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郭守敬编的历法是什么 欧洲历史历法

导语:郭守敬编制的历法是中国古代历法体系中的一种,它采用了欧洲历史历法的一些特点。郭守敬历法在公元13世纪被广泛使用,对于中国的天文学和历法学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录导航:

  1. 郭守敬编的历法是什么
  2. 现代历法由来
  3. 欧月和国月的区别
  4. 吸取欧洲历法成果的著作是什么
  5. 公元纪年中国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6. 什么时候历法十个月变为十二个月
  7. 由外国传教士参加编纂吸收了欧洲立法的成果的著作是
  8. 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郭守敬编的历法是什么

郭守敬的《授时历》比欧洲人确立公历的时间要早三百零二年。元世祖灭南宋以后,更加重视农业生产的恢复。农业生产要利用历法。过去,蒙古一直使用金朝颁布的历法,这种历法误差很大,连农业上常常使用的节气也算不准。元朝征服江南以后,南方用的又是另一种历法,南北历法不一样,更容易造成紊乱。元世祖决定统一制订一个新历法。他下令成立了一个编订历法的机构,名叫太史局(后来叫太史院)。负责太史局的是郭守敬的同学王恂。郭守敬因为精通天文、历法,也被朝廷从水利部门调到太史局,和王恂一起主办改历工作。修订历法工作一开始,郭守敬就提出:研究历法先要重视观测,而观测必须依靠仪表。原来从开封运来的有一架观察天象的大型浑天仪,已经陈旧不堪,得不到可靠的数据。郭守敬设计一套新的仪器。他觉得原来的浑天仪结构复杂,使用不方便,还创制了一种结构比较简单、刻度精密的简仪。他制作的仪器,精巧和准确程度都比旧的仪器高得多。有了好的仪器,还要进行精确的实地观测。公元1279年,郭守敬在向元世祖报告的时候,提出在太史院里建造一座新的司天台,同时在全国范围进行大规模的天文测量的打算。这个大胆的计划马上得到元世祖批准。经过王恂、郭守敬等一起研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二十七个测点。最北的测点是铁勒(在今西伯利亚的叶尼塞河流域),最南的测点在南海(在今西沙群岛上),选派了十四个监候官员分别到各地进行观测。郭守敬也亲自带人到几个重要的观测点去观测。各地的观测点把得到的数据全部汇总到太史局。郭守敬根据大量数据,花了两年的时间,编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叫《授时历》。

经过艰苦细致的测量,郭守敬等人得到了大量最新数据,掌握了日月星辰的变化,在这个基础上,终于编制完成 了新的历法。

忽必烈对这项成果也非常赞赏,亲自定名为《授时历》,就是说,这本历法是要告诉老百姓日月时光,不要错过农时。这部新历法当年就正式在全国实行了。

《授时历》是由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出来的。他们为了编制的更精确,曾深入研究分析汉代以来出现的各家历法,争取吸收各历之长,王恂主张“明历之理”,郭守敬认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这样将二者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科学态度才使得他们编制出的《授时历》在我国古代最为先进,也因此施行最久。

郭守敬编制历法时注重的是测验。为了编历,他创制和改进了很多天文仪器如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等,这些不仅为历法也为天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另外,他还在全国范围内共设立了27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还分别对北极出地高度、二十八宿距度以及黄赤交角新值进行测量,结果非常可观,与现在的数值误差非常小。

《授时历》还废除了上元积年,把至元十七年的冬至时刻作为出发点,用至元十八年作为开始之年,称为“元”。采用的计算数据,取消了日法的分数表达式,采用百位进制的小数制,也就是个位数以下一律以100为进位单位。

现代历法由来

罗马共和国末期,恺撒根据古埃及的这套历法制定了儒略历,在罗马全境实施。儒略历大月三十一天,小月三十天,大小月相间,每四年为闰年,闰年的二月为三十天而平年的为二十九天。

