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立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立

导语:【今日关注】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96年前的今天,1922年12月30日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联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斯大林在会上作了关于苏联成立的报告。列宁因病未出席会议,被提升为会议名誉主席。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当时俄罗斯、南高加索、乌克兰、俄罗斯加入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

【今日关注】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成立!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96年前的今天,1922年12月30日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联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斯大林在会上作了关于苏联成立的报告。列宁因病未出席会议,被提升为会议名誉主席。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当时俄罗斯、南高加索、乌克兰、俄罗斯加入苏联。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是由15个苏维埃共和国组成的国家,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解体。苏联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占据了东欧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中亚、北亚;这片土地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和中国接壤。苏联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世界上与美国并列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

德意志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事记

1917年4月17日,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

1917年4月17日,二月革命后,俄国形成了以工程师为代表的苏联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在人民最需要指导的时候,列宁从芬兰回到彼得格勒,在今天塔夫利达宫的布尔什维克会议上作了《无产阶级在这场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4月20日发表在《真理报》上。

1918年1月28日,苏联红军成立,制宪会议解散

1918年1月28日,俄罗斯革命家列昂·托洛茨基结束流亡回国,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托洛茨基和列宁计划利用这支红军来实现他们的激进目标。

1918年2月1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违反停战协定,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

1918年2月18日,德国违反停战协定,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当时苏维埃国家建立时间不长,旧军正在瓦解,红军刚刚建立,德军的进攻对苏俄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迪文斯克、波洛克、奥尔萨、明斯克、普斯科夫等城市相继被困,苏联面临崩溃的危险。

1918年12月8日,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前身工农红军总参谋部学院举行了一次建校仪式

1918年12月8日,工农红军总参谋学院首次成立。当时苏联革命成功后,立即面临白俄罗斯反动势力的反击和外国军事力量的干扰。因为当时红军的指战员大多是没有受过军事训练的革命者,所以非常缺乏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军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最高统帅部决定在莫斯科成立自己的革命军事学院,培养具有政治资历和过硬军事技能的苏联军事干部。就这样,工农红军军事学院成立了。

1920年7月23日,苏联和波兰之间的战斗打响了

1920年7月23日,俄国和波兰的华沙战役打响。苏联红军总司令卡门涅夫命令西线军不要进行战斗突围,继续追击战败的波兰军队,最迟在8月12日前渡过维斯瓦河攻克华沙,而西南军则改攻利沃夫。红军两军的协作被破坏,导致苏联红军在华沙战败。

1921年2月23日,苏联海军发动兵变,被CPSU粉碎

1921年2月23日,苏联海军人员在卡兰斯塔岛的海军基地发动反布尔什维克兵变,被CPSU粉碎。这场兵变导致该国采纳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于1922年12月30日

1922年12月30日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第一次苏联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斯大林在会上作了关于苏联成立的报告。列宁因病未出席会议,被提升为会议名誉主席。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当时俄罗斯、南高加索、乌克兰、俄罗斯加入苏联。

1923年3月9日,苏联领导人列宁因中风被迫离开

1923年3月9日,中风造成的右瘫痪和语言障碍迫使苏联领导人弗拉基米尔·列宁离职。他保留了苏联政府主席的头衔。自从列宁在1922年5月第一次患中风以来,这种疾病一直折磨着他。那年11月他复工,但一个月后,他又中风了。

1924年5月31日,中国和苏联签署了《中俄解决未决案件纲要协定》

1924年5月31日,中国和苏联签署了《中俄解决未决案件纲要协定》,又称《中苏协定》。主要内容:一、废除所有中俄不平等条约;第二,苏联放弃了俄国皇帝在中国的一切租界和土地租赁权;第三,苏联放弃了俄国部分庚子赔款;第四,苏联废除了俄罗斯皇帝在中国的域外管辖权和领事管辖权;5.中东铁路同意被中国赎回。6.承认外蒙古是中国领土,中国对外蒙古拥有完全主权。

1925年7月10日,苏联塔斯社成立

1925年7月10日,俄罗斯彼得格勒通讯社更名为塔斯社,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社会主义通讯社。塔斯社和各加盟共和国的通讯社在苏联形成了统一的国内外新闻传播体系,在10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总部设在莫斯科。以俄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德语、意大利语和阿拉伯语出版,为115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机构或商务代表处提供新闻或经济信息。

1927年10月1日,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7年10月1日,约瑟夫·斯大林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实施。该计划为以下任务设定了时间表:扩大工业生产、农业集体化和建立学校,以培养足够的共产党官员来管理这一系统。这个计划也反映了斯大林政治政策的变化。

