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青岛到上海 青岛到上海的客轮航线 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

导语:20世纪80年代坐船去上海值得炫耀,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相对匮乏,而上海是“时尚中心”。青岛人用双手乘船去上海。当他们回来时,他们总是可以带着大包小包回家。许多商人从上海带回皮鞋和毛衣,卖给即墨路市场。它非常受欢迎,在那个时

20世纪80年代坐船去上海值得炫耀,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相对匮乏,而上海是“时尚中心”。青岛人用双手乘船去上海。当他们回来时,他们总是可以带着大包小包回家。许多商人从上海带回皮鞋和毛衣,卖给即墨路市场。它非常受欢迎,在那个时代变得独一无二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的客船非常简陋,美国军舰“战役”号和“工农兵”号基本上就像货船一样。当时,没有高速公路和高铁,低成本客船成为人们去上海和大连旅行以及南北旅行的主要首选交通工具。当时客船通常分为一等舱到五等舱,大部分旅客基本都是四等舱和五等舱的常客。

1976年,上海到青岛的“工农兵四号轮”车票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开始,经济复苏。具有初步规模的即墨服装批发市场和即墨路市区小商品市场。从青岛乘坐客船到上海购买南方商品的人数开始增加。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国沿海客船在解放后逐渐淘汰了“民主”号和“工农兵”号,先后换上了新造的“天”号和“常”号。坐客船出门的感觉和坐火车不一样,特别是离开青岛大港码头后,船驶进深海区,开始加速。整个青岛市区在犁过的海浪中逐渐变小变模糊。船过大公岛时,主机启动,客船以每小时60多里的速度驶入深蓝的大海。那种感觉依然充满激情!

网友们“秋高气爽”

我们乘坐的是上世纪80年代从青岛到上海的客轮航线,充满了幸福的回忆。

网友“燕子爸爸”

说起即墨路,让我想起了在青沪客轮服务多年的杨怀远。一根小杆子闻名全国。那是一个努力工作的服务明星。

网友“识山识水”

说起青岛到上海的客轮航线,我们不能忘记劳模杨怀远。20世纪60年代,杨怀远在上海和青岛之间的“民主5号”往返航班上工作。当时,没有高速公路和高速列车,低成本的客船成为人们南游北游的主要交通工具。以“民主5号”为例,客船通常分为一等舱到五等舱,大部分人都是四等舱的常客。

杨怀远服务的五等舱,像宿舍一样,不是宴会,光是铺位就有146个。每个房间平均有十几二十张双层床弹簧床,非常紧凑。机舱空内空气不畅,极其闷热。他不仅要为乘客的上下船工作服务,还要承担客船上公共厕所的卫生清洁工作。工作量可想而知。正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杨怀远成为了中国著名的劳动模范。记得1979年他坐船去上海的时候,已经是船上的政委了,去船舱里服务乘客。我师傅说这是杨怀远的全国劳动模范。他努力工作的样子仍历历在目。不像现在的劳模,傲慢自大,只会在会议上走秀。

网友都“沉默”了

从青岛到上海的客船很受欢迎。有时候很难买到票。我在6号码头工作。每当我看到一艘客船停靠在码头,我应该在午休时间看看这艘高大的国内客船。曾经认识一个长绣花轮的服务员,带了很多上海特产。。时间一去不复返。美好的记忆永远无法抹去。

网友“知秋”

当时从青岛到上海的客船下午3点左右起航,第二天下午5点到达上海。二等舱票价在10元左右,80年前左右买二等舱的票不容易。房间有两张双层床,每个房间有四个人。船上的食物很便宜,所以你记不起粮票了。

网友“管家”

1981年我从青岛坐客船去上海,在大港上的船。那是我第一次坐客船,感觉很新鲜,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回过头来难免会有一些想法,有机会再回去感受一下青岛到上海的邮轮之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巩俐个人简历资料 巩俐三页纸台词一条过下一篇: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2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