恺撒的侄子屋大维统治罗马时,因为屋大维的生日在八月,所以把八月改为大月,九月改为小月,余类推,又在二月份中减去一天。儒略历平均一年为365.25天,比实际的太阳年365.2422天多了一点,这在一千年后形成了严重的问题,欧洲由于普遍采用了这一历法,到了1582年,春分的日子已相差十天,于是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按照天文学家的意见实施改历,一方面移回春分点,另一方面,对世纪年,即能整除100的年份不置闰,但对于能整除400的年分仍置闰,所以,1600年、2000年是闰年,而1700年、1800年、1900年都不是闰年。

格列高利历一年为365.2425天,极为精确,又由于她简单实用,因而逐渐为世界各国所采用,被称为“公历”。上面所述的就是今天公历的由来。

1582年古埃及人创立太阳历现在世界上通用的历法——公历,有人曾似是而非地称之为“西历”。其实,究其根源,这种历法并非产生于西方,而是产生于6000多年前的古埃及。

古埃及气候炎热,雨水稀少,但是农业生产却很发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着密切的关系。

埃及的大部分国土都是沙漠,只有尼罗河流域像一条绿色的缎带从南到北贯穿其间。直到现代,埃及的95%以上的人口也都集中在这条绿色的生命带中。因此,在希腊时代,西方人便把埃及称为“尼罗河送来的礼物”。古代埃及人更是将尼罗河视为“母亲河”。

尼罗河全长6648公里,同亚洲的长江、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并称为世界最长的河流。

尼罗河发源于赤道一带,主流叫白尼罗河,从乌干达流入苏丹,在喀土穆和发源于埃塞俄比亚的青尼罗河汇合,流入埃及。

在埃及境内,尼罗河每年6月开始涨水,7至10月是泛滥期,这时洪水夹带着大量腐殖质,灌满了两岸龟裂的农田。几个星期后,当洪水退去时,农田就留下了一层肥沃的淤泥,等于上了一次肥。11月进行播种,第二年的3至4月收获。尼罗河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每年的涨水基本是定时定量,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差别不是太大,从没有洪水滔天淹没一切的大灾。这就为古埃及人最早创建大规模的水利灌溉系统和制定历法提供了方便。

古埃及人为了不违农时,发展农业生产,逐渐认识到必须掌握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准确地计算时间,这就需要有一种历法。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许多经验。

古埃及人发现尼罗河每次泛滥之间大约相隔365天。同时,他们还发现,每年6月的某一天早晨,当尼罗河的潮头来到今天开罗附近时,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以此为根据,古埃及人便把一年定为365天,把天狼星与太阳同时从地平线升起的那一天,定为一年的起点。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作为节日,这就是埃及的太阳历。

埃及的太阳历将一年定为365天,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回归年)相比较,只相差四分之一天,这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准确了。但是,一年相差四分之一天不觉得,经过4年就相差一天。经过730年,历法上的时间就比实际时间推进了半年,冬天和夏天正好颠倒过来。再过730年,才能回到原来的起点。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又译朱利乌斯·恺撒)决定以埃及的太阳历为蓝本,重新编制历法。恺撒主持编制的历法,被后人称为“儒略历”。

儒略历法对埃及太阳历中每年约四分之一天的误差,作了这样的调整:设平年和闰年,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4年置1个闰年。单月每月31天,双月中的2月平年29天,闰年30天,其它双月每月30天。

恺撒死后,他的继承人奥古斯都因为自己生在8月,便从2月中抽出一天加在8月上,使8月也成为大月,即31天,同时相应把9、11两个月定为小月,10、12两个月定为大月。经过这样的改动,各月的天数与今天使用的公历基本相同了。

