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明朝都亡了几百年,这个国家还是使用着明朝的年号

导语:众所周知,历史上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是半岛。特别是明朝,作为大明的附庸,半岛的称号是明太祖给的,半岛的称号和大明是一样的。法律、官制、服饰都是符合大明的,文字直接用汉字。可以说一切都在标准之上!直到

众所周知,历史上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国家是半岛。特别是明朝,作为大明的附庸,半岛的称号是明太祖给的,半岛的称号和大明是一样的。法律、官制、服饰都是符合大明的,文字直接用汉字。可以说一切都在标准之上!

直到明朝灭亡,崇祯年号还在朝鲜使用,延续到民国。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元老张继先生视察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半岛,发现半岛上的人们仍在使用“崇祯沈嘉”的纪念方法,而不是日本的年号。

当时不仅大明不在了,清朝也被灭了。这说明半岛对明朝的感情有多深!

我相信很多人在这里都会有疑问。大明灭亡后,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为什么不用大明的称号而不用清朝的称号?为什么朝鲜一直拒绝接受满清?

其实我想说清楚,为什么朝鲜宁愿用三百多年的大明年,却忽略了清朝。原因很简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日本侵略朝鲜时,明朝不顾内忧外患帮助朝鲜,打败了日本侵略者,阻止了朝鲜的灭国!

说到朝鲜对大明的爱,离不开另一个国家“日本”。1588年,日本的台阁和丰臣秀吉基本统一日本后,觉得信心十足,想挥出拳头,实现征服东亚的夙愿!

同时,为了平息国内武士对分封不均的不满,削弱各诸侯国势力,对朝鲜发动了悍然战争,史称万历朝鲜战争。

可以说,在这场战争中,明朝帮助半岛击退了日军的进攻,拯救了半岛免于亡国。整个半岛都感受到了“父母之国”重建诸侯国的善意,对明朝的热爱到了极点。在韩国国王眼里,明朝简直就是一个完美大国的代名词,就像韩国对自己的“美丽爸爸”的崇拜和敬仰!

第二,历史上女真入侵频繁,世仇不断

韩国人如此仇视满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恩怨。历史上,女真人作为渔猎民族,物资匮乏,所以定期对周边较富裕的邻国进行掠夺。

明初,由于宗主国大明非常强大,女真部落不敢蛮干,只能进行和平贸易和商业。但当明朝万历年间国力减弱,女真部落崛起时,朝鲜和明朝成为他们掠夺的对象。

毕竟死骆驼比马大,只吃掠夺大明女真部落,但他们对朝鲜没有顾虑,所以经常进犯朝鲜边境,劫掠财物和百姓。由于力量薄弱,朝鲜往往无力抵抗,只能任人宰割。

由于历史上诸多恩怨,在明金之战中,朝鲜始终坚定地站在明朝一边,派出援军参加了萨尔浒之战。

第三,受儒家蛮族观的影响,认为清朝属于蛮族国家

朝鲜厌恶清朝的另一个原因是受传统儒家华夷观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中原地区受过教育的人被称为华,而他们周围的不同民族通常被称为彝族。

在中国古代,中国和易被用来区分文明和野蛮,而大明作为文明的象征,是他自己学习的榜样。在朝鲜国王的世界观里,清帝剃毛和蛮族没什么区别,而蛮族就相当于狗和羊,清帝和狗和羊没什么区别,不配称为中国正统。即使清朝统治中国之后,也改变不了清朝在朝鲜的蛮族形象!

崇祯十七年,大军入京,景山公园皇帝上吊,大明驾崩。消息传到半岛,半岛上的君主和官员如丧考妣,哭声如山崩。他们难过的时候,也在想,父母的状态怎么可能灭亡?

半岛的苏宗王内疚地觉得,如果大明当年没有出兵拯救半岛,国力会大打折扣,即使都城沦陷,也未必能像南宋一样在江南定居。

半岛上的君主和大臣们一直只在外交上使用清朝的称谓,而中国现在还在使用大明的称谓。但问题是大明在崇祯十七年之后就没了。我该怎么办?

半岛君臣决定让大明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于是他们挖空想出了一个招数:崇祯十七年是阴历元年,之后的年份以“× ×年崇祯皇帝第一次申请之后”来纪念。这个习惯延续了300多年。

然后就出现了民国官员一开始就去朝鲜访问的场景,朝鲜还在使用大明崇祯这个称号,朝鲜人一直以自己完整的继承了明朝的制度和服饰而自豪。所以朝鲜本身和当时的汉族官员都称朝鲜为“小中国”,称赞朝鲜完全继承了明朝的风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上晴格格的原型 《还珠格格》里的晴儿,历史上有原型,还是清朝唯一的汉人格格下一篇:溥仪站在崇祯帝自尽的树旁 溥仪站在崇祯帝自尽的树旁 摸了摸自己的脖子 说了些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