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李存勖宠信重用伶官 李存勖宠信重用伶官 并不是昏庸 欧阳修只看到了历史的表象

导语:李青睐重用灵官并不昏庸。欧阳修只看到了历史的表象。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后唐版图 看过欧阳修《新五代史》中那篇《伶官传序》人都对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重用伶官,荒于政事,最终搞得国破身死这些事情有很深的印象。那么,李存勖重用伶官就说明它昏庸吗?事实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欧阳修或许只是站在宋儒视角对历史进行了简单的道德评价,真相往往比表象复杂得多! 首先,何谓伶人?在中国历史语

李青睐重用灵官并不昏庸。欧阳修只看到了历史的表象。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后唐版图 看过欧阳修《新五代史》中那篇《伶官传序》人都对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重用伶官,荒于政事,最终搞得国破身死这些事情有很深的印象。那么,李存勖重用伶官就说明它昏庸吗?事实恐怕没有那么简单,欧阳修或许只是站在宋儒视角对历史进行了简单的道德评价,真相往往比表象复杂得多! 首先,何谓伶人?在中国历史语境中,所谓伶人,又称优伶,是包括所有从事音乐、歌舞、徘优杂戏一类的艺人。因此,唐五代优伶的实际称谓也有种种不同,如乐工、乐人、倡优、倡人、优人、伎人、伶人等等。 《新五代史》 所谓「 ”伶官”,指的是获得官职的伶人。后唐虽是沙陀人所建王朝,但是一直标榜复兴唐朝旧制。「 ”伶官”其实也是唐朝旧制,这种现象也绝不是五代才有的。早在高祖李渊初建国之时,就有西域安国人安叱奴擅长西域舞技,因而得到高祖赏识,拟赐官散骑侍郎。因为此事,礼部尚书李纲上书谏阻,以礼法旧制「 ”均工乐胥,不得参士伍”,反对李渊此举。但是,高祖却对这个建议不予采纳,仍然于武德元年下诏拜安叱奴为散骑侍郎。 或许有人认为高祖昏庸,当然其人并非庸主。在大众认知中的圣明天子李世民同样也做过类似的事情,西域龟兹乐师王长通、白明达为太宗青睐,故而「 ”超授高爵”。大臣马周上书反对,甚至说出了「 ”驺竖倡子, 鸣玉曳履,臣窃耻之”这样难听的话。然而,士林官僚的反对,依然没有改变太宗皇帝决定。高宗、中宗时期,伶人授官屡见不鲜。中宗神龙二年,酸枣尉袁楚客致书宰相魏元忠,陈国政十失,其中有「 ”徘优小人,盗窃品秩”这样的言辞,可见当时情形。 李世民 当然,若论把伶官捧到天上,还属有「 ”梨园天子”之称的唐玄宗。明皇生性好乐,洞晓音律,在他的推崇下,盛唐伎乐空前繁荣,优伶自然更倍受恩宠。《新唐书·礼乐志》记载:「 ”玄宗时,新声散乐倡优之戏,有谐谑而赐金帛朱紫者。” 有位优伶黄蟠绰,善于演参军戏,被称为「 ”滑稽之雄”,其才华为盛唐优伶第一,而深得玄宗皇帝宠爱,甚至到了「 ”如一日不见,龙颜为之不舒”的程度。更有甚者,还有位优伶李仙鹤,同样也是善演参军戏,同为玄宗赏识,甚至真的被授韶州同正参军,真的去当参军了。 玄宗之后,唐朝皇帝宠信任用伶人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其中,唐懿宗对于伶人的厚爱恩宠一点都不亚于玄宗皇帝。据史书记载,「 ”咸通中徘优恃恩 ,咸为 ‘都知’。 一日乐喧哗 ,上召都知止之 ,三十人并进。 上曰 :‘止召都知 ,何为毕至。’梨园使奏曰 : ‘三十人皆都知。’乃命李可及为都都知。 ”这件颇有戏剧性的事件中,涉及咸通年间着名伶官李可及,此人曾被授以都知、都都知、威卫将军等文武官职。唐僖宗时被逐,死于岭南。 唐玄宗李隆基 唐僖宗放逐李可及,那他就不宠信伶官了吗?唐僖宗乾符年间,「 ”赏赐乐工、伎儿,所费动以万计,府藏空竭”。篡唐的朱温一直以革除晚唐弊政自许,但是他在当梁王的时候照样宠信重用伶人装廷范,先是用为御营使、河南尹,后来又进为太常卿。 在整个唐朝时期,优伶之人因为获得皇帝宠信而加官进爵的确是屡见不鲜,也不时引起士林非议公愤。但是,从本质看,唐代的伶官大多是一种荣誉性的职衔,是一种荣宠的身份。唐廷优伶并没有因加官进爵而形成一股政治势力,伶官没有对原有权力系统产生影响,也没有出现士大夫所谓的伶官干政弄权、败纪乱政的现象。 