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李广难封是因为「 ”子不遇时” 汉文帝的评价其实也不一定对 李广难封是因为「 ”子不遇时” 汉文帝的评价其实也不一定对

导语:李广难封是因为""当你没遇到你的孩子" "?事实上,对汉武帝的评价并不一定意味着以下文字材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正所谓「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一句慨叹点出了李广一辈子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情绪。李广难封确实是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文帝曾经感叹李广”子不遇时「 ”,认为李广生错了时代,如果凭借他的武艺,在汉高帝刘邦闯天下的时代必然可以封侯,文景两朝讲究休养生

李广难封是因为""当你没遇到你的孩子" "?事实上,对汉武帝的评价并不一定意味着以下文字材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正所谓「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一句慨叹点出了李广一辈子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情绪。李广难封确实是一个让人费解的问题,文帝曾经感叹李广”子不遇时「 ”,认为李广生错了时代,如果凭借他的武艺,在汉高帝刘邦闯天下的时代必然可以封侯,文景两朝讲究休养生息,很少有大的战争,对于李广这样的武将来说要凭借战功封侯确实困难。但实际上,景帝时期有七国之乱,武帝时期更是和匈奴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李广一生历经七十余战,他的弟弟李蔡和儿子李敢都凭借战功封侯了,他却始终未能达成所愿。 由此可见,汉文帝对于李广「 ”子不遇时”的评价是不正确的,或者说是不全面的。但是,对于李广难封的原因又少有人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他被匈奴人称为「 ”飞将军”,但却无法凭借战功封侯,就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都对李广感到匪夷所思。最终,汉武帝把李广不能封侯的原因归结到「 ”数奇”这样的宿命论之中,认为李广遭遇之奇特实在是上天注定他不能封侯。但实际上李广不能封侯的原因也不是无迹可寻,从他的性格等方面其实可以预见他的凄凉人生。 李广:官场上的侏儒 在汉文帝时期,西汉对匈奴采取「 ”和亲”之策,尽量维护西汉国内的安定,李广等武将自然没有机会立功封侯,但在汉景帝时期,由于景帝错用了晁错的「 ”削藩策”,导致西汉中央和诸侯国之间的矛盾迅速激化并最终引发了吴楚七国之乱。李广跟随周亚夫平定叛乱,可以称得上是有功之臣,但他却因为错误的接受了梁孝王的将军印而在景帝一朝永无出头之日。 「 ”飞将军”李广 这是由于李广在政治上的嗅觉太过于迟钝,根本没有看透西汉初年中央与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更是被汉景帝和梁孝王之间的逢场作戏所麻痹,误以为景帝与梁孝王是真正的齐心。对于李广来说,梁孝王在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了大功,也是西汉的功臣,接受梁孝王的将军印并无不妥。但对于汉景帝来说,七国之乱本就是由削藩引起的战争,中央和任何一个诸侯国都不可能掏心掏底,其中梁孝王是最不让景帝放心的。 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 ”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梁孝王是窦太后最喜欢的一个儿子,据《史记 梁孝王世家》记载,为了博取自己母后的欢心,汉景帝甚至说出过以后传位于梁孝王这样的话。可以说,梁孝王是所有诸侯王中做皇帝梦做得最开心的一个,这种「 ”白日梦”不仅仅来源于窦太后对他的偏爱,还有汉景帝为他带来的泡沫幻想。 七国之乱中梁孝王之所以那么卖力的为中央作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以为日后皇位可以传到他的手中。他的皇帝梦已经不是隐藏于内心,而是已经在行为中暴露出来了,在《史记 梁孝王世家》中有着对梁孝王生活举动的记载,具体来说就是「 ”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对于这样的一个诸侯王,汉景帝是绝对不可能放心的,哪怕那个人是他的亲弟弟。 汉景帝之所以一直不对梁孝王下手,一方面是受制于窦太后,另一方面是中央也没有足够的信心对诸侯王宣战,尤其是在七国之乱后。