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关陇豪族 关陇豪族 关陇贵族到底是指那些人呢

导语:关龙昊和关龙贵族到底是什么意思?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关陇贵族指的是谁?关龙军事贵族集团的由来——西魏八大支柱!!!   中国在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

关龙昊和关龙贵族到底是什么意思?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关陇贵族指的是谁?

关龙军事贵族集团的由来——西魏八大支柱!!!

  中国在魏晋时期有过许多政治贵族,几乎垄断了当时的政治权力,到了南北朝时期,曾经风光无限的东晋门阀世族们,随着东晋的灭亡,刘宋的兴起而逐渐衰败,王谢庾桓这些响当当的贵姓也已经不复当年,眼看中国贵族的黄金时代就要结束,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集团横空出世,一飞冲天,延续了中国贵族时代的寿命,并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时代,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他起源于代北武川,初建于关中,共创造出四个王朝,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唐,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奇迹,并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其发端便是成盛极一时的西魏八大柱国。   八柱国家,分别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赵贵,于谨,独孤信,侯莫陈崇。他们创造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辉煌的历史。史曰: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   其中,宇文泰首创府兵制,虽说是柱国之首,但地位早已超然。元氏则是因地位尊崇而挂名,实际上是为六柱国,正合周礼治六军之意。 六柱国,各督二个大将军,所以有十二大将军了。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每个开府各领一军,共24军,这就是府兵的系统了。   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创,初唐时完善,高宗武后时衰落,玄宗时被彻底破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而太宗时期,权力渐衰,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而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关陇集团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   根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此集团有两大特征:   1.“融治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   2.此集团中人“入则为相,出则为将,自无文武分途之事”。   故此,研究初唐史,有必要对于关陇军事贵族集团的发端——西魏八柱国家有所了解。   柱国,原意是北魏的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始封于尔朱荣,尔朱荣败亡后被废置,到宇文泰再兴东魏时又重新设立。在西魏大统十六年以前柱国大将军这一称号共封给八个人,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当时号称“八柱国家”,其中宇文泰总领诸军,而元欣为西魏皇族,兵权受到限制,剩下的六人每人统领两名大将军,即为府兵中的“十二大将军”。在这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中,产生了从西魏到北周再到隋,直至唐初的新一代门阀贵族,而这几个时代的皇室后族大多都出自这些家族------宇文泰子孙为北周皇族,李虎子孙为唐朝皇族,大将军杨忠子孙为隋朝皇族,北周历代皇后多在这些家族中产生,隋文帝的皇后与唐高祖李渊之母都出自八柱国里的独孤信。而这些家族后来的盛况,都源于在南北朝最后的乱世中这些名将的丰功伟绩。   八柱国之宇文泰家族:   宇文泰是南北朝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所创建的功业深深的影响到了他以后的中国数百年的历史走向,他生于乱世,养成了冷静沉稳,豁达大度的性格,“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几乎是以非常理智的方式治理国家,他不尚虚饰,崇尚简朴,这与南北朝众多荒淫放荡的统治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这种执政风格也被后来的周武帝,隋文帝所继承。在数十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他勤修内政,建树颇多,首创的府兵制,后世向称良法,八柱国十二大将军的影响,可以从隋唐的军事体制中找到,复古为今的六官制,也成为后世六部制的蓝本,是从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演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的转折点,中国的行政体制由此又更加完善成熟。他率先废除了流行千年的宫刑,结束了这一不人道刑罚的历史,在与东魏,南梁的三国鼎立过程中,纵横捭阖,攻城拓地,先后袭取了蜀地和江陵,大大扩展了西魏版图,使西魏在军事政治斗争中逐渐转弱为强,为北周统一北齐奠定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功业若此,盛矣哉!   做为能与高欢抗衡的一世之英雄豪杰,可以说西魏北周的辉煌都出自他的手中,虽说他与另外七人并称八柱国,但实际上他是府兵乃至整个西魏的真正领导者。宇文氏在这一时期内也是人才辈出,除了后来独掌大权的宇文护和英明神武的周武帝宇文邕外,在十二大将军中也有宇文泰一族两人:宇文导与宇文贵。虽然最后宇文氏的北周为隋所灭,而后又代隋以唐,但宇文氏一族早就与杨氏李氏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当年的并肩共患难,或是后来的联姻,以至宇文氏后来虽经隋文帝大量捕杀,但仍有旁支以高门大族的形式繁盛不已,其中有许多人也继续担任显贵,如隋朝的宇文庆,宇文述,宇文化及,宇文恺,唐朝的宇文士及等。宇文泰及其子孙较为宽仁,在篡西魏之后并不是像历代那样杀尽先朝的皇族,反而与之以高官后禄,这种宽仁的风格也为隋特别是为唐所沿习,而宇文氏因此在后来被保存下来,可以说也是福报吧。   八柱国之赵贵家族:   赵贵字元贵,天水南安人,在战乱中逃亡到中山,被逼加入葛荣军,葛荣战败后投入尔朱荣麾下,后又跟随贺拔岳平定关中,以军功做到了镇北将军。侯莫陈悦杀死贺拔岳之后,赵贵诈降于侯莫陈崇,骗取其信任后为贺拔岳收尸,随后出奔平凉,拥立宇文泰为主帅。平定关中后赵贵又参加了宇文泰与高欢在河桥、玉璧、邙山的激战,而后在广武大败柔然,斩首数千。