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导语: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第一单元复习大纲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把握一个基本线索:中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随着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古代中国的建立而开始出现的;商周时期,由内外服联盟变为天下共主;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对其

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第一单元复习大纲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把握一个基本线索:中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是随着夏朝第一个国家政权——古代中国的建立而开始出现的;商周时期,由内外服联盟变为天下共主;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对其后两千年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集权与分权的斗争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总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朝内外役制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汉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措施,唐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第四,隋唐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顶峰。

第一课从内外服务联盟到国家建设

知识结构:

1.夏:公权力出现了,但宗族公社的特点保留了下来。

2.商业:政治体系是内外服务体系,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3.西周:分封制的定义:

目的:巩固周的统治

主题:同姓家庭

宗法制的目的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等方面的矛盾。

核心:长子继承制

内容:建立大小家庭制度

作用:有利于团结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巩固王权

工具:仪式和音乐系统

第2课建立中央集权

知识结构:

1.统一

A.春秋争霸b .战国改革:秦商鞅改革。

统一一:时间:前221年;性格:赢政治。

2.建立中央集权

肯定:一、“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三公九卿制:三公为丞相、太医、太尉

C.郡制

加强皇权的措施:建立官员选拔和考试制度;制定严格的法律。

影响:打破分封制,奠定统一王朝体系的基础。

第三课集权与分权的斗争

知识结构:

1.汉初,郡县与国齐头并进,导致候尾失败,七国大乱。

2.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措施:建朝、设刺史、颁授令。

3.汾镇割据与五代十国:中晚唐地方势力加强,出现了汾镇割据的局面;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分裂时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和发展;这期间南方经济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奠定了基础。

4.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

措施一:征集精锐士兵:“三诫”,枢密院,原则;

2削权:定总判,公务员为州县巡抚;

3金钱谷:大部分财富被运往首都;

影响利润:改变诸侯国的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缺点:会导致“穷与弱”。

第四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

1.三省六部制的建立与演变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

宋朝划分相权:设“中书门”下一省,枢密院主管军政,“相规划”主管财政。

袁:一省制,省制

2.废除宰相制度:杀胡、并废除宰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清代军事部门

清初内阁会议与参政大臣王

雍正设立军部

A.特点:军机大臣品位不高,被皇帝召见,跪奏抄本

B.影响:提高清朝的行政效率,发展专制皇权

1.君主专制的特点:君主对整个国家机器拥有完全的占有和控制权,其管辖范围内的任何人对君主都是绝对服从和顺从的。

2.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集中在皇帝权力的轴心上。

它们之间的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结果。

其目的是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的绝对权威。

3.集权的过程大致体现在:

财政上,“盈利”是中央政府的责任

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员从皇帝。

司法上,法律由皇帝颁布,法律掌握在国家手中。

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部署国军,皇帝接管军权

在意识形态领域,推行“非黑即白”的文化绝对主义。

4.君主专制的强化表现为相权的弱化,国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

秦汉:三种公共制度

隋唐:三省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的实权

明代:明太祖废书省,丞相未设;明成祖成立内阁

清朝也设立了军部

5.秦至清的中央和地方机构

历代中央机构的特点中央机构地方机构

秦继承并创立了三工九清县制

韩、韩继承了秦制,中国和韩国与其他国家、郡县和国家齐头并进

隋唐承前启后,在三省六省六州三县进行创新

宋进一步加强了、三四、泸州、县三级

袁新发展了一省两院的省制

明朝空以前,加强省政府和县,废除宰相,设置内阁

清朝达到鼎盛时期,设立了省会郡军部

6.对绝对集权的评价

集权和君主专制使整个国家处于皇帝的统一领导之下,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正如美国的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在这样一个独裁的社会里,皇帝整合了教会和国家的职能。他是军队和精神领袖,行为榜样和正义大师。

他的全能概括了国家的所有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全人类的尊重。

他是“天下第一人”,是社会政治大厅前的一面帅旗。

正面效应

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抗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主义和加强民族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负面影响

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是非常残酷的;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抑制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了争夺皇权,父子、兄弟、诸侯、大臣都会不遗余力;宦官的专制权力和外戚的干预是君主专制的同伴。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出现后,也抑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解体。

当时,许多西方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从而大力促进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

此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远远落后于西方,从而奠定了未来被动挨打的祸根。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学习这个单元,要把握两条线索:一是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演变;二、罗马法的制定和演变。

注意三个重要知识点:一、爱琴海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二、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第三,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第三,要形成一个观念:西方政治文明的起源在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共和制度和元首制度,他们创造的法制,哲学家的政治智慧,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第五课爱琴海文明和古希腊城邦制度

