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汉唐以降 汉唐以降 为什么日韩越来越看不起我们

导语:汉唐以来,为什么日韩越来越看不起我们?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中国,曾经的汉唐盛世,万国来朝,一派天朝上国的气派,俨然世界的中心。日本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仿唐式建筑,可以说唐朝的建筑在中国已然存世不多,但是在日本却被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足以见得汉文化的影响力以及日本对唐朝的崇拜。 但是到了近代,我们就不行了,日本蛇吞象的野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千百年未遇之大劫难。而到了现代

汉唐以来,为什么日韩越来越看不起我们?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中国,曾经的汉唐盛世,万国来朝,一派天朝上国的气派,俨然世界的中心。日本至今仍保留着大量的仿唐式建筑,可以说唐朝的建筑在中国已然存世不多,但是在日本却被较完整的保留了下来,足以见得汉文化的影响力以及日本对唐朝的崇拜。 但是到了近代,我们就不行了,日本蛇吞象的野心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千百年未遇之大劫难。而到了现代,又频频传出韩国将中国的发明、习俗屡次申遗,这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 我国最着名的文化名人——孔子——韩国人说是它们国家的,并且说的有理有据。 曹操也被说成是韩国人,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教授郑在书驳曹操墓安阳一说,据郑教授几十年对中国以及韩国历史的研究中声称,中国东汉末期着名枭雄曹操居然是韩国人。 拔河比赛被认为是韩国的,已经成功申遗。 活字印刷术被认为是韩国人发明,甚至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是韩国的,韩国专门建立了印刷术博物馆,邀请各国客人免费参观。 中医据说韩国人也曾经想申遗 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虽然很多消息也被证明是假消息,中国、韩国的舆论也吵成一片,但将他国起源的节日或技术、人文包装一下当做自己的「 ”文化遗产”,韩国人的做法也的确令人不齿。我以前对这件事的理解是认为韩国人虽然经济发展起来了,甚至上个世纪后期要远超我国,但是在文化上还是自卑的。但直到我看了宋念申先生的《发现东亚》这本书,才让我理解了日韩越来越看不起我们的背后的逻辑。 一、一场后果很严重的战争 日本的史学界一直有一派观点,中国以唐宋为界,完全是两种文化,唐朝以前是盛世,是令人向往的圣殿,宋朝以后,中国逐渐走向败劣,不能再担当「 ”中华文明”的正统,那这种历史观又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过来的? 中原,自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家精神的传承虽然经历波折,但是在宋、明基本确立了对汉人精神世界的统治地位。中原之外,一些政权引入儒家礼治秩序,或多或少接受中原的领导地位。朝鲜是最典型的例子,他从创立之初就奉明朝为上国,使用明朝正朔,引入中原典章制度,意识形态上恪守儒家理学思想,内政和外交实践上也严奉礼法规范。但接受以中原为坐标的等级次序,并不意味着朝鲜在自我贬低。在某些时候,朝鲜甚至觉得自己才是中华文明的真正代表,仅仅是体量稍小而已。我们可以从15世纪初朝鲜人摹绘的一幅世界地图中略窥其自我定位。《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是朝鲜最早的世界地图,表现了从东亚到非洲的广大疆域,涵盖当时已知世界。图中虽然仍把中原放在偏中位置,但面积要小的多,朝鲜居其右,但面积像左边的非洲大陆一样大。止于近邻日本,则只是半岛南方的几处小岛。 展现了高丽王朝第四代国王高丽光宗王昭一生的韩国电视剧《帝国的早晨》,就有高句丽军队攻破了唐朝的首都长安,并让李世民跪地求饶,逼迫唐朝割让了大半个江山的描写。 其他一些国家,虽然意识形态上也接纳「 ”中华”和「 ”天下”的坐标,但政治上并不奉明朝为上国。典型的就是日本。日本在16世纪之前已经广泛的吸纳了汉字、佛教等外来文化,但仍保持着自身政教制度的独特性,在多数时间内采取游离于明朝的立场。其思想中还有强烈的本土神道的影响,以日本为神国。它认同等级次序的存在,但并不认为自己在政治等级上是次一级。 火器到来后不久,天主教就随着贸易来到日本和明朝。通过和传教士的接触,明朝和日本、朝鲜人士对「 ”天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多人认识到,至少在地里上,所谓天下只是更大的世界的一部分,尽管如此,以明朝为「 ”中华”的「 ”天下”,仍是当时大多数精英的共识。