1927年12月14日,国民政府与苏联断绝外交关系

1927年12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与苏联断绝外交关系的命令,声称“本月11日的广东事件,是共产党的苏联领事馆及其国营商业机关作为指令被操纵的地方所造成的”。在其他省份,也有人担心疫情爆发。为了法律和秩序,应撤销所有驻各省的苏联领事,并应命令各省的所有苏联国有机关停止运作。

1928年1月9日,斯大林把包括托洛茨基在内的对手赶出了苏联

1928年1月9日,斯大林将包括托洛茨基在内的反对者驱逐出苏联。

1930年12月22日,苏联完全控制了食品供应

1930年12月22日,苏联的粮食合作社和分配制度并没有斯大林预期的那么成功。于是,苏共中央作出决定:消灭官僚主义,给为共产主义牺牲的辛勤劳动者提供粮食。

1933年11月17日,美国正式承认苏联

1933年11月17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美国正式承认苏联政府。罗斯福与苏联外交部长马克西姆·李维诺夫的广泛接触最终打开了双边关系的大门。罗斯福向200名记者宣读了他写给利特维诺夫的信;我相信,我们两国人民将永远保持正常友好的关系,我们两国将为共同利益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1936年12月5日,1936年苏联新宪法获得通过

1936年12月5日,全苏联第八次特别代表大会批准了宪法的最后文本。新宪法包含13章146条。它宣称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其政治基础是工人代表苏联,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1938年7月29日,日苏之间爆发了“张鼓峰事件”

1938年7月29日,日军派出两个班的部队与苏联班在沙草峰建筑阵地发生军事冲突。随后,日军以两支联合部队发起进攻,先后攻占了张鼓峰和沙草峰,将苏军驱逐出该地区。苏联远东军发动反攻,先后攻占了58个高地和张鼓峰、沙草峰的部分阵地。日军未能夺回阵地。

1939年6月25日,苏联向中国提供巨额贷款

1939年6月25日,苏联政府决定向中国贷款1.5亿美元。为了确定上述贷款的用途,中国政府代表孙克和苏联代表米高扬于13日签署了该条约。条约规定,苏联政府提供的贷款被中国政府用于购买“苏联生产的工业产品和设备”,而中国政府则以中国生产的茶叶、皮革、动物毛、锑、锡、锌、钨、丝绸、棉花等产品偿还。条约还规定了贷款利息和本金及利息的偿还日期和方法。

1939年8月23日,德国和苏联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8月23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有效期10年。

1939年11月30日,苏联和芬兰之间爆发了战争

1939年11月30日,苏联和芬兰爆发战争。

1940年3月13日,苏联与芬兰签订和平条约,芬兰割让大片领土

1940年3月13日,苏联和芬兰在莫斯科签署和平条约,结束了半个月后的激烈战斗。芬兰被迫放弃了大片领土。根据条约,芬兰还同意从北冰洋撤出大部分潜艇和军舰,苏联只允许芬兰保留少量海防力量。芬兰也同意割让汉科附近地区,为苏联建立军事基地。

1940年6月27日,苏联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的三个国家

1940年6月27日,苏联正在利用全世界关注德国征服西欧并急于尝试的有利时机。苏联军队占领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三个波罗的海国家,使苏联收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失去的领土。苏联通过把共产党员放在重要岗位上来控制这三个国家,并宣布成立“人民政府”。然后迫使这些小国允许苏进军。

1941年6月22日,德国人开始根据“巴巴罗沙”入侵计划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军根据“巴巴罗沙”入侵计划,对苏联西部边境发动大规模突袭。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第18、16集团军群和第4坦克群有23个师,芬兰东南军和卡累利阿军有15个师、3个旅,在德国第5空军空和芬兰空军16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企图从南向北进攻列宁格勒,迅速向列宁格勒方向歼灭苏军

1941年7月12日,苏联和英国签署了《对德战争联合行动协定》

1941年7月12日,苏联和英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对德战争联合行动协定》,为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年12月5日:苏联对莫斯科城下的德国人发动反击

1941年12月5日是至关重要的一天。德军被阻挡在莫斯科周围数百公里长的半圆形阵地上。进攻和防守双方都筋疲力尽。这时候就看谁能从强大的新生力量那里得到增援了。

1942年6月22日,苏联足球运动员为国家荣誉而牺牲

1942年6月22日,驻扎在基辅的德国占领军邀请基辅迪纳摩足球队进行足球比赛。基辅运动员知道,一场比赛的输赢不会给他们带来好的结果。受到爱国主义的鼓舞,他们奋力拼搏,以5: 4获胜。德国队输了。德国法西斯在赛后杀死了基辅队的五名队员。