知识结构:

爱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宫殿建筑,象形文字

2.迈锡尼文明:皇宫,卫城,皇家陵墓,线性文字B,军事和好战

黑暗时代:300年

城邦时代

1.城邦的定义:前8 ~ 6世纪的一种国家形式

2.城邦殖民

原因:多山,海岛丰富,人少地多;航海业发达

影响力:促进发展,开阔视野,为创造自己独特的文明打下基础

城邦的特点:小国寡民,各州长期自治

政治类型:贵族制、民主制

第六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知识结构:

1.发展史

君主制:终身制,世袭制

贵族制:任期制和集体领导选举制

民主:梭伦前594年的改革将雅典政治引向民主的轨道;克里斯蒂尼的改革成立了。

2.特点:人民主权和轮流执政

3.评价:开创了一系列民主运作方式,有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智力,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但是,这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来移民、奴隶、他国公民、女性不享有民主权利,影响了这些成员的自我发展能力。

它不仅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也是社会无法估计的暴力机器。

第七课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

知识结构:

一.政治发展

1.共和制度

贵族共和国:它由三层机构组成:执政官、参议院和公民大会

设立平民保护官员:监督政府和维护平民的利益

2.英制

元制:屋大维建立于公元前27年

君主制:戴克里先,公元3世纪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保护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对平民来说还是一场胜利;贵族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解读习惯法了;永远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通则》、《查士丁尼理论汇编》、《查士丁尼新论纲》,其中《查士丁尼法典》影响最大

对罗马法的评价:罗马法是世界历史上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始于《十二铜表》,总结了查士丁尼的民法。

第三单元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权的建立

研究这个单位,要把握一条线索:从新路线开辟到工业革命,从英国到德国,以建立议会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政治统治,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之后建立起来的。

把握四个关键点: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二,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和联邦政府的建立;第三,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第四,德国统一的完成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建立和发展。

理解一个重要的点:虽然英法美德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不同,但以议会为核心的代议制在形式上是确立的,议会的权力是不断发展的。

第八课渐进的制度创新

知识结构:

首先,建立君主立宪制

1.大宪章:它为王权设定了界限

2.《权利法案》

背景:1688年的光荣革命

内容:议会的主权已经确立,国王的权力显然受到议会的限制

影响: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第二,责任内阁制度的形成

1.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

2.所有内阁成员集体负责政府事务

3.两党制逐渐形成,总理和内阁由多数党选举产生

3.民主化趋势:1832年的议会改革法扩大了选举范围,以保证资产阶级民主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九课北美的新系统

知识结构:

首先,联邦宪法的制定

背景:松散的州际联盟的弊端暴露无遗

制定:1787年,费城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

原则: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

发展:宪法的前十项修正案于1789年颁布

第二,巩固联邦制

1.1787年联邦宪法颁布后,美国建立了一个资产阶级总统制共和政体的联邦国家,但国家权力的概念仍然非常活跃。

2.内战结束后,美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肯定了联邦法律的至高无上和国家统一,巩固了联邦的统一。

第三,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两党制已经成为美国分权制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美国两党有着不同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群众;

3.这两个政党操纵着美国生活中的政治选举。

第十课去共和国的艰难旅程

知识结构:

一、共和国的建立

1.法国大革命

(1)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2)1791年9月,制宪会议颁布了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

2.第一共和国的建立:1792年9月,国民议会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第二,政权的曲折发展

1.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法国第一帝国

2.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成立

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了法国第二帝国

第三,共和国的最终建立:

1875年1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法国为共和国,标志着法兰西共和国的最终建立。

第十一课通向民族国家统一的道路

知识结构:

第一,德国国家的统一:

1.统一的背景: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整合了德国各地的经济。

2.统一方式:王朝战争

3.统一的象征: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4.统一的意义:结束分裂局面,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德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第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

1.德意志帝国的宪法是在一个强有力的独裁统治下正式颁布的

2.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带有强烈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

第三,“没有共和党人的共和国”

1.一战后,德意志帝国崩溃了

2.1919年8月,魏玛共和国成立

3.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

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

学习这个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

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逐步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各行各业的力量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中华民族崛起了。

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爱国运动。

理解两种观点: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坚定不移,不屈不挠,最终的胜利必须属于中国。

第十三课鸦片战争

知识结构:

一、鸦片战争

1.原因:1840年6月,英国借口在虎门销毁鸦片,发动了一场旨在打开中国市场的战争

2.之后: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材料产地;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扩大在华利益,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第三,清政府的变化

