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100多年前 100多年前 梁启超教人们这样学日语 靠谱吗

导语: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就这样教人学日语。可靠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自一千年前已经开始。汉字为当时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日本人提供了借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汉字深深影响了日语和日本文化。汉字和依照它创制的平假名、片假名,构成了日文的主体。 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 ”日本遣唐使船” 共用汉字,给中日两国人民交流带来方便。19世纪后半叶,同样遭受西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就这样教人学日语。可靠吗?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日本与中国的文化交流自一千年前已经开始。汉字为当时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日本人提供了借鉴。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汉字深深影响了日语和日本文化。汉字和依照它创制的平假名、片假名,构成了日文的主体。 上海世博会上展出的「 ”日本遣唐使船” 共用汉字,给中日两国人民交流带来方便。19世纪后半叶,同样遭受西方列强入侵的中日两国交流十分密切。随着明治维新的逐步推进,日本国力日渐强盛并翻译了许多西方先进的科学书籍。在此背景下,赴日本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也逐渐增多。初到日本的他们,就是通过汉字交流的。 梁启超作为其中一员,不仅学习日语还编着了教材,个中原委不仅是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更是时局影响下不得已的选择。 梁启超 汉字的优势——「 ”笔谈” 在尽管汉字的读音与含义,在历史的发展演变和跨国交流时发生了一定变化,日语也与汉语的差别极大,但共用汉字的中日两国人民,虽然不明白对方的口语,但还是可以通过「 ”写汉字”的形式大致理解对方——这正是汉字的魅力和汉字文化圈的优势。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用「 ”写汉字”的形式交流,被称作「 ”笔谈”,这在晚清时期两国人民尤其是文人的交流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日本路牌 中国人阅读毫无障碍,但听不懂这些汉字在日语中的发音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往日本。不懂日语的他,就是通过笔谈与日本人的交流的。进行的形式很简单:两人坐下各备纸笔,互写汉字向对方表达意思。但缺点也很明显:交谈的两人无法随时配备纸笔,而且效率低下,十分不便。当时,梁启超与万木草堂时期的同学罗孝高一道,同往日本箱根环翠楼读书。罗普比梁启超早一年到达日本,便成为梁启超的日语老师。 在罗普的帮助下,梁启超用心钻研日语的读写方法,很快就能顺利地阅读日语书籍了。在学习时,梁启超用心将日语的字句结构、语法特点、阅读书写方法及自己的体会等记录下来。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梁启超不仅自已可以使用日语阅读日文书籍,还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加以总结。 仅仅到日本一年多,1900年,梁启超就和罗普一起创造了一种阅读日语的方法,编写出版了专的日语学习语法书,即《和文汉读法》。这本书很快就在中国留日学生中引起了反响,后来又在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并多次印刷。 「 ”和文汉读法”讲的是什么 对于汉语母语者来说,日文中的汉字有天然的亲切感,且能大致猜出含义,但想要精通日语,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日文中13种动词变化、迥异的汉字发音、大量同音字、假名书写的副词和拟声拟态词,都是重重障碍。日语学习圈普遍认为,日语是一门入门简单、深研很难的语言。那么,梁启超为什么能够用1年半的时间「 ”学会”并编教材呢,《和文汉读法》讲了哪些内容呢? 《和文汉读法》书影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认识近代日文与现代日文的不同。晚清乃至20世纪上半叶的日文中汉字比例极高,对于想速成者而言,已经扫除了文字障碍。梁启超到达日本后发现:日文中的名词都用汉字书写,不用假名;动词、副词、助动词也多用汉字书写;仅脉络词和句末语助词在书面表达中是用假名写的,而这类词只有几十个。 左图为19世纪日语文书,右图为现代日语报纸,汉字比例降低 19世纪日语文书 在此背景下,梁启超抓住了日语速通的重点,即其「 ”主-宾-谓”的语序。 