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长沙人70年穿鞋往事:为何年轻学子们又穿高帮的球鞋了

导语:70年长沙人穿鞋往事:为什么青年学生又穿高帮球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70年代湖南橡胶厂工人在制鞋 文/盛绍钧 国人讲的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讲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国

70年长沙人穿鞋往事:为什么青年学生又穿高帮球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70年代湖南橡胶厂工人在制鞋 文/盛绍钧 国人讲的衣食住行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把衣放在第一位。日本人讲食衣住,把食放在第一位。可能是国人更加顾及面子吧!国人又讲鞋袜三分衣,可见国人对鞋袜也是蛮重视的。 小时候,只有冬天才穿袜子,都是长袜子,还要上袜底,耐用一些。袜子的上面还有箍带,免得袜子掉下来。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出现了尼龙袜子,才是袜子的一个革命划分,但是当时五块多钱一双的尼龙袜子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里有条件穿的。 下面主要回忆一下长沙人穿鞋子的往事。 50年代中国人穿着自家做的布鞋 上世纪五十年代,春秋两季一般都是穿布鞋,而且是家里做的比较多。下雨天,胶鞋是力士鞋,黑色的面子,还有套鞋,瓦口的。还有一种南光鞋,也是胶底,蛮厚,面子是细帆布的,多为棕色。皮鞋就是奢侈品了,男士的多为舌式和大包头的式样。 1954年,母亲为女儿穿新鞋 皮鞋不是每一个家庭都有的。有的人出席亲戚朋友的婚礼,自己没有皮鞋,为了面子,找朋友借皮鞋穿的事情经常有。女式的皮鞋多是平口系带子的式样,而且多为平跟,半高跟的只有那些非常爱时髦的年轻漂亮女士才敢穿。 农村劳动者在劳动的时候多是穿草鞋,城市里穿草鞋的不多,多的是用报废的轮胎,手工加工成草鞋式样的鞋子,长沙人称为轮胎草鞋。那时,农村里面还有木屐,下面是木板的底子,着地的地方有五个钉子,面子是硬牛皮的,适合在烂泥巴路上行走。 夏天基本都是一双木拖板,就是一块加工成脚板样子的扎木板子钉上一根帆布带子,就是一个夏天的鞋子了。女式有好一些的,上了黑色的油漆,还有金色的描花,木拖鞋的木材也厚蛮多。 到了六十年代,中学生就流行穿网球鞋了,有蓝网、白网,还有一种棕色的,大家都叫为酱网,是我的最喜欢的鞋子。双钱的牌子,还有一个是大中华。 湖南省不生产网球鞋,湖南橡胶厂生产胶鞋是跃进牌的布面胶鞋,还获得了国务院的优质产品称号,式样就是部队军人穿的式样,劳动者,尤其是建筑工人穿这种鞋子的就多了。 男生中喜欢打篮球的就穿什么鞋呢?心仪的就是回力篮球鞋了,回力鞋是上海生产的,绿色的平底鞋,帆布面子,有白色的和蓝色的两种,尤其是白回力更是蛮屌丝的。 60年代经典前进牌回力运动鞋 女中学生主要是平口布鞋,面子有灯芯绒的,直贡呢的,普通的就是青布料的了,开始有塑料的鞋底了。过去的布鞋都是废布料用米汤一层一层的粘起来,在太阳底下晒干,再纳成鞋底的。讲究一些的会让过去称为皮匠师傅的钉上橡胶底,可以在湿地方走,还经穿一些。 1963年开始就有橡胶拖鞋了,大家称为海绵拖鞋。只有两种式样,一种是人字形,一种是十字形。三块多钱一双,也不是人人都可以穿的,我记得夏天放暑假,还是打赤脚的时候多一些。 