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创造社的主要成员 创造社的历史及其成员

导语:创造社及其成员历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也被称为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新文学集团1921年1月4日,周作人、郑振铎、、、瞿士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叶、许地山等十二人在京成立了以“研究介绍

创造社及其成员历史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也被称为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新文学集团

1921年1月4日,周作人、郑振铎、、、瞿士英、蒋百里、孙伏园、耿济之、、叶、许地山等十二人在京成立了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旧中国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的文学研究会。

对此,1921年6月初,留学日本的郭沫若、程、郁达夫、张子平、田汉、郑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创造社。

描述

程怒斥“整理国故”

1923年11月18日,程在《创作月刊》第28期发表了《我对国学运动的看法》,痛斥整理国故的倒行逆施的傲慢态度。

早在《国故研究》一文中,我就提出了“整理国故”的主张,主张训诂、校勘、指导人们在那堆旧论文中整理脑袋,说“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不是英雄”,“我只希望尽我微薄之力,教年轻朋友一点防身本领,努力做一个不被别人迷惑的人”。

对此,程指出:国学运动的本质“只是在灰烬中找出余火来满足自己对‘美好过去’的感情,而他们要用盲目的爱国主义来进行他们乖张的傲慢”。

程的诗

1927年9月,程发表了《创造社的徘徊》一诗,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苦闷、彷徨和憧憬。

首先,一个死寂的夜晚!我仿佛漂浮在空里,无边无际。

我全身的血一直在低声潜水,四肢也在轻微的战斗。

第二,我在漂浮,我听到了大自然的音乐。

慢慢的,清晰的,我顺着他的声波,轻轻的吻他,轻轻的飞。

梅肯作品

1928年5月1日,《创作月刊》第1卷第11期刊登了麦克·昂的文章《在桌子上跳舞》。

文章指出,“没有时代精神的作品是不伟大的”。

作者认为:“如果我们的作家有无产阶级精神,那么我们的文坛一定会进步”。

“我们的目的是消灭资产阶级,甚至是阶级,这是普里塔里亚的文艺精神”。

彭康论“健康”与“尊严”

1928年7月10日,创造社成员彭康的文章《什么是“健康”和“尊严”——《新月的态度》发表在《创造社月刊》第12期第1卷。

在文章中,彭康回应了新月派的挑战,回应了《新月》杂志的出版。他指出:“侮辱他们的‘尊严’,即新阶层获得了尊严。

“阻挠”他们的“健康”,也就是新阶层改善了他们的健康。

创造社要求勇士社道歉

6月12日,关于《少年勇士4号复活》中“创造社是共产党的马前卒,收了第三国际的宣传费”的传闻,创造社委托律师刘世芳给少年勇士社发函,要求其登报更正并道歉。

8月14日,这位年轻的战士致信刘世芳律师,认为此事与法律问题无关,而是国共两党的政治争论,并继续散布谣言诽谤,大肆攻击共产党。

1928年后,郭沫若避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和甲骨文、金文等古代文献学研究。程赴法国留学,回国后到革命根据地从事教育工作;后期创造社的李、冯乃超、、朱景沃等相继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其中,专门从事理论活动的彭康、朱景沃,均已转入“中国社会科学联盟”。

创造社创始人之一的田汉,早已另设南社从事戏剧活动,张子平另开书店,无形中离开了创造社,著名诗人王被移出创造社。

1929年2月,创造社终于被国民党当局关闭。

随后,创造社和太阳社的成员与包括鲁迅在内的进步作家合作,于1930年初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从而兴起了影响深远的整个30年代的中国左翼文学运动。

扩展数据:

创造社的成就

创作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作》季刊、《创作周刊》、《创作日》、《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作月刊》、《文化批评》、《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动向月刊》等。

后世创造社的刊物除了文学之外,更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创造社成立后,编辑出版了《创造社》系列丛书,主要出版其成员的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理论和译文。在过去的十年里,出版了60多种书籍。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创造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百米记录 中国小学生百米纪录下一篇:高尔夫球杆分类及用途 高尔夫球杆的发展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