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九一八事变88周年:致敬先烈 九一八事变88周年:致敬先烈 致敬那场不屈的抗争

导语:九一八事变八十八周年:向烈士致敬,向不屈的斗争致敬。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一首《松花江上》,满是山河沦陷的痛楚,更饱含亿万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历经了14年的抗日战争,千千万万中华儿女

九一八事变八十八周年:向烈士致敬,向不屈的斗争致敬。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一首《松花江上》,满是山河沦陷的痛楚,更饱含亿万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仇恨。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历经了14年的抗日战争,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御外侮,以「 ”誓与山河共存亡”的坚定决心、「 ”愿拼热血卫吾华”的不屈意志、「 ”一寸河山一寸血”的巨大牺牲,终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永远地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人类和平的史册。 「 ”九一八”事变虽然已经过去88周年,但我们依然要铭记这段历史,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致敬先烈们的浴血奋战,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战争,致敬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日军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一战后,日本在华扩张受到了英美列强的遏制,中国的北伐战争使日本在华利益受到削弱,促使日本政府调整对华政策,加快吞并中国东北地区的步伐;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发生,日本经济遭受沉重打击,陷入极端困境,并导致政治危机,在内外交困情况下,日本法西斯势力决意冲破华盛顿体系对日本的束缚,趁英美忙于应付危机,蒋介石大规模「 ”剿共”之际,夺取东北,以摆脱困境,并图谋争霸世界。 1928年6月,日本关东军发起皇姑屯事件,将张作霖乘坐的列车炸毁,张作霖重伤不治身亡,日本希望借此事件造成东北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借机占领东北。 张学良 1928年12月29日凌晨,张学良等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阻挠,联名通电全国称:「 ”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是日起,东三省一律改悬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是为东北易帜。至此,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历史宣告结束。国民党政府形式上「 ”统一”全国。 张学良进一步对日本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并开始在南满洲铁路附近建设新的铁路设施,通过低廉的价格与之竞争,导致南满洲铁路陷入了经营危机。感到危机感的关东军不断提出抗议,但张学良并不愿意妥协。因此日军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战争来夺得主导权。 面对日军多次挑衅,张学良「 ”力求稳慎” 1931年,中国人郝永德未经政府批准,骗取万宝山村附近12户农民的土地,并违法转租给188名朝鲜人耕种水稻。这些朝鲜人开掘水渠,截流筑坝,侵害了当地农户的利益,马家哨口200余农民上告。吉林省政府批示:「 ”令朝侨出境”。然而日本驻长春领事田代重德,派遣日本警察制止朝鲜人撤走,且限令于1931年7月5日前完成筑渠。7月1日中国农民愤而填渠毁坝,日本警察以护侨为名开枪打死打伤中国农民数十人,一手制造流血事件。事后,日本歪曲事实真相,在朝鲜各地煽动反华风潮,致使旅朝华侨死伤数百人,财产损失无数。同时日本借机增兵满洲,为武装侵略东北大造舆论。 1931年6月,日本关东军中村震太郎大尉和曹井杉延太郎在兴安岭索伦一带作军事调查,被中国东北军兴安屯垦公署第三团团副董昆吾发现并扣留,在证据确凿情况下,团长关玉衡下令秘密处决中村震太郎。日本借机宣称东北军士兵因谋财害命而杀死中村,威逼中国交出关玉衡,并在日本民众中煽风点火,用「 ”中村事件”和「 ”万宝山事件”诬陷中国「 ”损害日韩移民”。 尽管日本在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多次挑衅,张学良仍于1931年9月6日致电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及东北三省政务委员会:「 ”现在日方对我外交渐趋积极,应付一切,极宜力求稳慎,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希迅即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这就是所谓的「 ”鱼电”。 爱国将士拒不执行「 ”不抵抗政策” 1931年9月18日当夜,按照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花谷正等几位日本关东军作战参谋的事先谋划,柳条湖分遣队的河本末守率领几名部下沿南满铁路从北向南,在距离北大营西侧铁路500米的道轨处埋下了事先准备好的炸药,并于10时20分左右进行了引爆,后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 日本侵略军用来诬陷的枕木数块和军帽、枪支等。 「 ”九・一八”事变中被日本侵略军炸毁的桥梁工厂。 柳条湖铁路的爆破声刚过,按照约定听到爆破声即展开行动的铁道守备第二大队第三中队长川岛正,立即集合以「 ”军事演习”名义分散隐伏于北大营以北约3公里文官屯一带的日军,向北大营方向急进,然后按其事先安排的部署,炮轰沈阳城北中国驻军的北大营,其中,日军在攻击东部兵营过程中遭到了第六二〇团团长王铁汉所部「 ”不畏牺牲最顽强的抵抗”,迫使日军不得不调动于凌晨3时30分左右到达北大营东部地区作为预备队的第二中队进行增援,进而从西、南、东三面对王铁汉所部形成了包围之势,于是王铁汉决定率领六二〇团官兵向北突围,后经第二营北面的战车队、军乐队及本团第三营营房到达北大营西北角,在此又受到了南面紧追之敌,及西面赶来增援的铁道守备第五大队和在东部营区配置的第二大队第三中队的三面包围。第六二〇团官兵在敌人的包围下奋力还击,成功实施了突围战。北大营被日军占领后,紧接着又进犯东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事变爆发当夜,东北军部分爱国将士拒不执行「 ”不抵抗政策”,打响了反抗侵略的第一枪。 北大营之战东北军第七旅第六二〇团团长王铁汉 事变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即发表抗日宣言,很快派出杨靖宇、赵尚志等骨干深入东北领导武装抗日斗争。 1931年9月19日,日本侵略军装甲部队侵入沈阳市。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士们,无不义愤填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钢铁洪流。在抗击日寇,保卫中华的大旗下,在与敌人的顽强斗争中,军人当仁不让的走在第一线,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化作刺向敌人心窝的尖刀、射向贼寇胸膛的利箭,描绘出一幅幅动人心魄、慷慨悲壮的时代画卷。 抗联战士在伏击敌人 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陈辉:「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赵博生:「 ”我死国生,我死犹荣,身虽死精神长生,成功成仁,实现大同。” 陈毅:「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翰章:「 ”国破家安在?堂堂男子汉,岂能甘做异族奴隶。” 杨靖宇:「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 赵尚志:「 ”枪林弹雨,万死不辞。” …… 88年,足以让个人记忆破碎淡然,但民族记忆仍历久弥新。「 ”九一八”事变后14年的胜利之光固然振奋人心,但我们也不能忘记柳条湖旁的一声巨响,不能忘记南京城里的尸横遍野,不能忘记「 ”不惜用生命填进火海”的台儿庄血战,不能忘记「 ”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铭记民族历史的辛酸与苦楚,更是为了传承在硝烟炮火、残暴罪行中磨练出的民族精神。 本文系祖国网编辑据历史资料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为什麽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另类” 为什麽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另类”下一篇:永康属于哪个城市请具体介绍一下五金城 永康属于哪个城市请具体介绍一下五金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