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

1943年2月2日,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苏军俘虏9万多德军,被围困的33万德军全军覆没。震惊世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此结束。德军在战斗中伤亡约150万人,占其苏德战场作战部队总数的1/4。

1943年7月12日,苏联红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进行了全面反击

1943年7月12日,二战:苏联红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转入全面反击。库尔斯克之战,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坦克师被击溃,其余损失惨重。损失了50多万军队、大约1500辆坦克、3000门大炮和迫击炮以及3700架飞机。战斗的失败使纳粹德国永久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权,此后德国人再也没有对东线发动过威胁性的进攻。

1944年4月13日,苏联收复了黑海的克尔奇半岛

1944年4月13日,位于黑海的两年前脱离苏联的克尔奇半岛即将回归苏联。这两天,苏军在克里米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4月11日,他们收复了主要沿海城市,包括重要的工业港口敖德萨。今天,苏联军队在离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11英里的地方牢牢驻扎。

1944年8月31日,苏联军队占领了布加勒斯特

1944年8月31日,苏联军队横扫罗马尼亚,占领了布加勒斯特和普洛伊丝提的几个重要油田。罗马尼亚的陷落对纳粹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失去欧洲这些最大的油田会导致德国战斗意志的崩溃。

1945年2月13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布达佩斯

1945年2月13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布达佩斯。在这场战争中,18.8万德军被歼灭,布达佩斯获得解放。布达佩斯战役后,苏军大量撤军,为维也纳的进攻创造了条件。

1945年4月5日,苏联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

1945年4月5日,苏联单方面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并于8月8日向日本宣战。苏军建立了以瓦西里耶夫斯基元帅为总司令的远东苏维埃总司令部,发动了远东战役。

1945年4月13日,苏联红军收复了维也纳

1945年4月13日,经过几天激烈的巷战,维也纳落入红军手中,成千上万的德国士兵沦为战俘,苏军封锁了一条主要铁路,德军主要从这条铁路逃跑。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对柏林发起总攻

1945年4月16日凌晨5点,奥得河在黎明明前笼罩在雾霭之中。刹那间,大炮爆炸了,卡秋莎火箭炮的火光在四周明亮地照耀着。在空中,轰炸机呼啸而过,突击火炮无法到达远程目标。在30分钟的炮击中,德军没有发射一发炮弹,说明已经被完全压制,防御体系被打乱,于是苏军开始总攻。

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占领了柏林

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攻占了纳粹德国最后的堡垒柏林,结束了盟军在欧洲战场的最后一战。希特勒也在这一天从历史上消失了

波茨坦会议于1945年7月17日举行

1945年7月17日,苏联、美国和英国政府首脑在柏林附近的波茨坦举行会议。这是三国首脑在战争期间举行的第三次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和三国外长。这次会议的目的是解决处理德国和战后欧洲的一系列问题。

1945年8月9日,苏联百万大军在中国东北进攻日军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100万苏军分四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对日本驻东北军的关东发动全线进攻。与此同时,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也先后在朝鲜北部和千岛群岛登陆,并与陆军协同作战。面对强大的苏军攻势,关东军纷纷后撤。

1949年8月29日,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49年8月29日凌晨4点,“铁克瓦”在大气层中成功爆炸。此后,苏联打破了美国的核牢笼,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可用于实战的原子弹的国家。

中国和苏联于1949年10月2日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在莫斯科签署了《会谈纪要》,解决了两国关系的继承问题。

1953年6月21日,苏联出动大量坦克镇压东柏林暴乱

1953年6月21日,美、英、法三国强烈谴责苏联当局在东柏林的军事镇压,但苏联当局置之不理。苏方表示,除非西方国家停止向东柏林派遣特工和其他罪犯,否则苏方永远不会解除军事管制,也不会重新开放东柏林。在周二开始的反共骚乱中,20多人丧生,近200人受伤。

1953年8月14日,苏联宣布拥有氢弹

1953年8月14日,苏联总理马连科夫宣布,美国不再垄断氢弹生产。马林科夫没有提到苏联制造和测试氢弹成功的细节。他在对最高苏维埃的四小时演讲中谈到了这一点。

1953年9月3日,赫鲁晓夫被任命为CPSU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1953年9月3日,苏联政治家基塔·谢尔盖耶夫维奇·赫鲁晓夫当选为中共中央第一书记。他策划了贝利亚集团的解散。

