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亩产13万斤粮食卫星是怎样制造的 亩产13万斤粮食卫星是怎样制造的

导语:亩产13万斤的粮食卫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60年前的今天,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夸大其词的关于亩产粮食的“卫星”报道。据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已达2105斤。“大跃进”期间,中国为了农业高产,放出了很多“卫星”。一是河南省西平县和平农会小麦高产7320kg;二是湖北省麻城县建国农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

亩产13万斤的粮食卫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60年前的今天,1958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夸大其词的关于亩产粮食的“卫星”报道。据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5亩小麦平均亩产已达2105斤。

“大跃进”期间,中国为了农业高产,放出了很多“卫星”。一是河南省西平县和平农会小麦高产7320kg;二是湖北省麻城县建国农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第三,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中稻亩产130434斤,1024元,震惊世界!官方媒体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对此做了大量报道。那么这些奇怪的“卫星”是怎么产生的呢?

“卫星”1号:河南省西平县和平农会小麦高产7320公斤

《人民日报》1958年7月12日报道说:

据新华社郑州11月11日电河南省西平县城关镇和平农会第四队有2亩小麦高产试验田,总产14640公斤,平均亩产7320公斤。这是河南省今年小麦收获释放的第29颗亩产3000公斤以上的小麦“卫星”。……

这两亩小麦长得很好,穗大而长,籽粒饱满,密集而均匀,平均每亩148.62万株,密度太大,老鼠钻不进地里。最大的穗有130粒,平均穗有70或80粒,最小的穗有50粒左右。6月18日收割的那两亩小麦,7月1日称重入库。

中共城关镇党委和西平县党政的负责同志也参加了这次收割、脱粒、饲养和称重。为了进一步核实产量,中共河南省委责成西平县委、城关镇委进行复查。最后证明高产是完全真实的。

这个大“卫星”实际上是这样制造的:

1958年6月18日,与西平相邻的遂平县茶叶山卫星集体农场,发布了亩产小麦3520公斤的“卫星”。这时,信阳区委书记告诉西平县委书记,西平的条件比遂平好,亩产量一定要超过遂平。根据地委领导的指示,1958年7月初,西平县委召开了四级干部会议,中心议题是解决小麦高产问题。会上,县委领导要求农业合作社汇报产量。县和平农会是高产区,开始报亩产200斤,县委领导不满意。然后他们又陆续报了400斤、600斤、800斤,但还是远远低于遂平的3520斤,一直没有得到县委领导的认可。最后和平社报道亩产1100斤,勉强过了。随后,西平县委员会召开丰收庆典会议,表彰奖励和平农业。

虽然和平社大胆报道小麦亩产1100斤,但这个数字还不到遂平小麦“卫星”产量的三分之一。为了放出不止遂平的“卫星”,西平县召开了四级干部会议,会议内容是汇报小麦产量。县委书记在会上反复介绍了遂平小麦亩产3520斤的“经验”,讲了“产量高思想高”的道理。尽管如此,农业合作社仍然不敢在会上再作报告。为此,县委领导采取了个别鼓励的方法,为过去产量较高的和平、金梦两个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举办了座谈会,动员这两个合作社报告产量。当初蒙金社只报了300斤,县委领导坐在一边不说话。两个农业合作社的领导看到气氛不对,就不断报更高的产量,冲进合作社报每亩7201斤。这时,和平社所在的城关镇党委书记立即鼓励和平社向上汇报。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协会主席报告了7320公斤。就这样,座谈会结束了。

于是,和平农会开始为亩产7320斤寻找“依据”。方法是计算每公斤小麦粒数、穗数、粒数,然后计算每穗粒数、穗数。最后计算出亩产148.62万穗,平均每穗75粒,可产7560公斤以上。随后,和平社组织全社会努力,架起两辆大车,从全社会12个生产队带来14640公斤小麦,全部拉到所谓的“试验田”,然后向县委报喜,县委再组织所谓的“验收”。随后,《河南日报》、《人民日报》等报纸报道了和平社小麦亩产7320公斤的消息,前后三个月吸引了全国24个省市的游客,以至于前苏联和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专门发函要求中国当局介绍西平县小麦“高产”的经验。

湖北省麻城县建国一社“卫星”二:“世界第一田”

请看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的报道:

新华社武汉11月11日电湖北省麻城县早稻生产再次大放异彩。据湖北省、黄冈特区、麻城县三级早稻高产检查组联合检查,该县马溪河乡建国第一农会,在种植江西早种的1.016亩早稻田,创造了亩产干粮36956公斤的惊人记录。到目前为止,这是中国早稻收获辐射的大量高产“卫星”中的“冠军”,是安徽省枞阳县石马乡高枫农业学会和该县平井乡第二农业学会创造的早稻高产记录的两倍多。……

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副秘书长、华中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玉生、中共麻城县委书记侯等参加三级检查组;此外,麻城县还有数百名乡镇和社区代表。黄冈区委第一书记蒋易也参加了部分验收工作。

