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度支使、支度使 度支使、支度使 唐代负责财政的重要官职 史书上都经常弄错

导语:唐代掌管财政的重要官职,史书中常被误传。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唐代由户部负责国家财政,户部尚书下有户部侍郎牵头负责,并有度支郎中、度支员外郎分别负责收入和支出。 在地方州县,政府主官下属的六曹参军事负责具体的财政事务,其中户曹「 ”掌户籍、计帐、道路、逆旅、婚田之事”,基本上对应着上头的户部各项职能。 军队不归地方政府管理,边军负责钱粮的官员叫做「 ”支度使”,「

唐代掌管财政的重要官职,史书中常被误传。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唐代由户部负责国家财政,户部尚书下有户部侍郎牵头负责,并有度支郎中、度支员外郎分别负责收入和支出。 在地方州县,政府主官下属的六曹参军事负责具体的财政事务,其中户曹「 ”掌户籍、计帐、道路、逆旅、婚田之事”,基本上对应着上头的户部各项职能。 军队不归地方政府管理,边军负责钱粮的官员叫做「 ”支度使”,「 ”凡天下边军,有支度使,以计军资粮仗之用。每岁所费,皆申度支会计,以长行旨为准。”考虑到唐代的兵部没有专门的后勤物资军饷管理部门,地方边军财政工作应该是接受户部和兵部的双重业务指导。 【度支使,大唐皇家财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 开元以后,由于国家财政管理的工作越来越多,就设立了度支盐铁转运使,分为度支、盐铁、转运三使,有时由一个人兼任,有时多人分任。其中「 ”度支使”又称「 ”判度支”或「 ”判度支使”,史书上几个称呼并用,本来是一种临时性的职务,相当于大唐皇家财政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但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这个使职的权力也越来越大,原本相当于财政部的户部度支司作用逐渐淡化,沦为度支使衙门的一个办事机构。 首任度支使是开元二十二年李隆基任命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萧炅,当时的说法是「 ”知度支事”,此人史书上记载的内容不多,当时的工作主要是向关中地区运送粮食,有记录「 ”二十五年,运米一百万石”,也就是说,当时的度支使只是户部度支司一部分职能的强化。 后来天宝七载开始杨国忠也有这个使职,当时杨国忠一身兼领十五使,这只是其中之一。初期也是向关中地区运送粮食,毕竟当时还是实物赋税,税收的主要体现形式就是米粮,至于杨国忠为李隆基敛财是他的其他使职的工作内容。 安史之乱后,第五琦、韩滉、刘晏、韩洄、杜佑、赵赞等人先后担任过「 ”度支使”,其中第五琦开始才真正的取代了户部的财政管理权力,发行的大钱虽然缓解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财政危机,但也彻底破坏了唐王朝的货币体系和国家信用,这时的「 ”度支使”又多了中央银行的职能。之后唐王朝实行两税法废弃租庸调制度之后,「 ”度支使”的权力更是凸显。但推进两税法改革的杨炎没当过「 ”度支使”,估计是直接就上到宰相位置,没必要在这个事务性位置上停留。 【支度使,边军后勤军官向节度使兼领的转变】 盛唐时期唐王朝军事制度改革,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并把地方节度使常态化,而且所有的节度使都兼任当地支度使,这也是唐王朝节度使制度封建化变成割据藩镇的起源。 节度使最早出现是在唐睿宗时期,贺拔延嗣任凉州都督并「 ”充河西节度使”,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节度使的首次出现。之后唐玄宗李隆基下诏河西节度使兼领了当地「 ”支度使”,并逐渐成为定制。开元年间,各地节度使纷纷设立,并都赋予了支度使的兼职,并且「 ”已后遂为定额”。 这些事情大多发生在开元初期,并非开元后期李林甫掌权之后所决定的,李林甫虽然对唐王朝藩镇和安史之乱要负一定责任,但主要问题还是李隆基本人。 【度支使、支度使,史书上自己都会搞错】 这时,在唐王朝中央政府,负责国家财政工作的最高长官是「 ”度支使”,地方上尤其是各地节度使兼任「 ”支度使”,两个官职同时存在,就出现了很多混淆的现象。包括《旧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以及很多唐人笔记,都经常有把地方财政官员「 ”支度使”写成中央财政大员「 ”度支使”的,或者把「 ”支度使”的属官「 ”支度判官”写成「 ”度支判官”,后者这种官位根本不存在。 正确的情况应该是这个: 《旧唐书》中记载,第五琦当时「 ”迁户部侍郎、兼御史丞,专判度支,领河南等道支度都勾当转运租庸盐铁铸钱、司农太府出纳、山南东西江西淮南馆驿等使。”这一串官衔当中,既有中央政府的「 ”专判度支”,又有地方上的「 ”支度”职衔,两个官衔同时存在,记录正确。 错误的情况比比皆是: 《旧唐书》中记载仆固怀恩,本来是节度使兼支度使,却在一处记载为「 ”朔方节度、关内度支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副大使”,而另一处记载就是正确的。 《新唐书》中也有类似错误,比如盛唐到中唐的六朝元老贾耽年轻时曾任支度判官,这是「 ”支度使”的下属,《新唐书》中就误为「 ”度支判官”;晚唐一位地方藩镇武将应该是「 ”支度使”薛朗,就误为「 ”度支催勘使”,《旧唐书》中此人也同样错了。 《资治通鉴》也未能逃过这个常见错误,「 ”翰又奏严挺之之子武为节度判官,河东吕諲为度支判官”,这个「 ”度支判官”就是「 ”支度判官”之误,这里《旧唐书》也有同样的错误。 实际上从这两个官职的定义就能清晰的区分出来,凡是地方上为官的包括封疆大吏节度使,无论是不是挂着三公、特进、开府仪同三司之类的荣誉头衔,实际官职只能是「 ”支度使”。而只有在中央任职,负责国家财政事务的官员才是「 ”度支使”。 这种错误虽然在史书上屡见不鲜,但在实际唐代历史上并未持续太长时间。到中唐宪宗时期,唐宪宗元和中兴基本解决了藩镇问题,各地节度使虽然仍然存在,但中央政令已通,自然不会再让地方节度使兼任地方财政首席官员了,「 ”支度使”这个官职就不再由地方节度使兼任,或者是废弃,或者是回复初唐本源。 《唐会要》中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三年,「 ”初,景云、开元间,节度、支度、营田等使,诸道并置,又一人兼领者甚少。艰难以来,优宠节将,天下拥旄者,常不下三十人,例衔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其边界藩镇,增置名额者,又不一。前后六十余年,虽尝增减官员及使额,而支度、营田,以两河诸将兼领,故朝廷不议停废。至是,群盗渐息,宰臣等奏罢之。” 把地方财政权力收归中央,是唐王朝在安史之乱后重新恢复统一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度支使”和「 ”支度使”就是见证。到了唐末,黄巢起义后藩镇势力再起,藩镇将领们牢牢控制了地方的行政权、财政权、军权,再一次成为实质上的割据势力,此时的唐王朝已经回天无力。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军为何停止进攻 希特勒奇怪的命令 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军为何停止进攻 希特勒奇怪的命令下一篇:荆轲出装 荆轲出装 荆轲最强输出出装2017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