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裴松之 裴松之简介 南北朝史学家裴松之与《三国志注》

导语:裴松之简介:闻喜裴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家族,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成就。从汉魏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裴氏家族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培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人才。在各个学术领域都有很大成就的人就更无敌了。其中,裴松之尤其出名。 裴松之,河东闻喜人。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祖父裴梅住在光禄大夫,父亲裴珏曾是一名前官员。裴松之从小爱读

裴松之简介:闻喜裴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家族,在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成就。从汉魏南北朝到隋唐五代,裴氏家族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培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人才。在各个学术领域都有很大成就的人就更无敌了。其中,裴松之尤其出名。

裴松之,河东闻喜人。他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祖父裴梅住在光禄大夫,父亲裴珏曾是一名前官员。裴松之从小爱读书。8岁时,他已经熟悉了《论语》和《诗经》。经典展后,知识在前进。太上皇十六年,20岁的裴松之被任命为庙里的将军。艺兮之初,裴松之曾任元外三七侍郎、吴兴知府,后调回朝廷,改任商舒朗。东晋时,他在零陵做官,是郭子的医生等。入宋后,任中书侍郎。

宋文帝简略记述了陈寿所撰的《三国志》,并命裴松之将各种《三国志》作为陈数的笔记。裴松之接到圣旨后,搜罗旧闻,经过三年的悉心书写,终于在元嘉七月写下了《三国演义笔记》。在裴注之前,史书一般对文本意义进行注释,多偏重文字的训诂,而裴注侧重于事实的补充和考证,对原文的读音和释义重视不多。在《三国志注》中,他完全贯彻了自己做注的指导思想,即“补缺、备异、惩错、辩”。因此,裴注既解释了地名和实物,又补充了历史疏漏,纠正了原书中的错误。同一件事的几个说法不一样,他都有收录供参考。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裴注有注释;裴注也驳斥了陈寿的不当评论。裴注广收,语录首尾全,不剪不裂。为了注释《三国志》,他收集了150多种三国时期的历史著作,并引用了各家的原著。笔记中的字数大约是陈至的三倍。

对这四种风格的解释,可以在他的《三国志注》中找到:“以前召集过大臣,所以采用三国异同来注陈寿的《三国志》。《守书全序》相当可观,很多东西都是评判的。真诚地参观花园是现代的美好历史。但是,损失微乎其微,有时会错过。我正在寻找法令的细节,一周内会通知我。搜旧闻,避之不及。按三国来说,虽然相距不远,但都与汉晋有关。一次又一次的卷入,进进出出几百年。笔记错了,一错再错。如果没有记录在它的生命里,如果记录了,也不会拿去弥补它的不足。或者说着同样的话就有一个可爱的杂七杂八的辞职,或者出事的情况不一样,怀疑无法判断,万一消息不一样都是抄袭。如果很明显,米妙的话是不合理的,他将被纠正违规,以惩罚他的错误。无论其时事是否短命,争论都是相当愚蠢的。”

针对当时史书"疏少精"和"时有缺失"的缺陷,裴将"补缺"列为第一项,这是史书注释的重点。所有陈至未收录的有保存价值的史料,均由注本补充。对于陈志中记载过于简略的地方,裴松之大量引用,并精心补充,使读者比陈至更能了解史实。例如,曹操的屯田是三国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经济措施。而《三国志·武帝纪》在建安元年篇下只写了“用枣庄、汉昊等论屯田开发”,所以这一代大事的人物也就那么几个。裴松之引用王诜的《舒威》作为补充,并联系《任俊传》中引用的《吴伟故事》,增加了近330字的相关记载。这样,土地复垦的原因、后果和具体措施一般都描述得很清楚。与重要事件和人物有关的重要文献也是填补空白的内容,如曹操的《智明令》、莒县的《不加限制的行为令》、曹丕的《吴语知书》、李米的《陈情表》等。,都是裴注传世的名篇。

“备异”针对的是同一个说法,但每本书都记载着“有善言杂物,或者说这个有问题,疑惑无法判断”。裴指出,“一切都是为了以防不同的消息”。在裴松之所能看到的各种历史著作中,有许多不同甚至矛盾的记载。裴注可以通过比较和鉴别作出比较客观的判断,但那些难以明辨是非的材料,则一并收录,供读者或后人区分。除此之外,裴注还把可以认识但不能很好把握的论点归类为为不同的论点做准备。比如《武帝纪》引用的《公仔纪》记载与不同,裴松之判断:“在《武陟》一案中,刘备先破公军,后有攻合淝之权。在此之前,季云泉首先进攻合肥,然后是赤壁。两者不同,武陟是对的。”

针对明显的错误,裴注以举实改错,意为“惩误”。“惩错”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引用陈至前后的优点,证明他的错误。如《吴地记》记载官渡之战前,兵“不足一万”,裴注:“不应如此少。”找出《于迅传》中“十万人”的矛盾记载,进一步认定“官渡之战,切不可不满千人”。二是引用其他史家的话来区分陈寿记载的错误。如《朱然传》记载朱然在赤武五年击败姜维,裴引孙胜《异同论》考证,认为“陈寿误用吴家和六年为赤武五年耳。”

“辩”包括两个方面:对历史事件和史书的评论,即对一些史实、陈寿《三国志》和各种家族史的考释。裴经常在补充史实的同时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比如《关羽传》中就有关羽投奔刘备的记载,曹操禁止部下追捕他。裴松之评论道:“宋智以为曹公知道自己的羽毛不会留下来,心里却要夸赞自己的野心。如果他不派人追杀他成为他的义士,他就不会有王霸的学位。他怎么会到这里来?”裴松之对张昭劝孙权降曹的评价,也有别于一般学者。他认为:“如果赵一赢了,那么六合就是一个。有战争领带吗?是战国的梦想!虽然它在孙氏不起作用,但它比世界还要大。”这也反映了他反对分裂、渴望统一的独特见解和进步史观。裴松之对陈寿的一些言论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陈寿把袁术的失败归为奢靡,而裴松之则批评他没有抓住事情的关键点,认为“自尊”是袁术灭亡的关键。

裴松之一生的作品除了《三国志注》之外,还有《金匮》。据《隋书经志》记载,还有裴氏其他传记、哀经集、裴松之集。在中国史学史上,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本书为三国时期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珍贵而生动的史实,具有独立的价值。他开创的这种更加完整的历史注释新风格,为后来的历史学家提供了一种新的借鉴模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攻心为上 攻心为上下一篇: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前一句是什么 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上一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