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火器时代 中国新火器时代:太平天国的“洋枪队”是什么

导语:太平军士兵形象在文艺作品中被描绘为裹着红色头巾、穿着“太平天国”的衣服、手持大刀或长矛。然而,太平军其实不仅有刀有枪,还有很多火器。文章分析了太平军武器装备的情况,以及太平军在火药和后勤上的差距。

在很多文艺作品中,太平军士兵的形象都是裹着红色头巾,穿着“太平天国”的衣服,手里拿着大刀或长矛。

且不说头巾和军号是否适合真正太平军的着装,武器只能打50分:太平军的武器装备不仅有刀有枪,还有很多火器。

早在金田起义的时候,太平军就有很多枪。咸丰元年6月27日,清军大将乌兰台攻打新圩,一举拿下太平军13门炮,全部铸有“太平军左右”字样。显然这些枪是起义后自己制造的,魏昌辉桂平也有“开辕门造枪”的记载。

除了枪,太平军早期还有很多其他火器。据被俘的黎金福说,太平军在紫金山的每个士兵都必须带一个装有火药的布袋,这表明有很多用途。

根据1855年前后出版的《行军要领》,太平军最基本的作战单位配备二炮五炮,炮由两人操作。按照这个计算,太平军步兵中火器与刀枪的比例是9: 16。考虑到太平军一般不允许新兵直接上阵,实际比例更高。与太平军为敌的湘军,一营四岗,每岗八队,包括刀枪四把,老枪两把,小枪两把。还有六支秦冰队,包括三支刀枪、两支山炮和一支小炮。冷热武器比例为1: 1。大炮对太平军来说非常珍贵。1852年,太平军意外获得吴三桂在湖南岳州留下的铁枪,为宝;进入南京后,重炮多集中部署。比如江北要塞瓜州,曾经分配过2000斤的铜枪。相对来说,老枪、鸟枪、小枪要流行得多。

对于洋枪的使用,太平军并没有落后。在1855年的壶口之战中,王海洋和太平军的其他“先头部队”使用外国枪支进行攻击。在1858年的繁昌战役中,太平军的刘大量使用洋枪。后期太平军大量配备洋枪洋炮。比如忠君侍卫数千人用洋枪当武器,苏州就有两万多士兵配洋枪。

不管是八旗、绿营还是湘军,清军过去都是把冷热兵器分开编组。比如湘军,每营八队,要么配刀枪,要么配火枪,散弹枪和老式枪分开分组。太平军初期冷热兵器混杂,基层的“两个”也不例外。

冷热混装武器的好处是所有士兵都可以学习火枪技术,便于普及推广和扩军,每个小单位都可以有独立作战能力。但是在太平天国时代,火枪的射速很慢。只有组成一个旅成群结队地齐射,才能形成一个弹幕来突破敌人的防线或阻止敌人的进攻。从这个角度来看,湘军的建立模式更有利于大兵团的阵地战。

弹幕转移抑制

后期太平军的一些部队也采用了洋枪集中编组的形式。例如,陈炳文和邓光明的外国枪队分别多达7000支和4000支。在1862年的雨花台战争中,忠诚的国王李秀成率领10多万人进攻曾国荃的湘军。他还“借鉴”了他能收集到的数万门洋枪和数百门新老洋枪,还探索了用弹幕转移代替兵力压制的方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即便如此,很多时候,太平军始终苦于火器。为什么?

太平军被堵了很久。前期双方使用老式枪时,清军火器统一制作,有一定的标准和规格,质量有保证。但太平军既有缴获又有民间收藏和自制,质量参差不齐。规格多样,使用效果自然差;后期双方都试图收集洋枪洋炮,但清军分批订购。虽然口径复杂,但到了某个营或某个单位,装备就统一了。太平军的洋枪洋枪都是走私缴获的,而且是地地道道的“万国牌”。1860年访问天津的英国武士利上尉曾检查过太平军装备的一些洋枪,认为质量很不稳定。一些

当时太平军和清军使用的火药是黑色火药,配方是“一硝二硫三炭”。这个公式会根据火药的不同用途而变化。一般来说,硝石成分高的话,爆炸力强,可燃性差,适合炸药;相反,它适用于制造抛射推进剂。《复活录》等很多记载都指出太平军的火药是“少硫少力”,即硫磺比例低,发射推力不足。这种火药发射弹丸,射程和穿透力大大降低。早年北清军大将纪,与敌军将领比肩枪法。他们同时开火,但敌人的弹丸首先击中了纪。后期淮军和洋枪队多次凭借射程优势。在太平军的炮射程内,

炮兵发射的萝卜

这个原因的关键在于,在火药的三种成分中,只有硫磺不能自给自足。木炭可以自己烧,硝石可以烧开提取老房子旧墙的砖土,但是除硫后没有别的办法买到成品。在清朝的封锁下,太平军往往不得不降低火药中的硫磺比例,造成枪射不远,穿不透的后果。

在热兵器时代,枪械的战斗力取决于弹药的及时补充。在这方面,太平军的差距更大。永安时期,因为没有炮弹,炮兵不得不发射铜币,但在天京围城时,萝卜之类的蔬菜居然也发射了。后勤上的差距,不仅仅是因为封锁,还因为观念落后:清军不分前期后期,都会在前敌设立“粮站”,统一调度后勤,而太平军则在各单位设立了很多canons,各忙各的摊子。在1860年的金坛战争中,太平军的两个小单位部和部参加了战争,但这两个小单位在同一个战场上有自己的后勤系统

据《贼情编》记载,太平军初期,由于怕特务用火器搞破坏,只允许退伍军人使用火器,并严格限制火器操练。所以会放枪的太平军,“万人之中只有几十人”,还有一些提枪的人,由于训练不足,发射时居然跳离老枪,用手指堵住耳朵。这样的开枪射击,显然对杀人效果有威慑作用。后期太平军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有去过苏南太平军的外国人说,很多太平军枪手可以“隔几个房间就把油灯打死”。但这时淮军和洋枪队已经开始练习西方现代阵型和阵法,自然跑赢了刚刚开始注重单兵枪法的太平军。

无论如何,太平军确实已经进入了“新炮时代”,以至于在濒临绝境的苏州和天京失守后的湖州,武将谭绍光、黄等人都竭尽全力收集洋枪,而此前镇守安徽宁江的太平军大将侯玉田则不惜纡尊降贵地要了几支手枪,并给路过的英国军舰舰长巴克写了两三封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29584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林权助 戊戌变法疑云:伊藤博文在政变前夜来华做什么下一篇:遭天谴 因果报应真实事例,做尽坏事必遭天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