公元32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在一次宗教会议上,规定儒略历为基督教的历法,但没有规定哪一年是它的起点。到了公元6世纪时,基督教徒把500多年前基督教传说的创始人耶稣·基督诞生的那一天,说成是公元元年。“公元”的拉丁文的意思就是“主的生年”,用拉丁文A.D.表示。在这一年以前,称为“公元前”,英文的意思是“基督以前”,用英文B.C.表示。

儒略历虽然比埃及的太阳历进了一步,但回归年仍有11分14秒的误差,积128年又要相差一天。儒略历在欧洲通行了1600多年,至16世纪下半叶,历法上的日期比回归年迟了10天。比如,1583年的春分应在3月21日,历法上却是3月11日。此外,教会规定耶稣复活节,应在过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于春分已相差10天之多,耶稣究竟在哪一天“复活”的,也成了问题。因此,对儒略历作进一步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在1582年组织了一批天文学家,根据哥白尼日心说计算出来的数据,对儒略历作了修改。将1582年10月5日到14日之间的10天宣布撤销,继10月4日之后为10月15日,所以1533年的春分又复归于3月21日;过去将4年置1个闰年,400年共计100个闰年,现在改为400年中有97个闰年,从而大体上弥补了11分14秒的误差。置闰的方法是;凡是逢百年那一年可以用400除尽的就是闰年,除不尽的就不是(如:1600年是闰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后来人们将这一新的历法称为“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天世界上所通用的历法,简称格里历或公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通令,中国以格里历为国家历法,并采用公元纪年,但不废除农历。

当然,格里历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每月的天数仍然参差不齐,规则性不强,特别是每经过三千几百年还会有一天的误差。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天文学的进步,这些缺陷将不断得到改进。

欧月和国月的区别

1 欧月和国月有不同之处。
2 欧月是指在日历上出现在6月份的第二个月份,也被称为“闰六月”,在闰年的时候出现;而国月是指在农历日历中,每个月都有对应的一个名称,有些地区也称之为“吉月”、“老月”等。
3 此外,欧月是基于太阳运行周期的月份,而国月是基于月亮运行周期的月份,两者的计算方式和历法体系也完全不同。

1、培育时间不同

欧月泛指2010年之后从欧美、日本等地引进的新品种月季。常讲的国月则是在中国已经广泛种植的比较老的月季品种。欧月培育时间较晚,抗逆性不强,比较容易返祖,但是国月已经培育多年,抗逆性非常强,开出的花稳定性强。

欧月和国内月季的区别

2、花型上的区别

欧月花型更丰富多样,有的是传统的杯状花型,有的是包子型,有的集群式开放,大部分优良品种花瓣过百片,花开而不露花蕊,耐开耐晒。国内月季则相对单调很多,花瓣一般要少20多片左右,花瓣倒卵形。

3、花色花香上的区别

花色上看,欧月颜色更丰富多彩,有各种单复色、渐变、条纹、斑点等,甚至一株可以开出多种颜色,丰富多彩。国月颜色则比较单一,都是常见的红色、粉红色或白色。欧月在开花季节,很多品种会散发出浓郁的果香,普通月季则大多没有香味,或者香味很淡。

欧月和国内月季的区别

4、品种的区别

欧月品种丰富,大概有300多种,株形上看又分了藤本、灌木、微型月季等,尤其是很多优秀的藤本月季品种做花墙、花廊等非常美观。国月则只有几十种经典品种。

5、养护的区别

欧月的缺点是不好养,抗病能力弱,不耐晒,价格偏贵,要想养出漂亮的花来需要花友耐心呵护,不适合新手。国月在养护上则表现很好,皮实好养,抗病抗寒耐热能力都很好。

欧月和国内月季的区别

欧月和国月是没有区别的,因为它们都是指同一个月份。


"欧月"是指西方的月份计算方式,即以罗马神话中的月神命名的,常用于英语等西方语言中。


而"国月"是中文独有的一个词汇,是指以数字命名的月份,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计时方式。


所以说,欧月和国月实际上是表示同一个月份的不同方式而已,它们并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区别。


