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瑶族的风俗习惯 瑶族的简介及风俗习惯 瑶族居然有这么多名人

导语:瑶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也是一个世界性民族,分布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境内的260多万瑶族人口,分布在湖南、广西、广东等10多个瑶族自治县以及其他一些瑶族乡。江华瑶族自治县,自古至今,人杰地灵,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

瑶族作为中国56个民族之一,也是一个世界性民族,分布于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境内的260多万瑶族人口,分布在湖南、广西、广东等10多个瑶族自治县以及其他一些瑶族乡。

江华瑶族自治县,自古至今,人杰地灵,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第一瑶城”。瑶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习俗,是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瑶族人民居住条件、生活环境、历史遭遇、卫生条件、生活方式、生产发展水平、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的反映,是瑶族人民共同生活及其思想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从江华瑶族民俗文化可以窥见一斑。

信仰:

信奉万物有灵

瑶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信奉多神,认为“万物有灵”。在神灵崇拜的精神生活中,逐渐产生了民族宗教,其教派有梅山教、正一教、佛道教等,崇拜对象有传说的人类始祖盘古圣皇、盘护瓠王、伏羲兄妹、玉皇、三清、三元、五雷、五龙、社王、神农、各户的前五代祖先等原始宗教和道教各神灵及各不相同的地方神。

瑶族主要通过祭神、还愿来酬谢和安置神灵和先祖,达到一种心理的慰藉,增强生存活力与后劲。这些看似“迷信”的宗教科仪,却在传承瑶族历史,传播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其作用不可替代。瑶族祭拜活动热烈、庄严、隆重,参与者众,程式复杂,用费巨大,如“度诫”和“还愿”。我们还可见到的瑶族盘王愿、盘王节活动,逐渐成为游客了解瑶族历史和文化,欣赏瑶族风情的窗口之一。

婚俗:

“招郎”最具特色

婚姻是人类赖以延续的必要途径。瑶族婚姻以“招郎”最具特色,在汉族地区称为入赘。其文化背景,文化涵义复杂而深远,与当今“计划生育”存在机缘的巧合,具有解迷意义。瑶族婚俗别具一格。家中有儿有女的人家,儿子可以“出嫁”,女子可以“招”,女儿同样可以“传宗接代,延续香火”。

在瑶族地区还流行“两边走”,就是男女双方约定共同负担双方家庭的生产生活,共同赡养双方老人,生育儿女可随父姓也可随母姓。婚恋过程有“拿篮子”选对象的,有“爷粑”“娘粑”求亲的,有“对歌”做媒的,有“送伞”订婚的等。瑶族男女相恋到结婚前要会日子做酒,有过年过节送各种约定俗成的礼物、礼品,有耍嫁、哭嫁等等礼数。

瑶族婚礼隆重热烈,程序复杂而规范。女方出嫁时哥哥要背妹妹出门,行拦门洗脚、拦门拜礼、拦门敬酒之礼。酒席上的礼数也很多,要围圆、锯角、拜亲,有起程酒、出礼酒、接礼酒、劝亲酒等等。拜堂闹洞房则更热烈而花样繁多。体验一次瑶族婚嫁程式,将让人终生难忘。

歌舞:

祭庙祈福并重

瑶族的歌曲,名称繁多,有新婚出嫁前的坐堂歌,陪楼歌,有出嫁时的哭嫁歌,有生产方面的挖地歌、伐木歌、放排歌、建房歌,有生活方面的酒歌、茶歌,有丧俗方面的劝歌、孝歌等等。瑶民族有语言无文字,其历史与文化主要通过唱的形式去传播,如一直是师公传唱的《盘王大歌》;其交流也通过唱的形式去沟通,如生产生活中的对歌和可以当媒婆的情歌。歌的种类主要有历史歌、风情歌、盘歌等。

听瑶歌不但有一种心理的享受,而且是了解瑶族文化必不可少的方式。瑶族原始舞蹈主要在祭庙和还愿中表演。现在瑶族地区舞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祭祀性舞蹈,按大中小斋坛等级仪程,师道公身穿师道服,各持锣鼓、铜鼓、铜铃、长刀等,随着锣鼓节奏斋舞。二是婚礼性舞蹈,由男方接亲的媒婆、媒公、礼公、主人,对女方的正堂、二府、三府、相请,按婚礼仪式,宾主相对,边歌边舞,一唱一合,通宵达旦。三是日常青少年娱乐性的健身舞。主要的舞蹈有长鼓舞、叩槽歌、羊角舞、芦笙舞等,名称不同,跳也不同。瑶族地区民间有说:“会走路的孩子就会跳舞,会说话的孩子就会唱歌。”到瑶乡不看瑶舞,不听瑶歌,简直是虚此一行。

