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周国平:今天的年轻人仍应读尼采 周国平:今天的年轻人仍应读尼采

导语:周:现在的年轻人还是应该读读尼采的以下文字资料,这些资料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人和树一样,他愈求升到高处和光明,他的根愈往下扎,向黑暗,向深处,向罪恶。”这是尼采曾写下的话。 对于年轻时读过尼采的人来说,此生永难忘记他的馈赠——是尼采唤醒了几代人身体中被封印的自我;是尼采让我们看懂了人生这场悲剧,并学会在其中放声大笑;是尼采教我们学会离群索居,学会批判,学会拿起思想的锤子,

周:现在的年轻人还是应该读读尼采的以下文字资料,这些资料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 ”人和树一样,他愈求升到高处和光明,他的根愈往下扎,向黑暗,向深处,向罪恶。”这是尼采曾写下的话。 对于年轻时读过尼采的人来说,此生永难忘记他的馈赠——是尼采唤醒了几代人身体中被封印的自我;是尼采让我们看懂了人生这场悲剧,并学会在其中放声大笑;是尼采教我们学会离群索居,学会批判,学会拿起思想的锤子,将偶像一一捣烂…… 尼采至少有两点让人无法拒绝: 首先,他如此执着地追寻自我,永不背叛。 其次,他如此热情、坚定地扞卫着人文之贵,即使「 ”上帝已死”,我们仍有义务、有责任去追求更永恒、更本质的存在。 「 ”伟大的星球啊!如果那些被你照耀的人们不在了,你还会有什么快乐啊!”尼采坚信人生应是一枚太阳,只有把光明投射给世界,才能获得自身的价值。对于被高考剥夺了青春与感受的年轻人,对于被学校格式化的孩子们,尼采就像是一道闪电,劈开了「 ”只能如此”「 ”必然如此”笼罩的生活。 谁愿在庸庸碌碌中渡过今生?谁愿消失在茫茫人海中,被无边的沉寂所吞没?或者把自己变成图纸上的一笔,随意画上,又被随意擦去? 阅读尼采,是现代人的成人式,只有完整经历了其中的愤怒、刺痛、绝望、兴奋,才会真正长大,才会彻底摆脱「 ”类人孩”的状态,才会真正步入人文世界的殿堂。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上世纪80年代会那场「 ”尼采热”中,几乎所有大学生都在阅读尼采。遗憾的是,随着上世纪90年代消费主义来袭,人文精神渐渐远去,在今天,关注尼采的年轻人已寥寥无几。 近日,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与新经典联手推出了周国平先生翻译的尼采着作集,包括《偶像的黄昏》《悲剧的诞生》《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教育何为》,它们曾是无数青年学子的枕边书。 然而,在日渐轻浅化的时代中,是否还有读尼采的必要?读尼采的意义何在?究竟该怎样阅读尼采?为解答这些疑问,特专访了着名学者、翻译家和散文作家周国平先生。 人不应被时代完全决定 问:您翻译的这些书在当年曾引起巨大轰动,可今天谁会读它们呢? 周国平:确实如此。当年尼采受追捧,如今被冷落了。因为时代的主题、氛围变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日渐商业化,人们对前沿思想的关注越来越少,具备读相关着作底子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我想,正因如此,推出这几本书才更有意义。因为这些书提醒着人们,人不应被时代完全决定,人与时代是相互作用的,大部分人被时代所支配,但总有一些优秀分子能审视、批判时代,尼采的书给这些人一个高于时代的立足点,为他们提供思想资源。 在今天,消费主义是主流,但依然会有优秀分子,或潜在的优秀分子。 感觉尼采就是我的代言人 问:伟大的哲学家这么多,为什么您选择了尼采? 周国平:在我上大学时,各方面管制比较严。我在北大哲学系读了2年,基本没提尼采。按教学安排,接下来有西方当代哲学课,会讲到尼采,可我们都被派去参加「 ”四清运动”了。直到大学恢复招生后,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读硕士,才接触到尼采,但那时教科书对尼采持完全否定态度,概括为两句话: 其一,尼采是反动的、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者。 其二,尼采是法西斯主义思想的先驱。 这两句话是从苏联教材中移植过来的。 可真的阅读尼采的着作,感觉非常震撼。