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重庆钓鱼城历史 蒙古钓鱼城历史

导语:重庆钓鱼城历史上蒙古钓鱼城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古城,建于蒙古时代。它是蒙古帝国在西南边疆的重要军事要塞,也是重庆地区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目录导航:

  1. 重庆钓鱼城历史
  2. 钓鱼城之战对欧洲的影响
  3. 钓鱼城之战的历史意义
  4. 合川钓鱼城的来历
  5. 钓鱼城为什么改变了世界历史
  6. 蒙古大军为什么不绕过钓鱼城
重庆钓鱼城历史

重庆钓鱼城位于重庆市龙头山庙船湾出河口处,又称龙滩头和龙滩,是重庆市百年历史名胜古迹,位于江河交汇的重要之处,左岸是重庆市巴南区,右岸是永川区。自五代以来,重庆钓鱼城就一直是重庆市的重要海关关口,历史早在500多年前就有形成,钓鱼城承载了重庆900多年交流来往我国南北及世界国家的商业和文化交流历史。

钓鱼城之战对欧洲的影响

蒙哥之死诱发了蒙古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利之争,为争夺汗位,忽必烈撤回了进攻四川的10万大军;而此时远征西亚的旭烈兀大军正秣马厉兵,准备进攻伊斯科世界最后一个政权埃及。

收到蒙哥死讯后,旭烈兀立即东归帮助兄长忽必烈争夺汗位。钓鱼城之战不仅使南宋王朝延续了20年的寿命,同时也间接帮助了欧洲和伊斯兰世界,钓鱼城由此被称为“东方的麦加”和“上帝折鞭处”。

钓鱼城之战的历史意义

其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首先,它导致蒙古这场侵略战争的全面瓦解,使宋祚得以延续20年之久。进攻重庆和四川的蒙古侵略军被迫撤军,护送蒙哥灵柩北还。率东路军突破长江天险,包围了鄂州的忽必烈,为与其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也不得不撤军北返。从云南经广西北上的兀良合台一军,一路克捷,已经进至潭州(今长沙) 城下。由于蒙哥之死,该军在忽必烈派来的一支部队的接应下,也渡过长江北返。蒙古的南北两支军队基本上是按预定计划进军的,只因西边主攻战场的失败而功亏一篑。

其次,它使蒙军的第三次西征行动停滞下来,缓解了蒙古侵略军对欧、亚、非等国的威胁。1252年,蒙哥汗遣其弟旭烈兀发动了第三次西征,先后攻占今伊朗、伊拉克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半岛大片土地。正当旭烈兀准备向埃及进军时,获悉蒙哥死讯,旭烈兀遂留下少量军队继续征战,而自率大军东还。结果蒙古侵略军因寡不敌众而被埃及军队打败,蒙军始终未能打进非洲。蒙古的大规模扩张行动从此走向低潮。因此,钓鱼城之战的影响已远远超越了中国范围,它在世界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其三,它为忽必烈执掌蒙古政权提供了契机,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蒙哥是一位蒙古保守主义者,他所施行的仍然是传统的政策。这种带有浓厚的蒙古部族和西域色彩的政策,已极不适应统治广大中原汉地的需要。而忽必烈则是蒙古统治集团中少有的一位倾慕汉文化的开明之士。蒙哥即汗位后,忽必烈受任掌理漠南汉地,他大力延揽汉族儒士,极力推行汉化政策,取得很大成效。但却引起蒙哥及其保守臣僚的疑忌,忽必烈因而被罢了官,其推行的汉化政策也被迫取消。忽必烈登上大汗宝座后, 继续推行其汉化政策,逐步改变蒙军滥杀的政策,把人按人种分为4个等级,使南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免遭更大的破坏。

合川钓鱼城的来历

一、传说远古时期,三江洪水泛滥,人们逃到山上避难。正当他们饥饿难熬时,突然从天上降下一位巨神,在山顶上持杆钓鱼,并把鱼送给百姓,百姓得以生存,由此得名“钓鱼山”,后改名为钓鱼城。

二、南宋嘉熙四年,蒙古发兵进攻南宋。为了抗击蒙古军,四川制置副使彭大雅派太尉甘闰在合州钓鱼山筑寨。淳祐三年,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在钓鱼山筑城,以抵抗蒙古军队的侵犯,因此叫钓鱼城。如今的钓鱼城峭壁千寻,三江环绕,俨然兵家雄关,是驰名巴蜀的远古遗迹。

钓鱼城为什么改变了世界历史

钓鱼城是南宋时期的一个军事要塞,在宋朝时期因为钓鱼城的存在使南宋王朝又多撑了二十多年,而正是因为钓鱼城的存在,使蒙古军队发生了内斗,并且减缓了蒙古军队继续扩张的步伐,如果没有钓鱼城,南宋王朝很容易快速土崩瓦解,而蒙古的大军在攻占南宋之后很可能会去征服更多的地区,可以说钓鱼城的存在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蒙古大军为什么不绕过钓鱼城

蒙古大军意气用事,蒙哥汗不允许在强大的蒙古大军面前有顽强的反抗力量存在。当时,蒙古军队非常勇猛,他们一路的南下,势如破竹。不费吹灰之力就进打到了钓鱼城。

蒙哥汗先派人招降,宋将王坚表示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蒙哥汗非常的生气,就决定用武力来解决这钓鱼城。并且志在必得,非攻不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59417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红楼梦中的春香扮演者 韩国历史人物春香下一篇:古罗马时期的沙漠分布情况如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