1.权力结构:设立总理办公室、税务总局和文同馆。

2.思想:官员们看到了向林则徐、魏源等洋人学习控制洋人的新思潮;由易信、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第十四课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结构:

第一,体育的兴起

1.背景: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

2.准备:洪秀全创立崇拜上帝

3.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二、太平天国的鼎盛时期

全盛时期的事件:

1.丁度天津

2.北伐西方

3.“天超农田系统”

目标:建立四位一体的社会

评价:进步土地所有权的强烈愿望);局限性。

第三,天堂的衰落

1.天津事故

2.重建领导核心

3.天京沦陷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场反清反侵的农民革命战争。

(1)横扫王朝秩序,冲击旧教,动摇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⑵表达了农民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从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知识结构:

第一,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战争爆发的原因

2.爆发和过程

3.影响

4.民族危机的加深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行各业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了救国爱国运动,包括清政府的军事改革、爱国知识分子的改革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辛亥革命、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

第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义和团运动

2.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第十六课1911年的革命

知识结构:

第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崛起的背景

2.钟惺协会的成立与团建

3.革命者和立宪者之间的辩论

4.发动武装起义

二、武昌起义及其对全国的影响

1.武昌首义与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2.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第三,民国的建立和君主制的结束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宪法的颁布

2.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海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十七课五四运动

知识结构:

一,体育爆发的原因和导火索

二、流程

三、意义

第五单元

把握一条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密切相关,并处于实践过程中。

确认、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理论和意义;二是巴黎公社建立的特殊历史条件,政权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三、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历史意义;第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内容和意义;革命统一战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及其意义;土地革命。

理解一个重要的点:马克思主义不仅指导各国的革命实践,而且通过各国的实践来确认、丰富和发展自己。

第十九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知识结构: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二、诞生的象征:《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成为国际工人阶级斗争中的尖锐思想武器,促进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三.巴黎公社

1.公社成立的背景

2.公社政权的性质

第二十课俄罗斯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知识结构:

一、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第二,革命的前奏

1.二月革命

2.四月的轮廓

第三,十月革命的过程

1.开始

2.结果

第四,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意义

第二十一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线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国共合作,南昌起义,井冈山道路,八一宣言,争取和平解决Xi事变,坚持全面抗战的路线,领导人民解放战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六单元

把握一条线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从巩固新政权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逐渐建立起来,构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但政治建设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发展趋势。

总之,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它有曲折也有发展。

突出三个重点: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基层民主制度;第三,“一国两制”的构想和港澳回归、台湾解放的意义。

理解一个要点:巩固政权,完善和发展政治制度,统一祖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第二十二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线索:

一、新中国的成就

1.新CPPCC会议

2.新中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1954年宪法基本确立了中国的政治制度

2.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十三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线索:

第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和法制的破坏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的成就

2.基层民主选举

第二十四课祖国统一的趋势

线索:

第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三,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第七单元

明确一条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崩溃,70年代以来出现并加强了世界格局的六种多极化趋势。

把握三个关键点:两极对抗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冷战”兴起的原因和表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联合自强、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崛起、中国振兴等诸多权力中心的出现,使世界格局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世界格局处于新旧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有三种观点和认识:20世纪的世界格局经历了三次大的变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和多极化趋势,每次新旧格局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当今世界格局尚未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趋势,但也是必然;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植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开始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并在70年代和80年代变得越来越清晰。90年代初,两极格局崩溃,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第25课两极对抗模式的形成

知识结构:

第一,“冷战”的兴起

1.冷战兴起的背景

2.“冷战”的表现

杜鲁门主义的介绍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建立北约和华沙条约组织

二、“冷战”时期的“热战”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第二十六课世界多极化趋势

线索:

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形成背景

2.步骤

3.影响

第二,日本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1.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

2.日本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3.日本寻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崛起

1.崛起的背景

2.崛起的迹象

3.意义和目的

4.意义

第四,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的解体和两极格局的瓦解

2.缓和与动荡并存

3.多极化趋势得到加强

第27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新中国外交

时代的主要对手,外交政策和外交活动

五十年代

美利坚合众国

三大政策,片面1。中苏友谊

2.独立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争夺两个中间地带

20世纪70年代,苏联有三个世界,一条线。1.恢复其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的改善与中日邦交的建立

3.建立中美外交关系

八十年代霸权主义的两次重大变化,加强了同世界各国和各组织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参加了各种经济组织

20世纪90年代后的霸权多边外交

参考:参考:://zhidao . Baidu/question/65316968。?fr = qrl & fr2 =查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清朝的皇帝顺序排列 清朝12位皇帝名字、年号的排列顺序下一篇:历史上的芈戎是什么结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