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乐毅逃离燕国而不辅佐后主 乐毅逃离燕国而不辅佐后主 为何仍是曹操诸葛亮最尊奉的名将

导语:为什么乐毅出逃燕国不扶左,依然是曹操、诸葛亮最尊敬的明星?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自是君王不永年——诸葛亮的偶像乐毅 主笔:张小粤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薨,太子即位,这就是燕惠王。 Too young too simple的燕惠王 刚刚即位的燕惠王,壮志勃勃,想着成就一番事业,所有有雄心的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与前任的对比,他父亲燕昭王雄才伟略,任用名臣乐毅、苏秦、剧辛等

为什么乐毅出逃燕国不扶左,依然是曹操、诸葛亮最尊敬的明星?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自是君王不永年——诸葛亮的偶像乐毅 主笔:张小粤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薨,太子即位,这就是燕惠王。 Too young too simple的燕惠王 刚刚即位的燕惠王,壮志勃勃,想着成就一番事业,所有有雄心的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与前任的对比,他父亲燕昭王雄才伟略,任用名臣乐毅、苏秦、剧辛等人,带领燕国在废墟中崛起,一举将号称「 ”东帝”的齐国拉下神坛,威震天下;而燕惠王想证明自己超越自己的父亲,眼前最好的机会就是让乐毅赶紧灭掉齐国最后两座城池。 燕惠王不断派出使者前往莒城、即墨两城的前线,一次又一次的催促乐毅出兵攻打二城,而乐毅知道现在远远不是时候。 这时候距离五国伐齐已经过去了五年时间,通过燕昭王的外交努力,各国对目前的态势已经默认。但燕国外部的国际环境早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齐国的霸权陨落让秦国一家独大,五年间秦国四处征伐,打得三晋和楚苦不堪言。 此时燕国在吞并齐国大部后,自身领土面积在七国中已是数一数二,而且拥有富庶的齐地让燕国的综合实力也已经位于诸国前列,但不足以与秦国对抗,战国的局势在失去了齐国的强权后,东西战略失衡的恶果显现了出来。 各国也对燕国虎视眈眈,虽然燕昭王在位期间向来奉行联合抗齐的策略,与诸国交好,但架不住诸侯各有心思,五年来暗中资助齐国的物资不在少数。 而乐毅之所以将包围圈后撤,双方停战,广散仁德,让两城百姓能够正常生活,是等待齐国自己犯错,只有齐国自己内乱,燕军才有机会顺利进入二城。 如果燕军依靠强攻下二城会出现一个问题,各国会不会以恢复齐国故土为由组织合纵对付燕国?当初合纵伐齐最大的一个导火索就是齐国独吞宋国,如果其他国家合纵伐燕,这是燕国承受不住的。 而齐国发生内乱则不同,燕军出兵是师出有名,各诸侯国是没有针对燕国的理由的,起码名不正言不顺。 这些道理,乐毅懂、燕昭王懂,而刚即位的燕惠王不懂,他想建立比自己父亲更伟大的功绩,所以他心急,一次又一次的催促乐毅,每次乐毅都苦口婆心的回书劝说,矛盾不在沉默中沉默,就在沉默中爆发。 图:王羲之书法作品——夏侯玄《乐毅论》 田单反间 田单在燕国朝中收买的大臣将燕国朝中所发生的这一切告知田单,田单大喜,他知道机会来了,于是派人向燕惠王的近臣送出不少钱财,这些人大多都燕惠王还是太子时候与乐毅有过节的。 之后田单派人在燕国国内四处散播谣言,在通过近臣将谣言传入燕惠王的耳朵, 「 ”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与燕新王有隙,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资治通鉴·周纪》 这些话无疑戳到了燕惠王的痛处,燕惠王很容易就上当了,派骑劫前往前线替代乐毅,同时招乐毅回朝。 逃亡 燕惠王没有经历过燕昭王的苦难,燕昭王对他的宠溺让他在蜜罐中长大,自然也没有燕昭王那般的智慧和胸襟。