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刘禅在乱世中为什么能坚持近30年不倒?

导语:今天边肖带给你一篇关于刘禅的文章,欢迎阅读~刘禅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低评价。之所以得到如此低的评价,主要源于三件事:一是刘禅投降曹魏后,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国。刘禅说:“我在这里很开心,我不去想它。”第二

今天边肖带给你一篇关于刘禅的文章,欢迎阅读~

刘禅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低评价。

之所以得到如此低的评价,主要源于三件事:一是刘禅投降曹魏后,司马昭问他是否想念蜀国。刘禅说:“我在这里很开心,我不去想它。”第二,像古代那些昏君一样,刘禅信任宦官黄浩,导致黄浩掌权。第三,当邓艾只带了两万弱兵到成都时,刘禅开门投降,没有守城。这第三件事,再加上《三国演义》中赵云在长坂坡拼死救,刘备看到赵云浑身是血,窦却睡得很香,与此无关。刘备气得“怒投窦”。因此,刘禅在历史上得到了“阿斗不起”的评价。

不过说起来,《刘备摔斗》本来就是虚构的,没必要评价。此外,即使刘备从阿逗失陷,也不能说阿逗“无能为力”。毕竟,阿逗当时还是个孩子。对孩子提出过高的道德要求显然是不合适的。

至于导致刘禅评价不高的三大历史事件,似乎值得商榷。

问是否想念蜀国。这个典故出自汉晋春秋,不一定对。即使这是真的,司马昭显然是在试图考验刘禅。如果刘禅说出他的真实感受,说他错过了,他只会是一个死胡同。由此可见,刘禅并没有那么愚蠢。

据说刘禅重用了宦官黄浩,但实际上黄浩并没有太多夺权的行为,也没有打击朝鲜很多大臣,也没有对国家造成太大伤害。所以黄浩玩权力,后人按照惯性思维夸大其词。

当邓艾到达成都时,刘禅没有反抗。当时派诸葛瞻带着御林军到绵竹与邓艾交战,可惜诸葛瞻全军覆没。当时成都没有军队。同时,绵竹胜利后,邓艾有两万余人。从保护城中百姓不被屠杀的角度来看,刘禅开城投降确实是“审时度势”的选择。

总之,刘禅是个“买不起的阿斗”的证据似乎站不住脚。相反,刘禅成为皇帝后,他坚持了40年。后来,诸葛亮死后,刘禅独自领导国家,坚持了近30年。这在三国这样的乱世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可见,刘禅不是“失败者”,而是非常有能力的。

那么,在诸葛亮死后的三国乱世里,阿逗为什么要一个人治理国家30年呢?

首先,刘禅有明确的治国策略。

刘备死后,诸葛亮治国近十年。这十年间,诸葛亮做了两件事:一是坚持北伐,二是屯田生产。诸葛亮领导时期,虽然北伐成果不大,但这种“防攻”的策略至少使蜀国保持了稳定的状态,不会很快被魏、吴消灭。

总的来说,诸葛亮的治国方略是正确的。

诸葛亮死后,按照一般皇帝的惯例,为了掌管政务,会严厉打击和瓦解权臣。比如汉宣帝攻打霍光,万历皇帝攻打张,顺治皇帝攻打多尔衮等等。

但是刘禅没有这样做。要知道,刘禅的大臣,无论是蒋琬、费祎、董允、向宠还是姜维,都是诸葛亮安排的。但是,他上台后,坚持要重新使用,不清洗。

与此同时,刘禅延续了诸葛亮“以攻为守”的北伐政策,没有另立一套。当然,他并没有完全照搬,他实际上做了调整。这种调整意味着规模变小了,不再是用全国的力量来完成的。北伐战争不大,人力不够。只有十多万人在为北伐做准备。很多时候,人们仍然主要从事生产劳动。

这个小小的调整,不仅让他的政策保持稳定,也让国家保持稳定。

第二,刘禅有很好的协调能力。

诸葛亮死后,可以说蜀国一时群龙无首。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错。因为大家都想出来当领导。但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基本上没有发生过,整个政治过渡都很顺利。

那么,当刘禅在这里的时候,蜀国的大臣都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会争权夺利?

显然不是这样。姜维从城外带兵回来,曾告诉刘禅,要杀黄皓。在兵败而亡之前,诸葛瞻感叹“外不能制姜维,内不能排挤黄皓”。从这里可以看出,整个蜀国朝廷的大臣们其实打得很辛苦。

但是朝中两国的部长们打得那么辛苦,却没有政变,更没有流血。可以看出,刘禅的协调能力极强。比如姜维说要杀黄浩,刘禅说黄浩只是个小太监。他能做什么?你为什么要杀他?刘禅的话很清楚。黄浩虽然想夺权,但还是在我的掌控之下。为什么要制造流血事件?而诸葛瞻临死前说的话,可以想象,诸葛瞻死前一定对刘禅说过很多次。但是,刘禅没有怀疑姜维,攻打姜维,让他带兵。这是刘禅统筹兼顾的结果。

总之,因为刘禅能够审时度势,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虽然他不是一个杰出的国王,但评价他为“保持成功的国王”也不为过。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吕布被曹操斩杀后,他女儿最后结局如何?下一篇:古人的酒量都这么好吗 为什么总是一碗又一碗的喝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