  饮食:

土制“山珍海味”

瑶族的饮食以“土”见奇,吃饭多以稻米为主。多兼食山地自产的红薯、芋头、高粱、玉米等类。蔬菜又以自产的南瓜、黄瓜、白菜、蚕豆为主,又兼以采竹笋、野菌、蕨菜为食。肉菜多以自饲自养的猪、牛、羊、鱼、鸡、鸭为主,兼以自繁自养的山鸡、野猪、河鱼、鼠等为补,形成一系列的“山珍海味”,是吸引游客的风味大餐。

瑶族喝的是用土法熬制的诸如玉米、高粱、木薯、红薯等土酒,还有用葡萄等野果沤制成的泡酒,是餐桌上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酒。瑶族平常饮用的水,来自于山泉,是城市人可望不可及的珍品,瑶族的地方饮食如江华的瑶家十八酿、糍粑、瑶家腊肉等,已经名扬海内外。

医药:

专治疑难杂病

历史上瑶族以草为药。发明了不少医治疑难杂病的秘方,如治疗蛇毒、风湿、伤寒、骨折、以及肝炎、肺炎等病症,能起到西医所不能及的疗效。瑶族还有针灸、火罐、药烧、放血的医疗技术。有属于“玄学”类的巫术,如卡骨化水、收惊解犯、止血排毒等都有神奇的效果。

“瑶族药浴”则更具特色,是瑶族民间用以抵御风寒、消除疲劳、防治疾病的传统文化。它是瑶族祖先独创,族内独有,传内不传外的保健良方。被专家称之为人类健康的古老传承。“瑶族药浴”以多种植物药配方,经过烧煮成药水,入杉木桶,人坐桶内熏浴浸泡,让药液渗透五脏六腑、贯通全身经络,达到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排汗排毒的功效。

瑶族人民过去生活十分艰苦,不但缺吃少穿,缺医少药,而且长期居无定所,人们称之为“过山瑶”。他们游耕于高寒山区,深山老林之中,长年与瘴气、寒气打交道,加上气候多变,毒蛇、毒虫侵袭,防不胜防。为适应恶劣环境,瑶族祖先发明创造了“药浴”。这神奇的养生文化,经过数百年历史,几十代人的不断完善,使其成为瑶民苦斗的盔甲。它记录着该民族艰难的历史足迹,闪耀着瑶民群体智慧的光华。泡“药浴”很有讲究,形式别具特色,让人浮想联翩。

建筑:

“人”字棚与“吊楼”

一般而言,依深山密林而居的瑶族多就地取材,采用“人”字形棚居建筑式样;居住在坡度比较大的山岭地带的瑶族,多采用“吊楼”式建筑,如冯河两岸的木制吊角楼;居住平原丘陵地区的瑶族,住房多为土木或泥木结构,与壮、汉族住宅相同,如上伍堡一带的斗拱飞檐的三进堂。聚居山地的瑶族讲究村寨整体,房屋建筑多为层叠式,幢屋毗连,层次分明。大的村落山寨,房屋从山脚叠到山腰,甚至叠到山顶,民族风格独特。

瑶族房屋建筑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即住房、粮仓、寮房。住房一般是一栋三间,中设厅堂,卧室设在两侧或中室后部,前部为灶堂或火堂。粮仓多用木板密封成堡垒形,用来贮藏玉米、稻谷,一般设在屋外或村旁,甚至有的设在数里的山野田间。寮房多数是建在村寨旁边,用茅草搭盖,用以存放柴草或储存物件等。瑶乡居室冬暧夏凉,住瑶家让你无寒暑之感,如坐春风,眷恋瑶乡!

名人

李涛: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解放战争时期,任军委作战部部长兼一局局长。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三部部长、三部政治委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第三部部长。

江华:江华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曾任杭州市委书记、市长、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陈为人:革命烈士,是中国共产党建党时57名党员中的早期党员之一,五四运动时期同张太雷等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中共满洲省委第一任书记。

李启汉: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早的党员,着名的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长,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兼干事局长,为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何孟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是全国最早的53名党员之一,先后任中共北京地委书记、中共唐山市委书记、南京市委书记等,曾三次上书中共中央批判“左倾”错误,一生五次遭囚禁,坚贞不屈。

汪直:广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张雪迎个人资料 张雪迎整过容吗 张雪迎五官分析下一篇:中秋的歌 中秋节唱什么歌曲既适合又好听 中秋节歌曲100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