“寻拜柱国大将军,”“孝闵帝践阼,迁太傅、大冢宰,进封楚国公,邑万户。”宇文泰死后,宇文护辅政,而赵贵自认为当年于宇文泰平起平坐,而今却要居于宇文护之下,甚为不平,于是与独孤信密谋杀掉宇文护,但在即将动手之前被独孤信制止,随后为开府宇文盛告发,赵贵因此被宇文护诛杀。赵贵初期以德智而成其功名。   八柱国之元欣家族:   元欣字庆乐,其父为魏献文帝之子广陵王元羽,其弟为西魏节闵帝元恭,是地地道道的魏国皇室近支。元欣为人粗鲁率直,素以飞鹰走狗为乐,并不见得有什么大才,但当魏孝武帝为高氏所迫出逃关中投靠宇文泰时,元欣率先响应,这一步好棋给他带来了后半生的煊赫荣华,一下子成为西魏皇室诸王之首。“为大宗伯,进大冢宰、中军大都督。大统中,为柱国大将军、太傅。”。“后拜司徒。恭帝初,迁大丞相。”这一系列高位使他表面上几乎可与宇文泰平起平座,而这种封赏,大概是宇文泰认为他粗鲁率直没有野心才给予的。事实上,他在长安大置产业,特别爱好园艺,以至当时长安的好果子都是出自他的园中,他对宇文泰也表现得毕恭毕敬,而推荐的人也都是无能之辈。这样一个皇室首席亲王,对宇文泰当然是没有任何威胁的,他能成为八柱国之一并且后半生享乐而终,可以说是憨人有憨福了。十二大将军里也有元氏三人:广平王元赞、淮安王元育、齐王元廓。总体来看,从西魏到北周,一方面,元氏诸王甘于置身宇文泰之下,甚至是被篡位也没作出多大反抗,另一方面,元氏与宇文氏频繁通婚,所以到了北周,元氏不但没有衰落反而更加繁盛;而后,大将军元胄在隋篡周的过程中为杨坚立下大功;到了唐朝,元氏与崔、裴、卢三家并称四大宰相门第,更见其盛。   八柱国之李弼家族:   李弼字景和,辽东襄平人,为人沉稳,有远见豪气,而且膂力过人。最初投于尔朱天光麾下,后来跟随贺拔岳,在讨伐赤水蜀、万俟丑奴、万俟道洛、王庆云的战斗中树立了骁勇之名。后来属侯莫陈悦,当宇文泰与侯莫陈悦争夺关中霸权之时,李弼的率众投奔宇文泰决定了宇文的胜利。而后李弼作为宇文泰的大将经历了平定关中、抗击高氏的诸次战役,特别是在宇文泰与高欢的沙苑大战中,当宇文泰的左军遭敌强攻之时,李弼果断的领轻骑向敌突击,将敌军横截为三段,由此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十四年,北稽胡反,弼讨平之。迁太保,加柱国大将军。”李弼以将略见长,其大将风度在八柱国中鲜有能及。因为上述功劳,他在八柱国中的地位也首屈一指,到了北周之时与于谨并为元老,死后被追封魏国公。李弼之弟李丂也是北周名将,虽不过五尺,但骁勇过人,一度让宇文泰大为叹服,后成为大将军。李弼后代在周为魏国公,在隋世袭蒲山公,其次子李曜之孙就是在隋末乱时间纵横一时的枭雄自称蒲山公的李密。   八柱国之于谨家族:   于谨字思敬,河南洛阳人,早年以才名着称一时。与其它人不大相同的是于谨出身于北魏正规军,在镇压边镇大暴动出谋画策,立下大功,被魏帝封为积射将军,后一度位至北魏征北大将军,但他在尔朱天光与高欢之争中站在尔朱一边,不久尔朱大败,于谨逃入关中,向宇文泰献称霸关中之策。随后,于谨跟随宇文泰参加了诸次战役,并带领大将军杨忠攻下了梁都江陵。“俄拜司空,增邑四百户。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宇文泰死后,宇文护受命辅政,而于谨在大多数人迟疑之际,说服大家服从宇文护的权威,化解了分裂倾向。后来北周尊三老,于谨即为三老之一,可见其威望之高。总的来看,于谨在八柱国中以谋略为优,凡宇文泰以后大方向战略的制定都有于谨的参与,而于谨也是以其谋略保自身功名在数次换主时不失。于谨诸子在周隋间皆位重一时,而又以于翼为最,其地位在北周与于谨类似,周武帝继位前于翼甚至受先帝托孤,周武帝灭齐时于翼领一军独当一面,灭齐后又主持了长城的修补。最后在杨坚代周之时,于翼与李穆一样起到了影响全局的作用,因而于氏在于谨死后历周隋两朝更显其盛。   八柱国之侯莫陈崇家族:   侯莫陈崇字尚乐,代郡武川人,其祖先出自鲜卑别部。自十五岁起侯莫陈崇便随贺拔岳征讨葛荣、邢杲、元颢,在征讨万俟丑奴时,侯莫陈崇单骑冲入敌阵,于马上生擒万俟丑奴,因功被封安北将军。贺拔岳死后侯莫陈崇归入宇文泰麾下,随后“三年,从擒窦泰,复弘农,破沙苑,增邑二千户。四年,从战河桥,崇功居多。七年,稽胡反,崇率僸讨平之。”“十五年,进位柱国大将军,转少傅。孝闵帝践阼,进封梁国公,邑万户,加太保。历大宗伯、大司徒”,在宇文护掌权时因说出晋公宇文护必死之言被勒令自尽。侯莫陈崇三子皆为周将,而其兄侯莫陈顺更是十二大将军之一。侯莫陈崇一族以武猛而享威名,故能成一时之盛,而陈崇最终以言语鲁莽丧身,乃是脱不了轻率之道,一世英名也转眼云散,足以让人叹息。   八柱国之独孤信家族:   独孤信,出自云中的鲜卑别部,本名独孤如愿,少年时风度过人,任勇好侠,后投入葛荣帐下。独孤信在军中对着装修饰都非常重视,打扮不同于一般人,因此他又被人称作“独孤郎”。葛荣败亡后独孤信跟随尔朱荣征战各方,因功升至武威将军,甚得魏孝武帝看重。魏孝武帝入关之时,独孤信辞别家人单骑追上魏帝相随,成为一时间美谈。而独孤信与宇文泰又是同乡,自小就十分友善,故入关之后甚见重用。后来独孤信与杨忠攻下了东魏的荆州,随后东魏高敖曹以大军来攻,独孤信不敌,奔入南朝梁,三年后才回归西魏,其忠心如一得到了梁武帝称赞。“十四年,进位柱国大将军。”后来赵贵谋反事泄,独孤信受到连带,为宇文护所逼,自尽。独孤信一生都以德信着称,尽管战事非其所长,但凭其德信树立的威望,既使是偶有战败,也不损其名,他的功劳也多在安抚各方,深得民心,在陇右、荆襄地区都享有很高的声望,宇文泰因此命他将名字由“如愿”改为“信”。独孤信死后也因此常为时人所怀念,加之北周的两个皇后和隋文帝的皇后及李渊之母都是独孤信的女儿,因此他的名誉随后就得到了恢复。   八柱国之李虎家族:李虎为陇西成纪人,其祖先为晋末的凉武昭王,后为北魏所灭。李虎本人为宇文泰手下大将,后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太尉,尚书左仆射,陇右行台,少师,大都督,陇西郡公。李虎于周篡魏之前去世,其子李炳也随后早逝,由时年七岁的李渊袭爵。李渊之母与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之妻为姐妹,都是八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因此李渊深为其姨母即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所喜爱,而且又与隋炀帝为表兄弟,故李渊一族在隋朝的显赫更盛于周,这也为后来李氏建立唐朝打下了基础。十二大将军中的阳平公李远同样也出身于陇西成纪李氏,不过这一支与李虎的一支关系较远。李远与其兄李贤并为周初大将军,李远在后来也被封为柱国大将军,不过较之早已成名的“八柱国家”晚了许多。另外还有一位名将李穆据言也出自陇西李家,其人最初为宇文泰手下小将,声望远不及前述诸人,但长寿确过之,凭着多年积功,在周末时已位居大将军镇守一方,杨坚攻灭尉迟迥篡周时李穆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到了隋更加显赫,隋末炀帝听信方士的“当有李氏应为天子”这一谶语而尽诛李穆子孙。   八柱国中赵贵成立宇文泰之功,元欣佐宇文泰以皇室之威,李虎以战立名,李弼将略能军,于谨以谋辅事,侯莫陈崇以勇纵横,独孤信以德抚民,正是由于这些人各显其才于宇文泰之下,才铸就了宇文泰及北周的辉煌。这些人能团结于宇文泰周围,也更显出宇文泰乃是英雄中的英雄。   另外,十二大将军具体为元育、元赞、元廓、宇文导、宇文贵、李远、达奚武、侯莫陈顺、杨忠、豆卢宁、贺兰祥、王雄,皆世之名将,此外另有王思政,王罴等名将,其详细事迹不再一一列述,关陇集团中,其它后起将才如宇文宪、尉迟迥、韦孝宽、长孙晟、贺若弼、韩擒虎、李世民、李靖、侯君集等都是不可多得的名将,这么多丰富的人才,乃是北周统一北方,以至隋唐统一全国的基础   ://post.baidu/f?kz=15879184

