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长平之战赵军兵力被夸大十倍 这些战国军事背景知识先了解一下 长平之战赵军兵力被夸大十倍 这些战国军事背景知识先了解一下

导语:在长平之战中,赵的实力被夸大了十倍?先了解战国时期的军事背景知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冷兵器研究所发表《都说古代打仗几万几万的死人,那么多尸体都哪去了?》一文后,有读者表达了这样的疑问:赵国真能投入45万大军参战,最多只有数万战斗兵,其余的都是民夫吧?此说看似有理,却跟战国的社会背景不合。 长平之战是战国最惨烈的战争,没有之一。赵国因为这场惨败失去了争天下的资格

在长平之战中,赵的实力被夸大了十倍?先了解战国时期的军事背景知识。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冷兵器研究所发表《都说古代打仗几万几万的死人,那么多尸体都哪去了?》一文后,有读者表达了这样的疑问:赵国真能投入45万大军参战,最多只有数万战斗兵,其余的都是民夫吧?此说看似有理,却跟战国的社会背景不合。 长平之战是战国最惨烈的战争,没有之一。赵国因为这场惨败失去了争天下的资格。而关于此战赵军的阵亡人数,秦、赵、韩、齐、燕等国官史都有提及。具体记载如下——《史记·秦本纪》:「 ”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史记·赵世家》:「 ”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万皆阬之。”《史记·韩世家》:「 ”十年,秦击我于太行,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十四年,秦拔赵上党,杀马服子卒四十余万于长平。”《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王建立六年,秦攻赵……秦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遂围邯郸。”《史记·燕召公世家》:「 ”十三年,秦败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史记·六国年表》:「 ”四十六年,王之南郑。四十七年,白起破赵长平,杀卒四十五万。”「 ”六年,使赵括代廉颇将。白起破括四十五万。” 这里隐藏着一个先秦诸侯的记事传统。《左传·隐公十一年》曰:「 ”凡诸侯有命,告则书,不然则否。师出臧否,亦如之。虽及灭国,灭不告败,胜不告克,不书于策。”先秦诸侯对国际大事的态度是,该国前来通报就记载,否则就不书。无论战争胜负,都是如此。灭亡者和战胜者不通告其他诸侯,列国就不将此事记入史册。各国记录的赵军阵亡人数完全一致,显然是秦赵通告诸侯的结果。既然连赵国都说自己丧师四十余万,跟秦军统计的数字并无出入,可见秦赵双方都认可这个战果。这个统计结果不应该被什么「 ”逻辑推理”轻易推翻。因为推理者十有八九不熟悉战国军制和赵国国情。 战国后期的列强都建立了郡县普遍征兵制,国家制土分民,按户收税征兵,对户籍的控制力比后世王朝强很多。列国平时是以现役吏卒组成的常备军戍卫京师和边疆,战时征发各郡县的材士扩充兵力,这叫「 ”兴兵”。战国军队并不像其他朝代那样分为战卒和民夫。民夫只是服徭役者的俗称,而包括厮徒负养等后勤人员在内的所有参战者,按当时的习惯都称为「 ”卒”。所以赵国宣布死了四十余万「 ”卒”一点毛病都没有。在普遍征兵制背景下,只要是没有阵亡伤残的战国成年男子,一生至少服过两年兵役、参加过几场战争。这些沙场幸存者只要没到免老的年龄,都是「 ”兴兵”的征发对象。他们即使作为后勤人员应征入伍,也是带着武器的,武力值足以在兵击格斗中完虐承平日久的现代宅男。 所以,无论赵军的后勤人员比例多高,秦军都不可能将其视为某些现代人想象中「 ”手无寸铁的民夫”。那是兵农分离时代的特征,不该与兵农合一时代的情况混为一谈。另外,还有些人质疑赵军规模的理由是赵国人口没那么多。其依据是王育民教授的《中国人口史》认为战国盛时总人口为2000万。这个数据被引用得最广。但葛剑雄教授的《中国人口史》认为战国人口的峰值可能在4000万至4500万之间。退一万步讲,即使采信战国人口峰值为2000万的说法,也不足以否定赵国的动员能力。因为战国七雄均把六尺以上至六十岁的成年男子作为役龄人员,秦汉军语称之为「 ”胜兵者”。史书称秦楚两强「 ”持戟百万”,指的不是现役兵力,实为现役军队数量和可征发预备役数量的总合。在战争状态下,胜兵者会大量转化为征伐军的甲士。故而战国人习惯用「 ”带甲多少万”来指代该国的动员能力。 胜兵者在总人口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汉书·西域传》里记载了西域各国户数、口数和胜兵者数。比如,大月氏人口40万,胜兵者10万;康居国人口60万,胜兵者12万。西域游牧政权的胜兵者最高占总人口的30%左右,但以20%多更常见。农耕政权的胜兵者比例是10%-25%不等。参考这组数据,我们姑且取胜兵者占总人口20%的比例。2000万战国总人口可以产生400万胜兵者,七雄平均可分得57万多胜兵者。但长平之战时的赵国是仅次于秦的强国,比很多诸侯的规模大,即使不像秦楚有百万胜兵者,也不可能低于57万的平均线。特别是韩国上党郡吏民投降赵国后,赵国额外增加了十七个县的人力资源。 秦昭王说「 ”赵卒之死于长平者已十七、八”。已知赵军死于长平者有45万,若以折损八成人马来倒推,赵国约有胜兵者56万余,数值偏低。若以折损七成人马倒推,则有64万余胜兵者。这个数值可能比较接近实际情况。其实,数十万人规模的大战在战国时代的次数不多,长平之战是几百年不遇的大决战。赵国征发七成胜兵者参战并不是常态,而是个极限爆发。赵国在战后仅存大约19万胜兵者,也跟后来邯郸保卫战兵力不足的情况对的上号。 在长平之战的九年后,燕国派两路大军攻打赵国。「 ”其孤未壮”的赵国派廉颇率8万兵力在鄗地迎战燕将栗腹,乐乘以5万兵力在代地阻击燕将庆秦,居然以少胜多,反而包围了燕国首都。两路赵军合计13万,且士兵多为老弱之人。由此可知长平、邯郸血战确实伤亡巨大,绝不可能只死了数万战卒。否则赵国完全可以像赵武灵王灭中山时那样投入20万大军。赵国是靠着「 ”民皆习于兵”的尚武之风撑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始安公士或,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你所不清楚的 你所不清楚的 揭秘三国历史人物的真正死因下一篇:春秋五霸为什么要「 ”霸” 春秋五霸为什么要「 ”霸” 「 ”霸「 ”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