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清朝的铜钱制造都有那些流程?为何都抢着做呢?

导语:康熙时期的铜币采购项目,成为皇帝权力的工具,也揭示了封建时代的贪婪真相。曹寅等人利用招标手段,争取到了项目,但康熙也从中获得了不少财富。现代工程承包商是否也应该有一点“帝王”心态呢?

曹寅一家在江南负责织布时,因多次开车空而造成巨额金钱损失。康熙心知肚明,试图弥补。如曹雪芹的祖父,苏州织造轮流担任淮北票盐御史,命曹、李垄断江南的人参生意...大概是皇帝的关心还不够,曹和李继续向他们的主子申请新的“工程”。例如,有一年,曹寅主动提出:我可以把中国14个税门的“铜镑”采购交给一个人承包吗?

清代,铜币作为流通的主要货币,被国家垄断。无论在其他省份,在首都,宝泉局、宝源局都是通过税收清关,负责大量“铜斤”原料的采购供应。每年总共需要350万斤铜。此前分别由张和承包,承包金额为每年5.2万白银。

曹寅知道这里有很多油和水,但是我们怎么能把这些肥肉带进嘴里呢?他提出了一个诱人的方案:朝廷先借给我十万两银子做本钱,我仔细算算,每年能上交十二万五银子。就算是八年,总共也是120万!栽了预支10.2万,八年能给皇上贡献90.2万盈余!

这个计划真的很有竞争力!因为这笔钱直接送到了“内库”,也就是皇帝内务府的“小金库”。这样皇帝八年就能多收50.2万。康熙怎么才能不动心?但毕竟皇帝是皇帝。康熙没有马上答应。他不得不看对方的反应。

果然,张和王也不甘示弱。他们立即表示,他们第一次承包了铜金项目,业务不熟悉,估计不准确。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他们发现确实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如果把铜斤全部算进去,一年可以交14.2万银,八年后有利润就122万!飞机预付资金,比曹寅的估计,总数要多出22.2万!

最后,在内务部总办之后,康熙说:把铜镑交给一个人是有风险的;交给三个人比较安全。结果曹家从虎口夺食,从张、王手里夺得龙江、淮安五级铜斤。三家共同垫付资金10.2万元,8年上交白银122万元。

随着康熙做出最终决定,一股皇室“工程招标”的暗流就此尘埃落定。然而,这样的风暴值得深思。

首先,铸币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这样的大工程中,皇帝必须来“挖掘”,依靠他的权力从原材料中获利,丰富他的私人口袋!此行难免让人觉得冷。

其次,这件事让人们尝到了封建时代“国家工程”贪婪的真相。比如承包人支付的初始合同金额仅为每年5.2万;曹寅立刻将这个数字翻了一番。而比赛结束后,最终的金额相当于原来的280%——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曹寅,在这个国家项目中,奴隶的收入要比主人多得多!难怪曹、张、王三人拼死一战,差点在主公面前失态!

当然,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奴隶互相攻击,主人只需要收获利益,看着利益随着笑声倍增。这也成了康熙处理君臣利益分配的得意之笔。他有意无意的用了“工程招标”的手段,赚了不少钱!曹寅用一把刀,空手套和白狼赢得了爱情,这也是这场官司的另一个赢家。

这次事件引发的第三个思考,是和一些现代项目的招标相比。这件事的雇主康熙,同时也是利益相关者,绝不会因为贪图承包商的一点点恩惠而放弃最终利益,因为国家这个“大产业”是他自己的。而一些现代工程承包商,他们为国家工作,在他们心里,钱包鼓鼓的比国库的盈亏更重要。如果让他们主持纠纷,他们一定会在收到张、王的大“红包”后,让对方以5.2万的低价续包。至于曹的家人,如果没有更大的“红包”来伺候,也不难找到把他们判出来的理由。

现在封建帝王早已绝迹,国家理论上属于全体人民。但是,人们希望负责国家工程承包的“民工”们能有一点“帝王”心态,看好国家的大工业,不要白给张、王、曹、李,只为了中饱私囊的甜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467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刘几颇有将帅之才,为何却早早就辞官归乡呢?下一篇:郭南为何要砍了百姓的栗子树,还说为了百姓好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