什么是冠龙贵族集团?

指中国历史上世家大族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关中、陇西地区几大贵族群体的统称。管龙、河东等地强大地主的实力。,加入宇文泰争夺东魏和西魏。为了统一北方六镇的武将和关陇的权贵家族,宇文泰组建了以八柱为核心、将领和开府为主要成员、官兵制度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俗称关陇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结合胡汉建立起来的集团。他们在西魏、北周、隋朝、初唐都占据了统治地位,鼎盛时期基本结束于北周、隋朝、武则天时期。关陇集团又称关陇刘镇集团或刘镇呼韩关陇集团,是陈寅恪为解释西魏、北周、隋唐政权特点而提出的理论。

论冠龙贵族集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影响和作用

北魏时期门法军事集团的总称,主要籍贯位于陕西关中和甘肃龙山。当时为了保证都城平城的安全,在边境地区,即今天的河北北部和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事重镇,合称六镇。六镇兵多为鲜卑贵族,也有汉人豪强。这群军事贵族,以吴川镇的士兵为队伍,定居关中,胡、汉杂居,文武合一,互相通婚。他们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学家对此有一个固定的说法,叫做“冠龙贵族集团”。西魏完善了官兵制度,在官兵之上设八柱十二将。当时处于战乱状态的西魏是军政合一。这八个支柱国家和十二位将军处于同样的地位。他们不仅是军队的总司令,也是国家领导层的核心。他们是当时关中地区最显赫的二十户人家,在各方面都处于社会的顶层。西魏、北周、隋唐的皇帝都来自于这个群体。其中,西魏、北周、唐朝的祖先是朱郭,隋朝的祖先是将军。虽然宇文泰和高欢建立的两个魏国在历史上被称为东西魏国,但对宇文泰来说,他的魏国才是真正的魏国,东魏是冒名顶替的。同理,对于高欢,他的魏国、西魏、东魏隔黄河与潼关对峙。双方都说是正版北魏,其实双方都是盗版北魏和伪政权。北魏前皇族现在只是被操纵的幌子。封面后面是一个大集团,叫冠龙集团,全称冠龙军事贵族集团。总结一下。冠龙贵族集团始于宇文泰,止于孙昌无极,绵延百余年。其中衍生出了西魏、北周、隋朝、唐朝,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兼有胡和汉的特点,不仅创造了隋唐兼容并包的宏伟格局,而且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上为百度百科所介绍! 下面是我认为写的不错的一篇文章! 在中国历史上,自魏晋以迄唐末六百余年,我以为可称为门阀士族之历史。魏文帝创九品官人法以选官,遂开地方豪右入主中枢,控制政权之门。继而晋代曹魏,司马氏本就是河内豪族1,因此更加注重士族子弟的任用。永嘉乱后,晋室南渡,全赖琅琊王氏拥翼,才得以在江东立足,所以时有“王与马,共天下”2之说。后又有颍川庾氏、谯郡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相继秉政。故东晋一朝,门阀士族势力盛极。但自从刘宋兴起代晋后,南朝士族已渐渐衰落,不复当年荣光3。这时,一个新兴的贵族门阀集团崛起于北方,这就是纵横中国近二百年的关陇贵族集团。其源起于代北武川,草创于西魏北周,衍生出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本文拟就关陇贵族集团的形成、演进以及衰败稍作论述。 一 关陇贵族集团源起于北魏六镇4,尤其是武川,这从关陇集团的始创者宇文泰身上,可见出端倪。史载宇文泰“字黑獭,代武川人也。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九世至侯豆归,为慕容晃所灭。其子陵率甲骑五百归魏。天兴初,徙豪杰于代都,陵随例迁武川焉。”5由此我们可知,宇文泰的家族自其高祖宇文陵开始,世代镇守武川。此外,后来成为关陇贵族集团中坚力量的赵贵、侯莫陈崇、独孤信、李虎等人也都出自武川的军人世家6。 那么,出身于代北六镇的宇文泰等人,是如何能够在关陇地区创建霸业的呢?究其根源,在于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三月7爆发的六镇起义。这次起义是孝文帝太和改制、迁都洛阳之后,南迁的汉化鲜卑贵族与留守北方六镇的鲜卑贵族矛盾激化的总爆发。起义几乎直接摧毁了北魏的统治,此外,陈寅恪先生还提出了“六镇起兵提高了六镇军人的地位。”8的观点。正是在六镇起兵时,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拥有了自己的势力。后肱战死,宇文泰因“与岳有旧,乃以别将从岳。”9之后“万俟丑奴作乱关右,孝庄帝遣尔朱天光及岳等讨之。”10泰“遂从岳入关。”11 贺拔岳也是武川镇将出身,其父拔度“性果毅,为武川军主” 12永熙三年,岳为侯莫陈悦所杀。其后宇文泰被岳部拥戴为帅。至于宇文泰为什么能继承贺拔岳的势力,王仲荦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宇文泰以一个二十七八岁的人,能够继贺拔岳为帅,实际掌握西魏的军国大全,主要原因是贺拔岳的军团是以六镇中的武川军官为骨干而组成的。……宇文泰不仅是贺拔岳的左右手,而且也是这个集团中的核心分子,所以在贺拔岳死后由宇文泰领导这个集团,并不是偶然的。”13此后,宇文泰败杀侯莫陈悦,尽取关陇之地。是年十二月,宇文泰又鸠杀了西逃入关的北魏孝武帝,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是为文帝。自此,宇文泰掌握了西魏的军国大权,而随之入关的武川军官的地位因此水涨船高。 二 在东、西魏对峙的初期,东魏的是强于西魏的。高欢继承了大部分追随尔朱荣入洛的六镇军人。“寻而六镇扰乱,相率内徙,寓食于齐晋之郊,齐神武因之,以成大业。”14而宇文泰的部下则“多是关西之人。”15 为了扩大军队规模,以与东魏抗衡。宇文泰于“八年三月,初置六军。”16初步建立了府兵制。关于府兵制的内容,《周书》一六《赵贵等传》末云:“初,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大统三年,魏文帝以太祖建中兴之业,始命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十六年以来任者凡八人。太祖位总百揆,督中外军。魏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闱而已。此外六人,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当爪牙御侮之寄。”又《北史》六十《李弼等传》末云:“每大将军督二开府,凡为二十四员,分团统领,是二十四军。每一团,仪同二人。自相督率,不编户贯。督十二大将军。” 八柱国和六军实际上是仿照鲜卑八部、八国之制与周官六军之制设立的。府兵制的建立使府兵将领与土地发生了关系,从而成为关陇地区的豪族,而关陇贵族集团也因之最终形成。陈寅恪先生说:“宇文泰以鲜卑部落旧制为依归,建立有贵族性质的府兵制,改易府兵将领的郡望与姓氏,并使之与土地结合,是要建立起一个足以与东魏、梁相抗衡的强有力的关陇集团。”17是很有道理的。