进一步除了欧月与国月之外,不同地区或国家还有不同的月份命名方式。


例如,泰国是以动物命名来称呼月份,而印度则是以天体神话中的神祇来命名。


这种不同的月份命名方式,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时间的认知和把握。


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不同文化的月份命名方式,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方式。

在于它们所遵循的月历制度不同。
欧洲国家通常使用阳历制度,因此欧月所代表的时间是按照阳历计算的。
而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则使用阴历制度,因此国月所代表的时间是按照阴历计算的。
此外,欧月和国月在文化背景、传统习俗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欧洲国家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具有很多独特的文化传统。
而中国和亚洲国家则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和传统。
可以说,不仅是在时间计算上,也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习俗的差异。

1、 花型区别

欧月月季的花型丰富多彩,有着很多种形状,比如:有的欧月月季像包子状,有的则为群花花开的样子,而且欧月月季的花瓣较多,甚至一朵花上面,有着上百瓣花瓣;

而国月月季的花型与它有很大的区别,区别之一就是花瓣的数量,国月月季花瓣的数量相比之下,比它少了接近20多瓣。

2、花香区别

欧月月季在开花的季节,会散发出一股神秘的果香,培养欧月月季的花友们都应该知道,欧月月季开花时,散发出来的果香,会令的闻过的人们都非常迷醉;

而国月月季则不一样,普通月季在开花的时候,要不就是没有香味,要不就散发出来一股果香,闻多了会感觉不太好受。

欧月和国月是两种不同的月份计量系统,其区别在于计算月份的起点不同。
国月的起点是农历正月,而欧月的起点是公历(阳历)1月1日。
因此,欧月和国月在某些年份的月历错位。
在某些文化和传统中,国月更具有重要意义,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是根据国月来计算的。
而在国际上,欧月更为通用,用于商业、财政和科学等领域。
虽然欧月和国月有一定的差异,但都承载着人们对于时间和节令的重要认知意义。

它们的区别在于计算方式和长度不同。欧月以太阳视黄经为基础,长度固定;而国月以月相变化为基础,长度不固定。

欧月是指以太阳视黄经为基础的历法,也称为阳历或公历,是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所采用的历法。而国月则是指以月相为基础的历法,也称为阴历或农历,是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家所采用的历法。

欧月以一年的时间为周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同,通常为28至31天不等。欧月的计算方法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因此欧月的长度是固定的,每年都是365天或366天。

国月则以月相变化为基础,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固定,通常为29至30天不等。国月的计算方法是以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一个月,因此国月的长度是不固定的,每年的天数也不同,一般在354至355天之间。

1、花形

欧月的花型极其丰富,有的是圆润的包子形,有传统经典的玫瑰杯型,还有大大小小的叠瓣型,应有尽有。

而国月基本上是传统的月季花花形上稍有变化,和欧月比起来花形还是少了一些,没那么丰富。

2、品种

经过近百年的培育和选种,欧月和国月都有了稳定的品种。就以国内市场来看,欧月的品种多达300多种,远多于国月的品种,花色红黄粉白紫复色各种颜色都有。而国月相对于欧月来说,只有三个经典品种,略显单调。

3、育种时间

人们常常提到的欧月是以欧洲古典玫瑰做父本、中国月季做母本培育产生的,统称为现代月季或者当代月季。

国月的培育早于欧月,除了有更好抗逆性之外,还产生了更丰富的品种、花形和颜色,观赏性比原来的月季和玫瑰更高了

吸取欧洲历法成果的著作是什么

《崇祯历书》。《崇祯历书》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里面涉及到的天文学知识还是比较全面的,这部著作有多个人编译,这部著作主要是明代为改革立法而编著的一部丛书,著作成书的时间在明代的崇祯年间。

公元纪年中国什么时候开始使用

1、公元纪年是从公元元年,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开始。公元元年时,中国正好处于西汉平帝元始元年。

