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鬼谷子活了多少岁 鬼谷子一共活了多少岁 他一生中究竟收了多少个徒弟

导语:  鬼谷子,在小说中,被描绘成神一样的人物,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在史实中,他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著书立说,博闻强识,道家、兵家、纵横家均尊奉他为祖师。鬼谷子有多少个徒弟,没人能

  鬼谷子,在小说中,被描绘成神一样的人物,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在史实中,他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著书立说,博闻强识,道家、兵家、纵横家均尊奉他为祖师。鬼谷子有多少个徒弟,没人能说得清楚。有名有姓的有:张仪、苏秦、孙膑、庞涓、毛遂、徐福。其中,张仪、苏秦、孙膑、庞涓被后人称为“鬼谷四友”。

  实际上,鬼谷子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胸怀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为了终结战国乱局,不再战火连绵,拯救天下苍生,百姓不再流离失所,他收了四个弟子,分别是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想让他们出山,代自己完成这一功德无量的丰功伟业。

  孙膑、庞涓主修兵法,兼通武术、奇门八卦,出道最早。其次是张仪、苏秦主修纵横术。毛遂、徐福是鬼谷子先生晚期的徒弟。毛遂就是那个成语“毛遂自荐”里的毛遂。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也就是后来带童男童女跑到日本去的那个徐福。

  张仪、苏秦主修纵横术(游说、外交)。他们出山略在秦惠王时代和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时代、秦始皇祖父孝文王只1年就死了。毛遂、徐福是鬼谷子先生晚期的徒弟。毛遂耍的时代在秦始皇父亲庄襄王时代(吕不韦掌权),曾毛遂自荐在楚魏王会盟时劫持过楚王。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是孙武的后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著有《孙膑兵法》传世。

  庞涓是战国时魏将。早年与孙膑同师学兵法。公元前354年率魏军围赵都邯郸,次年齐派兵救赵,齐军在孙膑 策划下,出兵袭魏大梁,迫使他回兵救援,于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中伏被擒。

  公元前342年领兵攻韩,次 年齐救韩,采用孙膑逐日减灶之策,诱使他日夜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太子申被俘,涓自杀。据说孙膑与庞涓的出师前还比过,结果孙膑赢了。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提倡合纵(即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付强大起来的秦国)。洛阳人,字季子,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于是身佩六国相印,进军秦国,可是由于六国内部的问题,轻而易举就被秦国击溃。

  有说法认为他和张仪两人彼此呼应,共同达到个人的目的。史书记载:是时周天子致文武之胙於秦惠王。惠王使犀首攻魏,禽将龙贾,取魏之雕阴,且欲东兵。苏秦恐秦兵之至赵也,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

  张仪(?-前310年)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提倡连横(即秦国联合其他诸侯国中的几个,然后对抗其他的诸侯国,这比苏秦的合纵更加有效)。魏国人,和苏秦同为鬼谷子的徒弟。在学术方面,苏秦自己认为不及张仪。张仪最为得意的时刻是一次次瓦解其他诸侯国的合纵,玩弄各国于股掌之间。

  毛遂,中国战国时期赵国人。为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赵孝成王九年(前257年),秦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毛遂自荐前往。平原君和楚考烈王谈判时,毛遂直说利害,使得楚王同意与赵国结盟,并派春申君援救赵国。后来毛遂自荐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成语。

  徐福字君房,秦朝时齐地人,为一方士,曾担任秦始皇的御医。徐福的出生地及祖籍尚有争议,目前一般认为其出生并生长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金山镇徐福村(原名叫徐阜村),秦朝时此地建赣榆县属琅琊郡;祖籍是今山东省龙口市徐福镇人或为山东省胶南市人。

  奇才者,是能将知识最大限度地用于社会实践之中并使之产生巨大威力之人,武可安邦,文能治国。我认为,这样的人才,一生能培养出一个来,这个老师就足以骄傲一辈子。可有一个人共培养出四个惊天动地的不世奇才来,是史上培养奇才最多的牛人。他就是鬼谷子先生。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卫国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世称鬼谷先生。我国传统文化有“三教九流”之说,九流之中有一派叫做“纵横家”。鬼谷子被公认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见《孙庞演义》〕。

  苏秦、张仪是战国时候的最为耀眼的两颗政治明星,同时又是最为出色的两大外交家。苏秦配六国之相印到处游说,联合六国共抗强秦。一人同时任六个国家的宰相,在世界史上也再无第二人。张仪凭借着高超的智谋和辩术而成为秦国宰相,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使秦国最终统一了天下。

  苏秦主张的是合纵策略,而张仪却主张的是连横策略,可以说两个人的策略是背道而驰的(可见鬼谷先生教育观之先进,因材施教,主张学生个性化发展),但都一前一后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功成名就,将战国后期各诸侯及天下形势掌握于股掌之中。太史公司马迁曾经高度评价他们二人:“此两人真倾危之士!”