而作为关陇集团核心的八柱国家,也开枝散叶,“当时荣盛,莫与为比。”18到了唐时,时人仍有“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云。”19的感慨。 三 关陇贵族集团的最终形成,与府兵制的建立息息相关。而集团内部核心人物间确立的姻亲关系,则更加关陇集团的凝聚力,保持其势力在之后的百余年时间里一直长盛不衰。这其中的代表便是独孤信。独孤信为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的长女嫁与宇文泰的长子,即后来的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嫁与同为八柱国的李虎的儿子李昺,即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幺女则嫁给了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的儿子,即隋文帝杨坚。“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20其他如杨坚长女嫁与北周宣帝宇文赟,李渊妻窦氏的父亲窦毅尚宇文泰第五女襄阳公主等等,不胜枚举。 因此,关陇贵族集团虽然经历了频繁的朝代更替,但这些始终都是关陇集团内部力量的转换。当新的力量战胜旧的力量,成功的改朝换代之后,依然要借助关陇集团来稳定政局,维持其统治,并表明自己为‘正统’的一方。 试举例言。隋文帝杨坚依靠高熲、虞庆则、郑译、柳裘、李德林、韦孝宽、卢贲等人的支持而代周建隋。这其中,高熲“父宾,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21虞庆则“代为北边豪杰,父祥,周灵武太守。”22为关陇集团的下层力量。而郑译为荥阳豪族,柳裘为河东大姓,卢贲为河北望族,韦孝宽“世为三辅着姓。”23则是关中河东的汉族世家。但当杨坚受禅之后,除为高熲等人加官进爵之外,几乎还同时为关陇集团的上层,如李穆、窦炽、于翼、田仁恭、苏威等加封“三公三师”的荣衔。24安抚之意已经非常明显了。 关陇集团之所以强盛达百余年,这并不是偶然的。集团的上层精英们通过府兵制而与土地发生关系,巩固了其经济基础与军事基础;又通过相互之间的联姻,编织了一张几乎涵盖整个国家自皇帝以降的全部统治者的关系网。隋唐之际的几代皇帝,虽然都曾尝试过遏制关陇集团的势力,但均收效甚微。相反的,做为关陇集团的代表,他们还要推行一系列政策,以维护本集团的根本利益。 四 关陇贵族集团在经历了数十年的昌盛之后,至唐初已渐露败落之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关东豪族与寒族的崛起。 前文已指出,隋朝的建立,河东世族是其主要支持者之一。到了唐王朝建立的时候,山东豪族已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潜在力量。从晋阳起兵时的裴寂、刘文静、唐俭,到后来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积等,均可为山东豪族的代表。虽然对于关陇集团来说,山东豪族集团仍处于长期受压抑的附属地位,但山东集团在不停的积蓄实力,随时都有可能将其摧毁。 隋末的大动乱,为寒族的崛起提供了契机。如后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勋臣的尉迟敬德“大业末,从军于高阳,讨捕群贼,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25秦琼“大业中,为隋将来护儿帐内。”26都是下层军官出身;程知节“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27为乡里豪杰。此外,太宗时更加注重通过科举铨选人才。这使得更多的寒族子弟入朝为官,太宗因之有“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28的感慨。这些寒族的出身为关陇集团所不齿。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山东豪族集团。 其二,府兵制的没落与胡族蕃将的出现。 府兵制是关陇集团赖以存在的根本。自北周至唐,虽经过周武帝、隋文帝、唐太宗的改革,但府兵制已渐渐趋向瓦解。隋文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军队长期没有战事,军人得不到锻炼,每日养尊处优,军队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到了唐太宗时期,府兵已不堪征伐。因此,贞观四年之后,太宗引用蕃将以增强府兵的战斗力。29而胡族蕃将力量的强大,逐渐削夺了关陇集团的军事力量。这成为其衰败的重要原因。 其三,关陇贵族集团的内部衰腐。 在长达百余年的时间里,关陇贵族集团的上层逐渐失去了其游牧民族的骑射优势,为博大精深的汉族儒家文化所同化。尤其是在隋灭陈一统天下之后,擅长文辞之业的江左士族大量涌入关中,更加速了其汉化的过程。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于志宁和令狐德棻。于志宁的曾祖为西魏八柱国之一的于谨。其家族在隋时“大将军已上十余人,称为贵戚。”30而于志宁则为两代太子师,“雅爱宾客,接引忘倦,后进文笔之士,无不影附。”31成为当时的文坛领袖。令狐德棻“代为河西右族”32,其祖父整“幼聪敏,深沉有识量。学艺骑射,并为河右所推。”33后为北周大将军,始、丰二州刺史。德棻则“博涉文史,早知名。”34为唐初着名史家,“暮年尤勤于着述,国家凡有修撰,无不参预。”35 关陇贵族集团之绝唱,当在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以皇帝元舅之贵,凌烟首功之望秉政,使关陇集团得以维持下去。然而此时的关陇集团已经是外强中干,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已遭破坏。倘使遇到强有力的外力打击,就会土崩瓦解。 高宗永徽六年的废后事件,成为关陇贵族集团衰亡的导火索。其时,高宗欲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但是遭到以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瑷为首的关陇集团的强烈反对。36高宗遂诏问山东集团的代表人物李积,李积不置可否,只说:“此乃陛下家事,何须问外人。” 37实际上表示同意。因此,高宗“竟不从无忌等言而立昭仪为皇后。” 38因为此事,长孙无忌为武氏记恨,后来被诬陷谋反,贬死岭南。关陇贵族集团自此遭受重创,在之后武氏内辅国政的数十年间,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陈寅恪先生说:“武曌则以关陇集团外之山东寒族,一旦攫取政权,久居洛阳,转移全国重心于山东,中进士词科之选举,拔取人才,遂破南北朝之贵族阶级。” 39是很有道理的。。关陇贵族集团是中国贵族政治的终结,又是官僚政治的开始。自此以后,平民寒族逐渐走上历史舞台,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 参考资料:://blog.sina/s/blog_62f417f50100qqsf.