1956年2月14日,赫鲁晓夫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反对斯大林的秘密报告

1956年2月14日,赫鲁晓夫上台后,召开党的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期间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反对斯大林。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57年10月4日,苏联制造并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运载卫星的火箭使卫星获得了每秒8000米的必要轨道速度。据计算,这颗卫星在离地面900公里的高度运行空;每转一整圈需要1小时35分钟,其轨道与赤道面形成的倾角为65度。

1960年6月24日,中苏两党关系公开破裂

1960年6月24日至26日,彭真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出席在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就当前国际形势下的紧迫问题交换意见。会上中苏两党代表团意见尖锐冲突,激烈对抗。这种对抗实际上是中苏两党关系逐渐恶化的爆发。

1964年10月14日,苏联政治家鲍勃·利内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1964年10月14日,赫鲁晓夫下台后,勃列日涅夫成为CPSU第一任中央委员会秘书。勃列日涅夫上台后,采取了更加稳健的政策。谨慎地进行一些改革。1965年,为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了国有企业“新经济制度”。

苏联于1968年8月20日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68年8月20日晚,苏联等华约国家数十万武装部队连夜突袭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从此,苏联武装占领的漫漫长夜来到了这个欧洲小国的土地上。

1982年11月12日,苏联政治家安德罗波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

1982年11月12日,CPSU中央委员会在莫斯科举行特别全体会议,一致选举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为CPSU中央委员会秘书。

1983年9月1日,韩国民航007航班被苏联击落

1983年9月1日,韩国航空公司空公司的007客机偏离航线数百公里,进入苏联最敏感的秘密基地。结果被击落,机上269人全部遇难。这被称为冷战最大的悲剧。

1984年2月13日,苏联政治家车尔南科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

1984年2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特别全体会议选举苏联政治家、苏联党务和国家活动家车尔南科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苏联军事革命委员会主席。

1985年3月11日,苏联政治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

1985年3月11日,由于苏联领导人车尔南科去世,苏联政治家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的苏联

1986年4月26日,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发生在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乌克兰基辅以北13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灾难性火灾造成的放射性物质泄漏污染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国际社会广泛批评苏联封锁核事故消息,应急反应缓慢。事故是在瑞典发现高水平放射性物质后才暴露于世的。

1989年10月27日,前苏联销毁了所有中短程导弹

1989年10月27日上午,莫斯科时间9点,苏联在哈萨克共和国的萨雷·奥热克试验场销毁了其拥有的最后一批957枚中短程导弹。苏联第一副参谋长奥米利切夫将军向塔斯社记者宣布上述消息,称27日销毁的最后一枚中短程导弹是西方称之为SS-23导弹,射程500公里,部署于80年代初。

1990年3月1日,立陶宛脱离苏联独立,苏联开始解体

1990年3月1日,立陶宛脱离苏联独立,苏联开始解体。立陶宛濒临波罗的海,西南与波兰接壤。面积65200平方公里,人口约五分之四为立陶宛人,其余为俄罗斯人和波兰人,行政中心为维尔纽斯。

1990年7月2日,苏共召开第28次全国代表大会,叶利钦宣布退出苏共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八次代表大会于1990年7月2日至13日在莫斯科举行。原定于1991年春天举行。由于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东欧国家的剧变,苏共领导人提前召开了两次会议。鉴于会议要解决的问题关系到苏联党和国家的前途,会议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1991年8月19日苏联“8·19事件”

1991年8月19日,苏联副总统亚那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因健康原因不能履行总统职责,从即日起接任总统。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宣布脱离苏联独立,成为主权国家。

1991年12月21日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的苏联解体

1991年12月21日,除波罗的海国家和格鲁吉亚外的11个前苏联共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当时的首都阿拉木图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武装部队议定书》,宣布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苏联解体。独联体是独立主权国家的协调组织,其基础是主权平等。

1991年12月25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在电视讲话中正式宣布辞职。同日18时32分,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69周年之际,克里姆林宫顶上飘扬的苏联镰刀和锤子的旗帜缓缓落下;19点45分,俄罗斯红蓝白三色晋升克里姆林宫。从那时起,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历史已经结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12月30日大事记 12月30日大事记 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下一篇:中国古代军事经典《三十六计》读后感 中国古代军事经典《三十六计》读后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