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为自己的生存而战:美国邦联制度的建立 为自己的生存而战:美国邦联制度的建立

导语:为自己的生存而战:美国邦联制度的建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教授艾伦•布林克利 托马斯·潘恩 >许多美洲殖民者预料到将与英国爆发一场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军事冲突,而1775年当双方的敌对状态真正开始时,却发现对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各殖民地普遍没有做好准备。处于襁褓中的美利坚是一个尚未成形的国家,人口不足英国900万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经济

为自己的生存而战:美国邦联制度的建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作者: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教授艾伦•布林克利 托马斯·潘恩 >许多美洲殖民者预料到将与英国爆发一场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军事冲突,而1775年当双方的敌对状态真正开始时,却发现对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各殖民地普遍没有做好准备。处于襁褓中的美利坚是一个尚未成形的国家,人口不足英国900万人口的三分之一,而且经济资源和军事力量远不及英国。它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是要动员民众去和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进行战争,而它自己内部对于战争的目的还存在着严重的分歧。 >确定美国战争的目的 >在莱克星顿和康科德战役结束三个星期之后,第二届大陆会议在费城议会大厦召开,除佐治亚以外,其他殖民地都有代表参加,而佐治亚于翌年秋天才选派代表参加。与会的所有代表都同意支持战争,但对于战争的目的各殖民地代表则各持己见,甚至相互间存在深刻的分歧。 >一派以亚当斯兄弟和弗吉尼亚的理查德·亨利·李等人为代表,赞成脱离英国完全独立。另一派则以宾夕法尼亚的约翰·迪金森等温和派为代表,希望适当改善和帝国的关系,从而尽早与英国实现和解。大多数代表设法在这两种立场之间寻找折中的办法。他们相继通过了两个宣言,而内容完全不同,这表明了他们的举棋不定。在通过了最后一个向英国国王寻求和解的《橄榄枝请愿书》之后,他们又于1775年7月6日通过了对抗性较强的《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性的公告》,该文件称英国政府给美国人留下了仅有的两个选择—“或无条件臣服于暴虐政府专制,或诉诸武力进行抵抗”。 >许多公众的态度反映了大陆会议的态度。起初,多数殖民者认为他们的战斗不是为了争取独立,而是为了消除大英帝国内部的不平等。然而,在第一年的战斗过程中许多人开始改变这种观点。原因如下:第一,战争的代价很高,如果在人力和财力上的巨大付出,仅仅为了最初的在帝国内获得平等根本不值得。第二,当英国开始设法雇佣印第安人、非洲奴隶和外国雇佣军对付他们的时候,美洲“热爱家园者”心中对英国的眷恋即刻锐减。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英国政府不仅拒绝接受《橄榄枝请愿书》,而且制定了 《禁止法》,该法案封锁了殖民地所有的海外贸易,对其提出的要求一概予以否决,只同意赦免悔改的反叛分子,这使殖民者逐渐意识到英国政府在迫使他们走向独立。英国海军还封锁殖民地港口,以强制执行《禁止法》。 >但是支持独立的情绪日益强烈,直到1776年1月,当一本措辞激烈的小册子刺激许多美国人的时候,这种情绪才公开地表达出来。这本小册子叫作《常识》,作者的名字没有印在封面上,他就是15个月前从英格兰移居到美洲的托马斯·潘恩。在多年以来从事各种行业均告失败之后,潘恩成为一名成功的革命宣传家。他的小册子帮助美利坚人民改变了对战争的看法。潘恩将美利坚人对议会具体政策的怨恨和抵抗转移到英国宪法本身—他所认为的问题的根源所在。他认为,继续将美洲的问题归咎于某些大臣甚至整个议会是不够的,问题的根源在于国王和他赖以统治的政治体制。他认为,是政府造就了如此腐败的君主乔治三世,他对自己的百姓如此残暴,迫使美利坚人卷入他们自己根本没有兴趣的战争之中。因此,美利坚人应该和英国政府完全断绝关系,这已经成为一个简单的常识。他宣称,不列颠岛国不适合统治美洲大陆,就像卫星不适合主宰太阳一样。 >决心独立 >《常识》在出版后的最初几个月就销售了10万多册。对大多数读者而言,这是个心灵启示。虽然人们还远远没有形成一致的独立思想,但支持独立的想法在1776年初的几个月内迅速增强。 >同时,大陆会议也在慢慢尝试朝着与英国最后决裂的方向发展。它宣布美洲港口向英国以外所有国家的商船开放;它开始与外国密切联系;它建议各殖民地从英帝国独立并建立新政府,实际上多数殖民地已经建立了新政府。大陆会议任命了一个委员会负责起草正式的独立宣言。