,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丝毫不能掩饰其最后给汉家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伤痛。 朝史暮想只能庆幸,自己生活在国家富强的今天,也乐于见到现在的民族团结和融合,愿国家长治久安,愿历史上的悲剧不再重演。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参考资料:《明史》,《云中处降录》,《赵全谳牍》等。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什么是史学精神下一篇:邓绥 东汉年间如果没有邓后邓绥:可能皇位早已易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