而李广竟然在七国之乱这样紧要的关头毫不避讳的接受了来自于梁孝王的将军印,作为一个中央编制的将军,在平定诸侯王叛乱的过程中私自接受另一位诸侯王的将军印,汉景帝岂能安心?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广在政治上的迟钝,他看不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所在,这才导致一个无心的举动毁掉了他在景帝一朝的前程。 汉代「 ”军功”封侯并不合理 李广在景帝一朝因为对于政治不敏感而丢失了前程,但在武帝一朝,西汉和匈奴、南越之间的战争发生得相当频繁。对于李广这样的武将来说,这是一个和高帝刘邦打天下时一样好的时代,文帝时期封侯10人,景帝时期封侯18人,武帝时期封侯80人。从封侯的人数也可以看出来汉武帝一朝对于武将来说,是建功立业的绝佳时代。 高祖末年,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据《史记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记载,刘邦不仅仅确立了「 ”非刘氏不得称王”的分封诸侯王的规则,还确立了「 ”非有功者不得封侯”的封侯规则。对于并非刘氏家族的子弟来说,封侯是在西汉王朝中所能追求到的最高荣耀,而这里的「 ”有功”对应到李广这样的武将身上时就具体体现为「 ”军功”。 李广射石 李广被匈奴人称之为「 ”飞将军”,但终其一生也未能封侯,这与西汉「 ”死板的”、「 ”不科学的”军功制度是脱不了关系的。具体来说,要通过和匈奴人作战来封侯可以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即捕捉到了匈奴王族,第二种方式即杀匈奴人并得其首到了一定数目,除此之外还要减去汉军队伍的损失。这样不灵活的「 ”军功制度”极大的制约了李广。 就拿公元前129年的龙城之战来说,李广率一万骑兵全军覆没,其本人也被俘虏,公孙敖一万骑兵损失七千,公孙贺无功而返,只有卫青直捣龙城杀匈奴人有功。按照西汉的军功制度,李广和公孙敖有罪,且李广的罪过大于公孙敖,但实际上,李广和公孙敖面对的是匈奴的主力部队,也正是因为他们吸引了匈奴主力,卫青才能成功的直捣龙城,从战略程度上来看,李广、公孙敖不谈有功,但也不至于大过,但由于汉朝律法,李广因罪被贬为平民。 再比如说公元前121年,李广率4千骑兵被匈奴左贤王4万骑兵包围,他处变不惊、奋勇作战,终于等来援军成功脱险,但由于4千骑兵几乎全军覆没,李广最终仍然无功。西汉王朝死板的「 ”军功制度”将李广和匈奴军队的实力对比直接忽视,这是完全不科学,也完全没有道理的,如此不完善的「 ”军功制度”是李广终其一生也不能够封侯的又一重要原因。 李广本身的军事才能不足 西汉的军功制度确实不合理,但汉武帝在论功行赏时从来不徇私,只要是符合封侯要求,都通通可以封侯,李广的从弟李蔡被封为乐安侯,李广的儿子李敢被封为关内侯,也就是说汉武帝并不存在对李氏家族的偏见,李广未能封侯是因为他确确实实没有达到「 ”军功制度”的要求。他一生历经七十余战,总不至于每一战都是以少敌多,每一战都是防御吧,所以说,军功制度虽然是制约李广封侯的原因之一,但却不是全部,我们仍然需要在李广自身寻找原因。 一,过于自负 李广的行伍生涯简单的概括起来就是「 ”小战赢得精彩,大战输得难看”,促使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就在于李广本身是一个「 ”自负”的人,或者说李广是一个「 ”爱卖弄自己”的人,这种自负尤其体现在他的箭术上。文帝曾经感叹李广「 ”子不遇时”,但文帝做出这个评价并不是看出了李广的统军才能,而是李广跟随文帝打猎时精湛的射术让文帝钦佩。 据《史记 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广在带兵打仗的过程中,往往不轻易发箭,他必定等到匈奴人进入他的精准射击范围内了才射箭,以保证自己做到百发百中,这种在战场上卖弄自己技术的行为显然是愚蠢的。匈奴人的骑兵非常勇猛,等到骑兵进入精准射击范围才射箭,可以射死几人?为了卖弄自己而不顾大局,这就是李广自负的一个体现。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 李广雕像 典属国公孙昆邪曾经就对汉景帝说过,「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但这里的李广才气应当是指李广单打独斗时非常的勇猛,而非说他带兵打仗颇具才能。除此之外,公孙昆邪还有后半句话「 ”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广自负的缺点非常明显,至少公孙昆邪在佩服李广才气的同时也指出了他的自负,并且担心他因为自负而亡。 