  孙膑与庞涓一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他俩后来都成了战国时期的大军事家。著名战例“围魏救赵”就是在这对师兄弟间展开的。庞涓生不逢时,与军事造诣极深的孙膑同时代,所以老败给孙膑。加上他心胸狭窄陷害过孙膑,所以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不高。

  其实当时除孙膑外,庞涓的军事才能可说是天下无敌。史载,庞涓在鬼谷子那里快毕业时,正逢魏国招聘人才,他去一应试,就被魏王任命他为军师兼元帅,执掌魏国兵权。

  庞涓上任不久,便攻打魏国周围的诸侯小国。当时,他每战必胜,每攻必克。魏国因拥有庞涓而威震天下,宋、鲁、卫、郑的国君纷纷去到魏国朝贺,表示归属。不仅如此,庞涓还打败了当时非常强大的齐国军队!

  孙膑更是杰出的军事家,他毕业后受过不少磨难(曾被同门的庞涓陷害致残),后来得到齐威王的赏识,一跃成为叱咤风云、旋乾转坤的英雄人物,名扬天下。他不仅打仗神威,而且在军事理论研究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写出了流芳百世的《孙膑兵法》。

  孙膑和《孙膑兵法》,在历史上久负盛名,一向与兵圣孙武和《孙子兵法》并称“孙子”,至今犹以“兵圣两孙子”的美称载誉中外。在《汉书·艺文志》中则更为明确,把《孙子兵法》列为所有兵书之首,而《孙膑兵法》则位居第二,在吴起兵法、范蠡兵法以及其他所有兵法之上。

  两大政治家、外交家苏秦、张仪、两大军事家孙膑与庞涓均出自门下,鬼谷子的教师生涯真是风光!与现在终其一生都在照本宣科的教师不同,鬼谷子还自编教材,主要著作有《鬼谷子》及《本经阴符七术》。

  《鬼谷子》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本经阴符七术》则集中于讲养神蓄锐之道。《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本经阴符七术》之前三篇说明如何充实意志,涵养精神。后四篇讨论如何将内在的精神运用于外,如何以内在的心神去处理外在的事物。

  由于鬼谷子所代表的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代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这与儒家思想长期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有关,是极其不公正的。

  鬼谷子,在小说中,被描绘成神一样的人物,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在史实中,他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著书立说,博闻强识,道家、兵家、纵横家均尊奉他为祖师。鬼谷子有多少个徒弟,没人能说得清楚。有名有姓的有:张仪、苏秦、孙膑、庞涓、毛遂、徐福。其中,张仪、苏秦、孙膑、庞涓被后人称为“鬼谷四友”。

  实际上,鬼谷子不仅有经天纬地之才,还胸怀悲天悯人的救世之心,为了终结战国乱局,不再战火连绵,拯救天下苍生,百姓不再流离失所,他收了四个弟子,分别是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想让他们出山,代自己完成这一功德无量的丰功伟业。

  孙膑、庞涓主修兵法,兼通武术、奇门八卦,出道最早。其次是张仪、苏秦主修纵横术。毛遂、徐福是鬼谷子先生晚期的徒弟。毛遂就是那个成语“毛遂自荐”里的毛遂。徐福是鬼谷子先生的关门弟子。学辟谷、气功、修仙,兼通武术。也就是后来带童男童女跑到日本去的那个徐福。

  张仪、苏秦主修纵横术(游说、外交)。他们出山略在秦惠王时代和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时代、秦始皇祖父孝文王只1年就死了。毛遂、徐福是鬼谷子先生晚期的徒弟。毛遂耍的时代在秦始皇父亲庄襄王时代(吕不韦掌权),曾毛遂自荐在楚魏王会盟时劫持过楚王。

  孙膑,生卒年不详,其本名不传,因其受过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名孙膑。是孙武的后人,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著有《孙膑兵法》传世。

  庞涓是战国时魏将。早年与孙膑同师学兵法。公元前354年率魏军围赵都邯郸,次年齐派兵救赵,齐军在孙膑 策划下,出兵袭魏大梁,迫使他回兵救援,于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中伏被擒。

  公元前342年领兵攻韩,次 年齐救韩,采用孙膑逐日减灶之策,诱使他日夜追击,在马陵(今河南范县西南)中伏大败、太子申被俘,涓自杀。据说孙膑与庞涓的出师前还比过,结果孙膑赢了。

  苏秦,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提倡合纵(即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付强大起来的秦国)。洛阳人,字季子,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苏秦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劝说六国国君联合,堪称辞令之精彩者。于是身佩六国相印,进军秦国,可是由于六国内部的问题,轻而易举就被秦国击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求配角名字 求配角名字下一篇:中国风水宝地 中国风水宝地 24个帝王埋葬在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