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知识分子都是臭老九 “臭老九”的来历你知道多少

导语:臭老九的概念介绍“臭老九”概念起源于蒙元,而这个词汇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但流传不广。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文革”之风狂起,“臭老九”其名远扬。全国各地造反派大做文章,一大批脱离群众的知识分子被批斗劳动改造,有的甚至命丧黄

臭老九的概念介绍

“臭老九”概念起源于蒙元,而这个词汇最早见于清嘉庆年间,但流传不广。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随“文革”之风狂起,“臭老九”其名远扬。全国各地造反派大做文章,一大批脱离群众的知识分子被批斗劳动改造,有的甚至命丧黄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臭老九”大多恢复名誉,重新走上新的岗位,为祖国做贡献。

“臭老九”的提法不是毛泽东提出来的,而是历史形成的民间说法。

臭老九的来历

“文革”中知识分子代名词相传元代统治者把各界人士分为十等。一等为官,二等为吏,三等为僧,四等为道,五等为医,六等为工,七等为猎,八等为民,九等为儒,十等为丐。儒就是读书人,所以知识分子为老九,仅比乞丐的地位略高一点。老大是做官的,老二是机关办事的。如果儒者能通过科举考试得到一官半职,社会地位就会青云直上。

“文革”中以阶级斗争为纲,斗争的对象是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还有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排在斗争和改造对象的第九位,第一位是地主,第二位是富农,老九的地位如此卑贱低下,因而在老九的前面往往冠以“臭”字,呼作“臭老九”。

臭老九的来历

说起“臭老九”,很多人都以为是文革新创词语,其实不然。

臭老九的来历

臭老九来源于元朝的“九儒十丐”。元朝时,有一种说法,将人群分等次如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又有一种说法是“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于是不少人认为,元朝对儒生采取了压迫手段,其社会地位仅次于乞丐,甚至连娼妓都不如!其实这个说法也是不靠谱的。

真实情况是,南宋灭亡后,不少社会名流纷纷投靠蒙古贵族,山东孔府甚至带头联络一大批着名儒生集体给元朝皇帝上表,称元朝皇帝是当世圣人!因此,一些保持民族气节的知识分子对于投降变节分子十分憎恶,认为他们的品德好似娼妓、乞丐,于是编排了“九儒十丐”的说法。后世人不明原因,相传延续,以为元朝打压儒家知识分子。“老九”之说延续至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但丁是哪国人 但丁是哪国人下一篇:刘德华蔡锷 蔡锷将军后人现状怎么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