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 ”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 ”自负”、「 ”爱卖弄”这些性格弱点在战场上带给李广的具体表现就是「 ”轻敌冒进”,身为一军统率却总是奋勇冲杀到和大部队失去联系,被敌军包围,凡是作战皆仅凭一腔热血、一股勇气,不懂知己知彼、不知运筹帷幄,如此主将能是一个好的主将吗?所以在李广的军事生涯中,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与大部队脱节,被敌军包围,甚至是「 ”迷路”,在埋怨上天不公的同时,李广却忽视了他自己的自负所带来的影响。 在《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李广率领一百多骑兵追杀三个匈奴人,他令骑兵从两侧包围以免匈奴人逃掉,在他用箭射死两个匈奴人后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数千匈奴人包围,靠着强大的勇气,李广凭借着类似于「 ”空城计”的伎俩吓走了匈奴,自己得以逃脱。这件事也成为了李广「 ”沉着冷静”的佐证。但其实只要稍微想一想就会明白,李广之所以会被包围完全是由于他想卖弄自己的射术,根本没有对周围敌情做好调查。 过于「 ”自负”,过于「 ”爱卖弄”就会导致「 ”小战赢得精彩,大战输的难看”,这也是为什么李广既会被称之为「 ”飞将军”,又没有军功以封侯的原因所在,二者其实并不矛盾。「 ”飞将军”是个人之勇,「 ”无功封侯”是无统率之才,李广适合做一个先锋冲锋陷阵,却不适合做统率后方的将军。 二,治军过简 太史公在编写《史记》的时候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谚语来夸赞李广,并称赞李广受到士兵、百姓的爱戴。但实际上,为将者必须要有一定的威严,和自己的士兵打成一片是好事,但如果没有了威严,下达的的军令就不能够被贯彻实施,如果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战,这样「 ”过简”的治军手段就会带来难以承受的恶果。 对于李广治军简陋这一点,曾经和李广同行的将军程不识就看得非常的透彻,在《汉书 李广苏建传》中就记录下了程不识对李广治军的评价。 不识曰:「 ”李将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而其士亦佚乐,为之死。我军虽烦忧,虏亦不得犯我。” 射术精湛的李广 程不识认为,李广和士兵打成一片,这就导致了他的士兵都愿意为他出死力,所以打起仗来也就特别勇猛,但由于治军过于随便,如果匈奴突然偷袭,李广的军队就难以招架,而他的士兵虽然都畏惧他,但匈奴也因此不敢轻易偷袭他的军队。那么李广管理军队究竟随便到了什么样的地步,以至于程不识直接断定匈奴如果偷袭,李广的军队就无法招架呢? 据《汉书 李广苏建传》记载,李广行军根本没有严格的编制、队列以及阵势,每次驻扎休息都挑选水草丰美之地,晚上也不派人进行巡逻,仅仅是在稍远一些的地方安排一些侦查岗哨。行军如此没有纪律,怪不得程不识会认为李广治军简陋了,这也就可以看出李广为什么受人爱戴,得军心,得民心,但却总打败仗,他对于军队的控制和他个人的性格非常类似,都是凭借着「 ”情”、「 ”义”,而「 ”法”几乎被他给彻底废弃。得军心和打败仗其实并不冲突,从李广的性格特点和他的治军情况上来看,他也确实不适合做一个统帅,不能封侯也确实和他本身的能力相关啊。 小结 李广难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上的、客观上的原因都有,客观上来说,西汉死板的军功制度将李广的许多功劳都给忽视掉了,这种无视双方力量差距的「 ”军功制度”给李广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再从主观上来说,李广在政治和军事上做得都不好,在政治上不能够看清形势,只能够看到浮于表面的东西,这就导致他在景帝一朝都被嫌弃,都得不到重用。在军事上,他没有统军的才能,如果他不是一个将军,而是一个先锋,那凭借着他那股热血在敌军中来回冲杀,说不定早就积累够了军功封侯,但他偏偏是将军,将军就要对手底下的士兵负责,将军就不可以在大战中忘乎所以,甚至脱离大部队。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的一生确实凄凉,虽然说他在政治、军事上都有所不足,但许多比他才能弱的,如李蔡也都得以封侯,这是因为李蔡不是将军,李广若不是将军也该封侯的了。一个明显是大军先锋性格的人,却偏偏坐上了将军之位,一辈子未能封侯,李广也是可悲啊!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狸猫换太子”背后的真相 “狸猫换太子”背后的真相下一篇:中国古代八大奇迹 中国古代八大奇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