魏晋隋唐时期关陇集团的兴衰

魏晋南北朝末期,中国逐渐形成了横跨中国近200年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创建了西魏、北周、隋、唐四个朝代,这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迹。

关陇贵族集团最早源自宇文泰的八柱国,由北魏六镇武将、代北武川的鲜卑贵族和关陇地区豪族如京兆韦缜、河东柳泽、太原郭彦、武功苏椿、河内司马裔、敦煌令狐整等所组成,陇西李氏被人称为“驼李”。 西魏 关陇贵族集团源起于北魏六镇,尤其是武川,这从关陇集团的始创者宇文泰身上,可见出端倪。 北魏孝明帝正光五年三月爆发了六镇起义,在六镇起兵时,宇文泰的父亲宇文肱拥有了自己的势力。后肱战死,宇文泰因“与岳有旧,乃以别将从岳。宇文泰不仅是贺拔岳的左右手,而且也是这个集团中的核心分子,所以在贺拔岳死后由宇文泰领导这个集团。 此后,宇文泰败杀侯莫陈悦,尽取关陇之地。是年十二月,宇文泰又鸠杀了西逃入关的北魏孝武帝,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是为文帝。自此,宇文泰掌握了西魏的军国大权,而随之入关的武川军官的地位因此水涨船高。 为了扩大军队规模,以与东魏抗衡。宇文泰于“八年三月,初置六军。”初步建立了府兵制。关陇贵族集团的最终形成,与府兵制的建立息息相关。而集团内部核心人物间确立的姻亲关系,则更加关陇集团的凝聚力,保持其势力在之后的百余年时间里一直长盛不衰。这其中的代表便是独孤信。 2.北周和隋 独孤信为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的长女嫁与宇文泰的长子,即后来的北周明帝宇文毓;四女嫁与同为八柱国的李虎的儿子李昺,即唐高祖李渊的父亲;幺女则嫁给了十二大将军之一的杨忠的儿子,即隋文帝杨坚。 3.唐 李唐则自称出自陇西李氏,以西凉李暠的嫡裔自居。 府兵制由宇文泰首创,初唐时完善,高宗武后时衰落,玄宗时被彻底破坏。而关陇军事贵族集团,北朝隋唐曾盛极一时,皇室与其将相大臣几全出于同一之系统及阶级。而太宗时期,权力渐衰,与新兴的山东豪杰颇有争斗。 长孙无忌出任顾命大臣,是关陇集团最后的闪光,武后欲消灭唐室之势力,遂开始施行破坏此传统集团之工作,如崇尚进士文辞之科破格用人及渐毁府兵之制等皆是。至玄宗尤称李唐盛世,然其祖母开始破坏关陇集团之工事竟其身而告完成

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豪门世家

东汉:

1、汝南袁氏,累世专攻一经《易经》,世传《孟氏易》,东汉初期家族兴起,号称四世三公,代表人物袁绍、袁术。 2、弘农杨氏,累世专攻一经《尚书》,先祖杨敞西汉昭帝时即为丞相,号称四世三公,代表人物杨震、杨修。 3、平舆许氏,汉灵帝时许敬为太尉,与其子许训、其孙许相一起,三世三公。代表人物许慎、许劭。 4、桓氏,传为齐桓公后代,没有郡望,累世专攻《欧阳尚书》,代表人物桓荣,东汉明帝时封关内侯。后世有谯国桓氏。 三国魏晋及南朝: 1、颍川陈氏,灿若星河,后世直到南朝陈家,代表人物:陈寔、陈纪、陈群、陈泰。颍川荀氏,代表人物:荀勖、荀彧,刘宋元嘉末年衰亡。颍川钟氏,代表人物:钟繇、钟会。 2、中原曹氏、江东孙氏,新兴的寒族势力,不要怀疑,当了皇帝还是寒族。 3、琅邪诸葛氏,代表人物: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诸葛瞻。琅邪诸葛氏世系图 4、河内司马氏,代表人物:司马懿、司马昭。世说新语中的一级氏族。 5、琅琊王氏,代表人物:王导、王羲之、王献之。一级氏族。列三公者二十八人,列九卿者五十六人,列刺史、郡守者四十一人,封公侯者二十五人。 6、陈郡谢氏 代表人物:谢安、谢玄、谢灵运。一级氏族,王谢就是高门的别称。列三公者十一人,列九卿者十二人,列刺史、郡守者二十四人,封公侯者八人。 7、陈郡袁氏,王谢同时期的顶级门阀,他们家政治中立,和汝南袁氏是同宗,代表人物:袁宏。 8、兰陵萧氏,南齐、南梁都是他们家建立的。新唐书中,王谢袁萧是四大侨姓。 9、谯国桓氏,代表人物:桓温、桓玄。后世桓彦范为初唐武则天朝御史中丞,后与韦后合族。 10、吴郡朱氏、吴郡张氏、吴郡顾氏、吴郡陆氏,孙吴之后江南当地名族,号称“吴四姓”。吴郡陆氏代表人物:陆逊、陆机、陆运、陆贽。顾氏也有唐朝宰相。 王谢两家衰败是因为侯景之乱,南梁梁武帝太清二年,因梁武帝打算用侯景与东魏进行交换被俘获的梁宗室子弟萧渊明,激怒了侯景,驻守在寿阳东魏降将侯景反叛,攻入建康。侯景曾向萧衍求婚于琅琊王氏、陈郡谢氏两家,萧衍认为王谢门第太高而无法答应,说:“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侯景恨道:“会将吴儿女以配奴!”侯景深深记恨,一进入建康后,屠杀王谢两家最惨,几乎亡族。侯景之乱历时长达三年零八个月,南朝士族遭到沉重打击,南方社会造成极大破坏,六朝古都建康“千里烟绝,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据颜之推《观我生赋》自注:“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这个《百谱》是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后,晋人衣冠南渡时候带的贵族谱牒,相当于贵族资格的官方认证。这个毁了,也把南朝门阀士族那一点渡江后中原望族的浪漫的幻想给毁了。后世还有一次毁士族族谱,那是三百年后的白马之祸。 北朝至隋唐: 北朝高门出自北魏鲜卑人汉化。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命令鲜卑人说汉语、改汉姓。以河南郡为郡望,鲜卑贵族摇身一变,成了河南元氏、河南长孙氏、河南宇文氏、河南于氏、河南陆氏、河南源氏、河南窦氏。 随着北魏政权的分裂,郡姓分裂成两支:一支为经东魏到北齐,仍然保持汉代讲经学、重儒术的传统,叫做山东郡姓,以太原王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为大姓。在唐朝,此七族合称七姓十家。 另一支是经西魏到北周,再由隋而唐,在宇文氏的以关中文化为本位政策下,渐趋胡人化的士族,就是所谓关中郡姓,以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河东薛氏、弘农杨氏、京兆杜氏为大姓。 1、河南长孙氏,代表人物长孙无忌、长孙皇后,后人分布在陕西永寿县,待考。 2、太原王氏,先祖追溯到王翦,代表人物:王允、王维和王之涣。 2、范阳卢氏,先祖追溯到东汉末年卢植,娶了三个北魏公主,唐朝出了八位宰相。 4、清河崔氏,北魏时崛起,唐代出了十二位宰相。 5、博陵崔氏,崛起于前燕,唐代出了十五个宰相,被视为天下士族之冠。 6、荥阳郑氏,崛起于北魏,唐代出了八个宰相。 7、京兆韦氏,自南北朝以后,京兆韦氏发展为关中郡姓首族,唐朝出了宰相十七人。 8、京兆杜氏,汉朝时期就有俗谚称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为“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唐代出了宰相十人,代表人物:杜佑、杜牧。 9、河东裴氏,裴氏家族公侯一门,冠裳不绝。正史立传与载列者,600 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余人;七品以上官员,多达 3000 余人。据《裴氏世谱》统计,裴氏家族在历史上曾先后出过宰相 59 人,大将军 59 人,中书侍郎 14 人,尚书 55 人,侍郎 44 人,常侍 11 人,御史 10 人,节度使、观察使、防御使 25 人,刺史 211 人,太守 77 人;封爵者公 89 人,侯 33 人,伯 11 人,子 18 人,男 13 人;与皇室联姻者皇后 3 人,太子妃 4 人,王妃 2 人,驸马 21 人,公主 20 人等。兴盛八百年。代表人物:裴度。 裴氏宗祠所在地是山西省闻喜县裴柏村。 10、琅邪颜氏,始于曹魏时的颜斐、颜盛,兴盛于唐,代表人物:颜真卿。琅邪颜氏世系图 11、河东柳氏,崛起于南朝刘宋柳元景,唐代出了三位宰相。代表人物柳公权、柳宗元。 12、京兆独孤氏,代表人物独孤信、贞懿皇后独孤氏,他们还有一个旁支河南独孤氏。京兆独 隋唐以来,皇族都想削弱门阀,但是士族有功于朝廷,所以用的是比较温和的办法。 一是重新判定氏族等级,唐太宗下令以当时大臣品位高低订定等级,重新判定《氏族志》。结果改定唐朝皇族宗室李氏为第一等,其次是皇后外戚长孙氏,民间声望最高的崔氏被降为第三等。 二是在科举制度中提升进士科的地位,进士科比较难考,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所以主攻明经科的士族影响逐渐衰微。所以唐代出现了由明经科的李党,也就是山东士族官员,与牛党进士科新锐形成的牛李党争。 《新唐书杜兼传》记载,唐文宗欲以公主下嫁士族时,犹感慨地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中国士族世系图列表 晚唐士族的衰败是因为黄巢之乱,经济凋敝,士族大量伤亡,士族不像两晋在经济上并没有很大的控制力。而且士族长期把持朝政,造成寒族读书人的不满,阶级对立情绪严重。比如杜牧少年登科,就和他出身名门,而且又是宰相子弟关系密切。 白马之祸,是一个黑暗残暴的历史事件。 天佑二年,朱温在亲信李振鼓动下,于滑州白马驿一夕杀尽左仆射裴枢、新除静海军节度使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吏部尚书陆扆、工部尚书王溥、守太保致仕赵崇、兵部侍郎王赞等“衣冠清流”三十余人,投尸于河,史称“白马之祸”。 