1776年7月2日,议会通过了一个决议:“这些联合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按其权利必须成为—自由独立的国家,它们已经解除一切效忠于英王室的义务,从此完全断绝—并必须断绝—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两天后,在7月4日,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确认了代表们两天前表明的独立立场。 >本杰明·富兰克林 >33岁的弗吉尼亚代表托马斯·杰斐逊在本杰明·富兰克林和约翰·亚当斯的协助下起草了《独立宣言》的大部分文稿。正如亚当斯后来所言,杰斐逊在宣言中并没有表达新的思想。宣言的价值在于它以雄辩的文辞表达了美利坚普遍存在的信念,特别是,宣言代表了所有殖民地前几个月内涌现的90多种地方性的“独立宣言”思想—由贯穿南北海岸的居民大会、工匠和民兵组织、县政官员、大陪审团、“自由之子”和殖民地议会起草的独立宣言。杰斐逊不仅在思想内容上,而且一定程度在措辞上大量借用了这些地方宣言。 >《独立宣言》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宣言重述了人们熟知的约翰·洛克的契约论—政府的存在是为了保护生存权、自由权和财产权。杰斐逊以“追求幸福的权利”替换了“财产权”,使这一理论更富理想化的色彩。第二部分,宣言列出了国王在议会支持下所犯的罪行,他违反了与殖民地的“契约”,因此丧失了殖民地对他的忠诚。 >《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响亮呼声—杰斐逊从其弗吉尼亚同乡乔治·梅森的早期文章中借用的一句话—后来推动了美国内外的各类解放运动和改革运动,其成果之一就是启发了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更为立竿见影的是,它大胆声称美洲殖民地现在已经是一个主权国家—“美利坚合众国”—使革命斗争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援助,为法国的介入铺平了道路。《独立宣言》还鼓励美国“热爱家园者”继续战斗,并反对那些求和的想法,以免阻碍最终独立的获得。与此同时,《独立宣言》也使美利坚的社会内部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对独立的反响 >听到《独立宣言》的消息后,群众在费城、波士顿和其他地方聚集欢呼,鸣枪开炮,敲钟庆贺。但是仍有许多人不以为然,他们之中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赞同这场战争,有些人只是在战争的目的与他们对国王的忠诚不相冲突的前提下才愿意支持这场战争。这些人的数量不多,但是很重要。他们自称是“效忠派”;而支持独立的人称他们为“托利党人”。 >《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之后,殖民地开始称自己为“州”,这表明他们认为就某些方面而言,每个殖民地已经是独立的主权实体。甚至在发表宣言之前,各殖民地就已经开始脱离英国当局独立地行使主权,主要原因是伦敦的议会暂停了在美洲的代议政府。但暂停代议政府并没有如英国所愿结束殖民地自治,反而使各殖民地议会可以脱离帝国的法律继续行使权力,从而加强了自治权。这些议会成员中大多是以前得到伦敦方面认可的议员。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之后,各个前英属殖民地纷纷制定了自己的正式宪法,以表明他们已经独立。到1781年,大多数州都已经完成了宪法的制定,并根据宪法建立了共和政府。其中一些宪法一直被沿用,数十年未作重大改动。 >然而,从国家的层面上讲,建立政府的过程则缓慢得多,也没有那么成功。有一段时间,美国人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需要一个真正的全国性政府;大陆会议一直只是一个协调的机制,大家都认为各个殖民地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但是,作战需要统一的中央指挥。美国人几乎在宣布独立的同时立即着手去做他们两个多世纪以来颇为擅长的事情:谋求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之间的平衡。 1777年11月,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例》。实际上,他们所做的仅仅是对已经在运转的、软弱而分散的权力体制加以确认。大陆会议将作为战争的主要协调机构继续存在,它对各州的行政约束权力是非常有限的。实际上,条例并没有明确指出大陆会议将会成为真正的全国性政府。于是,一个新生国家只能在这样一个软弱无力、飘摇不定的政府的带领下为自己的生存而战,甚至这个政府本身的合法性还没有得到确认。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桂强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项羽的故乡 项羽是哪里人 揭秘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是何处下一篇:达摩被认为是少林武学开山鼻祖 达摩被认为是少林武学开山鼻祖 其实真正创立少林武学另有其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