直到有一天,一个叫丰臣秀吉的日本人决心更改这个参照系,发动侵朝战争,东亚格局随后发生震荡重组,产生的后果也是影响深远。 在日本,由于侵朝战争的失败,支持丰臣氏的大名实力受损,而旁观的德川家康以及他的势力随后趁着丰臣氏的衰败,击败丰臣氏,夺了天下,建立德川幕府,开启江户时代。 在中国,由于万历三大征,给明朝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又赶上「 ”小冰期”,经济、财政持续受到打击,帝国内部出现民乱,由于援朝的主力—辽东精锐—也元气大伤,帝国外部也无法再压制女真满洲的崛起,内外交困直至明朝的灭亡。 丰臣秀吉侵朝战争 二、畸变的「 ”天下” 16世纪末到17世纪,由万历朝鲜战争和满洲崛起带来的区域动荡,在权力政治和意识形态两方面,开启了东亚地缘新格局,以明朝中原为中华的那个「 ”天下”畸变了,新的世界秩序沿用、改造了「 ”天下”机制并大大扩充,在多元秩序中,「 ”中华”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参照系和中心了。 至少在明代,中原和「 ”中华”基本是一体的,明王朝在多数时候代表理学道统,区域秩序的核心。明亡清兴后,这种一致性难以为继。被征服的中原人士虽然被逼剃发易服,但仍然挣扎着回到儒学经典中,以考据穷理为途径,努力扞卫道统的正源。而面对汉人士人,满洲新政权虽然自明为明朝的继承者,并积极维护宋明理学的权威,但它更强调自己是以德来承载天命,刻意超越了那个与「 ”夷狄”相对的「 ”中华”,这点后来亦逐渐为大部分汉人士人所接受。而此时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的儒林社会,则开始以「 ”小中华”自居,出于各种需要,宣称中原不再是「 ”中华”的合法代表了。 明朝覆亡,过去被视为「 ”夷狄”的满清居然成了新的「 ”中华”,这一政治巨变,给整个儒家世界带来极大的心里和文化震撼。 满清代明而兴,一方面是以边缘的身份入住中原,另一方面又继承扩大了过去那个「 ”天下”,这造成了中华道统与新的天下秩序不再严密对应。因此,对「 ”中华”重新定义,就成了整个近代东亚世界思想变革的起点,日韩的士人借由思考「 ”华夷变态”重新定位自身,成为19世纪后两地民族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 三、「 ”天下”失焦后的多边重塑 满洲崛起,明朝覆亡,让一个名叫朱舜水的人走上历史舞台。朱舜水原名之瑜,「 ”舜水”是六十多岁后在日本用的号,但因为他的主要着作皆在日本完成、流传,所以「 ”舜水”反而更为知名。他是浙江余姚人,1644年后致力于反清复明,奔走于闽浙沿海和日本、安南、暹罗一带长达十五年。安南国王曾强留他入仕,但他坚辞不就。1659年,他参加郑成功攻打江南的战役,失败后到日本求助,此后就在长崎定居下来,传授学问。 1665年,水户藩的第二代藩主,德川家康的孙子德川光圀,仰慕朱舜水的学识,聘他为宾师,执弟子礼。朱舜水于是移居江户,名声日隆。他带给日本的儒学,是带有沉痛的亡国之恨的批判性儒学。在他眼中,故国因内败外虏,已经彻底沉沦,反而是收留他的日本,能够看到延续文明正脉的希望。此时的岛国,竟也成了某种寄托。在给安东省庵的信中,他说「 ”贵国山川降神,才贤秀出,洵洵儒雅,蔼蔼吉士,如此器识而学焉,岂孔、颜之独在于中华,而尧、舜之不生于绝域?” 朱舜水 须知在此之前,中国士大夫眼中的日本,一向是蛮夷倭种。因为明亡清兴,日本就从岛夷倭寇,一变而为域外尧舜了。这种思想,更加促发了日本重新认定自己的中华文明统绪中的地位。儒家本强调华夷秩序,但由于有了满洲这样一个夷狄,日本反倒从夷狄的身份中解脱出来了。朱舜水鼓励日本儒士认识到,自己也有可能成为「 ”中华”,日本所谓「 ”脱离中国的中国化”,由此展开。 山鹿素行是日本思想史上的标志性人物。他最初跟随林罗山学习朱子学,也深受朱舜水的影响。山鹿素行尝试把儒学和本土神道结合起来,以宗教化的姿态论证日本在天下中的政治、道德、文明正统。他于1699年以汉文着成《中朝实录》一书,宣告日本才是「 ”中华”或「 ”中国”,而称中国为「 ”外朝”。在山鹿素行这里,儒学的尊王攘夷、华夷之辩,融入了神道的天皇神统、万世一系,已隐隐有了日后「 ”国体”思想的轮廓。而重新定义东亚文明版图,构建日本的中心性,不但轻视「 ”蕞尔”朝鲜,更超越中国,则俨然预告了明治时代大日本主义的思想形态。 山鹿素行 结语:至此,我认为为什么日韩不再在文化上认可我们,已经基本说清了,表面上是汉人不争气,维护不了道统,本质上还是要放到世界大格局中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东亚一定会与世界产生连接,民族主义思想一定会流入东亚各国,各个民族要论述自己的先进性、合法性,就一定会在文化思想领域展开争夺,一个中心衰败了,其他势力势必会展开争夺,抢夺这个制高点。时至今日,早已经没有了「 ”中华正统”与「 ”夷狄”这些观念称谓,但事关谁才是「 ”中华文明”的继承者与传承者,也许仍然在潜意识里还是要争个高低,争个结果。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我国近代的教育发展史 我国近代的教育发展史下一篇:世界各国的古代春宫图片 世界各国的古代春宫图片 日本春画尺度极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