当时读的是解放前的译本,后来我自学德文,开始读原着,并写了关于尼采的书,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1986年,我读博士生期间,翻译了《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由本站书店出版,此后又翻译了尼采的几本书。 之所以被尼采的着作震撼,一方面,有思想共鸣。尼采关注的中心不是政治问题,而是人生问题,他的哲学是人生的哲学。另一方面,非常喜欢尼采的表达。有冲击力,不敢说是优美,那就贬低了它。总之,很有张力,非常尖锐。 此前被压抑得太久了,那时终于能说点真话,感觉尼采就是我的代言人,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俨然是在写我自己,在写我想说的话。 不是误读尼采,而是没读尼采 问:尼采真这么好,为何鲁迅先生挖苦他说「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周国平:鲁迅先生年轻时很喜欢尼采,他将尼采思想概括为两点:首先,强调个人,反对众数。即关注个人的唯一性、独特性,反对从众。其次,重精神,轻物质。 这个概括抓住了尼采思想的本质,鲁迅称赞尼采是「 ”个人主义之至雄桀者”,但鲁迅可能只读过日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后来鲁迅对尼采的谈论是文学化的,内容都源自这本书。当时尼采的书没有中译本,日本有《尼采全集》,但鲁迅没读。 倒是王国维先生最早发现,尼采对现代文化的尖锐批评,称他是「 ”文化批评家”,可王国维未特别关注尼采哲学。 在哲学史上,尼采是承上启下者,他对理性主义的批判非常重要,此前传统哲学认为理性是世界的本体,而尼采对此予以系统批判。但当时国人没注意到这一点。 1949年以后,尼采被我们的教科书全盘否定。事实上,他的书没有再被译成中文,以前的译本也没有重印。可以说,人们不是误读了尼采,而是没读尼采。 尼采哲学的意义在于唤醒人们 问:理性不是很重要吗?尼采为什么要批判理性主义呢? 周国平:尼采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两点。 其一,反对理性主义。此前人们认为理性可以把握世界的本质,但尼采提出了透视主义。尼采用透视这个概念来说明认识的性质,包括三个要点:第一,一切认识都是透视,都必须从一定的视角出发;第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事物会呈现不同的面目;第三,事物不存在一个所谓的本来面目,因为这意味着摆脱一切视角看事物,而这是不可能的。 其二,发现形而上学受到语言的误导。我们都有一种语法迷信,习惯了「 ”主语+谓语”的表述方式,因而产生出这样的自觉——为一切动词找一个主语。进而转化成:为一切事件找原因,为世界找一个本体。 理性只是整理感性材料的工具,把它看得至高无上,认识就会出问题。理性主义对普通人也有影响,人们往往只是从观念出发去认识事物,很少从真实的直觉去认识事物。 问:理性都不靠谱,直觉岂不更不靠谱? 周国平:直觉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经验,另一个是悟性。真实的直觉,建立在这两个东西的基础之上。可是,人们往往从小就接受一些现成的观念,从这些观念出发认识事物,使得自己的直接经验和悟性都受到了压制,在认识中不起作用。今天很少人能拥有真实的直觉,因为我们从小养成了一切从观念出发的习惯,很难挣脱这一束缚。 三次「 ”尼采热”都不彻底 问:有人说,在过去1个多世纪中,中国曾有三次「 ”尼采热”,为何尼采会反复成为热点? 周国平:很难说历史上有过三次「 ”尼采热”。 国人最早关注尼采,应是1902年梁启超先生在文章中首度提到尼采,1904年,王国维先生认真阅读了一些与尼采相关的文章,但主要是二手材料,写出《叔本华与尼采》,该文对尼采的认识还是比较深刻的。此后李石岑、胡适、鲁迅等都写过一些介绍尼采的文章。 抗战期间,国内出过一些介绍尼采思想的书,重点强调「 ”超人学说”,以配合抗战。 今天看来,前两次「 ”尼采热”其实比较肤浅,没有涉及尼采哲学,多属泛泛而谈,没有一本真正有分量的、论尼采的书。 上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第三次「 ”尼采热”,可以说是一次补课。「 ”尼采热”让人们意识到国民素质的短板:一方面,个体很优秀,可一旦成为集体,却失去优势;另一方面,忽视精神之贵。 这次「 ”尼采热”打动的人有限,但「 ”热”过和没「 ”热”过,绝对不一样。 问:今天年轻网友大多没经历过「 ”尼采热”,出现了一些肤浅、戾气重的东西,这恐怕是您当年想象不到的吧? 