那么,这个“天下第一田”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社会发射这颗“卫星”之前,用于粮食生产的各种“卫星”早已放出,其中湖北省的“卫星”就不少。今年8月1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孝感县丰泽县早稻亩产15361斤。麻城县在释放高产卫星方面也并不落后。如《麻城日报》7月25日报道,前进乌什县早稻亩产5656.2公斤。8月初,在麻城白果区召开了早稻高产现场会。此前,白果区所辖梁家畈乡辽源四社发布了早稻亩产10237.127公斤的“卫星”,得到了会议的表彰,并以300元的奖金当场授予了一面奖旗。会上,麻城县委一位书记问一向生产做得好的建国义社主任:“人家亩产早稻一万多公斤。能不能弄点硬的?”被县委领导点名,社主任只好硬着头皮回答:“我们有点辛苦,过几天向领导汇报。”

既然已经在县委领导面前表明了态度,骑虎难下,“卫星”也不能幸免。而且产量一定要超过“辽源四社”。会后,建国一社社长与社会计划讨论了“卫星”问题。会计学会理事:亩产过万公斤的辽源四社“卫星”是怎么放出的?社会导演回答:好像是外地的熟饭一起搬的。会计听了,马上说,他们可以一起搬苗。为什么我们不能这样做?社团主任也觉得只能用这种方法了。

于是,他们从第二生产队中选了一块面积1.016亩的水田作为试验田。据湖北日报8月18日报道,试验田翻了1英尺5英寸深,然后施了大量基肥:旧墙土300担,塘泥1000担,水肥30担,石膏6斤,石灰30斤。移苗时,施豆饼180公斤,硫酸铵70公斤,过磷酸钙80公斤,水肥60公斤,草木灰240公斤。移栽当天,全社会动员了4个生产队的劳动力,又拔了8亩带根带泥水田的秧苗,用门板或梯子扛着,一起运到这个试验田进行移栽。因为过来的幼苗太多,密不透风,所以说随便在幼苗上滚一滚,卵就不会掉下来。为了不让秧苗腐烂,他们用细长的竹竿把秧苗一根一根分开,用喷雾器把井里的凉水喷了,又派人到县城借鼓风机日夜吹秧。

此后,建国义社向麻城县委员会报告,他们将发射一颗亩产3万多公斤的“卫星”。麻城县委向黄冈县委、湖北省委做了汇报。于是省、地、县三级联合组成高产检查组,来到建国一社进行“卫星”检查。武汉电影制片厂和新华社的摄影师也来了。《人民日报》专门刊登了标题“麻城建国一社作为世界第一场出现”。

“卫星”3号:广西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中稻亩产13万斤

《人民日报》1958年9月18日报道的最大的大米“卫星”。报告说:

广西佤族自治区环江县红旗人民公社成功应用高水平组合密植法,获得中稻高产新记录,平均亩产130434公斤,1024元。这块高产田占地1亩,含7.5%黑壤土,二级田,总收获干粮140,217公斤。

这颗超大型“卫星”是这样发射L 空的:

湖北省麻城县建国一社亩产早稻36956公斤的“卫星”发布后,广西环江县委主要负责人决心发布更大的“卫星”,提出“争创全区第一、全国第一、世界第一”的口号。环江的想法得到了柳州地委部分领导的支持。地委一位领导也暗示:“湖北亩产三万斤的卫星,把好几亩水稻都移到一块地里了。我怕全国没有十万公斤的卫星。”

随后,环江制定了释放“卫星”的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城关农会选择了一个面积为1.13亩的试验田作为“卫星”田,让社员们先将田里的秧苗全部拔出,然后进行深耕,大量施用各种肥料。然后组织了近千名在县城集中学习的县机关成员、干部和中小学教师,从城管和三乐大队100多亩中稻田里挑选出生长最好、成熟的秧苗,用泥巴将秧苗移至试验田。由于搬在一起的秧苗太多,为了防止秧苗倒伏,用木桩支撑,然后用竹条将田地分成五六尺见方的格子,两边也用木桩支撑,使秧苗在格子里直立。移在一起的秧苗过密时,喷雾器改装成小鼓风机,由十多人日夜轮流吹。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县里还在现场设立了指挥部,安装了电话,并派干部日夜守护现场。

今年9月初,环江县委向柳州县委、广西佤族自治区党委报告,将发射一颗亩产10万斤以上的中稻“卫星”。自治区和地区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向新闻机构和相关电影制片厂发出邀请,进行现场采访。他们还组织一些部门的干部和广西农学院、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有关教授、专家组成验收组进行现场验收。

夸张带来的

历史性灾难

1958年发布的各种“卫星”很难统计,但基本都是按照这个程序发布的。这样放“卫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鼓励各级干部弄虚作假。在释放“卫星”的过程中,那些敢说真话的干部和成员被视为“保守派”、“观潮者”,受到打压甚至被辩论批评,而造假者反而被提拔重用。伴随着“卫星”的发射而来的是吹嘘的盛行,这造成了1958年农业生产大丰收的假象。于是,党报、党刊上出现了“人多胆大,地多产”、“地多胆大”、“一万斤不思则罔”之类的荒唐话,把粮食吃饱当成理所当然,提出了“粮食多了怎么办”的问题。虽然所谓“三年暂时困难”的原因非常复杂,但以“卫星”释放为特征的自吹自擂风格无疑是造成这种困难局面的重要原因。

1958年村里的大锅米是什么?

大跃进是个人干的,还是集体热?

大跃进和过去三年的自然灾害后,中国有多少人死于饥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蛇变 河南蛇变成龙真实事件,蟒蛇渡劫失败灰飞烟灭下一篇:日军师团 日军一个军有几个师团,抗战日军真实死亡人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