李振在咸通、乾符年间屡次不第,由是痛恨门阀。后对朱温说:“此辈自谓清流,宜投于黄河,永为浊流。”朱温笑而从之。 白马之祸和侯景之乱是敌对集团有计划地消灭门阀士族的行为,白马之祸死的都是前面我们列出来的郡姓大家。五代战乱期间北方士族引以为傲的贯册族谱也流失,战乱散落各处的士族也忘记了祖辈共有的传承。五代战乱的这次贯册族谱的流失和侯景之乱南朝《百谱》的毁灭效果是一样的,不仅从肉体上消灭了门阀士族,而且精神上也消灭了。 朱温、李振和侯景都是对这些门阀士族有强烈的不满,他们的这种情绪可能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对门阀的不满情绪。举个例子: 高宗时宰相李义府门第寒微,曾和山东士族攀婚,被拒绝,因此怀恨在心,上告高宗,怂恿高宗下诏,禁止七姓十家自以为婚姻。为巩固关陇统治集团,唐高宗下令,此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但这实际上没有达到效果,“男女皆潜相聘娶,天子不能禁”。 门阀士族这么受人惦记,与他们所享有的特殊利益有关,一开始寒族想攀门阀的高枝,门阀长期不领情,时间久了,对门阀就不是羡慕了,就是愤恨了,社会流动性的缺乏也制约经济发展的。世事变化,人心也在思变,一种社会构造是没有办法一劳永逸的。 两宋时期: 经过唐末和五代近百年战乱,第一阶段的高门衰落,两宋和明清产生了一些地区性的精英家族,但他们在政治影响力和民间声望上再没有达到第一阶段的程度。有欧美汉学家将第一阶段称作中国历史的“中古”时期,第二阶段称作中国历史的“近古”时期,并且认为中古中国实行的是贵族政治,近古中国实行的是精英政治。 1、真定韩氏,也称相州韩氏,家族奠基人是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宰相韩琦。其子韩忠彦为徽宗朝宰相,曾孙韩侂胄为南宋宁宗朝宰相。南宋王明清所着《挥麈前录》将真定韩氏列为本朝望族之首。 2、东莱吕氏,家族从宋太宗时开始显赫,吕蒙正曾任太宗朝和真宗朝宰相,其侄子吕夷简任仁宗朝宰相,侄孙吕公着为哲宗朝宰相,后人吕祖谦、吕祖俭是南宋大儒。 3、河内向氏,家族从向敏中开始振兴,向敏中为真宗朝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嫁给了神宗,得荫庇,宋一代后人为官颇多,但是再没出现宰辅级别的大臣。 4、两浙钱氏,宋代编纂的《百家姓》将钱姓排在第二,因为五代吴越国向宋纳土称臣,吴越国国军姓钱。这一族宋代并不显赫,做到宰辅的就一个南宋宁宗朝钱象祖,但是钱氏人丁兴旺,后世又大作为。 5、春明宋氏,代表人物:宋绶、宋敏求,均为北宋着名文学家,家族并不显赫,但被王明清列入望族之列。 6、青州王氏,王安石家族,子嗣旺盛,南宋时有兄弟三人同榜进士及第,称“三桂王氏”。 7、两范氏,范仲淹家族,其子范纯仁哲宗朝拜相,《宋史》立传多人。 8、澶州晁氏,代表人物:晁迥、晁补之,宋代仕宦世家,晁补之与吕夷简、曾巩、陆游是姻亲。 9、南丰曾氏,代表人物:曾巩,曾巩弟曾布是徽宗朝宰相,曾巩的妹婿是王安石弟弟,北宋四朝十九进士,家族后世显赫,终宋一朝,中进士 55 人。 10、寇准、司马光子嗣都很少,却比上述任何一个宰辅历史评价要高。寇准澶渊之盟挽大厦将倾,后世做出类似事情的,唯于谦一人,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功在史家。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望族太多,可能是因为时代并不久远的原因,墓志碑刻、私人文集、谱牒等非官方史料比较丰富,所以导致明清望族研究兴盛。明清望族和近代的着姓高族有很多渊源。 1、长洲申氏,兴起于万历首辅申时行,申时行的前任是张居正,申家直到民国还是望族,诸多民国官吏和商界名流,越剧《玉蜻蜓》被禁就和他们家有关系,申家后人认为影射申时行,官司一直打到民国。 2、杭州横桥许学范家族,许学范是乾隆年间进士,他有七子,七子登科。也叫杭州高阳许氏,现代名人“许氏三兄弟”许宝驹,许宝骙、许宝騄是他的后人。历史小说家许儒鸿,笔名高阳,许宝蘅也是他的后人。也叫钱塘许氏。 3、昆山徐氏,康熙年间从徐乾学开始振兴,徐乾学是康熙九年探花,他有两个弟弟,徐元文是顺治十六年状元,徐秉义是康熙十二年探花。衰落也在康熙一朝。雍正八年,徐乾学幼子徐骏,自己书中有两句:“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自己写了“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3、毗陵庄氏,康熙年间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王熙说:“大江以南,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毗陵庄氏家世尤盛。毗陵庄氏,其世泽之绵长、功名之显赫、学问之宏深、道德之崇尚,名人之辈出,府第之辉煌,六者集于一族,是世所罕见的。明清三十五人进士及第,状元榜眼各一位。 4、余姚王氏,王阳明家族,王阳明孙子王承勋是明朝最后一位漕运总兵。余姚王氏 5、苏州彭、宋、潘、韩四大家族,清朝时候有这种叫法。 6、明代武进唐氏,八人进士及第。唐英年是这支唐氏的后人。 7、吴县潘氏家族,四代七人进士及第。潘承弼是吴县潘氏的后人。 8、吴江叶氏家族,明清八人进士及第。现在依然是名流。 9、长洲彭氏,明清是十四人进士及第。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祖岁状元。 10、太仓王锡爵家族,祖上太原王氏,王锡爵曾任万历年间内阁首辅,明清十人进士及第,一门三榜眼。清初花坛“娄东派”领袖王时敏是王锡爵孙子。 11、太仓王氏,琅琊王氏的余脉,三代三品九卿,四代甲科,一门九进士,代表人物:王世贞。 12、华亭徐氏,代表人物:徐阶、徐光启,徐氏对上海的影响非常深远。 13、古徽州,也就是新安郡的望族,程、汪、吴、黄、胡、王、李、方八大姓。徽州修谱之盛天下第一,徽州谱牒资料丰富,黄山博物馆馆藏一百七十余种。徽州入举者,明代二百九十八人,清代六百九十八名。中进士者,明代三百九十二名,清代二百二十六名。婺源县坑头潘村,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明代进士及第四十余人。 民国望族——李鸿章、李翰章兄弟家族大合影 这一阶段的名士望族相比起第一阶段的门阀士族有这么几个特点: 一、出现了一些因学术昌盛而跻身望族之列的文化世族,以风雅相传。五代之前都是累世公卿而成高门。 二、出现了一些先祖是行医经商之辈的望族。五代之前都是耕读经书传家。 三、政治影响力下降,依赖家族里偶尔出现的名士,衰落也快,大多数不过一百年。唐代高门垄断宰相的局面没有了,门阀士族一家兴盛四五百年的局面也没有了。 四、士风堕落,读书人不像五代之前崇敬高门一样崇敬这些望族。有些望族有勾结官府、鱼肉乡民的负面影响,明清尤甚。