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上较为通行的纪年体系。传说中,耶稣诞生时为公历元年。

这种纪年体系开始在欧洲各国采用。中国从辛亥革命后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月、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古代中国一直使用农历纪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公元纪年制度,这是1949年9月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协商决定的。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采用现代世界大多数国家公用的纪年制度,即用公元为新中国的纪年。

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四项决议的第二项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

公元纪年中国应该是在辛亥革命时开始使用,即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决议采用公元纪年。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中国采取皇帝年号纪年,例如康熙十年等。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元前多少年和公元后多少年,以及多少世纪等都是史学家,用公元纪年的推断,而封建王期往往用年号纪年。

我们国家也是从1912年民国建立才开始使用公元这个之间纪实的。

因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我们彻底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为孙中山先生受到西方新思想的熏陶和影响,他提议到用公元来计时,我们也正式开始了公历这样一个时间纪实。

但是,我们也没有放弃自己国家原来的计时及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出台新规,两种方法同时使用,那我们的新年依旧是按照阴历来过。

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有了自己的历法。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中国使用的是干支纪元法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组合起来,每六十年一个周期。中国从辛亥革命的次年(1912年)起,采用公历纪年,纪月,纪日,但同时采用中华民国纪年法。

公元纪年在我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一成立才开始使用。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规定了国旗、国徽、国歌,规定使用公元纪年法,同时,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的领导机构,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出决议,新中国以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通用的公元纪年为历法纪年,但是新中国实行的其实也是公元纪年与中国传统农历纪年并行的历法纪年,现在的日历台历月份牌上还是有农历的年月日,比如今年是公元2018年,也是农历的戊戌年。

什么时候历法十个月变为十二个月

今天世界通用公历起源于古罗马历法。古罗马历法原来只有十个月,后来罗马皇帝增加了两个月,并将这两个月放在年初,成为一月和二月。原来的一月和二月便成了三月和四月,后面的月份依次类推。现在英语中十二个月份的名称大多与罗马的神话、传说和习俗等有关。

古罗马最开始就不是12个月而是10个月。

后来罗马的历法主要经历了两次大的修改。

第一次是在王政时期加入了两个月,从一年只有十个月改为了一年十二个月的历法。但当时罗马的历法是太阴历,一年会多出大约十天,于是罗马人就每两年在二月之后加入一个很短的闰月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罗马人也没有太多的天文学的知识,这种改进只是从经验出发做出的调整。

第二次修改就是恺撒制定儒略历。这次修改不是恺撒心血来潮,也不是他随意把一年凑成十二个月,而是他从希腊化地区请了很多天文学家,根据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学成就制定而成的。根据当时人的认识,一个太阳年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后来托勒密写的《天文学大全》也支持这种基本的设定。

但是当时,大家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这样规定出来的太阳年,其实和真实的地球公转周期还差一点点,大约100年差一天。这点误差一两代人看不出来,但是一千多年下来累积的误差就很大,差出来了几乎一个节气。于是在1582年,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公布了新的历法,就是今天的公历。不过,由于当时东正教已经和天主教分离,欧洲也已经出现了新教,因此一开始东正教和新教都不承认这种改变,他们还使用原有的日历。在历史上,发生在公历1917年11月份的俄国革命被称为十月革命,就是因为按照东正教的日历,那确实是在十月份。

由外国传教士参加编纂吸收了欧洲立法的成果的著作是

《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是一部中国比较全面的介绍欧洲天文学知识的著作,由徐光启、李之藻、李天经、汤若望等人编译,从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到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历时5年。

历史沿革

《崇祯历书》包括46种,137卷,全书分节次六目和基本六目,前者是关于历法的,后者是关于天文学理论、天文数学、天文仪器的。书中大量引进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明确引入了“地球”的概念,在计算方法上,介绍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在坐标系方面介绍了黄道坐标系。

