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周恩来曾向哪位日后的开国上将举枪敬过礼 周恩来曾向哪位日后的开国上将举枪敬过礼

导语:未来的开国将军周恩来举起枪向它敬礼,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以下文字材料。让我们快速看一下!核心提示:解放后,我父亲去参加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周总理见到我父亲的第一句话就问:“你还认识我吗?打惠州的时候,我还向你举枪敬过礼呢!”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洪奕宜 张茵,原题:《1949年陈明仁长沙起义 毛泽东赞“义声昭着”》 80年前,他不顾母亲反对,告别妻儿,带着30元大洋,考入黄埔军校;18年

未来的开国将军周恩来举起枪向它敬礼,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以下文字材料。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核心提示:解放后,我父亲去参加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周总理见到我父亲的第一句话就问:“你还认识我吗?打惠州的时候,我还向你举枪敬过礼呢!”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洪奕宜 张茵,原题:《1949年陈明仁长沙起义 毛泽东赞“义声昭着”》 80年前,他不顾母亲反对,告别妻儿,带着30元大洋,考入黄埔军校;18年后,他中学毕业的儿子,背着10多斤重的行装,从贵阳步行到成都,成为黄埔军校第19期的一名学生。这对父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开国上将、黄埔一期生陈明仁及他的儿子、黄埔19期生陈扬钊。 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前夕,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已93岁高龄的陈扬钊。他如今是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名誉会长。 谈黄埔 徒步报考黄埔训练严格艰苦 陈扬钊是黄埔军校第19期学员,1942年从贵州一所中学毕业后报考黄埔军校,经过半年的入伍生训练和两年半的正式学习后,于1945年4月毕业。三年的黄埔军校生活在陈扬钊记忆里留下了两个词:艰苦、严格。除军事训练外,黄埔学员在吃、住、行等各方面都要接受锻炼。正是这种艰苦、严格的训练,让陈扬钊多年后仍不改军人本色。 南方日报:父亲支持您报考黄埔军校吗? 陈扬钊:子承父业,他非常赞同。当时从贵阳考进黄埔军校的有100多人,从贵阳到成都要求全程步行,不准搭车,谁如果坐车,就马上开除。我们背了十几斤的米和衣物,从贵阳经过重庆,一路翻山越岭,每天走30公里左右,整整走了一个半月到成都。未入黄埔门,就先领教了黄埔军校的严格作风。 南方日报:在军校训练是什么样的? 陈扬钊:黄埔军校的训练是很艰苦的。军纪很严,你立正不挺胸,拳头就过来了;脚不并拢不用力,后头踢你一脚,就跪倒了,打你胸脯还要挺起来。开饭一桌六个人一桶饭,第一碗饭由台长来填,一碗一碗装好放在桌上,第一碗开动时,不能马上吃饭,要站起来给负责人敬个礼然后再开动。六个人一大盆菜,谁吃得快谁就吃得多。到北郊厂当军官一年,有一次行军,从成都走路到都江堰,100多公里,要求一天一夜走到。我们扛着枪、子弹、背包,下雨天更难走,真叫累,睡觉也是睡在地上。 南方日报:您有打过仗吗? 陈扬钊:1946年4月,我坐美国的运输舰到东北,一路上打过两次仗,看到自己人打自己人,很不愿意。一个月后,我请辞到了南京金陵大学读书,1949年南京解放时毕业回到长沙。 谈父亲 东征惠州登城插上黄埔军旗 陈明仁20岁就成为黄埔一期学员。东征路上,他第一个把革命的旗帜插上惠州城;北伐途中,他用一个旅的兵力对抗军阀三个师。能攻善守的陈明仁被视为“能战名将”、“黄埔楷模”。 南方日报:您父亲参加过东征,他对您讲起过这段经历吗? 陈扬钊:有,父亲每次谈起战场上的事情都会特别激动,尤其是对惠州战役,他印象特别深刻。惠州城是出了名的易守难攻,城前是一条二三十米宽的护城河和一大片空地,没有掩护。我父亲是敢死队队长,他腰上缠着几枚手榴弹,一手持枪,一手拿着军旗,穿行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之间,凭着在军校锻炼出来的过硬本领和机智果敢,突破了敌人设置的重重障碍,冒着炮火爬云梯登上了惠州城墙,将黄埔军旗高高插上城楼。 南方日报:这一役后您父亲成为“能战名将”。 陈扬钊:是的。解放后,我父亲去参加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周总理见到我父亲的第一句话就问:“你还认识我吗?打惠州的时候,我还向你举枪敬过礼呢!” 谈起义 父亲长沙起义儿子保全家人 1949年,陈明仁以民族大义为重,和湖南省主席程潜在长沙起义,为人民解放军南下广东和挺进大西南打开了通道,毛泽东赞扬他们“义声昭着,人民欢迎”。起义前,陈扬钊受父亲重托,要赶到湘西安江将家属分散隐蔽,保证家人的安全。回忆起那段东躲西藏的日子,陈扬钊连说了几个“难啊”。 南方日报:长沙起义前,父亲为什么让您先回湘西? 陈扬钊:父亲为了全心迎战,起义前让我提前把家属护送到湘西一带。我和弟弟带着父亲的一些精兵,将家属转移到安江。国民党将领知道我父亲起义后,派人到处寻找他的家人,当时要是被国民党人找到,我们肯定一个都活不了。父亲对我说,只要能保住家人的安全,就减轻了他的后顾之忧。 南方日报:那段日子是不是特别艰苦? 陈扬钊:那两个月是我人生中最难熬的日子,生活条件艰苦还是其次,更可怕的是我们性命堪忧啊。当时的情况特别危险,我带着家人不停地在安江、洪江一带东躲西藏、隐姓埋名,每天都提心吊胆,想着如何才能躲过国民党的追捕,直到后来湘西被解放,我们才安全了。 南方日报:后来是什么时候和父亲团聚? 陈扬钊:湘西解放后,我马上带着家人回到长沙和父亲见面。看到我们安然无恙,父亲特别高兴。我父亲是一个特别严格、内敛的人,平时很少会在外人面前夸赞我们,可那天见到我们后,对我赞赏有加,夸我“任务完成得很好、表现很出色”。 南方日报:您父亲和毛主席的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 陈扬钊:1949年9月,程潜和我父亲作为全国政协会议特邀代表,来到北平,毛主席亲自到火车站迎接,会议期间,毛泽东对他们这两位湖南老乡十分热情,亲自陪同他们游览北平城,毛主席还和我父亲在天坛合影。 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向往的生活之大天王 向往的生活之大天王 向往的生活小说下一篇:史上最忠贞的美人 拔剑自刎鲜血飞溅 史上最忠贞的美人 拔剑自刎鲜血飞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