60年代的老皮鞋 过去的工厂凡是在锅炉房工作的都有工作皮鞋发,高帮的翻毛牛皮鞋,也是蛮受人喜爱的。一年半发一双,工人师傅把旧的穿着上班,新的出门做客才穿。 电工师傅也有电工绝缘鞋发,并且橡胶底是耐油的。普通的胶鞋橡胶底不耐油,工厂车间里面地面到处都是机油,柴油侵蚀了地面,胶鞋的底就会变形,一般是前面向上翘起来,样子很滑稽。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长沙塑料厂生产了一种女式塑料凉鞋。黑色的,前面是一个工字形的构图,长沙市满城女孩子,女青年人脚一双。男式的就是一撇两捺的,还有一种式样和部队解放军官兵的凉鞋一个样子,前面的是封闭了的,有几个孔透气。 70年代长沙市机床设备维修厂钳工留影,两人均穿着黑色凉鞋 文革时期还有一种布鞋,应该是从北方传来的式样,称为懒鞋。男女青年人人都有,面子也分为灯芯绒和青布的,一律是黑色的。讲究一些的还要有白色的边,大部分都是塑料底。望城靖港布鞋厂生产的望江楼商标的懒鞋还蛮有名气。 懒汉鞋 慢慢的通过文革时期的红卫兵大串连,长沙人鞋子的式样也多起来了,女式皮鞋有丁字皮鞋了,男的是三接头。 1972年在当知青的时候,有一次偷听台湾的广播,讲台湾当年光是女式的白色塑料凉鞋有六百种式样,听了觉得蛮不可思议的。 1975左右,长沙第二制鞋厂生产一种女式的猪皮短靴子,半高跟,价格不贵,但是就是买不到。每天上午在坡子街对面的鞋厂门市部发售,天还冒亮就要去排队。为了老婆的心愿,排队两个早上,终于买了一双。 1973年的中国街头,行人穿着解放鞋。摄影:布鲁诺·巴贝 改革开放后,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慢慢的高起来了。最开始变化好大的就是鞋子,东南沿海的合资鞋厂的旅游鞋,硬是把内地很多几十年不变的老牌鞋厂搞垮了。 过去不敢奢望的皮鞋成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当然还是上海和广州的品牌是人们的最爱。女士喜欢的上海皮鞋是花牌的,男士的是牛头牌。牛头牌的皮鞋也是30多块钱一双,一般职工的月收入也才50-60元,买一双也是要咬一咬牙的。 花牌女鞋 1993年10月,上海的一次时尚活动,每人穿的鞋子样式都不同 我记得1988年,市里一个部门干部到当时郊区的岳麓山乡观沙岭制鞋厂去捡查工作,厂长吴奇给每个去的干部一双出口到沙特阿拉伯的运动鞋,也就是塑料鞋底,合成革的面子。大家都很喜欢,一个干部晚上因为鞋子打湿了,放在煤火上烤,结果鞋底烧坏了,还想方设法让郊区的干部帮忙去换一双。 80年代时男士穿着皮鞋 在穿皮鞋时髦的年代,因为皮鞋贵,就有大量的合成革做面子的鞋子作为皮鞋的替代品面世。当时把合成革称为人造革,商店营业员写价格牌的时候为了省事,常常写成人革,我看了就想,人革不就是人皮嘛!觉得好笑。 进入八十年代之后期,年轻学生穿回力鞋的就很普遍了。 80年代回力鞋 九十年代国外的大牌子像阿迪达斯,耐克等等大量进入了我国市场,年轻人穿的就多了。 现在鞋子的式样,品种多,老百姓哪一个不是春夏秋冬四季各有各的鞋子,爱美的女士高跟鞋都是很多双。 不过,年轻学子们又穿高帮的球鞋了,这是轮回吗? 新中国70年,中国人关于鞋子的记忆还有很多,希望大家都能够谈谈自己的回忆,欢迎在下方留言区分享~ END 本文由城市记忆CityMemory独家发布,作者 | 盛绍钧,编辑 | 城小忆,文中小标题及部分图片为编者所加,未注明出处图片均源于网络。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泰剧历史收视率下一篇:唐朝的繁荣离不开隋朝 隋朝对唐朝有什么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