此书编就后,因反对派的干扰与明代晚期的战乱,并没有得到颁行,直到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早期汤若望对《崇祯历书》进行了删改、压缩,更名为《西洋新法历书》,并进呈清政府后,才被采用,并改名《时宪历》,正式颁行。

编纂过程

在编纂过程中,历局聘请来华耶稣会的龙华民(意大利人,参与短期编制)、罗雅谷(葡萄牙人)、邓玉函(瑞士人,参与短期编制)、汤若望(日耳曼人)等人参与译书,编译或节译哥白尼、伽利略、第谷、开普勒等著名欧洲天文学家的著作。从崇祯二年到崇祯七年陆续编成书。

由外国的传教士参加编撰,系统地介绍了欧洲的天文学著作,吸收了欧洲历法的成果的著作是

《崇祯历书》

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最早的历法是农业历。
原始社会的人们通过观察太阳、月亮、星辰等天文现象,掌握了季节变化、农作物生长等自然规律,逐渐形成了以农业为中心的历法,即农历。
据考古学证据,中国的农业历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而且,农业历不仅在中国,也在其他古代文明中发展,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等。

西汉的《太初历》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

西汉初年,沿用秦朝的《颛顼(zhuāxu专须)历》。但《颛顼历》有一定的误差。公元前105年(元封六年),经司马迁等人提议,汉武帝下令改定历法。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太初历》规定一年等于365.2502日,一月等于29.53086日;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正月为岁首;开始采用有利于农时的二十四节气;以没有中气的月分为国月,调整了太阳周天与阴历纪月不相合的矛盾。这是我国历法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太初历》还根据天象实测和多年来史官的记录,得出一百三十五个月的日食周期。《太初历》不仅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历法,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它问世以后,一共行用了一百八十九年。

公元前4326年,在古埃及诞生了最早的太阳历。

他们发现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多一点点。根据尼罗河水泛滥的规律,他们把一年分成3季,再分成12个月,每月30天,余下的5天做为节日。公元前1世纪前后,欧洲人参照埃及的太阳历,制订自己的历法。

太阴历,

太阴历采用朔望月做为基本周期,以月球的运动做为天文依据的历法, 它和太阳的运动没有任何关系。太阴历简称「阴历」, 是人类史上最早的历法,主要成分是历月,派生历年。

世界最早的历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他们发明了日月星历和农历。而在中国,最早的历法是夏朝时期使用的黄帝历,时代约为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埃及和古印度的历法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此外,亚洲和美洲其他地区的许多文明也都开发了自己的历法,如玛雅文明、印加文明、泰国、老挝、缅甸等国家。

回答:世界上最早的历法应该是月亮历,也称为阴历。它是根据月球盈亏变化来制定的一种历法,最早是由古代人类根据天文现象所研究出来的。据考古学家们的研究,古埃及和巴比伦的朝代就已经使用了阴历,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而在中国,最早使用的历法也是以月相变化为基础的夏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左右。

最早的历法是夏历,它起源于公元前21世纪的中国夏朝。夏历是以月亮的圆缺变化来计算时间的,每一个朔望月(即月亮圆盘出现在天空中的一天)为一个月,12个朔望月为一年,但与太阳的运行时间并不完全吻合,因此夏历存在一定的误差。

后来,随着历法的发展,农历、太阳历等多种历法相继产生。

夏历或黄历是之一。
因为中国的夏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商朝时期,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献记载的历法。
夏历是以天文观测为基础,以太阳、月亮的运行,来计算年、月、日、节气等。
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用于农业生产、宗教仪式以及国家历法的制定等。
除了夏历之外,世界上还有其他历法,如埃及的卡比拉日历、希伯来历、印度历、波斯历等。
这些历法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历史地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57737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乌龟服是哪个国家的 魔兽世界英国历史下一篇:五代后梁时期哪位皇帝统治时间最长?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