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端午安康什么意思 现代人在端午节这天都道一声端午安康 历史上是如何演变过来的

导语:谢谢邀请。避讳是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特色之一,早在先秦时期,人们认为五月为“恶月”,“重五”日更是恶日,因此,对五月的行为有许多禁忌。《吕氏春秋》和《仲夏记》中均有规定人们在五月禁欲、斋戒的内容,同时又要洗浴以驱邪。可以说,这是端午节习俗发展的最初形式。到了汉代,人们迷信端午恶日的说法并没有消失,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吴人周处《风俗通

谢谢邀请。

避讳是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特色之一,早在先秦时期,人们认为五月为“恶月”,“重五”日更是恶日,因此,对五月的行为有许多禁忌。

《吕氏春秋》和《仲夏记》中均有规定人们在五月禁欲、斋戒的内容,同时又要洗浴以驱邪。可以说,这是端午节习俗发展的最初形式。

到了汉代,人们迷信端午恶日的说法并没有消失,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吴人周处《风俗通》中记载:

尽管当时有此传说风俗,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严重,相反,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倒是五月五日所生。

例如《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战国时以养士着称,为世人所称道的的孟尝君田文,就是五月五日所生。由于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制约,父亲田婴要求母亲即使生下他,也不能让他活着。《史记》记载 “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让父亲没想到的是,这个他最不喜欢的儿子孟尝君,最终却成了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

从本质上讲,这些避违都是人们对五月瘟疫和灾难的记忆深刻的心理表达。

从端午节形成的历史阶段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又是转折点。在这个时期的三四百年里,节日的主要习俗都已经产生,而且随着南北文化的深入交流和民族融合,南北习俗也实现了互补性的交流,端午习俗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最初的驱瘟祈福和五月禁忌的心理因素产生的端午习俗种类直到魏晋时期仍十分盛行,并与端午食棕、龙舟竞渡、纪念屈原等习俗共同成为端午节习俗的最初形态,有关端午节的记载也越来越多。

到了,晋代已经把艾葛挂在门上,人们采集艾蒿编成人形,悬挂在门上,或者系五色丝、五彩缕、五彩增,其功用:“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

到了唐、宋,端午节习俗在皇帝的参与下,开始定性与定型。各种端午节习俗的形成和发展更加完善,其性质也由驱魔辟邪变成了娱乐狂欢。

宋代的端午节基本沿袭唐代,比如保留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系五色线、饮菖蒲酒及浴兰等习俗。

除此之外,宋代还出现了挂天师艾、戴赤灵符、钉赤口等习俗,朝代在变,庆祝形式在变,去灾禳祸的本质没有做出任何改变。

一直到了清代人的笔记中,还保留着对五月的恶月印象。

由此可见这种从古至今“恶五月”的观念在古代深入民心。

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端午节其实是一个祛病驱瘟、辟邪去毒的节日。农历五月是“恶月”,五月五日则是“恶月”“恶日”。

综上所述在端午节这天向上天乞求消灾去病就好,见了朋友互道一声“端午安康”,才是端午节的正确打开方式。

我的回答,您满意吗?

我是白羽居士,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或吐槽!

今天的忙碌的人们,对于节日概念只还剩下休息与美食了,尤其是孩子们,谁还在关心出息、春节、清明、端午的来历和含义?就知道是节日,既然是节日,那朋友见面当然是互道一声节日愉快了。

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政治家和诗人,丹阳秭归人,他主张联齐抗秦,但是遭到排挤,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自杀的日子,就是五月初五。

记念曲原而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翁万达 「翁万达墓」白居易《齐云楼晚望偶题十韵兼呈冯侍御周殷二协》古诗原文意思赏析下一篇:黑九月 「黑九月事件」白居易《和汴州令狐相公新于郡内栽竹百竿拆壁开》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文章评论