燕惠王即位后不仅不像燕昭王那般纳谏如流,短短几个月时间,太子党徒纷纷上位,被乐毅憋了这许多年这时候放纵了,燕国被他们弄得朝廷乌烟瘴气,再不是之前那个风清弊绝的燕国朝廷了。 乐毅深知回到燕国,朝中再无燕昭王支持,他回去也不可能再像之前那般令行禁止,就在他交出兵符,准备回燕国时候,郭隗派人告知乐毅,太子党徒们正谋划对他的反攻清算。如果回国,乐毅必然被害,如此燕惠王必会背上千古恶名,而燕昭王也会背上所托非人的骂名。为了燕昭王的一世英名,乐毅无奈,再一次挥一挥衣袖,这次逃亡的目标是自己的老家,赵国。 十六年前,是不惜自己的一身才能被埋没,选择了逃亡;这一次,是为了保全燕昭王的一世圣名。 陨落 到了赵国之后,赵惠文王对乐毅尊崇有加,将观津封给了乐毅,封号望诸君,司马贞的《索隐索引》有载:「 ”望诸,泽名,战国时为齐地,后归赵。燕将乐毅自齐奔赵,故以为号。” 在齐国前线,大将骑劫中田单的计,田单上演了火牛阵那一幕,齐军摧枯拉朽一般收复了之前齐国所有失地。 图:田单火牛阵 田单收复齐国之后,燕惠王后悔撤换了乐毅,但又怨恨乐毅出逃赵国,写信责怪乐毅,于是就有了千古名篇《乐毅报燕王书》,虽然对于是否是乐毅所作存在争议,但文中言辞恳切写尽了乐毅与昭王的君臣恩情,也写尽了乐毅对世事的无奈,即便非他本人所作,当时的心境大抵也是如此。 而乐毅这一封信也保全了自己在燕国的家人,燕惠王让乐毅的儿子乐间继承乐毅昌国君的封号,乐毅后人从此在燕赵大地开枝散叶。 此后乐毅再无带兵的经历,他的余生不停的来往于燕赵之间,用尽自己的余生致力于的友好事业,为他与燕昭王共同曾经建设的燕国尽自己最后一份力。 燕赵两国都封乐毅为客卿,所谓客卿就是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人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乐毅出生于中山国,后家乡灵寿并入赵国,事业顶峰在燕国,燕赵两国却都没将乐毅视为本国人,可悲乐毅英雄一世。 年近花甲的乐毅,身体一天一天的孱弱下去,这天刚从燕国舟车劳顿回到赵国的乐毅病倒了,却再也没有恢复过来,临终前,口中喃喃道:「 ”乐毅....不.....负.....先王....所托。”而后离世,一代将星就此陨落。 图:北京房山乐毅墓 尾声 乐毅离世后,燕国一改过去燕赵友好的策略,屡次侵犯赵国,每次都大败,国力也开始衰弱,逐渐平庸,综合国力在诸国中越来越靠后,而齐国自从复国后,怨恨于诸国,从此不再参与国际事务。自此秦国一家独霸的格局形成,通过远交近攻逐一蚕食消灭六国,在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 回顾乐毅这一生,年轻时遇雄主赏识入伍历练,却在沙丘之变中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幸遇明君委以大任,率领燕国变法图强,济西一战击溃强齐,开创闪电战的先河,几灭齐国,却不幸遇到明君离世,世事无常、命运多舛。 而咆哮的济水河记录着乐毅的辉煌,雄伟的临淄城墙还回味着乐毅的闪耀,宋朝徐钧有《乐毅》一诗: 七十城收一笑间, 当时气势擅强燕。 区区莒墨何难下, 自是君王不永年。 闲乐生说: 我们现代人或许无法体会燕昭王与乐毅这对君臣的感人之处,但在古代,很多士大夫都对此极其追慕感怀,史记上说蒯通、主父偃两位汉初的齐国人在读完《乐毅报燕惠王书》后,竟「 ”废书而泣。”曹操在他的经典政论文《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也动情地说道:「 ”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乐毅高尚的独立人格,与燕昭王乐毅深厚的君臣情谊,都触碰到了中国士大夫们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让他们流出了感动的泪水。而诸葛亮自比乐毅,后来竟然也拥有了与乐毅相似的际遇,历史的人事变换,缘来缘去,一切都像是命运宿定,令人唏嘘。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澎湖巡检司的历史 澎湖巡检司的历史下一篇:高考历史哪个改革最有可能考 高考历史哪个改革最有可能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