你说的唐代关龙门阀是什么意思

即“关集团”

早在北魏时期,就是门法军事集团的总称,主要分布在陕西关中和甘肃龙山。当时为了保证都城平城的安全,在边境地区,即今天的河北北部和内蒙古南部,建立了六个军事重镇,统称为六镇。前期六镇官兵多为鲜卑贵族,部分为汉族,但后来汉族逐渐成为主体。这群军事贵族以吴川镇的士兵为队伍,定居关中,胡、汉杂居,军民融合,通婚,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东魏和西魏的战争中,这些强大的地主加入了宇文泰。为了统一北方六镇的武将和关陇的权贵家族,宇文泰组建了以八柱为核心、将领和开府为主要成员、官兵制度为基础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俗称关陇集团。这是一个依靠武装力量,结合胡汉建立起来的集团。西魏、北周、隋朝、唐朝的统治者都来自这个群体。他们的鼎盛时期在北周和隋朝,基本结束于武则天时期。

为什么杨迪皇帝会和冠龙集团闹翻?

杨迪皇帝与观龙集团闹翻的根本原因在于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力。

关陇集团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能够影响政权的政治集团。出生在关陇集团的隋文帝,在北周年轻皇帝当政、神器无主的情况下,赢得了关陇集团的支持,最终获得了帝位。

但隋文帝即位后,对关陇集团有着深深的戒心,因为关陇集团盘根错节,势力强大,怕其中有人攻击其旧体。

除此之外,也是为了制约门阀腐朽的政治,促进更有活力的中下层地主进入政治舞台,释放民间生产力,促进国家的改革和发展。

隋文帝在位初期,采取了一项重大举措:实行帝制直属政府。这直接剥夺了关陇贵族的军事基础。

杨光继位后,为了维持统治,继承父业,势必与关龙集团翻脸,继续以更大的力度打击关龙集团。

扩展数据:

为了打击关陇集团,杨迪皇帝成立了进士支部。中下层地主甚至一些穷人家的孩子,从此可以通过学习考试进入仕途,限制和打击了以前贵族家庭对政治的垄断。

杨光还剥夺了关陇集团大部分贵族的世袭爵位特权,降低了繁琐的官僚等级,节省了政府开支,但严重侵犯了关陇宗族的既得政治利益。

在此基础上,杨光模仿其父,进一步攻击以冠龙集团为代表的世家大族的经济利益。它的主要措施是通过检查他们的户籍来寻找那些家庭被隐藏和没有报告的人,然后把他们送回他们的家乡或在当地归化。

隋政府出台了轻税整顿吏治的政策,将那些在家庭保护下逃避重税苛吏的小农吸引到了政府手中。

这样,文帝和杨帝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冠龙集团进行了致命一击。关龙集团以前的军事、经济、政治特权被剥夺,后人无法传承家族的传承。

这样一来,他们对隋朝的统治必然会从支持转向反对和仇恨,想尽一切办法夺回自己原有的权利。

首先,关陇集团核心人物苏阳的儿子杨玄干,利用杨光第二次征服高句丽的机会,在溧阳驻军。

虽然反抗很快被压制,但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已经出现的农民起义的火焰越烧越旺。

得知过去所有的贵族都起来反对自己后,杨光的意志彻底崩溃了,他整天在宫里喝酒取乐。他颓废了,一直等他的关龙子孙发动兵变,把他杀了。

李渊得知杨光的遭遇后,立即废除了他的傀儡隋炀帝,在关隆贵族的支持下建立了唐朝,经过几年的战争,最终再次统一了全国。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杨迪大帝

百度百科-冠龙集团

是指贵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上到底存在魏璎珞这个人吗你又了解多少呢 历史上到底存在魏璎珞这个人吗你又了解多少呢下一篇:天姥山真的像李白写的那样天台山在哪里 天姥山真的像李白写的那样天台山在哪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