周国平:确实没想到,说明启蒙不足,出现了一些实用主义者,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立场,不想交流,只想站队。这是对民族素质的一次检验。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表面现象,在表面意见之外,还有许多意见没发声,呈潜流状态,所以不能定论。 尼采哲学容易被歪曲 问:提到尼采哲学,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它曾被纳粹征用,尼采真是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先驱吗? 周国平:这是一种误会。 尼采使用一些概念时有他自己的涵义,它们并非我们通常理解的意思。尼采在文章中经常提起种族、权力、强者之类,容易被人误认为在讨论政治。但尼采对政治没兴趣,也没有赋予这些词政治含义,他想讨论的是人生意义。尼采提到种族,并非生理意义上的种族,而是指精神的传承。他这么写,确实很容易被种族主义者钻空子。 再比如超人说,也不是指进化意义上的超人,只是一个比喻。尼采不认为人类会变成超人类,只是他对人类现状太失望了,寄希望于超人。尼采认为,与超人相对的,是「 ”末人”,他们比比皆是,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创造力和生命力。超人说并非社会改造方案,尼采也从没说哪个具体的人是超人,对于他最看重的歌德、拿破仑,尼采也没说他们是超人。 其实,希特勒不仅歪曲利用了尼采哲学,也歪曲利用了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哲学,只是因为后者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理论来源之一,好像撇清了与纳粹的关系,人们才较多关注尼采哲学与纳粹的关系。 尼采主张,人应该有「 ”健康的自私” 问: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看来,您是尼采的译介者,而在此后的大学生看来,您是散文作家,您更喜欢哪一身份? 周国平:两者都挺喜欢,对我来说,都不能缺。译介尼采,必须以他为主,写散文则以我为主,可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想法。 我译介尼采的书只能勉强算是畅销书,但我觉得,它们属于年轻人。年轻人是天然的理想主义者,我不相信哪个年轻人会安心过平庸的生活,他们有火种,需要的是点燃。 问:可能很多人会说,读尼采让人感觉痛苦,还不如活得快乐点好,您怎么看? 尼采:那要看你是活在假象中,还是活在真实中。人应该有勇气面对人生的悲剧、阴暗等,深刻的痛苦总比肤浅的快乐更有价值,肤浅的快乐迟早会逝去,当痛苦到来时,你该怎么办呢? 我孩子小时候,曾问我:人死了是不是一切都过去了?那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 我只能说,你的问题很棒,但我也没法给你答案,因为我说的任何话都是无效的。人一旦觉醒,就不再接受任何虚假的解释,只能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问:曾经「 ”尼采热”的一代人如今大多已为人父母,成了平庸的一个组成部分,尼采的书虽然点燃过他们心中的火,结果不还是一样的吗? 周国平:还是不一样的。作为父母,如果你有独立思考,就可以做最大的抗争,尽可能给孩子好一点的小环境,以使他们的好奇心自由成长。我们改变不了太多,但可以帮孩子扛一点,或者帮孩子干一架。 现在孩子的压力确实很大,但我们可以让孩子知道,这种方式是不对的,可没有办法,不能对着干,只能服从,但可以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完成功课,留点时间,看自己爱看的书。与世界保持疏离感,只要坚持下去,孩子会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尼采主张,人应该有「 ”健康的自私”,一个内在足够丰富、优秀的人,对他人的价值才更大。 当然,在具体环境中,妥协不可避免,基本东西应坚持,但也不必锋芒毕露。 文/唐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东北野战军某连长为何拍着腰上的手枪威胁刘亚楼 东北野战军某连长为何拍着腰上的手枪威胁刘亚楼下一篇:山西一座古墓被盗 山西一座古墓被盗 盗墓贼留下留下此物 考古队:价值连城的宝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