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蒙古人重要节日拉什么琴 马头琴鼻祖

导语:蒙古人重要节日拉什么琴 马头琴鼻祖

目录导航:

  1. 蒙古人重要节日拉什么琴
  2. 马头琴鼻祖
  3. 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
  4. 马头琴的来历好词好句
蒙古人重要节日拉什么琴

马头琴: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也是最喜爱的民族乐器,流传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草原牧民爱马头琴,对马头琴有特殊的感情。马头琴的琴声优美动听,有人形容:“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 一般宴会、节日、婚礼用的和奏乐器是两股胡琴,四股胡琴、萧等。

马头琴鼻祖

马头琴是由蒙古族发明的。马头琴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琴身木制,共鸣箱呈梯形,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声音圆润,低回宛转,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

“潮尔”是蒙古族独有的一种外弓玄乐器,元代时期就在科尔沁草原广为流传,并成为宫廷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之一。因其形制和形态较之马头琴更为古老,从而被视作是马头琴类乐器的鼻祖。二十世纪初色拉西先生把潮尔推向了鼎盛时期。色拉西先生去世后被追任为“潮尔艺术大师”。

马头琴:蒙古族拉弦乐器,因琴头雕有马头而得名。历史久远,源于奚琴,公元十三世纪初便在蒙古族中广泛流传。

元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254~1324)曾于1275年5月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仕元十七年他回国时,把马头琴带到欧洲,对西洋拉弦乐器的发展起了很大促进作用。马头琴独奏乐器,也可用于器乐合奏和为说唱、民歌、舞蹈伴奏或参加民族乐队演奏。

由于流传地区不同,马头琴的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异。在内蒙古西部的巴彦淖尔盟、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和锡林郭勒盟,称作“莫林胡兀尔”;而在东北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和昭乌达盟等地,则叫做“潮尔”,蒙语称为“绰尔”。

马头琴多为是演奏者自制自用,全长100厘米左右,与坠琴相似,不设千斤,琴箱两面都蒙皮膜,从山口到马子为琴弦的有效使用范围,琴弦分别用40 根(里弦)和6O 根(外弦)左右马尾合成,拉奏方法与其他拉弦乐器不同,弓子的马尾是在两弦外面擦弦,发音柔和浑厚,音色宏阔低沉,富有草原风味。

是“潮尔”。

潮尔,是蒙古族多声部音乐概念的总称,泛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复音音乐形式。2014年11月11日,潮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唐宋时期,我国北方和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就是拉弦胡琴,这是有记载的关于潮尔琴和马头琴前身最早的记录,也是两种器乐共同的源头。潮尔因其形制和形态较之马头琴更为古老,从而被视作是马头琴类乐器的鼻祖。

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

蒙古族特有的乐器分别有:四胡、雅托克、胡笳、胡琴、马头琴。

1、四胡是拉弦乐器,又称为四股子、四弦或者提琴。

2、雅托克,其实就是蒙古筝,与古筝的构造和技法基本相同。

3、胡笳是蒙古族的边棱鸣乐器,又名为潮尔、冒顿潮尔。

4、胡琴是弓拉弦鸣乐器,其制作独特,音色柔和、浑厚,富有草原的风味。

5、马头琴是蒙古族民间的拉弦乐器,其音色较为圆润、低回婉转、音量低弱。

马头琴的来历好词好句

据岩画和有些历史资料中显示古代蒙古人开始把酸奶勺子加工之后蒙上牛皮,拉上两根马尾弦,当乐器演奏,称之为"勺形胡琴"。目前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马头琴的前身。

勺形胡琴当时最长的也是二尺左右,共鸣箱比较小,声音也就小多了。至今蒙古国的西部也有人把马头琴叫"勺形胡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60831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元朝皇帝被少年天子刺杀的历史事件是怎样的?下一篇:武浚的母亲 刘裕的生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