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长得帅真的可以做官吗 不信你看看清朝这个特殊的制度

导语:长得帅真的能当官吗?这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和其他读者一起了解一下,给大家一个参考。俗话说“寒窗苦读”,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在古代,科举制度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三关斩六将”。它通过了孩子的考验,通过了乡镇的考验

长得帅真的能当官吗?这是很多读者关心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和其他读者一起了解一下,给大家一个参考。

俗话说“寒窗苦读”,读书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特别是在古代,科举制度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够“三关斩六将”。它通过了孩子的考验,通过了乡镇的考验,通过了会议的考验,最后进去的人很少,成为第一,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贫困中度过,在乡试和联考门口止步。

杜甫、黄巢、蒲松龄、左、洪秀全等名人,都是一生未考中的进士军成员。

清朝乾隆年间,朝廷为了体现“皇恩”,引进了一种新的科研制度:四次,均在孙山命名,并为考试提供了额外的机会。这就是“大挑”制度。“大评选”每六年举行一次。通过“大挑”考试的举人可以直接晋升。一等为知县,二等为教学。

“大挑”考试的内容是什么?出人意料的是,“大挑”不考四书五经,不考诗文,只考考生长相。“挑个题材,不要去尝试文艺,看外表。”那么,考官心目中最好的形象是什么呢?

首先脸必须是长方形的。其次,身材一定要高挑修长。最后,全身一定要协调,不要出现上下生长,或者上下生长的情况。

我常常想,按照这个标准,被薛福成奉为苦瓜脸的胡林翼,一定过不了“大挑”。好在胡林翼能够读书,考上了进士。

不得不说,一群幸运儿通过了“大挑战”考试,获得了当官的机会。

清代学者钱泳的好朋友陈昌,通过“大挑战”考试,获得一级评价,成为知县,分配到浙江。与曾国藩平起平坐的湖南文学家吴,1844年参加“大挑战”考试,获二等功,奉命到浏阳县传教。清代大学者正真也通过了“大挑战”考试,成为荔波县的学科。

“大挑”考试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陕西举人光芒万丈,1880年参加“大挑”考试。高兆旭1873年是举人。之后连续三次参加1874、1877、1880年的考试,都是孙山有名的,只好退而求其次,参加了1880年的“大挑”考试。

高兆旭长得不错,对自己有信心,放心去考了。由于有许多举人参加“大挑”考试,考官为他们抽签。每20个人选一组。经考官指点指点,一等三人,二等九人,剩下八人淘汰。人们称之为“舞动的八仙”。

轮到高兆旭上场了。他运气不好,被分到最后一组。最后一组只有13个人。按照规矩,这种情况只能选一种。于是,高兆旭通过了唯一的一级名额,被授予了二级。后来,高兆旭先后担任宜川县学科、合阳县甲骨文、佛坪堂甲骨文、玉林府教授,一生在教育机构工作。

好在高兆旭在教学管理上确实有两把刷子,让全世界桃李满天下。光是光绪年间,就培养了14名举人,5名进士。

其实比高兆旭运气差的人还有很多。

陕西朝义县举人阎敬铭早年多次参加比赛,都是带着喜悦和失望而去的。无奈之下,我考了“大挑”。阎敬铭的诗和作文都不差,但他的长相很普通,甚至有点“歪瓜裂枣”。他考的是“靠脸过日子”,但是没有胜算,最后被冲了下去——当然这也是意料之中的。

“读书人无用”。阎敬铭被“大挑”淘汰后,除了拿起书本努力学习,其他什么都不会。幸运的是,经过一番苦读,我终于在1845年成功考上了进士,并选择了翰林院的庶吉士进入仕途。

此后,阎敬铭的仕途一帆风顺,先后担任户主、湖北前线粮食作业主理、湖北巡抚、山东盐运大使、山东巡抚、户部尚书。1883年任军机大臣、首相外交大臣、大学助教。1885年被授予东哥大学。清朝没有设立宰相一职,在阎敬铭担任军机大臣和大学生的都被视为宰相。

阎敬铭晚年也做了一件著名的事情。当时慈禧太后打算重建清漪园。清漪园,现在叫颐和园,位于圆明园的西面,玉泉山的东面。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掠夺并烧毁圆明园,同时摧毁清漪园。

阎敬铭坚决反对重建清漪园,这惹恼了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命其罢官留任。辞退和留用意味着辞退,但暂时留在岗位上,相当于现在留在试用期。

【参考文献:《清史稿》、《大拣》、《清官阎敬铭》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揭秘古代比武招亲为何不存在 真相却是这样的下一篇:七品知县的权利到底有多大 为何有人中举人都要亲自自登门拜访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