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清朝的漕运总督是个什么官职?权力有多大

导语:说到清朝的诸侯,大家都知道他们权力很大,直隶、两江、两广的诸侯。还有一个总督,不管地方行政,但比地方总督更重要,就是运粮总督。在任何一个时代,没有食物是绝对不可能牢牢统治的。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北京为首

说到清朝的诸侯,大家都知道他们权力很大,直隶、两江、两广的诸侯。还有一个总督,不管地方行政,但比地方总督更重要,就是运粮总督。

在任何一个时代,没有食物是绝对不可能牢牢统治的。特别是明清时期,以北京为首都,北京需要的大量粮食都要从江南通过水路运到北京,水运就应运而生了。早在明太宗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朝廷设立运粮总督,驻地现江苏淮安。淮安位于京杭大运河的南段,黄河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上交通便利。清朝没有变化。入关之年,运粮总督沿明制驻淮安。

漕运总督,明代素有漕运总督、军务提督之称,也是掌管江河,话太多。清朝就简单多了,六个字:曹将军、部、府。顺治年间,漕运总督设置了一个周转废品站,康熙以后才稳定下来。清代运粮总督有一个特点,他不关心全国各省的运粮,只关心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运粮总督只管这八省的运粮和各种设施。其他省份没有运河或不直接向朝廷运送粮草,所以各省的粮食问题由地方长官自己处理。

每年有两万多艘曹船进京送钱送粮,商船上万艘。所以漕运的稳定关系到帝国的安全,漕运总督的职位很高。如果他是一个“普通”的州长,至少是二年级的。如果运粮总督还担任兵部侍郎的头衔,那就是一品。保卫首都的直隶总督,只是从第二品起,加上爵位,也是从第一品起。在统治者心目中,运粮总督的地位并不比直隶总督低,甚至更重要,毕竟涉及到皇帝的饭碗。

为了保住你的工作,你必须有一个坚强的人。不要把运粮总督看做专业总督。他手上有士兵。有3000多名士兵由运粮总督直接调动。在运粮总督管辖的省份,也有粮道衙门,都是驻军,保障沿途运粮安全。这些势力加起来也有2万多人,都服从运粮总督,各省管不了。

运粮总督在江湖上有两个尊称。按总督和巡抚造台扶台的习惯,运粮总督叫曹台。曹云总督手里有兵,地位比总督高。有时他也被称为曹帅,他是与州长绑在一起。

清代有两个职业督抚,分别是河督和粮督。说白了就是河长在种树,粮长在乘凉。河长要受风吹日晒,到处小炉匠,这是官场上众所周知的苦衷。一般没有人会因为皇帝的任命或者升迁而想当河长。

运粮总督就不一样了。他掌管朝廷最重要的运粮,不能再胖了。运粮总督虽然在明面上工资不高,但一年也就180两银子。然而,另一种体面的加薪便宜银,运粮总督有23.2万元。这还不包括江湖大佬们给曹帅的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孝道,比如大名鼎鼎的曹刚。

如果是比较自律的曹帅,吃相没那么难看,一年拿20多万也差不多。遇到丑吃相,一年搂五十万两。当然最后倒霉的还是老百姓。运河两岸百姓畏曹如虎,败坏了朝廷的名声,只肥了几个人。

会享受运粮总督,有时吃得比皇帝还奢侈。道光帝是个“老乞丐”,不放油不放盐都等不及吃菜了。还有一些运粮诸侯,他们吃什么?一盘猪肉。

你会说一盘猪肉不值多少钱。但要看清楚,这盘猪肉被切成很多块,每一块猪肉都来自不同的猪。换句话说,当猪被杀死时,只从猪身上切下一块肉。曹帅吃了一盘猪肉,杀死了几十头猪。相比运粮总督,道光帝简直就是苦行僧的生活。

但是,并不是所有运粮的诸侯都是这样,有的更注重官场形象。即使花合法收入,也会被骂,影响仕途和人民的声誉。

漕运政府的清廉成了法院的一大头痛事。道光帝曾派张穆为漕运总督,整顿漕运。这不是求鱼的问题吗?张穆·翁瑞迪是著名的赚钱专家。

水运系统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依靠水运的人必须靠水运发财。谁敢砸他们的饭碗,就敢杀他们。

咸丰五年,黄河改道,由山东入海。京杭大运河的水路不方便进京。再加上连年战乱,航运和铁路的兴起,水运的重要性被一个照面降低了。最后,清朝灭亡前六年,1905年初,巡抚运粮衙门和各省粮道撤销。因曹而兴盛的奢靡与苦难,都成了历史的浮云。

但作为运粮总督衙门,江苏淮安巡抚运粮司衙门依然存在。虽然只是一个站点,但气势依旧雄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梯田文化 哈尼族的梯田文化有什么样的民族特色下一篇:过常宝主讲:《史记》中的刺客 过常宝主讲:《史记》中的刺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