到了后唐庄宗时期,伶官的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势力,对原有的权力结构产生了很大的破坏。这一切的原因就在于庄宗李存勖本人的政策,日后也被视为是庄宗败局的重要原因,在欧阳修笔下就是「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李存勖 庄宗为何会如此宠信重用伶官呢?难道就是欧阳修所说的昏庸吗? 首先,不可否认伶官见宠于宫廷是唐朝的旧制度。尽管被士大夫诟病,但是宫廷伶人之盛的确是盛唐繁荣的一个表征。杜甫那首《江南逢李龟年》诗里的「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盛唐繁华的一个侧影,而伶官是这个繁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存勖虽然是沙陀异族出身,但是家族早已赐姓,并名列宗籍。沙陀李氏灭掉朱梁之后,打的旗号就是复兴唐朝,一切制度都以盛唐为样版。所以,任用伶官也是复旧的一部分。 另外,庄宗李存勖本人对音乐艺术、俳优杂戏的热爱也是重要因素。李唐中有号称「 ”梨园天子”的玄宗皇帝,而后唐的庄宗皇帝李存勖更是笃好音乐,躬亲表演,更是我国数千年帝王之中所空前绝后,史书记载: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 ”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伶官传序 皇帝痴迷俳优,甚至就是一个专业水平的艺人,这自然不难形成上行下效的风气。庄宗笃好音乐,躬亲表演,常与群伶共戏于庭。这样一来,伶人成为皇帝宠信势力也不奇怪了。 宠信伶人也不是从李存勖开始的,倘若仅仅是因为上述原因,还不足以解释后唐伶官的政治现象。对于李存勖而言,重用伶官更为重要的考量还是强化皇权的需要。从唐代中晚期开始,中枢权力就出现了一种内朝重而外朝轻的趋势。这一趋势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枢密使渐渐侵夺宰相权力,甚至取代相权。 枢密使始置于唐宪宗元和年间,是由宦官充任的内诸司使之一。枢密使职掌是承受表奏,出纳帝命,是皇权对于外朝官僚权力的侵夺,但在唐后期宦官势力恶性膨胀,这样的权力设计又成为宦官专权的机会。 郭崇韬 唐末朱温诛灭宦官,没有废除枢密院,但将枢密使职位转移至文官。朱梁建国之后,朱温废枢密院而置崇政院,以崇政院取代枢密院,无非是改一个名称而已,并无本质上的不同。后唐建国后,李存勖不仅恢复了枢密院,而且扩大了枢密院的职权范围,甚至以枢密代政,侵夺了宰相枢机之权。 沈括《梦溪笔谈》卷三中记载这段制度因革,「 ”梁朝初置崇政院专行密命。至后唐庄宗复枢密使,使郭崇韬、安重诲为之,始分领政事,不关中书。”枢密使权力超越之前的宰相,甚至到了权兼将相的地步,这对皇权而言又形成了另一种尴尬。 原先设立枢密使,就是「 ”以内制外”的思路,是强化皇权的步骤。但是,随着枢密使权力的日渐膨胀,又变成了新的外朝权力,又被皇帝看成是对皇权的威胁。李存勖出身于河东集团,但是他在继承李克用大位之后,就将军政权力中心转移到河北魏州地区,这很明显在摆脱代北勋臣集团的制约。 朱温 李存勖重用文吏出身的郭崇韬等人出任枢密使,就是一种「 ”以内制外”的思路,用这些势力制约外朝权力和代北旧人集团。《资治通鉴》中说:「 ”帝性刚好胜,不欲权在臣下,入洛之后,信伶宦之谗,颇疏忌宿将。”在李存勖的权力结构设计中,恢复枢密使是为了制约外朝权力,而同时重用伶官、宦官等近臣,又是为了平衡枢密使,更有甚至,任用伶官、宦官出任藩镇监军,用以钳制藩镇权力。 对于皇权而言,距离自己最近的人是最值得信任的,宦官如此,伶官也是如此。除此之外,伶官与宦官同样出身微贱,任用贱人去冲击原有权力结构,正是历代皇权专制的秘传心法,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过,距离皇权很近,也使得这些贱人集团看透了皇权本身的孱弱,所以会有宦官陵替皇权,以及伶官毁掉庄宗的历史教训。毕竟,贱人不能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波斯版长城:被称为红蛇 波斯版长城:被称为红蛇 长度仅次于我国的万里长城 见证了波斯帝国的兴衰下一篇:求日文版横滨城市的介绍包括有名的景点和城市的历史 求日文版横滨城市的介绍包括有名的景点和城市的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