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东阿故事:祖籍东阿的元代曹元用墓志铭 东阿故事:祖籍东阿的元代曹元用墓志铭

导语:《东阿物语》:元代曹颖元的墓志铭,祖籍东阿,为所辑佚。我们来快速看一下!祖籍东阿的元代曹元用墓志铭 曹元用,元代重臣。字子贞,号超然居士。祖籍定陶,由阿城徙原汶上张泽泊大张村附近,其族几经繁衍,全族南移另立曹庄村。幼时嗜书,每夜读常达旦不寐。资质聪敏,过目成诵。始以镇江路儒学正考满游京师,翰林承旨阎复见而奇之,荐为国史院编修,初授御史台掾史,转中书省右司掾,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号为「 ”三俊

《东阿物语》:元代曹颖元的墓志铭,祖籍东阿,为所辑佚。我们来快速看一下!

祖籍东阿的元代曹元用墓志铭 曹元用,元代重臣。字子贞,号超然居士。祖籍定陶,由阿城徙原汶上张泽泊大张村附近,其族几经繁衍,全族南移另立曹庄村。幼时嗜书,每夜读常达旦不寐。资质聪敏,过目成诵。始以镇江路儒学正考满游京师,翰林承旨阎复见而奇之,荐为国史院编修,初授御史台掾史,转中书省右司掾,与清河元明善、济南张养浩,号为「 ”三俊”,再转应奉翰林文字,迁礼部主事。英宗即位,授翰林侍制,升直学士。至治三年八月,叛党赤斤铁木儿骤至京师,收百司印,急召两院学士北上,元用独不随行,言道:「 ”此非常之变,吾宁死不屈从。”不久,叛党果败,人谓元用有先见之明。泰定二年转礼部尚书。后拜中奉大夫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官,参与修仁宗、英宗《实录》。当时大制诰,皆出元用之手。文宗将大用之,以疾卒。赠正奉大夫、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东平郡公。谥文献。有诗文集40卷,名《超然集》。其散曲今亦不存。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入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据张大复《寒山堂曲谱》载录:曹子贞作南戏《风流王焕百花亭》一本,惜今无传本。 至治年状元宋本为铭曰:「 ”力主国文治、严科考、革冒滥、唯才是举”。 江南大儒戴表元赞曰:「 ”属辞庄屈之洁,析理荀孟之达,比事左班之核也”。 济宁市太白楼、曲阜孔庙、邹城孟庙,存其撰文碑。希望知情者告知或将提供详细资料。 山东嘉祥县元代曹元用墓,于1974年秋,嘉祥县梁宝寺公社石林大队社员,在农田建设挖水渠时,于村西距地表两米左右处,掘出元代通奉大夫曹元用及其夫人郭氏墓志两合。1981年10月,社员在上述位置又发现积碳并将墓顶暴露出土,为了不致于使该墓遭到破坏,1982年5月22日,在嘉祥县文管所配合下,由山东济宁地区文物局派人进行了现场调查和紧急清理。清理工作于5月31日结束。 大元故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知制诰 同修国史兼经筵官曹公墓志铭 门生中议大夫艺文太监捡校书籍事宋本撰 光禄大夫中书平章政事王毅书 天历三年三月癸酉,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兼经筵官曹公,卒于京师。侍从以闻,上嗟悼,敕赙钞,计为钱者五千贯。公卿大夫皆吊祭,哭尽哀。子伟、仪将奉丧归塟,征本铭墓圹,本应试时,公为考试官,且辱公知最厚,义当铭。谨按门人应奉翰林文字王思诚事状。 公讳元用,字子贞,自号超然居士。世阿城,徙汶上。初仕镇江路儒学正,擢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辟御史台令史,补中书省右司掾,除应奉翰林文字,充礼部主事,改尚书省右司都事,转员外郎。仁宗即祚,罢尚书省,公退居任城。久之,起为太常礼仪院经历,累迁翰林待制、翰林直学士。巳,乃为太子赞善,未上,授礼部尚书兼经筵官,又升今所卒官。 初游京师,时翰林阎承旨,方自任宗工,造次轩轾馆阁人物,四方之士来,辄以言语荣辱之。公入谒,出己文十余,觇客蕴,公即言某篇某篇如何,中其疵病。大奇之,遂荐入馆。因论列史,属多非材,三日一诣曹局,楫长官,退囊笔归。素食可耻,宜俾修祖宗实录,众安因循,大不乐。