凡学日本文之法,其最浅而最要之第一着,当知其文法与中国相颠倒:实字必在上,虚字必在下。如汉文「 ”读书”,日文则云「 ”本ヲ読ム”,汉文「 ”游日本”,日文则云「 ”日本ニ游フ。其他句法,皆以此为例。 这是初学日语者对日语的最初感受。汉语中「 ”我吃饭”是「 ”主谓宾”的结构,但是日语中则表达为「 ”私はご饭を食べます”,其实是「 ”我饭吃”的顺序。所以看到汉字时,只需把动词和名词颠倒顺序,就是汉语——基于这一点,梁启超总结了一条能大致读懂日语的规律,以非专业角度来看,是正确的。 《和文汉读法》内页 基于此,他还按照自己的理解,大致归纳了日语中副词和助动词的用法和含义。 愈实之字,则愈在首,愈虚之字,则愈在末。如「 ”不读书”,则云「 ”本ヲ読マズ”。「 ”可游日本”,则云「 ”日本ニ游フベシ”。「 ”不”字「 ”可”字,所谓助动词也,大抵一句之中,名词在前,动词次之,助动词又次之。 梁启超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了日语的特点.认为愈是实词愈要放在句子的前面,而愈是虚词则愈要放在句子后面,并举例说明在句子的结构中,名词在前、动词紧随其后、助动词则放在动词后面的文法特点,大致正确。此外,他还归纳了名词、数词、形容词的辨认方法。 另外,为了速成,他刻意忽略掉困难的部分,但造成误读。如在十三节中强调: 如他认为,凡副词、动词、助动词之下,皆有附属之假名。其假名即上—字之末音耳。日本文法,有许多变化。其精微皆在于此。然汉人视之,毫无用处,量之不理可也。「 ”最好读书”,则云「 ”最モ本ヲ読ムコトヲ好ム”。「 ”最”下之モ字、「 ”読”下之ム字,是其变化也。好字下之ム,皆上一字之末音耳。故凡遇紧接于虚字、活字下之假名,暂可置之不理。不然,则徒乱耳目也。 事实上,梁所说的汉字后面所加假名,其实是动词的一部分,也是动词活用的基础,其变化形式、含义随语境、时态有极为复杂的变化。而动词的变化,会影响整句话的含义,所以这一处总结的「 ”置之不理”是错误的。事实上,这样的错误不止一处。 以上就是梁启超「 ”和文汉读法”的基本面貌,那么根据此法,具体操作如何呢?作者在该书中举了例子: 原文:単纯ナル器物之制造ニ従事スルノ発スル知识ヲ得タルノ时代ナリ 梁的直译:将发从事于单纯的器物之制造的智识之时代也。 梁的意译:当此之时,人类智识渐发,能制造简易之器物也。 如何评价《和文汉读法》 不难发现,梁启超的日语速成教材并不是为了让人们精通日语的听说读写,实际上是基于近代日文的特点,针对已经精通汉字的中国人而设计的一种「 ”阅读日文的简易方法汇编”。书中没有语法讲解,也不设单词表,只讲作者所理解的日语显着特点。其实,目的只有一个——让中国人迅速读懂日语书,进而读懂日本人翻译的大量西方书籍。相对于文字系统完全不同的西方语言,通过汉字学习日语,无疑是相对简单的。 日本人写作的西方建筑学书籍,汉字书写、假名注音 这并非梁启超不求甚解,其实是时代大局变动中的不得已选择。众所周知,近代中国积贫积弱,遭受列强入侵,国力衰微。与清朝同为封闭国家的日本,虽遭受了同样的劫掠,但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崛起,国力日渐增强——政治经济制度向西方靠拢,文化方面也开始大量翻译西方先进的科技书籍,革新教育制度大力培养人才,国力很快能与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抗衡。 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惊醒了中国的有识之士。他们认识到,这个曾经是学生的东方近邻已经今非昔比。中国的知识分子、青年同样在寻找国家复兴的道路,日本成为了借鉴的对象。当时,国力强大、费用较低、路途很近的日本很快成为许多青年人留学的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尽管汉字相通,但读懂日语书还有一层语法的障碍,梁启超的《和文汉读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晚清留日学生 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一书中提到,他提倡学习日语语的目的,是想通过日语广泛地向中国介绍、传播、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先进思想文化,以「 ”开民智、强国基”,「 ”将世界学说为无限制的尽量输入”。 结语 梁启超的这种做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局中不得已的选择。人们如饥似渴地学习先进知识,快速掌握学习工具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速成教材存在的意义。不过,其中的许多错误还是不可取的。因而,近代许多正规的日语教材相继出版,这些书的体例就和现在差别不大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DNA是 科学家称人类dna被外星人设计!编写DNA的程序员是谁?下一篇:中国盗墓史 揭秘:中国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四大盗墓门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