御史中丞董公士选,一日入馆中问曰:闻曹编修有建白,何不行?众惊!即谬曰行矣!台官闻其鲠介,辟令史,庭叅以离席答拜,公辞谢皆曰:敢吏君耶。及掾中书时,故翰林学士元公明善,陕西行台中丞张公养浩,适同在东西曹,侪类以才,号三俊,至论居默持重,又以公称首,河南行省参知政事朱宜,江西行省参知张清,以罪死狱中,宰执或欲窜其家北荒,公言三代罪人不孥,是奚预遂免。 及入太常属,英庙躬修祀事,锐意礼乐,其舆服、卤簿、亲祀礼注,率公裁定。世祖建太庙七,武宗升遐巳祔末室。仁宗崩,无室可祔,议祧久不决,有司构采为次武宗室户前暂奉。新主英宗在上京驿,召侍从礼官问之,公谓古者庙有寝有室,宜以今室为寝,更营前殿广为十五室,以迁奉列圣。议乃定,今庙制是也。 在礼部尝朝会,为纠议官,上言百辟班退,杂还不肃敬,旧臣僚出内,卑尊以次去,曰卷班,宜申令禁止,又仪凤、教坊、太医、将作,官秩虽高,实优伶、技艺,不可并列清望,宜位本班后。议者韪之。 国家龙兴,国民号蒙古人,而号余国曰色目,汉洎淮之北曰汉人,南曰南人。贡举之制,蒙古、色目士为右榜,汉、南士为左榜。右榜士程试常宽,而魁选率取蒙古,汉人又以士少登第,不可理人,乃限年二十五,听就试。以故举人或奴仆、赘壻蒙古、色目,即冒主父、外舅,贯寔藉南,曰:吾祖考尝在北齿。未及辄伪,增之考官,阅程文困顿,多不披览,剿它官所品第语,是之以书卷首。郡国乡试,有司各以意取所知事为考试官,或不能服多士,且考较卤莽,多遗材,会试下第人不录,而州邑教官以直学久次者补之,是数事皆不胜弊。公建议令举人同乡里者,照状更互荐保,冒滥者以诈伪格罪之,一状人连坐,殿一举不淂试;有司不觉,当迁秩,时加三十月,始理考官;所书语弥封,不使它官见,雷同遂其惰;河北、陕西、河东、燕南、东平、济南、辽阳宜依两都比朝廷,选考官一,先期驰传往其所郡国自请考官,一、二副之,庶去取合宜,才德辈出矣;士不第非尽劣,额既盈不得不黜,适用者犹众宜取,以为州县学官,直学职金谷非可教人者。议上,大臣皆叹服其虑之周。泰定三年云南行省乡贡,三进士出爨,僰万里充赋,既乃不淂选。公以为国家文命诞敷,远人渐化,古未见者,宜移其省禄斗升示,激劝宣道德之泽,三人遂皆得其官。时宰尝有欲沮罢科举者,公抗言:国家文治仅頼此耳。议遂格。又有谓太庙四时享,烦渎且费物甚伙,宜依世祖时制,岁止一冬祭。公言:礿祠尝烝自二帝三王有之,世祖时礼文未备,何可比?且将节宗祀以省费,又大不可。其人恧不敢复言。 三入翰林预修仁宗、英宗实录,藏馆中。奉旨杂编定国朝敕令,号大元通制,译吴兢《贞观政要》为国言,皆行于时。广南左右江蛮黄圣许、岑世兴,剽劫吏民,四川行省囊加台阻命,皆公草诏谕其降。凡大制诰,出公犹多。太禧宗礼院尝奏为副使,上曰:翰苑不可无此人。其被眷注若是。 公资和易谦厚,朝廷有大事集议,循循据理正言。众多是其交,上下不谄渎,与人有分议,谋事必为之尽;人有善,极力称道;被服旋辟,雅饰可敬爱,人以急告必恤之。在任城齐鲁间,从学者甚众,往往有业成者,至治元年考试,礼部进士淂燮里吉思、李好文以下六十四人,又考试,泰定元年进士淂那麽罕、王守诚以下八十六人;知四年贡举淂士八十又五,答禄守礼、贺据德其首选。 公于书无不读,尤究心易、春秋,有文章若干卷。享年六十有三,生于至元五年七月十七日戌时,曾大父荣德,大父义,累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追封东平郡候。父德清县主簿宗辅,累赠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东平郡公。祖妣王、妣王并累封东平郡夫人。配郭氏,朝散大夫,岳州路治中敬之女,封如其姑,淑慎静严,克相夫子。子男二:伟,由曲阜林庙典籍转随路都总管府照磨;仪,国子学生。女一,适江南行台察院书史张潏公,祔塟宰汶上大张村之先茔。公官二品,当有赠若谥,以塟事严,日迫,未请也。铭曰: 孰不文不,淂掌帝制。孰不吏不,能缘饰厥。 事以弊是,固公不朽。艺矧公藏,协卜筮则。 公之身与名安,固以显且千岁。 至顺元年六月廿六日男伟等奉葬 古任王惟恭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日本侵华耗时14年 日本侵华耗时14年 却爲何打了印度一次就放弃了下一篇:曾国藩:以退为进的中国智慧 曾国藩:以退为进的中国智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